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

发布时间:2012-08-15 09:29:37 论文编辑:代写硕士论文
案例教学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由代写论文中心提供特别整理。更多代写教育论文下载请联系论文代写专区。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落实科学发展代写教育论文观,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国家把发展职业教育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各职业院校也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期。同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己经应用于社会的每个领域,由于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计算机专业也焕发出了勃勃生机。但是我们还应清醒地看到,在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计算机专业教育的发展,也一定程度地影响着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
 1. 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首先,表现在教学活动上,VB是一门需要较强逻辑思维能力,具有编程思想的计算机软件编程课程,在教学中,很多教师仍然采用“教师讲授一教师演示一学生上机练习”的方式,以教师的讲解和示范操作为主,学代写教育硕士论文生只是被动地记忆和模仿练习,教师始终处于权威地位,是教学的中心,而学生只是被动地学习,处于教学活动的从属地位。以客观主义知识观为基础的传统教学认为,在教学过程的实施当中,教师的职责是忠实地传递知识,学生则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不能参与知识的发现与建构。从学的方式来看,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读书”,就是记往教师传授的或书本上的科学知识。正如弗洛姆指出的,这种学习方法“不是把学过的东西硬塞进记忆里,就是小心翼翼地保存他们的笔记本。”这种学习方式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以下两种弊端:第一,导致学生的机械学习。学生从理论到理论的“学科学”,失去了感性经验的支撑,必然导致学习的表面化,不利于学生理解科学概念;第二,导致学习的被动性。从教的方式来看,传统教学法以书本为中心,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传授书本上己成定论的知识,学生则被动地接受这些知识。总之,由于传统教学法关注的是教师如何教,如何高效地传递书本知识,忽视了学生如何学,如何探究知识发生过程和自主建构认知结构,从而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所谓教学,乃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与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质。教和学是同一活动的两个方面,在传统VB教学中,常常是以教师的教为中心,只强调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都围绕如何“教”而展开,很少考虑学生如何“学”的问题。在教学研究中,只注重教师教法的研究,而很少涉及学生学法的研究。教师从“教”的角度去考虑教的问题,忽视学习者的“学”的问题。教和学的双方的相互作用比较小,学生无法传达自己的学习体会,忽略了学生的心理愿望,教师又得不到必要的信息回馈以调整教学方法,这样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达不到和谐统一。课堂上是教师在讲台上不停地讲,学生在下面不停地记笔记,然后在操作中重复运用讲课内容,教与学的关系变成了“讲”与“听”的关系:师生间的关系也不对等,彼此互动比较少。同时没有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学习基础的不同,在教学中没有体现因材施教,学习成为一种被动的活动,是“灌食型”的学习。学生是顺从的,作为认知的主体,其主动性、积极性被抑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即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创造性人才的成长。其次,表现在教学内容上,传统VB教学法中教师所教、学生所学的内容与社会实际运用的脱节现象严重。在教学中,学习内容基本上是按照教学大纲要求来确定,教学过程一般也是以教材的编写顺序组织的,书上涉及的知识和操作基本上都要给学生讲到,然后让学生去上机练习,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和操作基本上是零零碎碎的。很少具有综合性和实用性。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的调查了解到,真正到了应用的时候,很多学生不能够很好地完成实际的任务,缺乏综合应用的能力,不能够学以致用。由于过分强调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再加上教学过程中往往采用统一的教材,实践性环节一般采用统一的实验指导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情感得不到很好的发展。而教师受教材的制约也比较大,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比较小,教师是凭个人经验教书或者只讲理论课,只按固定的教材教书,其教学内容难免与社会实际运用相脱节。