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印度初等教育概况与 SSA 计划的实施
印度的初等教育共八年(6-14 岁),包括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初级小学(Primary)阶段,即 1-5 年级;第二个阶段是高级小学(Upper-primary)阶段,即6-8年级。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到世纪之交,印度普及初等教育运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00-2001 年度,印度初级小学的毛入学率为 95.7%,进入 2000 年后,印度小学阶段的毛入学率比净入学率大约高出 16%-20% 左右,高级小学的毛入学率为 58.6%,均比 20世纪 80 年代中期高出十多个百分点。小学校也比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增加了约 18 万所,小学生增加了 4,000 多万人,小学教师约增加了 70 余万人,规模进一步地扩大。
其中,学校在农村的新建力度最大,2000 年初,居住区1 公里范围内有初级小学的地区约覆盖了农村人口的 95%,居住区 3公里范围内有高级小学的地区约覆盖了农村人口的 85%。
农村教育在量上有了较大的改观。
但是,面对 2000 年《达喀尔宣言》和《联合国的千年发展目标》的教育承诺,即 2015 年所有男女儿童都能完成有质量的初等教育,印度不能乐观。首先,尽管入学率有所提高,但是辍学率却居高不下。2000-2001 年度,印度初级小学辍学率为 40.7%,整个小学阶段辍学率为 53.7%,辍学儿童中的大部分是弱势群体。
在印度,弱势群体包括了表列种姓(Scheduled Caste,简称 SC)、表列部落(Scheduled Tribe,简称 ST)、其他落后阶层以及穆斯林儿童和残疾儿童等等,他们大多居住在农村或者是城市的贫民区中,而这些群体中的女童又是弱势中的弱势。对 20 世纪 80、90 年代印度毛入学率统计分析可以看到,6-14 岁女童的毛入学率比男童平均低 25.7%,而辍学率又比男童多 8.3%。其中,6-14 岁 SC 女童的辍学率在20 世纪 90 年代(1990-1999)平均为 69.5%,同期6-14 岁 ST 女童的辍学率更是高达 77.2%。
而学生辍学主要原因是学校的教育质量不高。印度的公办学校教学设施不齐全、落后;教师数不足、师生比大;教师缺少培训、责任心不强且经常缺勤。而拥有绝大多数人口的印度东北部各邦,则这些问题则更突出。
初等教育的落后严重制约了印度社会的发展,2001 年,印度政府决心加大投入的力度,推出了面向全国的 SSA 计划,旨在推动基础教育公平和质量的提高,包括扩大学生入学率、减少辍学率、减少基础教育中的性别和社会阶层的差距和提高学习的质量。该计划的主要措施包括建立新学校、改善学校设备、增加教室、卫生间、饮水设施,聘用新教师,对教师进行周期性的培训与辅导,以及提供学术资源支持和免费教科书等。
SSA 计划四大目标为:2005 年前使 6-14 岁所有儿童入学;2010 年前实现所有适龄儿童接受八年教育;弥合性别、不同社会群体在入学率、在学率和学习上的差距;提高整个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业成就。其中,第三个目标推进时间表为:截止 2007 年要弥合初级小学性别和社会阶层差距,截止 2010 年要弥合整个小学阶段性别和社会阶层差距。
SSA 计划发起后,并没能及时得到真正的重视和推动。2002 年,印度在 86 次宪法修订案中将免费义务教育写入宪法第三章“基本权利”之中,规定“:国家应当通过法律尽可能地为所有 6 至 14 岁的公民提供免费义务初等教育”。这次修宪使免费义务教育成为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由此,SSA 才有了实质性的推动。2004 年,印度政府划拨所有税收中的 2% 作为教育专项费用投入到 SSA和午餐计划中,SSA 经费出现明显的增长,2008 年
