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内容体系的建议由代写论文中心提供特别整理。更多代写教育论文下载请联系论文代写专区。
1.1大学就业指导课程内容体系构建原则基于对经典职业生涯理论的分析,结合目前我国高校就业指导的现状,笔者在这里尝试提出一些就业指导课程内容体系的构建代写教育论文原则。1.连续性原则连续性原则是指在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时,从职业生涯发展的观点出发,注意大学生自身在生涯发展方面的程度,避免出现生涯发展指导的盲区。具体到构建课程内容体系时,课程内容除了要涉及大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对应的任务,还应该注意涉及生涯发展前一阶段甚至更早阶段所进行的任务。从四种经典职业生涯理论不难看出,每一位专家在进行职业生涯的时间划分和对应任务分类时,基于一个理想的前提条件,即假设人在每一个阶段,都完成了这一阶段所对应的任务。但实际的情况正如我们上一节分析的那样,由于主、客观多方面的原因,大学生在进入校代写教育硕士论文园的时候,有许多人没有完成之前年龄段中应该完成的许多职业生涯成长方面的任务。针对这一实际的情况,在构建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内容体系时,就需要有专门的课程和内容来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可能出现的问题。比如,在大学低年级开设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的学习,结合相关的认知调查,帮助同学认清自身在生涯发展中所处的现实状态,从而能够进行有针对性的调节和改善,为完成本阶段的主要任务做好准备。2.实用性原则所谓实用性原则,是指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过程中,除了对学生进行生涯发展方面的指导外,还应重视对完成职业生涯任务所需能力、心理素质与技能的培养和指导。这是因为,任何一项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具体任务的完成,都需要相应的心理条件、认知能力、相关技巧作为支撑。由于社会发展和教育制度的原因,目前高校中的大学生在上述几个方面,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问题,这样,就会使就业指导本身的效果大大折扣。为了更好地实现高校就业指导的目标,就需要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过程中,重视对学生各个方面的培养和提高。这代原则具体到就业指导课程的内容体系上,就是应该在课程内容中适当加入有关自我了解、自我认知、与人沟通、与人协作、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技巧等内容,从而提高就业指导课程的实际效果。3.个性化原则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对学生进行指导时,尽量做到面向学生、个案指导。高校中的大学生,虽然年龄相仿,环境相似,但是仍然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这种差异笔者认为主要源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个体的不同造成的。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每一个学生,由于手到个性气质的影响,都有其自身独特的特点。虽然我们可以将学生大致分为几种类型,但是每一个学生与其他学生仍然有着明显的差别。另一方面是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而造成的。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而且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差异很大,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家庭的学生均表现出显著的不同。基于上述两方面的原因,大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客观存在,因此在进行就业指导过程中,个性化原则就成为不可或缺的要求。将这一原则应用到就业指导课程的内容体系上,应该在课程中加入个性指导的环节,并且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中,赋予课程内容一定的灵活性,以便学生根据自身特点组合出适合自己的课程体系,从而满足学生对就业指导个性化的需求。1.2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内容体系的构想高校开设就业指导课程的目的,就是要帮助学生在毕业后成功就业,进而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调整,实现人职匹配的最佳状态。那么究竟什么样的课程内容能够实现上述目标呢?笔者认为,应在充分了解课程的内外部环境、目标的基础上,从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大学生生涯发展阶段、大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三方面出发,构建就业指导课程内容。