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研究性大学科研组织形式改革由代写论文中心提供特别整理。更多代写教育论文下载请联系论文代写专区。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主要基地”和“重要摇篮”,大学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建设创新体系需要有高质量的研究型机构提供智力和人力的支持,以科学研究见长的研究型大学应运而生。研究型代写教育论文大学是一个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研究型大学的发展水平与综合国力休戚相关,加强研究型大学的建设特别是科研水平的建设是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举措川。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科技部制定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一2020年)》和教育部制定的《关于加快研究型大学建设增强高等学校自主创新能力的若干意见》中均对研究型大学的使命、任务与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教育部周济部长在讲话中也多次强调“高等学校特别是代写教育硕士论文一批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既是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又是人才汇聚的战略高地,也是知识创新的重要基地,在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过程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我国一些以科学研究为主的大学虽然取得了较快发展,但总体还处于初级阶段,对研究型大学建设还要进一步的探索。专家为研究型大学建设与发展提出的总目标是[2]:选择一批研究力量强的高校,进行创新基地建设试点,以逐步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科研力量和较高科研水平的研究型大学,推进科教兴国战略走向深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智力支持。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内一批重点高校纷纷开始研究欧美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办学经验,研究被提到很高的位置,研究成果相应地迅速增长,研究经费也在大幅度增加。随着“211”工程和“985”工程的相继启动,建设研究型大学各项政策的出台实施,国家大力推动高校的科学研究发展,十多年间,我国的科技发展水平可以说是步入一个新的阶段。经过211工程和985工程的前期投人,国内一批重点大学迅速实现质的突破。我国研究型大学的学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这说明国家的重点建设大力的推动了高校科技发展。但是和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一定的距离,科技实力的差距反映着体制上的差异,为了缩小差距或者说在科技实力上有所提高,追赶美国等科技大国的步伐,这就要求我们不能停留在表面,要从更深层次上从科研管理体制和科研组织形式上解决问题。我国高校原有的科研组织形式已不能满足研究型大学进一步发展的需要,改革科研组织形式成了建设研究型大学的必然要求。我国高校多沿用这种校—系—研究所(教研室)这种系所合一型的科研组织形式,采取从外向内、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管理。探讨改革我国高等院校现行的科研组织形式,在研究型大学里建立多种形式的新型科研组织,对于现行高校的科研组织形式来讲,既有理论意义,又有现实意义。通过考察研究型大学科研管理工作的现状,分析现行科研组织形式下科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已有的改革实例,为高等学校科研组织模式选择提供案例参考,为科研管理工作提供理论研究基础。通过对大连理工大学新型科研组织形式—科学技术研究院和技术研究开发院的研究和探索,寻求可行的建设方案和运行机制,为我国研究型大学的建设提供新思路。
相关概念界定