社会的需求每年都在变化,尤其体现在计算机软件学习的课程上比较明显,所以应该教给学生教学内容所涉及的最新最前沿的知识与技术,而在目前教学中还做不到紧跟市场的变化及社会的实际需求和行业要求的变化,适时更新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如果教师教的、学生学的都不是社会当前所需的,就根本培养不出适应市场需求的技术人才。再次,表现在对教学能力目标的理解上,传统教学法体现的是狭义的能力观和素质观。杜威曾这样写道:“如果学校着眼于引发思考而不是习得文字,那么教授任何学科的首要方法就是尽量脱离只凭书本教学的学究习气。”其学生克伯屈这样指出:“假如你希望教育儿童自己去思考和计划,那么就让他做出自己的计划。”在他看来,应该教会学生怎样想,而非想什么。传统教学法中,每门课程的任课老师都只从本课程出发来设定教学目标,课程之间交叉和传承很难得到统一,教给学生的只是一门门单一的课程知识,学生的知识体系不连贯,是狭义的职业训练,从而学生学到的不是整体运用知识的能力。职业教育的过程也是育人的过程,中职学校的计算机专业,在日常教学中,除了传授给学生必备的专业技能外,更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去学,这也是所有的教育类型所共同面临的问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1972)报告中明确指出:“应当培养人的自我生存和发展的能力,促进人的个性全面和谐和发展,把之作为当代教育的基本宗旨。”IT行业及其应用技术发展迅猛,课堂上传授的知识不可能解决学生在工作中遇到的所有问题,因此,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教学法只看到智力结构的一方面,满足于给学生一点知识和技艺,仅关乎其就业能力,把培养学生重点放在传授知识上,而不是提高其综合素质,没有关注学生生命个体的全面和谐发展,从发展育人的角度来看,教学中应以综合素质培养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由于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逐渐变得被动,自主学习的意识也渐渐淡化,自主学习能力得不到充分的提高和发展。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只是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更多的知识还要在以后的工作中学习积累,因此学校应该教给学生一生受用的综合素质,综合素质包括非智力索质、智力素质以及身体素质。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方面担负重要的任务。针对社会的各种不同的工作岗位,要求人们具备一定的职业技能以履行相应的工作职责,因此作为为社会培养各种人才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根据不同行业的从业要求来设定不同的职业培养目标,这也是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定位依据。建国初期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从事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的专业人才,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对劳动力的要求由以往的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转变,而对人才的要求也由单独工种的技术工人转为具有技术革新和一定管理能力,还要具有转换职业的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对人才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的要求提高了,能力的培养在职业教育过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中国计算机软件业保持了持续快速的发展态势,软件基地建设初具规模,软件出口工作稳步推进,己经形成了良好的软件发展环境,但也面临诸多问题。其实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人才供给不平衡,中级人才占据最大多数,并且极不稳定,增加企业用人成本,缺乏高级、初级人才,尤其是初级编程人员,这种人材结构呈现橄榄状。而软件业发达的国家人才结构呈现金字塔状,高级、中级、初级的比例为1:4:7。因此,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初级人才,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中,就需要兼顾两个方面,一方面作为实用型人才,是熟练掌握技能与技术的人才,是生产和服务一线的较高素质劳动者。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到其将来的职业变迁的可能性,在专业理论方面要掌握基本的原理和法则,专业实践方面要有实际操作能
 2. ZVB课程的教学现状