1.2.1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分析一般来说,我们可以把影响大学生成功就业的因素分为两个方面:即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①外在因素主要有社会环境、市场环境、家庭因素和政府政策等方面。外在因素是大学生就业的基础,是影响大学生成功就业的先决条件。这些因素大部分都是客观存在的,虽然无法通过主观的努力来改变,但需要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对其有一个全面、客观的了解和认识。内在因素是指学生自身的因素,。张燕玲.生涯发展理念下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研究〔D].河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7:22.主要包括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知识水平、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业理念、就业策略、就业技巧等。内在因素在大学生的就业中发挥主导作用,是影响大学生成功就业的关键所在。内在因素可以通过大学生的学习和主观努力加以改善和提高,从而影响大学生的就业情况,因此成为高校就业指导课程重点关注的内容。在诸多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内在因素当中,结合相关的研究和专家访谈,笔者归纳出以下四个方面,作为就业指导课程内容选择的依据。这四个方面包括:就业理念、心理素质、就业能力和就业技巧。1.就业理念一个人的理念决定了一个人的观念和选择的方向,大学生的就业理念直接决定了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和就业选择的方向。如果就业理念不合理,很有可能导致毕业生在就业选择的问题上出现方向性的错误,从而导致就业困难甚至无法就业。在目前的就业环境下,要实现就业,必须积极、主动地去寻找,多一份汗水,就多一份收获。因而,必须树立积极主动的就业观念,为积极的就业行为提供原动力。②安静认为,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应包含以下内容:①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主体是在校大学生。②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并随着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是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在择业活动中的深层次的综合反映,是建立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基础之上的多种因素交错在一起的一个复杂动态过程。③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内涵包括职业理想、择业动机、职业标准、职业意义的比较稳定的根本看法和态度。④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对大学生的择业和未来职业发展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①在当前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很多就业问题都源自就业理念的偏差。例如:有关调查显示,2006年大学毕业生在选择就业城市时,24.69%选择北京、21.76%选择广东、10.74%选择上海,而选择中西部地区城市的不到30%。②大量的毕业生涌向少数大城市,造成当地就业市场供给远远大于需求,增加了就业的难度。与此同时,内地许多工作岗位无人问津,造成了区域性人刁‘紧缺。对这一问题的问卷调查我们发现,许多毕业生在选择大城市的时候,仅仅是基于“在大城市工作好”这样的一种简单的、笼统的观点,而没有认真考虑自己对工作地点和工作环境的需要和追求。再如:许多毕业生就业时选择用人单位的唯一标准就是工资待遇高,哪里给出的待遇高就到哪里工作。毕业生之间互相攀比工资收入的现象比较普遍,对低收入工作岗位普遍抱有一种轻视的心理,认为工资收入低很丢人。③这些不合理的观念促使许多大学生不顾自身情况,盲目择业,导致陷入困境。基于就业理念在学生就业中起到把握方向、统领全局的作用,笔者认为在高校就业指导课程中,就业理念的引导和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关键内容,应该设立相应的专门课程来进行指导。在现有的就业指导课程中,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形势分析等课程均涉及到了形成科学正确就业理念的内容。2.就业心理心理素质是指个体在心理过程、个性心理等方面所具有的基本特征和品质。它是一个人在思想和行为上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特征和能动性。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大学生择业有着重要作用。④“就业心理”主要是指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主观反应。健康的心理状态对成功就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只有在心理状态稳定的情况下,学生才能够有效地完成就业过程中的各项任务,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和素质,理智地做出适当的选择,从而最终实现就业。