(l)研究型大学对于研究型大学这个概念的界定,最早起源于美国。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于1970年最早提出《高等教育机构分类》,按卡内基教学基金会的解释,所谓研究型大学是指那些给研究以优先权、开展高层次研究生教育并以拥有可观的研究经费来体现其核心素质和竞争力的大学[26l。按照美国斯坦福大学校长盖哈德·卡斯帕尔的观点,研究型大学是一种符合三项基本要求的高校,即精选学生,主要致力于探索知识,富于批评性的追根究底的精神l2v]。卡内基高等教育机构分类标准强调的重点是博士学位授予及获得联邦政府支持的科研经费,科学研究是卡内基高等教育分类标准将研究型大学和其他类型大学区分开来的核心依据。在相关的国外研究成果和国内探索的基础上,部分学者对我国研究型大学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王占军教授认为“研究型大学是以创新性的知识传播、生产和应用为中心,以产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和培养高层次的精英人才为目标,在社会发展、经济建设、科技进步、文化繁荣、国家安全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大学”[2]。研究型大学是一个国家高等教育水平的最高体现,它不仅应有较强的办学实力,还要有良好的社会声誉,要为国家培养输出大规模高层次人才,并在若干领域对科学技术的进步做出重大贡献。
科研组织形式科研组织形式广义上是指科研管理部门对科学研究的组织形式,即采用怎样的形式来组织科研以及如何将这些组织形式结合成为一个合理的有机系统,并以怎样的手段、方法来实现管理的任务和目的。不仅是具体科学活动的组织管理形式,而且也反映着科研这一特殊生产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反映着某种意义上责、权、利的分配关系。狭义上可以指科研组织的形式,科研组织是从事知识生产活动与培养科研人才的群体或社会组织(机构)I28),高校内部所存在的科研团队或重点实验室或课题组等都是科研组织的一种形式。按独立性,分为独立科研组织形式和非独立科研组织形式两种;按紧密程度,可分为紧密型研究组织形式和松散型研究组织形式两种。(3)大研究院首先明确大研究院不是单纯的科学研究机构,而是一个完整的集管理与研究为一体的管理系统。大研究院是将管理机构与研究机构进行整合所提出的,是具有管理机构、运行机构以及实体研究机构相互制约和平衡的体制。大研究院是一个现代的科学的科研组织,除了管辖原有院系的科研组织外,并下设跨学科综合研究组织结构,是针对综合性的科技领域、工程技术项目或长期的跨学科的研究任务,把有关的专业人员集中起来,建立的综合性研究机构。大研究院应具有如下功能:统筹全校科研活动,重点发展综合研究机构;制定科技发展战略,指明学校科研方向;承接重大项目,引领科研发展等。
1.2组织理论及组织结构类型
(l)组织《管理学》中把组织理解为有两个表达含义。首先,组织是为了达到自身的目标而结合在一起的具有正式关系的一群人。组织是具有目标并且是为达到自身的目标而产生和存在的。在组织中一同工作的人们,都承担某种职务,规定所需各项活动有人去完成,并且确保各项活动协调一致,使人们在集体中工作顺利且有高效率。其次,组织是一个过程,主要指人们为了达到目标而创造组织结构,为适应环境的变化而维持和变革组织结构,并使组织结构发挥作用的过程。管理者要根据工作的需要,精心设计组织结构,明确权责义务及沟通渠道,要对组织结构进行改革和创新,合理地协调资源使组织结构得以高效地运行等。
组织结构及其类型著名管理学家FremontE.Kast在《Organizationandmanagement:AsystemsandcontingencyapProach》一书中指出“可以把结构看成是一个组织内各构成部分和各部分之间所确定的关系形式”[30]。邹再华在《现代组织管理学》一书中把组织结构定义为“所谓组织结构就是一个组织内构成要素之间确定的关系形式”口’]。关于组织结构的类型,有几种是非常常见的,也是在组织结构设计中最为广泛采用的:职能制、事业部制和矩阵制等田]。这里来简要介绍一下各自的特点与功能。职能制:按职能划分部门就是把相似的工作任务编在一起形成一个部门。这种按组织职能部门划分来组织经营活动,体现了组织活动的特点。职能结构形态是一种传统的、普通的组织形式,其优点是:按职能划分活动类型设立部门方便,确保高层管理者的权力与威望;符合业务专业化的原则;有利于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相互交流,提高技术水平。然而这种结构形态也存在若干弊端,部门之间难以做到协调配合;整个组织对于外界环境变化反应较慢等。事业部制:在组织里表述为按产品或项目划分事业部,每个事业部下面又划分不同的职能部门,这一结构即高层管理者授予一位部门管理者在某一种产品或产品系列的制研究型大学种讲组织形式改革研究造、销售和服务等职能方面广泛的权力。而高层管理者通常规划整个组织的发展方向。事业部制结构具有如下优点:多元化和专业化结合,既减少风险又提高生产效率;有利于适应外部环境,促进内部竞争,从而促进成长;有利于各职能之间的协调;有利于高层管理者的培养。但同时也存在缺点:必须有较多的有全面管理能力的人员;职能部门可能重叠而导致管理费用的增加;各事业部的负责人具有较大的决策权,影响企业的统一指挥。矩阵制:矩阵组织的实质是在同一组织机构中把按职能划分部门和按事业部划分部门结合起来。在矩阵组织中,除设有负责职能工作的职能经理外,还同时设有负责若干个项目的项目经理从而形成一个项目系统。在系统中按项目来组织“项目组”,由项目经理负责整个项目工作,组内成员来自各个职能部门,一项任务完成后成员又回到原部门。矩阵组织最显著的特征是它突破了传统的行政式组织结构的“一个员工只向一个上司负责”的管理规则[29]。矩阵组织的优点在于:有效地使用人力资源;信息沟通渠道畅通;集中优势解决问题,增强了组织对外的适应性等。同时矩阵组织结构也存在不少问题:容易出现责任与权力不平衡;职能经理与项目经理之间容易产生矛盾;容易造成双重领导,使工作人员无所适从。对于研究型大学科研组织形式改革这个问题,实际上也涉及到组织结构问题,有必要遵循组织的设计原则及遵守组织构建的规律。运用组织结构理论,结合研究型大学科研组织形式改革的背景及条件,有利于组织的科学化和合理化。
