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社会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3-04-17 22:13:00 论文编辑:wwj881024
第1章绪论
   
1.1研究意义

    1.1.1现实意义
    近年来,随着全球教育不断融合,国际化趋势不断显现,使得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一些高职院校为了在激烈地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教学过程中会变得比较急功近利,只重视学生技能培养而轻视学生品德的教育。这就造成了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很多问题和弊端,也造成大多数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成为只有专业技能而没有素质的“危险品”。
    为此,有学者提出高职院校要转变办学理念把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摆在高职教育的首位并形成全方位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教育部对这些问题也给予了高度重视,2010年9月份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会议中,教育部副部长陈希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加强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培养,要全面的促进学生发展,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高职院校大学生作为大学生当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当中有很多人在中学时就与社会联系广泛,处于一个泛社会化的圈子中,其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等己经初步形成,这些学生的价值观更具现实主义成分,缺乏理想主义色彩。因此他们的思想更易受现实社会的影响。人们的意识是受到社会大环境因素影响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程度的高低同样受到社会整体意识的影响,比如道德水平、政治意识等等。目前,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谈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就觉得开几节思想政治理论课,任课教师在课堂上讲讲就可以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少之又少,同时还完全缺乏系统性和社会化意识,在校园范围内都没有形成有机体系去教育大学生,社会其他各界就更不用多说了。
    因此,从现实角度而言,我国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和社会紧密结合起来,即必须社会化。

    1.1.2理论意义
    目前理论界对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比较多,主要是集中在对困境、特点、弊端及对策、体系、创新等问题的研究。当然也有学者在他的研究中提出要加快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建设社会化进程,但往往只是用比较少的篇幅,简要的进行阐述,而鲜少有人针对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做深入细致的系统化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领域的一个热话题,也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急需解决的一个现实性的问题,这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今后教育改革的关键所在。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有效解决有利于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加接近生活和社会,让大学生思想政治不在拘泥于书本,而是走出象牙塔的局限,看到更加广阔的天地。可以说,研究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对教育改革、学生自身发展、社会栋梁健康成长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2国内外研究现状

    1 .2. 1国外研究现状
    在国外,很少使用“思想政治教育”这一类的概念,取而代之的是政治教育、德育教育或道德教育。因此,我们说的“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在国外大多称为“政治社会化”。在大多数比较发达的国家,职业教育得到了蓬勃发展。国外职业教育中尤其重视德育教育即思想政治教育。比如美国,在上世纪初开始就有学者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著名观点,这其实就是教育社会化的雏形。
    价值澄清理论是形成于二十世纪60年代的德育流派,代表人物是路易斯·拉斯(L. E Raths)等人,代表作为《价值与教学》,该理论认为,人的价值观来自于个人的生活经验,不同的经验会产生不同的价值观。所以,社会应该尽可能地使受教育者了解社会,增加实践经验,并通过认可这种社会生活经验帮助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到20世纪80年代,西方政治社会化理论的研究更是层出不穷。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作为西方政治社会化研究的一个重要学术团体一一国际政治学会政治社会化与教育研究委员会组织了许多学术研究活动,主题有:“欧洲的政治社会化”(1988年)、“政治社会化机构的潜在倾向和无意影响”(1988年)、“政治社会化、政治参与和政治教育:新千年展望”(ZOO1年,德国鸟帕塔尔市)等。从西方政治社会化理论的实质来看,它们所有的目的表现在它们有共同的服务对象,那就是为资本主义国家服务。
    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劳伦斯·科尔伯格(L. koblberg),他提出道德的发展是整个认知发展的一部分,道德成熟的标志是能否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并形成自己的道德原则,并认为道德判断是按三个水平、六个阶段向前发展的。
    班杜(A1Bandura)的社会学理论认为学校德育的模式应该是“观察学习模式”,而观察学习模式的常用形式就是榜样示范
    社会意识教育在美、口、澳大利亚等西方发达国家,以及部分发展较快的发展中国家普遍受到重视,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较快。“社会意识教育(Civic education),是或应该是一件基本的事务。
    澳大利亚教育部则于1997年颁布了“发现民主”(Discovering Democracy)计划,开发社会意识教育的资源、并将公民教育渗透在社会科学课程之中。
    口本战后大学生社会意识教育以培养民主、和平的国家及社会建设者为目的,内容涉及国家、政府及其运行、国民意识、个人权利义务等。
    新加坡是亚洲四小龙之一,社会意识教育在发展中国家中首屈一指,它以儒家的“八德”作为治国纲领,在大学生服务社会意识教育中,开设《儒家伦理课》,强调“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应当来说,西方国家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研究起步比较早,研究己经比较透彻,而且在现实中己经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例如,不同国度的人们来到美国之后,会被美国打造成为一名合格的“美国公民”,这种打造与其卓越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

