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府教师教育技术论文代写培训系统构建

发布时间:2014-08-14 10:37:39 论文编辑:lgg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教师的能力素质对于推动教育的发展与进步具有重要作用。为切实提升教学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关键在于加强优秀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能力水平和素养。因此,教师教育始终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受到党和政府及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征求意见稿)更是对新时期教师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并做好规划,进而优化教师队伍。随着国际化和信息化的不断发展,新知识信息不断涌现,科技进步和教育变革日益对教师能力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传统的“一支粉笔一代人”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当前教育发展主流,教育技术才是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和突破点。因此,提高自身教育技术素养并与时代相适应已是所有教育工作者,尤其是高校教师的立足之本,高校教师的教育技术培训应运而生。根据第三次全教会精神,为全面落实“面向 2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高教师应用教育技术的能力和水平,教育部高教司于 2000 年发出了《教育部关于开展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工作的通知》(高教司[2000]79 号文)。通知认为:“教育技术是提高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是推动高等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方面。”作为“新世纪教改工程”和“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技术培训是深化教育变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对于进一步促进广大教师深入进行教学思想、内容、方法、手段以及课程体系的整体改革,进而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将产生积极作用。为此,教育部高教司决定从2001 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教育技术培训,力争在“十五”期间,基本完成对全国高校教师的培训,提高教育技术运用的整体水平,同时逐步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制度,紧跟教育技术发展步伐,从而不断满足高校教师学习的要求。
…………


1.2 选题的来源
山东省政府、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对教育技术的培训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为其制定了培训总体规划,并拨出专款予以支持。截止到目前,我省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工作已近尾声。回顾近五年的培训历程可发现,我省的教育技术培训工作确实取得了一些令人满意的成绩,积累了不少经验。但是,由于省内各高校管理、运行机制的不同,各培训机构所采取的培训模式、方法的差异导致培训效果参差不齐,令人不甚满意。这主要表现在:一、教师的教育技术意识和态度已经发生很大转变,但将教育技术相关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际教学和研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二、通过培训,教师已掌握了教育技术知识和技能,但缺乏迁移运用的能力,学了等于白学,没有实践应用,很快就会忘掉。三、应用教育技术相关知识和技能时缺乏创新,不能及时了解学科发展前沿动态,掌握最新理论和科技。
…………


第二章 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体系中关键因素的确立


2.1 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初始模型的建立
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在我国已经受到较为普遍的关注。认真阅读文献后,笔者发现有 53 篇文章讨论了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效果的影响因素。对这 53 篇文章进行仔细分析整理,笔者从中提取了 17 个影响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效果的因素。根据因素出现次数的多少进行排列,舍去出现频率过低的因素以及教育技术培训机构无法改变的因素,并合并相关因素,最后笔者留下了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培训环境、培训教师、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等 7 个作为初始模型中的影响因素。其中,学习态度和学习动机是内部因素,而培训内容、培训目标、培训方法、培训教师及培训环境是外部因素。基于文献分析,及外因将通过内因影响学习效果的研究假设,笔者建立了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初始模型 M1,如图 2-1 所示。模型中共包括 8 个因素,分别是培训内容、培训教师、培训环境、培训目标、培训方法、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及学习结果。根据上述文献分析,因素间共形成 9 条路径,各路径具体描述如下:培训教师和培训目标直接影响学习动机进而影响学习结果;而培训教师又和培训内容以培训方法为中介影响学习动机;培训内容和培训环境直接影响学习态度,进而间接的影响学习动机,最终作用于学习结果;学习态度影响学习动机,而学习动机对学习结果产生直接影响。
…………