1.3基于项目导向的动态管理
(l)项目导向“项目导向”的前提是“项目”。项目是要在一定时间里,在规定范围内达到预定结果的一项任务,具有确定的目标,明确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项目导向”用于科研工作中是指科学研究不按专业或学科展开进行,而是基于科研项目建立机构(项目组或课题组),组织资源(人、财、物),展开科研活动。项目有明确的范围、目标和时间限制。
动态管理动态管理主要是来自企业管理的一个概念,主要是指组织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通过外部环境的预测、内部数据分析,对经营策略、管理手段进行适时调整和对计划进行修改和补充的一种管理模式132]。也就是说,管理者要紧随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经营思路以适应环境。实施动态管理有三个前提条件:信息化管理、流程管理和高质量人才管理。信息化管理是实施有计划的动态管理的平台,流程管理是实现动态管理的重要保证,高素质人才展开高质量工作及管理是创造高效益的必要条件。由于本文研究组织,故由动态管理引入“动态团队”的概念。由过去的组织内协同发展成跨组织、跨地区的协同、由紧密型的组织发展成松散型流动型的组织、从固定的流程发展“成随需而变”的流程,以这三大特点为标志的就是动态团队133)。组织面对高速发展的趋势,需要结合自身业务需求加快工作的流转速度,充分发挥现有的人力资源,利用现有的软硬设备及系统,实现协同自动化、管理现代化、决策科学化、服务信息化的协同应用系统。随着新经济时代和社会分工的发展,绝大多数业务流程往往是跨组织、跨地区的,一个项目也可能会由多个部门或多个组织来共同完成。在这样的环境下,一个流程的协同就需要让不同地区与部门协调起来,为同一项目服务而组成高效敏捷的动态团队。“动态”意味着跨组织、跨区域、跨系统、流程可变,意味着能为组织成员提供自由的工作空间[3s]。团队则是一种相对固化的组织框架,其本质在于实现组织的紧密性、统一性、有效协同性,是迅速实现组织目标的有效形式。在本文中探索研究型大学的科研组织形式改革,可以有效的利用到动态管理和动态团队的管理理念。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新兴学科涌现,交叉学科和综合学科迅速发展,出现许多跨学科、多学科的科研课题及项目,而当前科学研究组织形式大多都是以学科划分的,这就出现了组织间协同合作的需求。如何有效的实现科研组织间的协同合作,提高科学研究效率,增强科学研究实力,是科研组织形式改革的核心。动态管理和动态团队理念将有助于实现协同合作的组织目标。
科研组织形式的比较
2.1科研组织形式分类狭义的科研组织形式就是指科研组织的形式。科研组织是从事知识生产活动与培养科研人才一的群体或社会组织(机构),如各种类型的科学研究所、高等院校或者上述二者中的科研项目组。高校内部所存在的科研团队或重点实验室或课题组等都是科研组织的一种形式。高校内部的科研机构是以科研为主要任务、以促进科技进步为根本目的的知识分子群体组织。按独立性,分为独立科研组织形式和非独立科研组织形式两种:独立科研组织形式的组织,是指行政独立组织形式,财务独立核算,经济独立法人地位,有权与其它单位签订合同的组织。主要是指科研院所,如中国科学院及下属各分院所,或各省属研究机构;非独立科研组织,附设在高校、企业等单位,从事科研活动研究型大学禾姗组织形式改革研究的组织。没有独立法人地位,通过政府拨款或合作项目争取科研经费。高校里面的各研究院、研究所等都属于非独立科研组织。按紧密程度,可分为紧密型研究组织形式和松散型研究组织形式两种:紧密型研究组织形式的组织,大部分的专职研究组织都属于紧密型科研组织,如科研院所,高校内部的重点实验室等。特点是:组织结构紧密,教师们紧密的团结在学术带头人的周围,在他的带领引导下开展科研活动,科研目标明确,能在短时间内出成果;松散型研究组织,大部分系所合一研究所或教研室都属于松散型研究组织。特点是:组织结构松散,教师们自主申请课题或就自己感兴趣的方面自由开展研究,适合开展基础性研究工作,科研活动持续时间较长,可能是几个月,也可能是几年。