中职学校VB程序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同时其内容繁多、授课课时少。它不仅需要讲授大量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而且还要讲授具体的应用甚至操作。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侧重教师的讲授,引入有关概念时,往往是按“提出概念一解释概念一举例说明”的顺序,适合于教学内容相对稳定的学科。而计算机应用类课程的知识点或技术点的分布是网络型的而不是线性的,学习者可以从任意一点入门,学习次序并没有严格的规定,因此它的知识体系较难把握。近年来,虽然教学手段从“粉笔+黑板”改变为“计算机+大屏幕投影”,但是教学方式还大多沿用传统的满堂灌。同时,采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教师授课、感知教材、巩固知识、运用知识这几个环节联为一体,通过计算机将内容生动、形象逼真、声音动听的文本、图表、音响、动画、图像和数据等综合信息一起传输给学生,由于信息量的加大,反而使学生的学习更无从下手。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缺乏自主性,上机操作中更是照猫画虎,并不清楚操作的真正含义,一旦遇到实际问题可能会束手无策,从而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压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不利于培养创造性人才,也不能考核出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综合分析能力及创新能力。自1991年微软公司推出了VISualBasic之后,它就以简单易学,功能强大等特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VB的带动下,相继产生了BorlandDelphi、PowerBuilder及visualFoxPro,visua1C++等众多的可视化开发工具。这些编程语言的共同特点是引入了面向对象的编程机制,用巧妙的方法把windows编程的复杂性封装起来,提供了一种可视界面的设计方法,使用窗体和控件设计应用程序,提高了开发效率。它是对结构化程序设计语言的继承、扩充和发展,同时作了相应的变化。由于VB的教学更应当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己经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和学生的需要。所以寻找一种理论联系实际,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重知识传授,轻编程实践”的矛盾,培养学生根据实际问题进行动手能力的程序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势在必行。随着信息化的高速发展,社会越来越注重计算机知识的普及和计算机编程技能的掌握,中职学校作为传播知识、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都把程序设计课程列入专业学习的必修课程的教学计划。VB程序设计语言采用图形化界面,直观性强,因此被许多中职学校作为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程序设计的入门课程。由于该课程大多在计算机专业一、二年级学生中开设,多数学生此前并未接触过程序设计,因此很难适应程序设计的思维方式。在原有的传统教学模式中,VB课程的课堂教学是老师进行知识点的介绍、举例、讲解、分析、总结等,学生被动地进行听讲并记忆,在上机实践环节中,学生提前基本不做什么准备,在上机过程中基本上就是将笔记或教材上的例题在VB集成环境中输入并运行;或者是自己参照例题完成课后练习,如果有错误,也不求甚解、应付到下课就行;课后也不进行总结,课堂教学和上机实践没有联系是相分离的,更不可能做到相互促进。所以绝大多数学生普遍反映难学难懂,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因此,在程序设计教学过程中如何找到一种比较新颖的教学方法,一直是广大计算机教师感兴趣的课题。平常学生在使用电脑、浏览网页过程中遇到的大量案例,如:浏览网页时常见的滚动字幕、操作系统自带的计算器、office。办公软件中常用的调色板及QQ的密码登录界面等等。以这些常见的简单实用软件做成案例并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使用VB来设计这些软件,激发学生由被动使用变为主动设计,将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多数职业学校都为程序设计课程提供了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环境,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两大有利的教学条件,课堂演示一个个的精彩教学案例,使原本枯燥、难懂的课堂讲解变得生动、直观,并引导学生在模仿案例程序的过程中掌握编写程序的技巧,同时理解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思想方法与理论概念,这样一定能改善教学效果。
 3. VB课程采用案例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计算机VB语言是一门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入门课程,它的可视化界面能够引起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但在传统的VB语言教学中存在着以下问题:(l)传统VB语言基本上根据书本上的知识点进行教学,从一开始的VB语言变量、表达式,到顺序程序结构、分支结构和循环结构这些基本语法开始学起,大量的理论很容易使学生在学习上产生倦怠,尤其是对于一个中职的学生来说,理论基本功相对较弱,讲太多的理论语法和英文单词不利于提升中职学生对VB语言的学习兴趣。(2)VB语言比最基本的QBASIC语言增加了可视化功能,VB是以可视化编程环境为平台,向学生提出编程中最基本的概念:对象、属性、方法、事件过程等概念。这些可视即可得的编程界面比QBASIC和C语言更容易学习,但我们很多教师拘泥于讲解大量的控件、属性和方法,使得学生只注意记忆各类控件属性和英文单词而忽略培养编程思想。(3)我们从VB语言教学中发现,一开始学生对于可视化界面学习很有兴趣,但是到课程后半阶段一旦需要在程序中写一段代码,极大部分学生感觉比较困难;虽然有一部分能力强的学生较好地形成了编程的思维,但是涉及较大的实际编程问题时,还是无法学会如何把实际问题转化为程序语言。这一问题是目前VB语言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应该在VB语言教学中系统使用案例教学法,即放弃过度追求语言知识本身的系统化和细节化的做法,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案例,让学生在编程的过程中进行学习,做到“做中学”,在案例教学的经验和活动中获取知识,增进才干。通过以上对案例教学法的特征及理论基础的分析,可以看出案例教学模式适用于很多领域的教学。而无论是什么样的课程,教学方法的运用主要取决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案例教学不仅影响学习者的学习,同时也影响教师的教学,促使教师思考学习者的学习、课程的架构与组织,案例探究与课程的连结性等问题,所以案例教学法被视为解决理论与实践落差的利器。同时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有自己的适应范围,它只能在一定的范围内发挥其优势,并不能适应任何范围内的教学。