另一方面,企业在招聘过程中,也越来越重视对毕业生心理素质的考察,毕业生只有拥有较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够最终被企业接纳。当前就业形式日益严峻、就业竞争日益激烈,就业关系到毕业生个人前途,是他们人生中的一次重大抉择,就业问题给学生带来的心理压力日益增加。面对就业压力,许多学生或多或少地出现了抑郁、自卑、焦虑等负面的情绪,严重的甚至出现了心理问题,影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和就业。由此可见,就业心理指导对于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开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正常开展的一个重要的基础,因此也就成为就业指导课程必不可少的内容。在目前的就业指导课程中,有关就业心理的内容非常的欠缺,从第四章的分析中就可以看出,现有的课程体系中还没有一门专门的课程是针对对大学生心理指导和调适的,而在其他就业指导课程中也很少涉及这方面的内容,这种状况大大制约了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效果,影响了许多毕业生的顺利就业,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3.就业能力就业能力是指劳动力市场(或某一个具体的聘用单位和岗位)所需要的个体特质,主要包括专用技能和通用技能。专用技能 (sPec1ficskills)就是完成某一岗位特定任务和承担特定责任的技能,比如从事企业财务管理岗位工作的毕业生需要具备相关财务管理知识、法规知识和技能,否则无法胜任这项工作。通用技能 (genericSkills)是指所有的岗位和职业所需的技能,因而也称为可携带技能 (portableskills)或可转换技能 (transferableskills)。比如,作为银行职员,除了要具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外,还需要具备与他人合作的团队精神,和适当表达自己想法和倾听的技能。①孙刘劫认为,大学生具备以下的能力可以保障更有前途的未来。①解决能力:具体包括定义并确定问题的核心的能力,评价信息,分析信息,独立判断信息的能力。②管理和组织能力:最基本的是时间管理和任务管理。③团队工作:主要包括与他人合作,提出新意见或建议,总结意见和建议。④沟通:主要包括有效的处理不同意见间的冲突,使用正确地呈现技术,适当的时候询问和倾听等。目前,对于学生通用技能的培养非常缺乏。这种能力发展的不平衡,常常导致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面对工作岗位全方位的要求无法很好的适应。针对这种实际的情况,笔者认为应将适应性能力与改造型能力培养的课程归入就业指导课程涵盖的范围,以期通过就业指导课程这个平台,加强对学生全面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成功的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4.就业技巧所谓就业技巧,就是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巧妙解决具体就业问题的技能。技巧是解决问题的钥匙,熟练掌握了一定的技巧之后,可以使人们在解决问题时游刃有余从而实现自己的目标。在今天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必要的就业技巧可以使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处变不惊、从容应对,从而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和素质,获得理想的职位。当然,就业技巧仅仅是实现就业目标的一种手段,它虽然很重要,但却不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我们在就业指导的过程中,对于就业技巧的指导应该把握好一个度,既不能忽视它的作用,又不能过分夸大它的作用。在现有的就业指导课程中,关于就业技巧方面的内容比较丰富,各个环节都有相应的课程开出,例如:简历制作、面试/笔试、就业礼仪等。1.2.2就业指导课程内容体系目标的设立大学阶段是整个人生生涯的一个部分,处在职业生涯的探索期。在这一阶段,作为一名学生,首先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夯实自己的专业基础,其次努力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增强自己未来的竞争力。根据学生发展的特点,笔者提出了“观念形成为重点、心理辅导为保障、能力提升为关键、技巧辅导为支持”的就业指导课程内容目标体系。1.树立信念由于受到经济体制变革、社会文化转型和就业制度改革的巨大影响,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职业价值观也呈现出极不稳定的多变特点。通过一系列连续的就业指导课程,充分发挥学生自我认知的动力作用,引导大学生客观评价自己,帮助他们把对职业的社会认识、道德认识与职业能力、兴趣结合在一起,确立自己是选择创业,就业或者其他方式为职业目标,并形成稳定的职业态度和高尚的择业动机,帮助他们自觉结合主客观条件选择职业生涯路线并制定科学的行动计划。帮助他们运用正确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参与求职活动,增强适应新形势的能力,积极主动参与市场竞争。①2.调适心理求职过程的本身,就是一个心理考验的过程。心理素质对就业观的形成、就业目标的实现、职业成就的评价,都具有很大的影响。