2.2不同科研组织形式的比较(1)科研院所与高等院校科研组织形式的比较科研院所就是前面所说的独立科研组织形式,组织目标是就是科学研究,围绕学术带头人紧密的团结在一起,完成上级下达的科研任务,集中了大量本专业技术领域的优秀人才,由于技术人员的密集,带来对本专业领域先进或前沿技术的高度集合l3’]。总体上来看,掌握着本专业先进技术和前沿发展动态的是我国设立的各级科研院所,尤其是国家科研院所,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中国科学院及其下属各级院所。和科研院所相比,高校具有许多特有的优势,高等学校学科面广、综合性强,易于发展交叉学科研究,可承担跨学科科研项目。科研机构有较强的自主性,可以相对自由的安排研究内容和计划[351。科研人才规模雄厚,除了丰富的师资条件,博士生、硕士生也是科研的主要参与力量。学术环境宽松自由,研究范围广泛,教师可根据自己个人兴趣选择研究方向。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教学科研矛盾问题、科研资源效率问题等等。这些问题我们在后面一节将会详细提到。为利用好高校的科研优势,解决影响科研效率的问题,探究科研院所人员贡献率高的原因,就要找出二者的区别所在。高校与科研院所的科学研究区别在于:首先,二者的目标不同。高校的最终目标就是培养人才,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是高校的三大基本职能,教学是高校与科研院所最主要的区别;而科研院所主要的任务就是搞科学研究,做项目出成果,为国家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做贡献。其次,二者的组织紧密程度不同。高校多是系所合一的科研机构,分散在各个院系中,较为松散,教师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展开研究;科研院所组织紧密,按专业大类分为各个学科团队,团队成员高度集中,围绕团队带头人展开紧密研究。再次,二者的研究侧重点不同,高校多侧重于基础研究,这方面实力较强,易出高水平论文;而科研院所多侧重于应用开发,实力雄厚易申请到重大开发项目。基于上述区别,可以得出,科研院所正是由于其明确的科研目标,紧密的组织结构才有其高效的科研效率,值得高等院校借鉴。(2)高校内部紧密型科研组织形式与松散型科研组织形式高校内部的紧密型科研组织形式的组织主要是重点学科的实验室,重点支持发展的研究中心、研究所或组织紧密的科研团队等,特点就是:紧密的组织结构,明确的科研任务,所有成员集中于某一研究,由学术带头人下达任务并分派到个人,在短时间内可以出成果,多是应用开发研究领域。而松散型的科研组织形式的组织大多是系所属的教研室等,教师们按专业划分,由系主任管理教学科研。以教学为主业,辅助以本专业的科学研究,人员多以个体为单位,没有硬性的科研要求。紧密型的科研组织形式与松散型的区别如下:首先就是在组织结构上,紧密型的组织多是中心环绕式,即紧密围绕一位核心的学术带头人展开科研,由其引领科研方向,团结科研力量,科研任务定量定时;松散型的多是横向展开式,即教师在自己的岗位上展开与专业相关科研,课题申请完全可自主,系主任是名义上本专业的科研负责人。其次是在学术目标上,紧密的科研组织有着明确的共同的学术目标,它是组织建立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每个组织成员都为这个目标而奋斗;松散型的科研组织没有明确目标,每个人的想法可能都不一样。再次,科研的效率不同,由于紧密型的结构紧密,信息资源共享率较高,而且一般也有明确的时间要求,所以在科研效率上明显优于松散型科研组织,更容易在短时间内出较多的成果。松散型的科研机构也有其自己的优势,比如学术环境宽松,适合教师自主开展研究,对基础研究比较有利,但和紧密型科研组织相比,科研的效率大大降低,也不利于应用开发等需要密集工作的研究,更无法承担重大项目研究。在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背景下,研究型大学若想提升自身科研实力,跻身世界名校之列,就必然要考虑如何善用资源,提升科研效率,科研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科研组织形式改革的必要性
3.1研究型大学建设的迫切需要研究型大学强调以教学和科研为中心,尤以科研为重,并主要通过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服务于社会。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又是一个社会主义大国,我们必须有强盛的国力和未来的竞争力,当前我国正处在加快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和完善的重要发展阶段,研究型大学肩负着成为创新基地的任务,建设研究型大学并以此带动科技发展提升综合国力是我国发展道路中的必然选择。研究型大学与其他类型高校的重要区别在于其承担有发展科学、创新知识的历史使命,通过致力于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研究型大学禾姗组织形式改革研究究来发展新知识是研究型大学的责任与义务。在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背景下,现代研究型大学通过开展科学研究,积极发挥着创新知识、发展科学与技术的作用,并成为现代新知识新科技的重要来源地。高等教育国际竞争的本质是人才的竞争,研究型大学聚集大批优秀人才,成为了高等教育在国际竞争上的主力军。