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引言
1.1问题的提出
教育工程师的提出具有深刻的理论和实践背景。一方面,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的隔阂迫切.需要教育工程师这一新兴教育主体的出现,以实现教育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转化;另一方面,教育工程师的提出主要受教育工学研究的启发,是教育工学研究的迫切要求。
1.1.1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沟通需要教育工程师
当今中国的教育正在面临着一大困惑:一方面,教育学的理论研究成果丰硕,发表的各类论文、著作、报告数量十分可观;另一方面,实践中的教育改革哄哄烈烈开场、悄无声息退场,教育问题仍然层出不穷。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将社会的种种问题如道德败坏、精神沦丧、就业困难、青少年犯罪等归结为教育事业的失败,认为中国的教育难以培养出既适合社会经济发展,又具备民主、文明、人文情怀的社会公民。进而,教育现实的失败和种种教育问题,如学生的高分低能、应试教育、体罚学生等,又被归结为教育研究的“无能”,好像正是因为那些每天研究教育的人没能找到好的解决办法,才使得我们的教育如此“糟糕”。于是,人们发出了 “拯救教育”的呼声。诚然,以上种种社会问题的产生教育脱不了干系,但将全部“罪责”归结到教育身上确实有失公平。因为,教育不是万能的,社会文化、政治制度等许多方面决定了人们的行为举止和心态观念,仅凭教育不可能培养出完美的、理想的才人。因此,教育所能做的就是在有限的条件和能力范围内最大化地使人“为善”、教人“成才”。那么,现实中的教育又是否能够尽到以上职责呢?显而易见,答案是否定的。
教育实践中的主体,如一线的教师、校长、教育行政人员等,在面对现实中的教育问题时显得手足无措。其中,有些人有足够的热情和精力,并致力于教育、教学功效的提高,但由于理论知识的缺乏以及无法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显得力不从心;有些人则釆取听之任之、得过且过的态度,对各种矛盾与问题避而远之;只有极少数教育精英,他们不仅拥有深厚的文化功底,而且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能够创造性地处理好教育中的种种问题,但这类人少之又少,对于中国庞大的教育从业队伍来说,只是杯水车薪。.................
...................
第二章教育工程师的涵义
2. 1教育工程师的涵义
首先,将工程的应用范围限定在自然科学和工农业生产部门中;其次,工程是一种“应用”,即是一种实用性的应用学科,贵在“用”;最后,工程是一系列学科的总称,具体来说,包括土木工程、机械工程、化学工程、釆矿工程、水利工程等。《现代汉语词典》对“工程”的解释更为全面:一是指“土木建筑或其他生产、制造部门用比较大而复杂的设备来进行的工作”,二是“泛指某项需要投入巨大人力和物力的工作” 前者与《辞海》中的解释相符,后者则将人类社会活动也包含在了工程的范围之内。
其实,最初的"工程”仅在自然科学领域中使用,但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人类越来越需要面对一些大的“工程”,这些工程不仅需要自然科学知识的支撑,更要运用到众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例如,“菜篮子工程”不仅需要一定的农业生产、物质投入作为基础,更需要考虑居民的经济条件和消费心理等社会环境因素,以此来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决策。面对这类工程,往往需要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形成合力,共同作用。实践证明,当今社会中的很多问题,不是单靠科学就能完全解决的,还需要了解人类、关注人文,才能实现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基于此,工程界开始有人呼唤大工程观,呼吁工程中对人文社会科学的引入以及在人文学科中对系统工程学的引入。“‘工程’ 一词只保留了方法的内涵,而淡化了领域和行业的内涵,从而大大扩展了它的外延,使应用工程方法处理人文社会问题的许多专业和学科进入了工程教育的范围。”③在此背景之下,“教育工程”的概念应用而生。可以说,教育工程正是工程思想?者说工程科学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顾名思义,教育工学就是以教育工程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笔者认为,与自然学科中的工学类似,教育工学正是教育科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它连接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既研究教育理论的工学转化问题,以服务于教育实践,又提取教育实践中蕴含的理论知识,以充实教育理论。................
..................
第三章教育工程师的巧能........................................22
3.1实现“教育連论从实践中来”的工学转换............22
3.1. 1从教育实际问题中提取教育理论...................22
3.1. 2从教育实践经验中提取教育理论...................23
3.2实现“教育理论回到实践中去”的工学转换........24
3. 2. 1把握教育理念..................................................25
3. 2. 2制定教育目标....................................................25
3. 2. 3设计教育方案....................................................26
3.2. 4设置教育规则.....................................................27
第四章教育工程师的素质要求.................................29
4.1教育工程师需要具备足够的专业热情................29
4.1. 1教育工程师要有改造教育现实的动力............29
4. 1. 2教育工程师要有改造教育现实的毅力...........30
4. 2教育工程师需要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31
4. 2. 1教育工程师要有足够的教育教学经历...........31
4.2. 2教育工程师要有认识实践问题的眼光和思维...31
4. 3教育工程师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32
4.4教育工程师需要具备专业的工程思维..................33
........................
结论
很多人从字面上理解“教育工程师”,认为作为一种人文性活动,教育不应该和“工程”有所瓜葛,尤其是作为一种教育主体,“教育工程师”的提法会使教存显得机械化和非人性化。事实上,自赫尔巴特创立科学教育学以来的两百多年里,教育学已经越来越趋向于科学化、高效化和机械化,这既是社会发展的自然现象,也是时代发展之要求,只是为了更好地实现科学教育,人们教育的方式、方法越来越死板、僵化和机械化。面对这一教育现实,以杜威为代表的教育学家们不断批判赫尔巴特的传统教育学,希望教育更多地以人为中心,更加自由与宽松,实现人文教育。时至今円,教育科学理论研究层出不穷,教育改革轰轰烈烈,而中国的教存现实仍然令人堪忧。不得不说,现实的教育确实存在问题,问题之症除了教育机械化外,就是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隔离。“人们往往会批评教育实践工作者缺乏吸收教育理论成果的热情,也会批评教育理论工作者远离实际、闭门造车,却很少有人去关心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之间的教育工科、工学中介过程。“即使没有教育工学的提出,没有教育工程师的出现,当今的中国教育仍然是机械化、缺少人性化的,那么,为什么不鼓起勇气接受和提倡这一新的理论,接受和鼓励这一新兴教育主体的出现呢。
教育工学对于教育科学体系的完善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搭建起教育理论研究与教育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使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能够转化为教育教学操作,使教育科学转化为现实的教育生产力,接受现实检验,并在现实中不断更新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荣才.谈谈教育工程学.华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79, 1,86-89.
[2]钱学森.科学学、科学技术体系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哲学研究,1979,1. 20-27.
[3]赵璧如.关于教育工程问题的商榷.教育研究,1979,4,10-15.
[4]戴剑梅.教育工艺学简介.人民教育,1980,9,50.
[5]张铁明.也谈教育工程——兼与赵璧如同志商榷.华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 2,40-47.
[6]檀仁梅.试谈教育工程学问题.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 4, 110-115.
[7]张照华.教育新兴学科简介(二)——教育工程学.成人教育,1983,6,41.
[8]安民.教育工艺学.北京成人教育,1984, 9,8.
[9]张荣生.教育系统工程的研究对象.大庆社会科学,1987,2,38-41.
[10]态洽群.工程教育的新概念.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89,1,13-16.
[11]韦未.教育技术学.中国远程教育,1990, 9,15.
[12]钟志贤.当代日本的教育工学.电化教育研究,1991,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