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就业市场是一个崭新而奇异的空间,他们第一次面对严峻的就业竞争形势,心理上往往会出现一些盲点和误区。②通过就业指导课程,让学生了解一般心理学知识,学会区分一般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的同时,正确认识自我,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利用学习到的心理学知识,正确处理和对待自己出现的焦虑、紧张、抑郁等消极情绪,对环境作出尽快的适应。对于心境障碍严重的同学,能够尽早发觉并主动求助于辅导老师。3.提高能力通过就业指导课程,首先让学生了解具备什么样的能力才更有竞争力,不同的单位、不同的职位对能力的要求是什么。其次通过课程与实践,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该课程将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工作。4.掌握技巧开展形式多样的课程形式,使得学生了解求职中的技巧。通过实践教学,帮助学生掌握技巧,提供锻炼的机会,让学生能熟练运用这些技巧。1.2.3就业指导课程的内容范畴课程内容是指在一定的教育价值观及相应课程目标指导下,在学科知识、社会生活经验或学习者的经验中对有关知识经验的概念、原理、技能、方法、价值观等的选择和组织而构成的体系。④1.从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出发,构建就业指导课程的内容范畴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应该是在生涯发展观及课程内容目标体系的指导下,选择和组织满足学生发展、社会发展和课程自身发展的内容。在就业指导课程内容构建的研究中,任凯认为低年级学生应侧重职业认知与规划的培养,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专业以及专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辅助和督促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中高年级则更多地引导大家培养动手能力,根据自身特点明确职业方向、确定职业目标,并有重点、有计划地发展个人专长以及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做好职前的最后准备:对于毕业年级的学生,则要重点帮助他们进行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的认识与分析,掌握基本求职应聘的技能与技巧,进行必要就业心理准备和调试。①人的生涯发展是一个不断发展前进的过程,个人价值观的形成、能力的提升、心理素质的成熟、就业技巧的掌握也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就业指导课的安排涉及一到四年级,符合课程的全程化与系统性原则。通过对文献与上述调研访谈的分析,笔者尝试制定了以下就业指导课程内容:其一,就业理念的课程。该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职业理想、更新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培育创业精神。涉及的课程内容包括:入学教育、职业生涯规划的自我认知(自己的特长和兴趣、自己的专业等)、职业发展个案分析、职业生涯职业探索、职业规划之职业定向、职业路径选择指导(考研、出国还是就业)、创业指导、职业决策以及个别辅导等;其二,就业心理的课程。全面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也是成功求职的需要。涉及就业心理的课程内容为:心理学基础常识、心理适应、团体咨询、就业心理调试、心理咨询等;其三,就业能力的课程。该课程是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人际沟通、时间管理、学生干部能力培养、团队合作、个人诚信等;其四,就业技巧的课程。该课程属于应用性的课程,涉及就业技巧方面的课程内容包括交往礼仪、就业材料制作、面试技巧、笔试技巧、面试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就业信息筛选、有效投递简历等。上述课程的内容相互关联、由浅入深,对课程的全程化和整体性做了很好的尝试。专业介绍、专业发展前景、就业趋势、企业文化及甄选员工的标准、就业流程、就业法律等课程,属于影响就业的外因课程,分别在一到四年级开设。同时,心理学研究表明,培训对象在课堂中吸收的内容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遗忘,采用实践课程,使培训对象通过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亲身体验获得经验,从而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收获。②因此,我们在课程内容体系的构建中还设计了实践课程环节,课程内容分别是:我与学长面对面、职业探索、团队训练、生涯规划比赛、模拟招聘等。.体验式培训:高校就业指导的新方式〔J〕.中国大学生就业,2仪抖,(l).2.从大学生的生涯发展阶段出发,编排就业指导课程的时间顺序就业指导课程内容体系能否产生良好的指导效果,除了适当的内容选择外,还需要合理的课程编排。课程编排的方法很多,如:按时间编排、按课程内容之间的联系编排等等。针对就业指导课程对于学生成长的作用,笔者结合职业生涯理论中关于生涯发展阶段的内容,深入分析大学阶段学生成长的过程,并以此为依据来编排就业指导课程。