2.2 培训模型中相关因素的测量工具
本研究以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调查问卷(见附录 1)为调查工具,问卷共包括 9 个部分:1 问卷指导语、注意事项和基本资料等;2 培训方法问卷;3 培训内容问卷;4 培训教师问卷;5 培训环境问卷;6 培训目标问卷;7 学习态度问卷;8 学习动机问卷;9 培训效果自我评价问卷。以上所有问卷均是在以往研究者制定的良好问卷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修改得来的。所有问卷均采用 Likert 五点量表来衡量各因素的影响程度:1——不符合;2——不太符合;3——一般;4——比较符合;5——符合。康开龙等人(2001)认为在构建教学内容体系时应遵循必须与够用、理论与实践、现实与未来、稳定与变化等 6 个原则。陈燕香(2005)亦在其论文中分析了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原则。李如齐(2006)认为选择教学内容时需要看重内容是否具有基础性、必要性、实用性、前沿性和可拓展性。李友兴(2008)就高中物理课程提出了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原则,包括适度性原则、激趣性原则和实践性原则等。高校教师作为成人学习者,具有很强的学习针对性,只有真正确定培训内容对他们来说是当前必需的,他们才会有学习的兴趣和欲望,进而明确学习目标,产生学习动力。根据文献整理并结合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目标和高校教师的学习特点,笔者确定了培训内容评价问卷的 5 个条目,分别对培训内容的趣味性、前瞻性、适度性、实用性和实践性进行评价。
……………


第三章 培训目标的制定.......24
3.1 培训目标的价值取向——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24
3.2 确定培训目标的层次——依据需要层次理论...... 27
3.3 选择培训目标的陈述方法——ABCD 目标陈述法 ......... 28
3.4 制定具体的培训目标........ 29
第四章 培训内容的选择.......33
4.1反思学习活动,激活实践知识........ 33
4.2 培训内容的设计思路........ 35
4.3 培训内容具体方案设计...... 36
第五章 培训环境的构建.......41
5.1 考核评价的设计...... 42
5.2 学习资源的设计...... 45
5.3 学习氛围的创设...... 48


第七章 培训体系效果的验证为了验证


以上所构建的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体系的有效性,笔者浏览近几年年国内外文献发现,目前常用的评估模型是来源于企业培训的 CIPP 模型和柯式模型,其中以柯式模型应用居多。该模型是由美国学者 Kirkpatrick 提出的,现已成为评价领域的经典模型。Kirkpatrick 把培训评价分成四个层次:第一层是反应层评估,主要评估学员对培训的总体感受和反应;第二层是学习层评估,主要测量学员对知识、技能操作、态度等培训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第三层是行为层评估,考察学员培训结束后在实际工作岗位中的行为变化,以判断培训所学对实际工作的影响;第四层是结果层评估,即从组织的角度评价培训对组织绩效的影响,如工作结果的改变、工作质量的提升等,该层的评估内容往往是组织培训的最终目的。目前利用柯式模型进行教师培训效果的评价依然处于较为初级的阶段,评价结果更多地停留在柯式模型的反应层和学习层,而极少深入到行为层和结果层。为此,笔者拟依据柯式模型的四个层次全面评价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效果,重点探究参训教师在行为层和结果层的行为变化和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以期为未来的评价研究提供一点借鉴和参考。

…………


结论


本研究虽详细分析了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过程中各个影响因素的构建策略,但大多也都是独立考虑与分析,对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体系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的系统性思考还不是很足够。唯物辩证法内一个基本观点,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其存在必然会与其他各种事物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作为一般哲学范畴,联系通常是指事物之间及其内部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结、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相互转化的关系。它是一切事物所共有的客观的、普遍的本性。因此,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只有从相互联系的视角和系统论的观点考察因素间的相互作用,才能科学的说明物质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这也就意味着,我们在考察研究某一具体事物、现象时,需要将其看做一个有机整体或完整系统,探讨系统的整体结构及功能,研究系统、要素、环境三者的相互关系和变动规律,从而促进系统性能作用发挥的最大化。因此,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作为一个完整的培训体系,在构建时需要将其看成一个整体,通过系统论的角度,分析整个培训体系的构建过程。
…………
参考文献(略)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代写教育论文

热词

代写教育论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