以下三个方面的分析可以来说明案例教学模式在VB课程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1)案例教学适用于复杂知识、专业知识的教学。简单知识即简单的概念与事实,学生只要求在相同或相似的情境中再现、再认,而运用案例教学反而会花费更多的时间,所以不适用。而复杂知识的学习,学生仅凭借传统教学只能实现记忆再现,而难以真正理解掌握,但通过案例的学习,学生将复杂知识嵌入生动的任务中,在学生的亲自参加的讨论、分析中将新的复杂知识融入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并建构新知识结构。同时,VB程序设计的总体目标在于使学生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能够熟练进行实际编程。引入教学案例和需完成的任务,不仅可以使学生快速理解对应的知识点,而且为实践环节提供了大量的素材。所以从教学内容而言,案例教学是适用的。2)案例教学适宜于培养学生能力。案例教学具有鲜明的教学目标,案例教学模拟真实的问题,让学生利用所学进行综合分析,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际上,问题解决能力是各方面能力的综合,在这个过程中,促进了学生各方面能力和素质的发展,反过来又能进一步提高学生在新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VB课程而言,教学主要目标是不仅使学生通过学习既掌握面向对象高级编程语言的知识、编程技术和基本算法,更重要的是要掌握程序设计的思想和方法,具备利用计算机求解实际问题的能力,能灵活运用面向对象的高级语言进行程序设计。在教学中要训练和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通过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的训练,让同学自己体验和领悟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并通过应用,进一步加深有关概念的理解和技术的掌握。所以从教学目标及综合能力的培养来看,案例教学是比较适宜的。3)案例教学适用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珊课程的教学可以分为理论课程与上机实践课程两部分。在多媒体教室进行VB理论课程教学时主要采用案例教学的方式,呈现案例的讲解以案例相关的知识点为主。在每节课的后半段根据布置的任务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分析,这个过程时间不宜占用太多的课堂时间,让学生带着任务充分利用课堂外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在课堂外不同分组的同学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讨论和互相交流。在机房进行VB上机实践教学前学生已经编写了需要上机验证的程序代码,做好了充分的上机准备,这样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在每一次上机实践中教师也不能放松指导工作,与学生共同讨论并熟悉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检验讲课效果,为下一次授课内容提供素材。在下一次课开讲之前,教师就发现的共性问题做分析和总结,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4)案例教学适用于学生的年龄阶段。从案例教学的理论基础分析中可以看出学生通过案例学习和分析,要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情境,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水平,同时要达到抽象思维能力和具有一定的归纳能力。学生通常在12岁以后,才能将内容与形式分开,才能进行假设一演算推理,实现现实与可能之间的逆转。所以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难以适应这种教学,而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就比较适宜了,所以从教学对象来看是能够运用的。总之,不论是从案例教学模式来看,还是从VB这门课程而言,最终的归宿都是一方面教导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另一方面是教导他们思考的方法。学生需要的不仅是成堆的概念知识,更需要活用概念知识的能力,所以教师应帮助学生思考和行动,发展他们的决策能力,帮助他们成为更好的实践者。而案例教学的理念不是培养理论专家,而是培养活用理论的实践家,以及具备反思能力的决策者。对于VB这门课程而言,最终是要把理论运用于实践,而案例教学刚好起到桥梁的作用。若您对教育论文有所需求,请到教育论文专区下载http://www.1daixie.com/dxjylw/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代写教育论文

热词

代写教育论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