(l)大学阶段职业发展分析生涯发展理论认为大学四年要完成职业意识出现、职业定向、职业探索和实现职业目标四个阶段的任务。依据舒伯生涯发展理论制定的大学阶段生涯发展的阶段、任务和应对行为图(图5一2)显示,大学的一、二年级是职业探索发生期,这一阶段核心的任务是适应大学生活、职业意识觉醒和探索自我。大学的二三年级是职业的定向阶段,这一阶段主要任务是明晰职业兴趣和爱好、参加社会实践、探索职业、考虑专业发展。在三、四年级则是职业的执行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了解就业信息和政策、做出职业决策、学习求职技巧。稳定阶段是指四年级及毕业以后,主要任务是适应工作、寻求发展等。(2)就业指导课程内容体系的编排通过上述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大学四年的时间里,学生在生涯成长方面经历了职业意识出现、职业定向、职业探索和实现职业目标四个阶段,四个阶段各有其侧重的方面。接下来,笔者将参考上述四个阶段,参考学生不同阶段的特点分别详细论述不同年级课程内容的安排。①大学一年级大一新生,面对全新的生活模式、学习方式,或多或少会带来一些不适应,所以一年级的学生首先要帮助他们学会适应环境。同时一年级也是职业生涯探索期的开始,是就业能力培养的初期,还是就业理念、职业意识形成的萌芽期,因此在一年级我们设置的就业指导课程内容应该涉及入学教育、专业介绍、职业生涯规划的自我认知(自己的特长和兴趣、自己的专业等)、能力培养(时间管理、学生干部能力培养、人际沟通)、交往礼仪、心理学常识、职业发展个案分析等课程。这些课程不但教会学生了解自己兴趣和专业发展,同时还帮助其掌握一般生涯理论与心理常识,通过鼓励新生参加各类活动,’培养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能力。这些课程为将来的职业选择奠定基础。②大学二年级大学二年级进入到专业基础课的学习阶段,也是就业的进一步探索和初步定向阶段。这一阶段是夯实专业基础的关键时期,就业指导课程内容应该与专业学习紧密联系。通过开设专业发展前景、就业趋势、职业生涯职业探索等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就业环境,逐步形成正确的就业理念;通过求职简历的制作,让学生明白自己目前的知识技能水平;通过开设心理适应、团体咨询、团队合作等课程帮助学生培养社会能力和健康的心理素质;通过测试量表帮助学生加深对自己的了解。实践课程中安排生涯规划大赛,简历制作大赛等,让学生尝试性的做出职业选择,思考自己未来是否胜任某专业的工作,自己希望从事哪个行业的工作。抓住二年级二次选择专业的机会,进行专业学习定位。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有利于帮助学生有目标、有计划的安排学习与生活,确立科学的职业定向。③大学三年级三年级已经进入了专业课程的学习阶段,这个阶段学生对自己和环境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且具备了专业的基础知识,已经形成较为清晰的职业价值观。这一阶段就业指导课程内容包括职业路径选择指导(考研、出国还是就业)、创业指导、就业心理调试、个人诚信、就业技巧、企业用人标准等课程,辅助模拟招聘等实践活动。创业指导主要针对有创业理念的同学。由于许多企业都在学生大四的上学期启动招聘计划,因此,三年级开设的就业技巧与能力课程包括面试技巧、诚57信教育等。根据自己的特点及用人单位的要求来修正大学二年级时制定的职业发展目标。④大学四年级四年级学生进入毕业阶段,主要任务是专业实习与就业。实习是联系市场与就业最有效的方式,因此这一阶段的就业指导课程内容包括实习分析与就业政策法规、就业流程、就业信息筛选、就业决策等,由于直面就业压力,这一时期也是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高发期,应加强就业心理指导工作,采用课堂式授课方式与个别辅导相结合,通过心理咨询与单独面谈的方式,提供给学生有力的支撑,帮助其克服就业压力带来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总结以上各阶段课程内容的构建,将课程类型作简要划分。3.从大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出发,加强就业指导课程的弹性设计由于种种原因,目前的就业指导课程设计主要满足全体学生的需求,较少考虑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尽管个性化就业指导己引起就业工作者和理论界的高度重视,但对于实际操作,还处于介绍、呼吁的阶段。①个性化的指导是学生自身的个性化特点的需要,是学生自身的个性化愿望的需要,也是企业对学生个性化特点的需要。现代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更全面,这就要求大学生具有鲜明的个性和较强的适应性。如果说千篇一律的“标准化”人才‘迎合了工业化时代的需要,那么,只有“个性化”才能满足信息化、国际化时代的需要。(1)个性化就业指导工作内涵王洪才认为,个性化就是培养个人的自主意识和自决能力,培养个体的人文素质和在社会变动中的创造性适应能力。个性化就业指导是指区别于针对全体学生指导的,重在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和自决能力的指导,这是一种“因材施教”的指导。②(2)个性化就业指导课程的设计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是对共性指导的有效补充和延续,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及访谈对象的走访,笔者归纳出个性化指导课程的设计包含以下几个方面:①设立学分制目前的就业指导工作虽然满足了毕业生的基本需求,但是,未能满足学生的根本需求。