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教育中的“生命”轨迹

发布时间:2013-08-06 17:45:33 论文编辑:afen

1前言

1.1研究缘起

1.1.1现实与理想的矛盾
我国现代体育作为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馈赠”的舶来品,当初一踏入国门就患上水土不服症直至今日尚未被治愈,这从《奏定学堂章程》到《劳动与卫国制度》,再从“扬州会议决定”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由我国体育教育专家学者开出的一剂剂“药方”中便会一目了然,尽管“少年强则W强”的忧国情怀被一代一代传承,但是当下各级各类学校学生体质“不强”反倒日渐“廣弱”,着实令国人堪忧。
据第六次全国学生体损健康调查研宄结果披露,除了学生的爆发力素质、柔韦刃素质、耐力素质与前一个五年(2000-2005年)相比出现好转之外,其余各项指标均缓慢下降,如视力不良检出率7-12岁小学生为40. 89% (比2005年增加9. 22个百分点)、13-15岁初中生为67. 33% (比2005年增加9. 26个百分点)、16-18岁高中生为79. 20% (比2005年增加3. 18个百分点)、19-22岁大学生为84. 72% (比2005年增加2. 04个百分点)呈低龄化发展趋势,再如7-22岁城市男生、城市女生、乡村男生、乡村女生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3.33%、5.64%、7.83%、3. 78% (比2005年分别增加1.94、0.63、2.76、1. 15个百分点),超重检出率分别为14. 81%、9.92%、10.79%、8.03%。'这一组组实实在在的数字不仅反映出中国人头脑中“重智育轻体育”错误观念的根深蒂固,甚至折射出教育行政主管群体的慵懒散乃至不作为,这难道还不值得发人深省吗?
诚然各级各类学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后的一种结果,但是学校体育无论如何推卸不了本应承担的历史责任。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学校体育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可操作性方面确实取得了一定成果,而在教学内容更新方面却与之相形见细,这种由方法手段推陈出新与课程内容“老生常谈”引发的“学生喜欢体育活动而不喜欢体育课”、“走出校门就与体育说再见”等现象,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冲突异常,其实在学校体育实践中不仅存在着不是体育课程改革操之过急就是体育精祌实质被轻视乃至被无视的问题,甚至还流行着一种时隐时现地重复着“不是管得太紧就是放得太松”的“和尚敲钟式”做法,如此这般的钟摆效应始终无法予以消弹,好像被某个怪异的魔咒死死地缠住了 “全身” 一样。
1.1.2困惑与思索的抉择
我国学校体育被魔咒缠身的现象令许多关心体育教育问题的国人面临困惑与思索的抉择,这就是要么在困惑中继续困惑、要么在思索中找寻路径,选择后者起码可以从教育学层面上弄清楚体育教育价值负载、体育课程价值取向所涉及生命潜能开掘、生命质量提升等生命关怀的教育问题,而学校体育作为教育组成部分,应该始终本着以生命为出发点又回归生命的价值取向施以由“体”及“心”、身心合一的关乎“生命的教育”。
我们将体育视之为一种生命关怀就要认识生命,因为学校体育课程的生命关怀以生命的独特性、精神性、完整性和超越性为依据,以独特生命的形成、精神生命的提升、完整生命的发展为最终目的,所以学校体育课程的生命关怀要追求一种充满生命关怀与生命体验、富于生命活力与感悟生命意义的教学境界。我们将体育视之为一种生命关怀还要关怀生命,因为生命关怀意味着每一个具体的人都要被关怀,包括每一个人的精神生活、精神发展以及体育生命的自由成长。我们将体育视之为一种生命关怀就应该尊重生命,因为尊重是对学生生命的尊重,尊重每个人的生命就是要尊重并合理引导生命的个性、差异性,遵循学生的天性,保护他们的身心不受伤害,所以课程编篡者心中的生命关怀理念要渗透于学校体育课程各个部分、扎根于每一个学生的生命世界。

2 文献综述..........  18-29
    2.1 “生命”的追............  18-24
        2.1.1 我国教育中的..........  18-20
        2.1.2 西方教育中的.............. 20-24
    2.2 “生命”的研........... 24-29
        2.2.1 我国学者............  24-27
        2.2.2 西方学者中的...........  27-29
3 研究对象与........... 29-30
    3.1 研究对...........  29-30
    3.2 研究方.......... 30
        3.2.1 文献资..........  30
        3.2.2 比较法.......... 30
        3.2.3 访谈法...........  30
4 分析与...........  30-96

结论

5.1人的生命本质、体育课程价值、人的发展三者之间形成的有机联系为美国学校“生命关怀”的体育课程内容编定不仅提供了充分依据,甚至以美国中小学生为中心则由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组成的“三维一体”生命观为基准提出了人及人类社会发展的“生命关怀”价值诉求。
5.2 “冒险教育”、“运动教育”、“健身教育”和“整合教育”等美国学校主题式体育课程类型在实验及优化过程中之所以关注学习者生命的自然性、精神性、社会性,其目的在于让美国学校学生学会不同学习阶段选择不同主题课程予以体验反映生命关怀价值取向的个体生命进步。


参考文献

[1]冯建军.生命与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11.
[2]彭雪涵.改革开放时期学校体育政策法规的文木解读[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5):76-79.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4]钱民辉.教育社会学:现代性的思考与建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304.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6]蔡元培.新教育与旧教育的歧点[M].北京:中华书局,1989.
[7]毛礼锐,沈灌群.中国教育通史第五卷[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8.
[8]张素玲,巴兆成,秦敬民.生命教育[M].东营: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7.
[9]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10]滕大春.外国教育通史第一卷[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9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代写教育论文

热词

代写教育论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