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研究缘起及意义
课堂管理形式化,积极行为倡导力度不够;师生关系不平等,教师与学生间仍是教师占主导;教学方法单一,满堂灌现象依旧是普遍现象;教学组织模式化,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很少进入课堂;教学内容过于注重书本却不关注学生当下生活。这样,课堂膀离学生思想与生活,学生整天进行题海训练,忽视了个性的培养与发展。如果将课堂比喻为池塘,那这个池塘在渐渐失去着源头活水。希望我们的研究能让它泛起链漪。读研以来,一直在关注教育理论。尤其是发现主义、人本主义及生活回归等理论的理解时刻困扰着我。如何才能更深入理解这些理论,找到这些理论的最高价值。思付再三,唯有将其与课堂教学结合,多去观察课堂。在观察和不断地理论学习中,我发现近些年来兴起的生命教育论热截似乎是解决课堂当下问题的重要理论基础。人具有特殊性,课堂关系由人缔结。研究课堂应从人幵始。因此,选题中力争找寻关于人的研究。再者,两年多的专业学习,让我明确了课堂研究主要可从教学主体、教学目的、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四个方面出发。这也让我的骄究方向初步明摘。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和教育活动关系密切的一个载体。综上,用理论来质究谋堂的观念,油然而生。选题过程中,导师不断引导,知晓生命性、生长性、生成性、生活性教育观是当下热点,课堂又是极具价值的研究。本科以来,我始终关注课堂。读研期间也曾多次深入教学一线t调研者、教师等不同身份的体验,使我对课堂研究更感兴趣,一直在思考和探索让谋堂更高效、让学生更快乐的方法,为日后的教师工作铺路。因此,我和导师的观点不谋而合。开始了对课堂的研究,周“四生”教育观来透视中学课堂。
………..
第二节文献综述
笔者在中国知网以“中学课堂"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共检索到文献461篇,其中期刊论文156篇,博硕论文46篇。可见,中学课堂研究历来获得研究者的亲睐,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所形成的关系。课堂是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因此,中学课堂中的师生关系也成为了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这些研究主要从师生关系中的冲突及情感互动出发,分析师生之间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策略。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西南师范大学曾莉的《中学课堂师生互动研究》。该文“以互动理论为理论基础,通过观察法和访谈法,分析了在课堂的提闻、讲解、讨论过程中的师生关系,剖析现状,从教育理念和实践探索两方面提出了有效进行师生互动的策略”。另外,辽宁师范大学张麟的《中学师生沖突角度的教师角色研究》,通过课堂个案观察,将课堂师生冲突分为手段性和目的性两类,再根据不同类型特点提出了相关策略。师生关系是课堂研究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现有研究资料也为本研究提供了更多的支持。教学内容是“为了实现学校培养目标而专门规定的知识技能、思想观念体系及各项实践活动等的总称”。以说,课堂教学中所有的教学材料即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广泛的,但中学误堂教学内容的研究,并没能显出它的宽广性。研究者们主要针对“知识”大量研究,而忽视了对“技能”及“实践活动”等的研究。
……….
第二章生命、生长、生成、生活“”"“四生”教育观阐释
第一节“四生”教育观的理论依据
“生命构成了世界存在的基础'”,没有生命的世界是死气沉沉的,教育界亦是如此。自然生命教育、社会生命教育和精神生命教育,这三个教学因子构成了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复杂教育系统。生命意识潜移默化贯穿于教育中,比较著名的观点,如,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认为:“人们为了寻求生命的答案,总是通过各种实践去不断地变换身心自由释然的游戏,这种不断超越以求更新的活动可以说是倾听生命律动的行为。”^这里的“实践”包含着教育活动,这也可以称得上是“生命教育论”的代表性看法。我国学者对生命教育研究起步相对较晚,但成果显著。如叶澜教授发表《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一文,提出,“教育是直面生命,为人的生命质量所进行的活动”。⑤冯建军也是我国生命教育研究的代表.,他认为:“生命化教育是面对生命,遵循生命特性,全面提升生命质量及品位的教育”。另外,河南大学刘济良博士以《生命教育论》为书名,对此进行了专门阐述,他认为“教育是建立在学生个体生命上的一种活动,是直面生命、唤醒生命意识的一种活动,生命教育就是在遵循学生物质性生命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活动,对个体生命一生进行完整的生命意识培养,引导其追求生命价值。
…………..