过于注重就业指导的整体性,却忽视了就业指导的个体性。在调研过程中,有些课程部分同学认为十分必要,部分同学认为不适合自己,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应采用学分制对就业指导课进行管理。分别设立基础必修课和其他选修课,基础课是每一个学生都必须要学习的课程,选修课学生则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及需要自主选择,有针对性地学习。②加强个别分类指导培养个人的综合素质,注重个性化发展是素质教育的主旨,因此对大学生的管理不能只用一个简单的模型。个性化的指导是共性指导的分层次、分等级的类别指导和个体需求下的针对性指导,而非手把手式的一对一的指导。⑧王本贤认为,个性化就业指导工作的主要途径和方法有五个方面。个性化的就业教育、个性化的就业评价、个性化的就业咨询、个性化的就业信息、个性化的就业训练。①这些课程有效地增强了课程的针对性和有效性。③允许跨院系选修目前,就业课程设立以学院为单位,学校的整体资源未得到最大化的利用。前期调研中,有部分同学也提出希望能够参加其他学院的就业指导课程的学习。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认为应该将全校视为为一个整体,充分发挥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作用,统筹全校的就业指导课程,打破学院、专业、学科间的隔阂,充分利用各个学院不同学科的资源,促进学科知识的相互渗透和相互补充。同时以跨院系选修为手段,实现就业指导课的优势互补,从整体上提升就业指导课程的质量,满足学生对不同就业指导课程的需求。② 1.3加强对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内容体系建设的保障措施 1.3.1强化对相关师资的培训优质的课程品质是学生发展的必要条件,而教师团队的专业资质决定了课程的质量。③在西方发达国家,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都是由专业教师担当,一名优秀的指导教师应该是具备墩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的相关经验,全面掌握大经济环境下的就业动态,预测某一职业的发展趋势,以便给求职者提供具体的信息。④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的教师存在配备不足,专业能力不强等问题。指导教师大多数是各院系从事毕业生工作的党政干部和辅导员,虽然他们有管理学生的经验,对毕业生工作比较了解,但是对职业环境的了解、职业发展的预测则显得经验不足,对课程的开发和理解也不够深入。因此学校首先应加大自主培养的力度,对现有的指导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推进指导教师的职业化和专家化进程;其次,要优化师资队伍结构。除了学校的这些思政工作老师,还可以挑选一批素质过硬、责任心强、有一定知识基础和教育经验的其他人才充实到就业指导教师队伍中。⑥.3.2密切学校与毕业生、用人单位的联系高校主动谋求加强与毕业生、用人单位的联系,加强与社会的沟通和互动,这是多方受益的好事。一方面学校可以提高办学的效果和质量;一方面学生能够从校企合作中获得经验和信息;一方面单位还能获得学校提供的订单式培养学生的服务。这项工作具体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首先,通过主动走访用人单位,回访往届毕业生,征求他们对建立课程内容体系的建议,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计划和内容;其次,聘请单位的人力资源专家和往届毕业生走进课堂,利用他们丰富的经验,使学生了解更多的就业的信息,帮助学生开展针对性的学习,使就业指导课程内容体系建立的更贴近社会与实际。第三,通过与用人单位的联系,优化实习基地的建设,通过实习,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社会工作经验,还能提高自己的实践、适应等方面的能力。第四,实际工作中的经验证明,校友能够提供源源不断的就业岗位,是学生成功就业的保障之一。第五,用人单位通过与高校在科研和人才培养上的合作,参与高校的教学和管理,充分利用高校的知识、科技和人才优势为企业发展服务,培养自己所需的人才。 1.3.3建立就业指导课程的质量监控评价机制实践表明,构建系统的、科学的、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保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①就业指导课程在不断完善课程理论体系、构建教学模式的同时,还应该建立科学的质量监控与评价机制。课程的监控与评价,是一个能够向相关人员连续反馈课程运行状况的信息、识别获得成功的潜能、尽早发现问题并保证及时调整的系统化工具,是一个为保证课程有效实施并达到预期目标,各有关方面达成共识并实现这一共识的过程。②学校应当根据社会需求、市场反馈、教师及学生评价、学校就业率来及时发现就业指导课程内容体系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学生座谈、教室听课、市场调研等形式考察课程内容设置的科学性与合理性,通过集体讨论、走访专家等形式共同制定课程的改进措施,并对改进措施进行后续的监控。对课程进行自我监督、自我控制、自我调整、自我完善,实行课程淘汰制度,将使得教学质量的保证得以实现。若您对教育论文有所需求,请到教育论文专区下载http://www.1daixie.com/dxjyl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