后,增加为 3%,进一步保证了经费的投入。为了贯彻 86 次宪法修正案的要求,2009 年,印度政府批准通过了《儿童免费义务教育权利法》(简称 RTE法),这部法律对普及初等教育的目标、措施、标准等都作了细致的规定,它为 SSA 计划的继续推行提供了完整的法律框架。印度人力资源发展部下属的学校教育与扫盲司随后成立了 RTE-SSA 委员会,在 RTE 法的指导下,完善并推行二合一的 RTE-SSA 项目。实现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孩子都入学的目标最后截止期限改为 2013 年 3 月 31 日。
SSA 计划与 RTE 法的联合行动之后,为推进弱势群体教育,又提出了平等、开放入学和性别关怀三大原则。即“不仅仅教育机会平等,而且是创造条件使社会的弱势群体,包括 SC、ST、穆斯林子女、无土地农民和特殊需要的儿童可以得到教育机会”;“不限于保证在相应距离内的儿童都可以入学,而是理解传统上受忽视的群体,如 SC、ST、穆斯林子女及特殊需要儿童的困境及教育需求”“;不仅是创造条件使女童赶上男童,更要把教育视为女性改变命运的决定性条件”。
二、SSA 计划推动弱势群体教育公平的主要措施
在 SSA 计划中,弱势群体的教育自始至终都是重点。在教育措施上,SSA 计划充分考虑弱势群体学生教育的困难,如偏远山区教育问题、上学路途遥远问题、女童的特殊问题、残障儿童问题和普遍存在的歧视问题采取各种应对措施。
(一)建立临时教育机构吸纳失学儿童
SSA 计划借鉴起步于 20 世纪 70 年代末的非正规教育的经验,设立临时教育机构解决失学儿童问题,实施了教育保障计划(The Education Guarantee Scheme,简称 EGS)和替代与创新教育 (Alternative & Innovative Education 简称 AIE)。
EGS 主要解决的是在居住区方圆一公里范围内没有正规学校的失学儿童的教育,要求失学学生人数达到 15-25 人就要开办。在人迹罕至的地方,有 10 名失学儿童也可以开办。EGS 中心由地方机构(如家长教师联合会、乡村教育委员会或村自治机构)管理,教授的是正式的课程,教科书和午餐都是免费的。若经过 2-3 年能成功运作,也可以升格为正规小学。EGS 有利于将教育深入偏远、交通不便、人口稀少的地区。
AIE 则更为灵活,是正规学校和 EGS 中心的补充。它主要面对来自特殊群体中的被压迫儿童,包括童工,流浪儿童,居无定所的儿童以及处于不同艰苦环境中的儿童和大龄儿童,尤其关注这些儿童中的女童,居住地附近有 20 名失学儿童就可以开办。它是一个过渡教育机构,开设 3、6、9 个月或 1 年的时限不一短期衔接课程(Bridge Courses)满足不同能力儿童的需求,并最终使他们顺利进入主流学校。
EGS 中心和 AIE 中心都是依托地方(村或片区)教育委员会来设立,课程也由非政府组织开发。相对而言,这些临时教学机构设施比较简陋,有的甚至连课桌椅都没有,教学质量也不能保证,因此,2010 年开始,印度政府依据 RTE 法在三年时间内升格或关闭 EGS 中心。2002 年,建立的 EGS中心大约有 8 万多所,到 2009 年,减少为 2 万多所,这期间有10万多所的学校升格为正规小学。
同时根据 RTE 法,AIE 中心也将逐步转化成为正规小学服务的特殊训练场所。
(二)实施面向女童的特殊教育计划
女童教育一直是印度教育政策的重点和中心,SSA 计划针对女童的特殊措施包括:为女童提供小学八年免费教科书;修建女童专用厕所;提升新聘任教师女性的比例(达 50%)等。2003 和 2004 年,SSA 计 划 连 续 出 台 了 两个女童教育计划。一是全国小学女童教育计划 (National Programme for Education of Girls at Elementary Level,简称 NPEGEL),一是高级小学女童寄宿计划(Kasturba Gandhi Balika Vidyalayas,简称 KGBV)。
