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胡锦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一、国际背景
作为世界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要求,经济全球化不仅使世界经济进入到一个更加激烈、残酷的时代,而且其带来的冲击已渗透到政治、科技、教育和思想文化各个领域,给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严重的困难与挑战。胡锦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正是在困难与机遇并存的国际环境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一)西方敌对势力的意识形态渗透压力日益加剧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凭借经济上的优势,在进行经济交往的同时,附带地进行资本主义思想政治文化的推行,如宣扬所谓“普世价值”、“三权分立”“人权论”。如没有正确的引导与规范,很容易对国人的人身观、价值观、理想信念、道德伦理、民族认同感等造成潜移默化的扭曲、腐蚀、消磨。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意识形态方面的侵占,甚至占领,比军事手段更持久,危害性更大。表现在:
第一,削弱了一些人的爱国主义和民族认同感、自豪感。经济全球化的开放性和渗透性,使得经济活动的范围突破了国与国的界限,国际组织、跨国公司正影响着,制约着国家主权在国际事务中的独立自主发挥,已经对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主权带来了冲击。随着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深度与广度日益加强,各种西方的社会思潮及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金钱至上主义也渐渐渗透到国人的日常生活之中,使得一些国人的政治意识淡薄,对国家和民族应有的责任感和基本的爱国主义缺失严重。
第二,我国主流意识形态遭受着严重冲击。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西方敌对势力重点运用经济技术等手段对我国进行“分化”与“西华”将成为其主要的伎俩。
第三,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的发展,各种良莠不齐的思想信息在世界范围内流动已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所有的这些,都成为西方敌对势力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有利跳板,从而改变了以前中西方价值观念“点线接触”的局面,进入到“全方位”、“立体式”的碰撞。并通过所谓的“信息价值论”,“技术决定论”,“人权主权论”,“普世价值论”等论调,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否定共产党的领导,这些都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挑战。
对此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因此胡锦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新思想中就强调我们既要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又要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中扩大国人的思想共识,团结不同阶层的群众,最终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
...............................
第三章 胡锦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22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22
(一)思想政治教育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22
(二)思想政治教育保证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23
(三)思想政治教育是政治文明建设的坚强保证...................................25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任务................................................27
(一)目标:培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8
(二)任务:提高人们的政治觉悟和思想道德素质................................28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29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教育.......................................30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32
(三)六个“为什么”教育.....................................................35
四、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37
(一)“以人为本”原则......................................................37
(二)“三贴近”原则.........................................................38
(三)“三个确保”原则........................................................38
(四)“五个”结合原则........................................................38
五、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39
(一)自我教育................................................................40
(二)形象教育.................................................................40
(三)实践锻炼..................................................................40
(四)心理疏导.................................................................41
六、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41
(一)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42
(二)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42
(三)开展创先争优活动.......................................................42
第四章 胡锦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显著特征.......................................44
......................................
结语
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同志高度重视理论创新工作,不仅积极倡导理论创新,而且还带头推动理论创新。胡锦涛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论文的论述和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在我国的具体运用和发展,是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些思想和理论,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内容,指明了方向,极大地促进了这个学科的科学化发展。同时对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强大的推动作用。
本研究论文,从胡锦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胡锦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思想渊源、胡锦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胡锦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显著特征、胡锦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指导意义这五大部分进行论述,以期克服目前对胡锦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存在的重复性多、缺乏系统性的问题,尽力形成一篇较为完整的研究胡锦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文章。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在实践的基础上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不断向前发展,这是我们党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得出的宝贵经验,也是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富有战斗力的决定性因素。
本研究论文创新之处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胡锦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显著特点,一是,开拓创新的理论品质;二是,以人为本的人学特色。第二,胡锦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指导意义。一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进一步发展创新的理论基础。二是,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学化的根本指针。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指南。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 2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 1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 39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 第 3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1957.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 第 4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6]《列宁选集》[M]第 1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7]《列宁全集》[M]第 2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8]《孙中山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9]《毛泽东文集》[M]第 7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10]《毛泽东选集》[M]第 3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1]《毛泽东选集》[M]第 5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
[12]《毛泽东著作选读》[M]下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13]《邓小平文选》[M]第 3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