    1.2. 2国内研究现状
    在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起也有不少学者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问题进行了探讨,本文通过对文献的整理认为主要包括下面几个方面: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内涵的界定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中比较具有探讨价值的热门课题。目前,理论界对于该问题的理解和认知还处于摸索阶段,整体上比较模糊,内涵等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例如,河源职业技术院校的戴春平、罗士俐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界定为:通过利用社会力量为主要形式,以培育大学生适应社会先进思想和政治觉悟为主要内容,以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为目的,由社会引发并通过教育者实施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及趋势。上海理工大学社科部王红娟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界定为:以院校为中心,在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下,引导大学生适应社会、参与社会、服务社会,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实现教育与社会的相互渗透作用。也有学者认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是运用各种社会有利因素,对大学生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该教育立足社会,有利于让大学生更好的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人。
    总体而言,我国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界定还不明确,还没有一个准确的界定,一切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笔者比较赞成最后一种观点。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必然性的探讨
    我国理论界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必然性的研究也是众说纷纭。例如,上海理工大学社科部王红娟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浅论》一文中指出:“社会变革和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理念,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要求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客观必然性”。
    还有论者认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是政治教育工作本身的特性所决定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研究对于解决我国大学生教育与社会脱节等很多问题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是十分必要的,这既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教育走出自身枷锁的必然趋势。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需要多个角度、层次、形态、渠道进行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够全面的、系统的了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全貌,进而解决目前存在的各种问题。
    上述两位学者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必然性的论证,前者侧重于从现实上论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必然性,缺少理论上的论证。而后者侧重于理论上论证必然性,且论证不够全面,缺少现实或实践性方面的论证。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社会化的必然性的探讨还有待于深化。
   
1.3研究目标和内容

    1.3. 1研究目标
    全面阐述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必要性、主要内容和实现途径,从而揭示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一般规律,为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改革提供有效参考。

    1.3.2研究内容
    第一、结合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对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内涵、必然性、可行性等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
    第二、探索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体系,为如何有效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途径,提出具体途径和可行方案。
    第三、探索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相适应的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
   
1.4研究方法及创新

    1.4. 1研究方法
    1,资料检索法:应用资料检索法搜查本论文相关资料,为研究提供理论资料和文件。
    2、调查法:在研究中采用走访调查、座谈会调查等方法,收集与课题研究相关数据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有力的第一手资料。
    3、归纳法:归纳总结以往的研究成果,对本论文研究的各种资料进行归纳总结,使研究成果更为严密、更实用、更有价值。

    1.4. 2创新之处
    1、角度创新:把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与高职院校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有机结合,目前在理论界还不多见。本文将从理论到实践、从校内到校外、从院校到家庭、政府等多角度、多环节进行论证如何实现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
    2、观点创新:如今,我国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研究还多从困境、特点、弊端及对策、体系等问题着手,对社会化问题还涉足不多。本文将全面阐述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必要性、内容和实现途径,从而构建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较完整体系。
 3、方法创新:本文将借鉴心理学、教育学、哲学、法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观点,把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内容与各学科体系进行完善,进行跨学科的协同作战。

第2章 思想政治教.............................14-22
2.1 社会化的内.........................14-15
2.2 思想政治教.................................... 15-16
2.3 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大学.................... 16-20
2.3.1 教育目标的异.........................16-18
2.3.2 教育内容的异同........................... 18-19
2.3.3 教育方法的异同............................. 19-20
2.4 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 20-22
2.4.1 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 21
2.4.2 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21
2.4.3 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21-22
第3章 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22-30
3.1 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22-23
3.1.1 社会存在与社会.......................... 22
3.1.2 全面发展理................... 22-23
3.1.3 唯物辩证法.................................. 23
3.2 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 23-28
3.2.1 高职院校素质教育发.....................23-24
3.2.2 信息时代发展的必............................... 24-25
3.2.3 高职院校大学生走向社会.............................25-27
3.2.4 高职院校大学生健康成长................................... 27
3.2.5 高职院校大学生正确认识自身价.......................... 27-28
3.3 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 28-30
3.3.1 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道................................. 28
3.3.2 高职院校大学生可塑性............................... 28-29
3.3.3 高职院校大学生具有较高的爱国主义.......................... 29-30
第4章 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 30-37
.............................................................................  
   
结论
 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培育是一项长期而繁杂的工程,并不能够一蹦而就。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培养,要通过家庭、社会、学校、国家每个环节,不同层次,不同业界的人们共同努力,为我国的青少年们营造一个积极的良好的大环境。在良好环境的熏陶下,通过各个系统及部门的配合,积极的对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进行培育。通过一系列的社会实践,让高职院校大学生除了理论提升之外,更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实践活动的感受让他们能够自己结论,这种自身获得的体会,往往是最深刻的,这种精神上的提升仅仅依靠理论教育是不能够获得的。

参考文献
[1] 李松岩. 日本德育教育对我们的启示[J].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1)
[2] 宋强玲. 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困境和出路[J].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09(06)
[3] 陈清华. 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途径——构建高校与社会双向参与结合机制[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9(25)
[4] 康雁冰,朱忠祥. 中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之比较[J].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03)
[5] 戴春平,罗士俐,刘宇,黄箭.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调查分析——来自广东省部分高职院校的问卷调查[J].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8(07)
[6] 王景云. 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途径探析及其启示[J]. 东南亚纵横. 2008(04)
[7] 张哲. 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研究综述[J]. 求实. 2007(05)
[8] 蔡海棠. 课程与模式:中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比较[J].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1)
[9] 周清云. 增强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思考[J].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6(03)
[10] 谢四平.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影响因素研究[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6(06)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代写教育论文

热词

代写教育论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