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挑战

发布时间:2012-08-08 08:42:55 论文编辑:代写硕士论文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挑战由代写论文中心提供特别整理。更多代写教育论文下载请联系论文代写专区。“新课改”系指新世纪之初所兴起的我国建国以来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运动。基础教育既是我国现代化的奠基工程,也是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赖以发展的基础。而我国现行的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体系自身存在不少缺陷,不能很好地满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不能很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必须进行改革。新课改在目标、理念、内容等方面都提出许多新的观点,这对教师素质及高师培养人才提出了一系列的挑战代写教育论文,因为学校教育目的的实现、教学思想的贯彻、教学目标与任务的完成、教学方案的实施,均须通过教师的教学活动而落到实处。为推行新课程,首先对在职教师进行培训是我国新课改的一项重要措施,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在职教师的培训效率不高,多数教师受己有的教学惯性制约,经过一两次短时间的培训教师的能力难以完全达到新课程要求的水平。同时,每年都有一大批毕业生补充到教师队伍中去,他们的能力能否适应新课程呢?他们的教育观念是否适应新课程?如果他们的观念、能力不能适应新课程,同样影响新课程的进一步推行代写教育硕士论文。在新课程的推行过程中,人们关注的焦点是在职教师的素质与能力,对师范生的关注很少。教师教育分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职后教育是一种补救的培养方式,要从根源上来解决教师的素质问题还要从教师培养的摇篮—职前教师教育入手。教师教育的目标是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的教师,培养的指南应该是基础教育对教师的要求。改革开放以来到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仍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尤其是受到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当时现行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弊端进一步凸显,影响了人的全面发展,难以适应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世纪之交启动的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就是对以往历次课程改革的超越,它试图改变我国基础教育界一长期存在的知识本位、学科本位的局面,构建符合21世纪社会、经济、政治发展要求的新型学校生活方式,“人”的发展在课程的架构上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凸现。新课改的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而不再是沿袭久远的教师中心主义。“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课程改革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一、新课程改革的内容从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及众多专家学者对其的解读来看,新课程力图“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教育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因此,与传统课程相比较,新课程在下述七大方面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一)在课程理念方面,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二)在课程结构方面,从整齐划一走向多样化,从分科走向综合,不断加强综合实践课程的研究与开发,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三)在课程内容方面,改革现行基础教育课程内容“难、繁、偏、旧”以及与学生生活、现实世界相脱节的现状,增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新课程的课程内容力求体现当代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以及学科发展的趋势,不刻意追求学科体系的严密性、完整性、逻辑性,关注学生的经验和现实的社会生活。(四)在课程实施方面,改变课程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一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五)在课程资源观方面,学生成为课程资源的主体,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六)课程政策方面,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以适应不同地区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需要。(七)在课程评价方面,倡导发展性评价,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二、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新课程改革,绝非更换一套教科书的问题,也不是教学内容的简单增删或调整的问题,而是一个更新教育理念、打造新型师生观、课程观、教育质量观与全新人刁‘培养模式的过程。基础教育改革专家组成员钟启泉教授在“基础教育新课程教师教育系列教材”《总序》中指出“教师自身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是决定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中国教育学学会会长顾明远教授也强调:“要实现新的课程标准,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教师要有新的教育理念。”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无疑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新要求。1.课程理念的超越与转换实施新课程,教师必须转变理念,具体内涵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在课程概念上,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也是经验课程,是一个动态的、生成的“生态系统”。即课程要超越“书本世界”,将“生活世界”纳入课程的范畴,并以儿童的经验为基础,在教学实践中发展教学内容和建构课程。二是在课程目标上,全面提升学生素质,注重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与个性,并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育目标,关注课程学习的附学习和附效果。