NPEGEL 是在教育落后地区开展的面向在校和失学女童的全面教育推进计划,所谓教育落后地区指的是妇女识字率低于全国水平,而性别差距高于全国水平的农村地区;或是拥有至少 5% 的 SC/ST人口但 SC/ST 妇女的识字率低于 10% 的乡(镇);或是经选定的城市贫民区。NPEGEL 的主要工作包括:开展教师性别意识教育,提升教师对女童弱势地位的敏感度;帮助女童提高入学率、保持率和学习成绩的同时还传授生活技能,使她们形成法律权
利意识并树立自信。此外,还为女童提供免费文具、校服、交通(护送)服务等,设立学前儿童护理教育中心(ECCE),免除女童学习的后顾之忧。NPEGEL以区(Cluster)为单位,设立一所中心示范学校,然后辐射周边,既为附近学校树立女童教育榜样,也为它们提供各种可分享的教学资源和教学经验。
KGBV 专门针对大龄女童因上学路途远而造成的辍学问题,它为偏远地区 SC、ST、OBC 和穆斯林的女童提供寄宿制学校,使她们能继续高级小学的学习。KGBV 学校总数的 75% 提供给 SC、ST、OBC 和少数民族的女童,25% 提供给家庭收入在贫困线以下女童。KGBV 使这些女童回归主流教育轨道,并改善她们不利的社会处境。2009-2010年度,KGBV 学校有 2570 所,RTE 法推行后,又新批准了1030 所,总数达到 3600 所。
(三)推进全纳教育服务残障儿童
印度 2001 年人口普查显示,残障儿童(也称作有特殊需要儿童)大约占到 6-14 岁人口的1.48%,有 303 万。在所有失学的儿童中,有 40%属于残障儿童。为了推动残障儿童入学,SSA 采用“零拒绝政策”,要求正规学校、特殊学校以及EGS 和 AIE 学校都要接纳残障儿童,除了正式的教育外,还积极推广包括远距离教学、业余教学、社区课堂等多种教学形式,为不同类型的残障儿童提供入学准备教育、补习教育和职业(生活技能)教育。有的邦还大力推行以家庭为基础的教育模式,服务那些残障特别严重的儿童,确保每个孩子都有教育的机会。
SSA 计划改善残障儿童教育状况的具体措施包括:提供早期鉴别,及时筛选残障儿童并对他们的身体状况进行专业的评估;为他们提供合适的教育以及个性化的教育;提供辅助教学设备;进行专门教师的培训;设置无障碍通道;对有特殊需要的女童实施特别关注等。为有效指导教学,国家编写了《SSA 框架下规划和履行全纳教育手册》,同时增加资助额度,由最初每童每年 1200卢比提高到 3000 卢比。
但总的来说,残障儿童的教育依旧是弱势群体教育中最难的问题,事实上,在 2010 年的 RTE 法中,对残障儿童的规定模糊不清,使残障儿童不能真正受到法律的保护,2012 年 4 月,RTE 法修订重新厘定了残障儿童的概念,进一步促进残障儿童免费义务教育的推行。
(四)提出行动细则防止学校歧视现象
随着 SSA 计划的深入推广,印度政府认识到要根本改变弱势群体的教育状况不仅需要投入硬件和补充师资,重要的是消除根深蒂固的歧视观念。SSA 计划根据 RTE 法的精神修订了实施框架,加入了反歧视条款。人力资源发展部据此提出了针对 SC 儿童和 ST 儿童的反歧视行动细则,以避免弱势群体儿童受到教师、同学以及整个教育系统的歧视。
针对 SC 儿童的反歧视行动细则含正确行为规范的建立、歧视的预防和干预、教师辅导、SC 儿童特殊要求的满足等 14 条要求。包括“建立学校教师和学生行为标准;及时发现来自教师和学生的歧视行为;对来自学校歧视行为及时修正;护送 SC 学生上学;建立融合型的班级座位制度避免学生因种姓、社群和性别的歧视而被隔离;鼓励多开展有利不同成员共同参与的课程,如体育、音乐和戏剧课程”等。
针对 ST 儿童的反歧视行动细则含开展本地文化和语言教学、教师培训、ST 女童、童工的特别关注计划等 12 条要求。包括 “招募本地教师用本地语言教学;应用当地课程资源开发本土语言教材;在部落集中的地区建立教育资源中心提供培训;提供应对多语言环境的学术以及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培训实施多语言教学的教师、提升教师对部落文化和实践的敏感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