研究型大学在人才培养方面的贡献是突出的,但不仅培养社会精英、从事高水平科学研究和为国家社会服务的高层次人才,同时也为高等教育大众化做出了贡献,推动人才培养和教育事业向前发展。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高等学校的类型不断多样化,其层次也不断分化,科学研究在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高校中所处的地位也不尽相同。国家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角逐最终必然落实到科技水平和创新人才水平上来,这两者恰恰都是研究型大学的责任136]。研究型大学拥有雄厚的智力和科研资源并以此优势聚集大批优秀人才,从而实现国际竞争优势,推动人才培养和教育事业向前发展。建设研究型大学并以此带动科技发展提升综合国力是我国发展道路中的必然选择。研究型大学处于高等学校系统的顶端,与科学研究的联系最紧密田]。作为建设研究型大学的要求,必定要有较强的科研实力、充足的科研经费,承担高水平重大科研项目,拥有强大研发实力的研究基地和科研机构等。有效的科研组织形式关系着科学研究的成败。科研管理部门统筹组织全校科研,制定科技政策,引导激励教师开展科研活动,拓展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可以创造一种更有利于科学研究的良好的氛围,从而全面提高学校整体科研水平和学术水平,为社会造就大批的创新型人才。而科研组织形式改革是高校创建研究型大学战略目标、实施有效科研管理的必然选择。作为以科学研究为核心,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以提高科研水平为宗旨的创新科研组织形式是研究型大学的首要标志,是高校实力最雄厚的研究与管理实体。组织设置目标就是科学研究,围绕学术带头人紧密的团结在一起,完成上级下达的科研任务,集中了大量本专业技术领域的优秀人才[3’l,在短时间内可以出成果,多是应用开发研究领域,易于承担重大的科研项目。创新科研组织形式有利于提高科研效率,进一步激活科研的动力和研究效果,进而增强学校的科研实力,从而加快创建研究型大学的步伐。
3.2科学技术发展趋势的客观要求二战以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助推了许多综合学科、边缘学科的产生,而且越来越多,科技发展的跨学科性不断增强。当代科技的发展呈现出多学科交叉、渗透、高度综合以及系统化、整体化的特点,交叉综合性课题领先并带动学科发展已成为新趋势,科技融合、学科交叉成为当今科技发展的重要特征13sJ。很多重大发现或者发明都来自于不同学科研究者的共同努力;现在的一些举世瞩目的重大科学问题,大部分都是跨学科问题;许多学科之间的边界变得愈发模糊,重大创新多出现在学科交叉领域;学科之间、科学与技术之间的相互融合、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更加迅速,逐步形成统一的科学技术体系;学科的交叉融合,促进了新兴学科的发展139]。高校具有许多特有的优势,高等学校学科面广、综合性强,拥有多学科的专家学者,建有综合性的科研机构,设有综合性科研管理机构,都为交叉学科思想、成果和队伍的形成提供了可能性,易于发展交叉学科研究,可承担跨学科科研项目。科研人才规模雄厚,除了丰富的师资条件,博士生、硕士生也是科研的主要参与力量。学术环境宽松自由,研究范围广泛。交叉学科发展成为为高等学校提高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尤其是创新水平的不可或缺的要素,甚至是当代和未来一流大学竞争发展的主要方向或主题[’0J。科学技术的综合化、交叉化发展趋势直接影响到大学内部的组织结构,随着信息的不断变化,相应的组织也不断变化。单靠学系的组织形式已经无法解决综合学科的问题,而高水平、大规模、大范围的科研需要组织各种专业和领域的专家共同参与研究,一些跨学科的组织机构应运而生[l01。而在当代,随着大学功能的日益多样化,以面向社会解决实际问题的新学科的建立并发展,这些基于学科的研究机构不仅向着大规模和多功能的方向发展,而且在组织形式上除了传统的实体组织,还有虚拟组织。这不仅是为了适应学科交叉、科研合作和课题转换等,也是为了适应当今高等教育全球化和国际化而灵活建立起来的组织模式。近年来学术研究的多样化、综合化发展,跨学科研究的重要性增强,促进研究人员的交叉性流动性已成为重要目标。同时,科研项目或课题越来越多趋向于交叉学科或者跨学科方向,单凭单一学科或专业是难以完成重大前沿性科研的,而重大课题涉及到的专业领域则更为广泛,只有结合相关各个领域的知识才能展开研究。扩大科研组织规模,融合多学科、跨学科研究,为之提供更为有利的科研环境,易于不同研究领域的联合组成研究部门开展共同研究,能够承担进行大规模、跨学科和群体化的研究活动,联合攻关、承担国家重点重大项目。这符合科学技术发展规律,不仅有利于交叉学科的发展壮大,同时也提高了高校科研效率,从而提升整体科研实力。若您对教育论文有所需求,请到教育论文专区下载http://www.1daixie.com/dxjyl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