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德育在教育体系的位置

发布时间:2013-12-12 21:58:06 论文编辑:yangcheng

德育教育论文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的变化,表明:


1.关于德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历史上曾经提供三种经验。即:(1)德育一教育(古代);(2)德行~教育的最高目的,德育以“训育”为直接途径,以教学为间接途径,而以间接途径为主(以赫尔巴特学派为代表);(3)德育一在整个教育中实现个体社会化(杜威)。都证明德育不属同学校中其他教育活动平行的单方位的活动,而同整个教育活动有关。历史经验如此,如今亦有共鸣:“有一个重要的观念认为,所有的教育都是道德教育。因为我们有多方面的理由表明,教育从根本上涉及到个体内部价值体系的发展”。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把德育列为首位,不惟过分。
 

2.教师是直接同学生交往的人。对学生成长的关注、师生关系的处理、教育秩序的维持,都使得教师不能不关心学生的道德发展,这可算是一种职业的“本能”,如今人们对“以德育为首”的提法存疑,虽同升学率的牵制有关,也同担心政治教育过头不无关系。
    毋庸讳言,历来对德育的推重,往往出于政治上的考虑。东汉经学家郑玄曾道“大学者,以其记博学可以为政也”,可谓一语中的。古代如此,就是杜威也不例外。他放大了“道德”与“道德教育”概念,把教育活动的轴心转向民主生活的训练、民主习惯的培养,实际上是对美国式民主制度的呼应;我们现在的德育脱胎于革命战争年代的根据地教育,其中,政治教育一向相当突出,以往也得到人们的认同。问题在于从50年代后期开始,过分向政治教育倾斜,留下了深刻的教训。人们至今还担心重蹈那种复辙。
    那么,为什么现在还要注重政治教育昵?一般讲,政治局势的稳定,人民在政治道路上的基本一致,事关国家的全局,因此任何行政当局都力图藉政治教育谋求人民在政治上的认同,甚少例外;就我国国情而论,我国政治道路的抉择向题虽已基本上解决,由于尚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管理体制还不完善,社会主义优越性尚未充分显示,以往的失误和最近若干年间社会风气不正,又增加了问题的复杂性,加上国际资本主义势力策动“和平演变”,以及资产阶级思想的侵人。所以,在相当长的时期里,依然有必要把政治教育置于适当地位。


3.近代以来是不是从来都把德育等同于教育,或使德育占教育的首位呢?事情未必如此。其实,前面提到的许多近代教育家的判断与主张都属一种价值取向。提出这类主张倒恰恰是为了矫正忽视德育的偏颇,而他们的矫正又未必都到位。这是由于有种种因素限制了德育的地位:
(1)道德问题(更不用说政治问题)同社会整体利益有关,而知识、技能同个人利益(就业、兴趣、爱好等)的关联更为密切。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提高个人身份、地位的需求,作为一种自发力量,经常成为智育与技术教育的支柱。
(2)自19世纪下半期以来,课程门类与学科知识容量显著增加,课程结构与学科内容也与往昔不同,传统的古典人文学科的优势削弱,科学技术成分相对增加,教学同“德育”的距离拉大,教学的天平向“智育”倾斜。
(3)直接的“德育”如赫尔巴特所谓“训育”(除“道德课”外)不像智育那样藉助于一定媒介(教材—教学),而由教师直接对学生施加影响;随着教育过程复杂化和学校规模的扩大,出现教师之间的职能分工,学生同教师之间的关系日益片面与疏远。如今已经不能说某一学生只是某一教师的学生,导致教师对学生影响的削弱。
(4)在升学竟争激烈以后,把原已复杂的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化了。外部考试制度与方法中存在的难以克服的缺陷,更使这种竞争成为分数的竞争。就连真正的智育都难以顾及,惶论“德育”?而品德评定的制度与方法更不如考试周密,使德育成为“软任务”。
    以上诸端,表明在现代教育格局中,并非想把德育地位提多高,就能提多高;反之,如把德育提到不适当的高度,将激化德育与智育的矛盾。惟其如此,几乎每逢提到德育“首位”时,都附加声明:“不是说智育处于次要地位”。不过,如没有该退居第二位的教育,所谓德育居于“首位”又有什么意义呢?反之,如不作此声明,确有可能导致对智育的忽视,以往这种教训也不算少。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


4.长期以来我国教育观念上存在一种误区,即把“教学”误解为“智育”;这种误区又是一个更宽广的思想误区的一部分。这就是没有弄清楚究竟在什么范围内划分德育、智育、体育才有意义,超出适当范围,此种划分不但失去意义,且能产生错误的导向。
    德育、智育与体育原属相应于教育目标中道德、智慧与身体的发展而作的划分。其意义在于从总体上参照教育目标分析教育成分,合理地安排与调节各种教育成分的关系。它的意义也限于此,可是,我们却把这种划分误解为工作职能的分工,所以,才有所谓“德育工作”、“德育工作者”的提法,又有“教学工作”、“体育工作”之类名目。这不只是名称问题,它暗示一种相当狭窄的教育观念,仿佛某种工作(如教学)只实施某种教育(如智育)。我国学校中有专职“德育工作者”设置,有“德育高级教师”职称,固然系因工作需要而设,其实,从现代德育观念看来,这些可算是相当奇怪的名目。因为,既有“德育工作者”,无异于默认在学校中还存在“非德育工作者”。这就难怪其余教师对德育漠不关心了。


5.由于对德育、智育、体育划分存在两种不同的观念,为了加强德育,也就出现两种不同的抉择:一是在狭窄的“德育工作”上加码。通常的做法是,增设德育工作机构,增加“德育工作者”编制,增加“思想品德课”、“政治课”份量,增加“德育活动”。一是在所谓“德育工作”之外,寻隙而长,夺路而行。如采取后一抉择,除改变德育观念外,还要有配套的政策、措施。
    当然,不能轻易改变既成事实,不妨走折衷之路,但如果考究历史经验,它所昭示的成功之途,不是前者,而是后者,即使德育成为“全方位的德育”。
 以上只论及德育与智育在教育构成中地位的变化,未涉及体育、美育问题,是由于它们不具备同德育、智育争“首位”的资格。惟近代以来,它们在教育构成中的地位相对提高,也是事实。随着物质文明的演进,在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德育问题重新引起关注。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代写教育论文

热词

代写教育论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