第1章绪论
1.1选题背景及意义
改革发展,我国经济体制、社会结构、思想观念、利益格局深刻变革。思想领域,国内文化日益多样、多元、多变,激荡着各色价值与观念。扩展开来,世界文化的交流不断频繁、交融日益深化、交锋更加激烈。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挑战可以说前所未有,策激着思想政治教育与时而俱进。马克思在创立自己理论学说时曾自信豪迈地说过这样一段话:“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是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马克思主义的学说尔后在全世界范围内迅速传播充分证明了这一命题的真理性。马克思这一说法给我们的现实启迪是:只有提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高度深度与广度,才能使这个理论具有真正打动人心的魅力。当前看来,借助马克思主义人学的深邃与睿智,对思想政治教育关键论题作科学及意义的关照与统摄,无疑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说服力的重要方面。用马克思人学理论来审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真正在教育过程中坚持自主性,激发创造性,方法以人为本,最终实现自由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在马克思主义视阈中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人学的探究,一定程度上可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理论内容体系,深化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化建设。同时,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前提下,从人学切入可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提供更宽阔的角度和新思路,为进一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找寻较合理的方式,这也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建设。
…………..
1.2国内外研究状况述评
关于马克思主义视阈中思想政治教育定位及建构的研究,国内学者主要从价值观、世界观、方法论取向三个角度来探讨。学术界普遍承认,人学(马克思主义人学)对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大意义,具有代表意义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和社会的关系、人和人的关系、人的本质、人的主体性、人的需要、人的价值以及人与人的权利和义务、人的自由和平等、人的理想和信念等理论,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研究拓展了一个薪新的视野。只有以此为指导,以社会历史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一致性为出发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研究,才能在当今众多学科体系发展取向中,扬各家之长,避各家之短,融合提炼,自成一家,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有相对稳定性和坚实理论内容、并为社会认同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 。在讨论了人学对思想政治教育意义的基础上,有学者指出,思想政治教育人学研究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研究是必要的,并明确了思想政治教育人学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指出: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其在零敲碎打巾幻求新生,倒不如在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指导下,按照人的思想、行为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来个洗心革面,达到系统化的科学创新。
………….
第2章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理论
2.1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定位
在当今的汉语情境中,思想政治教育是个专有名词。它特指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在马克思主义的视阈中,思想政治教育理应取向人学。这不仅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对思想政治教育作科学合理的定位,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建构的基本前提。通俗的讲,以人学来建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现实的趋向就是思想政治教育人学取向。具体而言,思想政治教育人学取向指的是:于人学的维度内思考思想政治教育何以存在,提供其存在的合理依据与根本解释;由人学的论域建构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探究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方法;人学解析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人学研读思想政治教育史,以人学逻辑与历史的统一观照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旨在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提升。逻辑关联是否内在于思想政治教育和马克思主义人学之间?思想政治教育是否专门研究人的问题,是否有必要由人学视角出发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马克思主义的人学科学与否?可否坚强指导起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论证思想政治教育人学趋向之合理缘由,我们需逐步切入。
………..