三是在课程功能上,不要将课程预先设计的教材或书本视为固定的、先验的“跑道”,而要将其视为达成学生转变的“通道”。具体说来,就是要打破教材的束缚,跳出书本知识的框框,不要把教材或书本看作教学目标的具体化和学生获取的对象,而应把教材看作教师教学的媒体、学生发展成刁‘的工具、开拓知识视野的窗口。四是在课程设计上,以学生发展为本,面向全体学生,依据现实生活设计课程,注重培养儿童综合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活动课程设计。五是在课程实施上,教师与学生都要转换角色。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辅导者、服务者、合作者、课程和教学的研究者,具有开发、建构和驾驭课程的能力。学生是学习的建构者、教学研究的协同者,是发展的主体。2.教学研究和探索创新能力2004年3月,华南师大教科院对华南师大、广一州大学、广东教育学院343名应届本科毕业生进行了关于高师毕业生对新课程适应性的调查,有70.5%高师学生认为,教师很有必要提高教育研究能力,有68.5%的高师学生认为,教师从事教育科研能促进教学。川这说明高师学生己经意识到教育科研能力是新课程教师的必备能力。与传统课程比较,新课程的教学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和创造性。如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课程回归生活,适应儿童,关注儿童的个性发展等。教师从事新课程教学就意味着要面对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需要自己在实践中探究并创造性地加以解决。需要指出的是,中小学教师做科研与专家学者的科研不同,其目的不在于创建新的理论,发表有高深理论水平的学术专著或论文。基础教育教师的科研旨在发现教育问题,对其中某几个问题展开研究,最后将其研究成果运用于教育实践,以解决问题。现代教育是创新教育,教师必须在研究中创造中进行教学。教师应具有更强的教育科研能力。3.掌握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这里的“整合”是一个新提法,是一个比“结合”具有更高要求的新概念。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大焦点,也是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方法的重要标志。实现这一整合的关键是教师,教师的信息素养、技能准备决定了信息技术应用的程度和效果。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说,适应新课程改革需要教师具有掌握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这些能力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首先,能够借助计算机及多媒体技术将文本的教材内容转换为更为直观生动的超文本形式的教学材料;其次,善于从网络的节点和连接中不断地获取教学材料和信息,开发和利用网上的各种课程资源,扩充学生的视野,拓展课程内容;最后,能够综合运用各种信息技术重构课堂学习环境。4.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核心要素包括:形成持之以恒的学习习惯,坚持学习的连续性;以自主学习为主要标志,重视学习能力的培养;突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倡导研究性学习。新课程改革使课程呈现出许多新的内容,并且这些内容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如果一个教师不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不能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完善自己的能力结构,是不可能胜任不断发展的课程教学的要求。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知识、较强的创造力和适应能力,而这些能力只有靠不断地学习和反思才能拥有。因此,具有终身学习的观念和能力是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必然要求。5.综合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能力新课程体系中增设了综合课程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这是新课程在结构上的重大变革。由于我国高师培养的是学科课程教师,缺乏综合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训练,目前中小学出现无人教综合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状况。新课程对高师的专业设置提出了新问题,同时也给高师教育类课程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新要求。特别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教学活动组织能力。例如,能因地制宜、灵活多变的组织教学,还要创设“信息化”“生活化”“人文关怀”“激励学习”的教学氛围,并充分发挥“教学共同体”的协同和陶冶作用。6.科学多元的评价能力新课程改变过去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充分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传统教育对学生来说是通过考试和排榜作为评定学生的优劣,即所谓的一张试卷定终身,忽视了学生其他能力的发挥,使学生得不到全面发展。新课程目标则要求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学习生活评价中主要运用质地性、诊断性和激励性评价方法,少用定量性、甄别性和终结性评价方法;针对不同学生、学生的不同需要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因此,在学生的发展过程中,教师应作为学生的促进者,采用多维指标和多样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价,给予学生身心发展上的支持,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或自我评价,其目的是让学生最终得到全面发展。另外,新课程把评价作为重要内容,建立了发展性评价体系。它不仅建立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科学评价体系,同时,还建立了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和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因此,在新课程目标下的教师自身必须要树立评价促进发展的评价观,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反思,建立以自评为主,校长、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以促进自身教学水平的发展和适应新课程教学的要求。若您对教育论文有所需求,请到教育论文专区下载http://www.1daixie.com/dxjylw/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代写教育论文

热词

代写教育论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