第二节“四生”教育的意蕴课堂是教育的主要场所,生命是教育存在的基础,生命性是课堂的基本属性。就课堂教学而言,我们需要培养的是“具.体的、现实的、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个体,是以人的方式展现的'人’,而非是展现‘物性’或成为‘工具’的人。”课堂的生命性意味着“要遵照生命特征,依据生命发展的原则,以学生潜在的生命基质为基础,通过良好的教育方式,唤醒学生生命意识,启迪学生的精神世界,幵发其生命潜能,关注整体发展,使他们能拥有健全的人格及个性,充满生命活力’、遵循课堂的生命性一定要尊重生命主体,为其创设良好的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的精神生命主动发展。同时,要关注人际交往中精神能量的转换,鼓励生命主体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师要善待生命的自主性,人生来具有自我认识能力,每个人都会自我思考,尽管在某些情况下,学生的认识力受到外界和条件的影响,但课堂中应尽量把自主性还给学生,要多听学生言、鼓励学生言,不断发展学生的自我认识能力,让学生在感受学习、体验学习中不断自我完善,自我发展;教师还应关照生命的整体性,让学生自主探究他们认为有趣、有意义的内容,让学生意识到学习的乐趣,体会生命之所在。同时,作为教学主体的重要存在,课堂的生命性也需关注教师的生命。教师在教学中应保有充分的自主性,教育相关部门及学校不应给教师施加不适宜的压力;教师要不斷探索,逐潮形成自我风格;教师不能局限于现有资源及成绩,应在教学中不断创新,提升自我,这也同样是教师生命价值实现的保障。学生在受教过程中,要尊重教师,能适当宽容教师的失误,这也会利于教师生命性的实现。“教育是最具生命的事业,它不仅关注生命的发展,而且要基于生命的需求。” 生命与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在教学中,尊重教学主体的生命性,也成为教育的关键所在。
………….
第三章“四生”的残缺——中学课堂透视......... 23
第一节漠视生命的课堂 ........23
一、课堂管理的形式化........ 23
二、师生关系的不平等........ 24
第二节忽略生长的课堂........ 28
一、生长的片面性取代了生长的整全性........ 28
二、生长的终结性取代了生长的发展性........ 29
第三节淡化生成的课堂 ........32
第四节脱离生活的课堂 ........37
一、教学内容注重书本世界和科学世界........ 37
二、关注历史与未来及他人生活........ 39
第四章“四生”课堂的实现策略........ 41
第一节 尊星生命策略 ........41
一、注重学生的独特性 ........41
二、丰富与学生的交流方式........ 44
第二节着眼生长策略........ 47
一、教育目的由片面走向整全........ 47
二、教育目的由终结走向发展........ 49
第三节 注星生成策略........ 51
第四节关注生活策略........ 53
第四章“四生”课堂的实现策略
第一节尊重生命策略
学生个体具有差异性,教师培养学生不应“一刀切”,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将学生的个体差异作为教学资源加以培养。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成为教学主体。我们可以在教学活动中组建学习共同体。建立一对一的学习小组形式。比如说.语文学习中,可以让阅读能力强的学生费助阅读能力弱的同学,可以让表达能力卓越的学生带动整个小组的朗诵、演讲水平等。每个学生的性格也是有所不同的,教师不应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在课堂观察中,曾看到这样感人的一幕:在某所普通中学,教师如往常般,让学生进行着课前“每日一推”:两个教材中的新词、一句名人名言。对于高中学生不是难事,可那天的氛围却特别紧张。当天被轮的学生迟迟没有上台。学生幵始起哄,大叫“沉默哥”,教师示意学生安静,并带头鼓掌。我很纳闷,对于一个没提前准备的学生,教师为什么没有批评,而给予不断地鼓励?
…………..
结论
在我们把生命性、生长性、生成性、生活性分别对应教学主体、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内容进行研究时,虽使研究更富条理性,可也在一定程度上,将这四者独立开来。他们本身是相连的,正如我们在“四生”教育观阐释时,所谈到的。教学目标的实现,需要教学主体的配合,需要历经教学过程,需要教学内容为载体;同样,教学主体、教学过程、教学内容都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在我们用“四生”教育观来看待课堂现状时,深入前线,搜索资料,关注课堂。可课堂的复杂性给我们的研究的带来了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案例在取舍和分析过程中可能与研究初衷稍有不符。课堂是值得研究的,也是必须研究的。生命性、生长性、生成性、生活性,也是教学中应贯穿的教育观。这篇文章的结束恰恰是我对“四生”教育观下课堂新的思考的幵始,诸如怎样才能真正让更多的师生受益于课堂,怎样才能在自己的教学中真正实现“四生”等更具实际意义的问题将是我以后学习和研究的重点D由于我学术视野较窄,知识储备不充分,很多想法也许肤浅,也存在一些疏漏之处,在此企盼各位师长、学友不吝赐教!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