2.2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基础
人的存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唯物前提,人的本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基核心,人的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辩证归宿,这三者共同生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之逻辑图景与历史态势。马克思恩格斯之前的学者为何不可科学认识人的问题,首因正在于他们没有立足认识人的正确逻辑。马克思在批判德国古典哲学时,直白申发了他人学的基本观念:“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 应该“从现实的、有生命的个人本身出发”,坚持“符合现实生活的考察方法”场。“绝对精神”里“现实的人”被黑格尔泛化为人类个体,而这里“现实的人”是在时空里真实生活着,那里“现实的人”陷入在费尔巴哈的“类”的抽象,而这里“现实的人”却在社会中实际活动着。故而,人的存在直接融于自然与社会之中,马克思分别从对应关系的基本矛盾出发,论证三位一体之人的存在,描绘其基本特征,继而确立起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与逻辑前提,也为人学其他方面作了铺陈。现实的人(及其实践)是社会历史(唯物史/观)的前提和出发,思想政治教育属社会历史范畴,这样就建立了思想政治教育与人学的基本关联。思想政治教育率先起于对“人”的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飞跃亦需开始于对“人”的认识之审视。因为思想政治教育是直接面对人、利用人、指向人的特殊的活动行为。人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亦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更是思想政治教育后果的终极体现。故此,“人”的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前提性问题,从某种概念上说,有如何的“人”的观念,就有与之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方法。马克思关于“现实的人”的理论,为思想政治教育中认识人和理解人,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起点提供了指导。
…………
第3章思想政治教育人学的马克思主义反思......... 20
3.1思想政治教育人学的实然困境 ........ 20
3.2思想政治教育人学的应然原则........ 22
第4章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实现........ 24
4.1思想政治教育人学理念的创设........ 24
4.1.1 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理念——回归生活世界........ 24
4.1.2 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化理念 追求人文关怀........ 25
4.1.3 思想政治教育诗意化理念——丰富方法艺术........ 25
4.2 思想政治教育人学方法的实践 ........ 26
4.2.1 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目的........ 26
4.2.2 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内容........ 28
4.2.3 坚守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原则........ 31
4.2.4 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方法........ 34
4.2.5 营造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环境........ 36
第4章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旳人学实现
4. 1思想政治教育人学理念的创设
以人为本是人学的核心。故而,早在思想政治教育趋向人学的时候,人本理念便已在其中烙下深深印记。然而,概念再核心,如果不将其启示加以营运构思,那也形同虚设,不值得期待。而今,思想政治教育待人窘境愈显紧迫。为了解答这个困惑,人性“动”化的蓝图构想正为千呼所唤……构图一旦成功,可为日后人本化的践行塾定厚实路径。“生活世界”这一概念是20世纪初由胡塞尔提出的,回归“生活世界”引发新的思维范式,也成为当代哲学主导性的主题。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应回到生活,人的生成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也是一个个性化的过程。相应地,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就必须也正是分别指向人与社会,以适应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只有锚定贴近生活的目标,这样才不至于白日做梦。选取于生活之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才有亲和力。以生活里日常的片段作教育的素材,真实且实实在在。相比枯泡高深的一家言论,来自大众的寻常话语更易于理解与接受。相比束之高阁的虚幻抽象,关系群众的国计民生更为现实,对现实产生直接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应回到生活,教育者应该坚持“三贴近”的原则。如果跳开生活,方式教条死板,易于激起受教育者反感的情绪,其效果自然会被削弱。懂得这个道理,教育者应该充分运用环境育人的,引导受教育者投身在广阔的现实情境之中,潜移默化受其熏陶。
………..
结论
作为一种立足于人的基础上的精神生产活动,思想政治教育正发挥着其不可替代的作用。正是对它的这种肯定与践行,客观上推动着人的本质的不断生成,从而真正实现了世界本真的人文回归。故而,在当今纷繁肤浅的众多价值观前,思想政治人学视阈的优越己展露无遗。然而,时代在发展,问题亦在涌现,思想政治教育正面临挑战。为迎接挑战,只有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本真基础研究,并不断加以现实验证,才可坚守住理论的科学立场,确保实践的真实效果。这才是我们当务之事。即如学者言说的一样,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为幻求新生而零敲碎打,倒不如我们来个洗心革面,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以及人自身思想和行为的特征与规律为逻辑起点,在马克思主义人学的观照下进入到系统化的科学创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存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的本性(主体的人、人的需要)、人的发展(人的价值与目的、人的自由与平等、人的理想与信念)等基本理论,为思想政治教育开辟了一个崭新的视界。我们只有以此为指导,以人之全面发展与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致性为准则,展开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现实研究,才可于当今繁杂之学科系统中,扬各家之长,避各家之短,融合汇炼,成自家之言,由此建立起有中国气派的、有相对稳定与坚实逻辑内核、并为大众认同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