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社区教育的教育补偿功能及其作用限度由代写论文中心提供特别整理。更多代写教育论文下载请联系论文代写专区。
1.社区教育的性质和教育补偿作用的体现1.1社区教育对教育补偿性原则意义实现教育公平的难点在于:如何使在社会中处于劣势地位的人获得更多的教育资源,使其与其它社会群体享有大致相同的机会和发展前景。教育公平的补偿原则要求对在教育资源的分配中处于不利地位的人、或者弱势群体以更为平等的教育资源分配。在传统的教育体系下,特代写教育论文别是学校教育体系占主导地位的教育体系中,教育效率过分受到强调和认可,而对教育效率的保证往往以牺牲教育公平为代价,特别是损害了教育平等这个教育公平的应有之意。所以在终身教育体系下的教育公平就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弥补这种已经存在的问题。教育公平除了要求一种分配以外,还特别强调相应的救济或制度保障。①社区教育是一种适当和有效的制度保障途径。社区教育与其它实现教育公平的理念相比更具有可操作性,因此,社区教育通常被认为代写教育硕士论文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实践行动,是实施终身教育,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载体。社区教育与各类正规教育有着紧密的联系和合理的分工。在整合各类教育的基础上,社区教育侧重于对正规教育进行延伸和补充。社区教育把教育延伸、拓展到社会基层,满足全体社区居民,特别是大批离开了学校、离开了工作岗位的社区成员的教育培训需求,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一些薄弱环节起到了有效的强化作用。社区教育没有年龄、性别、职业、身份和层次的区别和限制,对社区内的所有人一视同仁,充分显示了平等性。1.2社区教育实现教育补偿的优势教育不只是政府的事情,教育是全社会的责任。人人都要关心教育、参与教育,充分调动、发掘社会的教育资源,实现教育的社会化,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结合起来。提高了民众对于教育的参与度实际上也就提高了教育公平的程度,为进一步的教育公平的深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社区教育是公共教育资源的综合载体,也是我国教育体系中各个教育独立系统提供沟通的平台。发展社区教育是放大有限教育资源能量,发挥教育补偿作用,促进教育公平的有效途径。义务教育的重点是保障教育权利,使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接受基本教育的权利,这种权利不仅反映受教育者接受教育的意愿,而且是受法律保护的。接受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是通过竞争性的筛选来确定对象的:一方面,每个人要靠自致性努力才能争取到教育机会;另一方面,每个人自身的天赋能力有差异,相同的教育投入产生的教育效率是不同的。所以,在教育效率与教育平等发生冲突的时候,往往不能兼顾,这就不能有效的为处于劣势的人群得到教育保障。社区教育不能做到基础教育的规范、职业教育的专业、高等教育的深入,但这同时也是社区教育的特点。如此才能剔除社会对教育赋予教育的外部属性,满足人们对自我发展的需求。当然,规范的、专业的、深入的教育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应该由能够提供专门的教育形式去满足他们。社区教育有自身独特的属性和内容,这也正是社区教育独立于其它教育组织形式而存在的原因。①社区教育与各类正规教育有着紧密的联系和合理的分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社区教育的存在为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各种教育形式之间的沟通以及能够提供教育补偿的作用,在整个现代教育体系中是无可替代的。1.3社区教育对实现弱势群体教育补偿的基本特征既然社区教育对促进教育公平的重大作用体现在对弱势群体的教育补偿之中,那么,就有必要明确公共教育资源分配当中的弱势群体包括哪些种类。弱势群体,也叫社会脆弱群体、社会弱者群体,在英文中称为socialvulnerablegrouPs,一般是社会学、政治学、社会政策等领域中表明某种特征群体在社会经济资源和权力资源分配中处于劣势的概念。学术界一般把弱势群体分为两类:生理性弱势群体和社会性弱势群体。前者沦为弱势群体,有着明显的生理原因,如年龄、疾病等;后者则基本上是社会原因造成的,如下岗、失业、受排斥等。从我国弱势群体的整体情况看,主体是社会性弱势群体,主要是由于社会原因导致其陷于弱势地位的。②弱势群体的具体构成大体上说,包括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精神病患者、失业者、贫困者、下岗职工、灾难中的求助者、农民工、非正规就业者、以及在劳动关系中处于弱势地位的人。当然,这里只是简单地列举,各个群体之间实际上存在交叉、包含关系。教育是社会系统中的一个独特领域,教育领域中涉及到的概念也有其区别于其他领域的特质。教育领域弱势群体主要包括四种类型,社区教育对于不同类型的教育弱势群体都具有相应的教育补偿特征。社区教育所能提供给这四种教育弱势群体的补偿作用分别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由社会身份、地位、职业和在社会转型中失去原有经济、地位,造成的公共教育资源分配比例较少者。在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欠发达、教育资源有限的前提下,那些经济收入较低、无职业或有职业但大多都是高强度低报酬的体力劳动、学历不高、无力从其他教育领域满足学习需求、在社区中处境不利的底层人群和特殊人群,如下岗待业失业人员、支边返城无业人员、残疾人员、外来工及其子女、家庭缺损人员、社区中的家庭妇女和老人等社区居民而言,社区教育的存在无疑是很有意义的。弱势群体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和自主的教育选择权。社区教育有义务在针对社区内所有居民的基础上,重点关注底层群体,满足他们需要的、正规学校覆盖不到或不能很好满足的教育培训与学习需求。对于这一群体,社区教育的补偿功能体现在如下三方面:(1)社区教育全员性是指社区教育的对象是社区内居民不分年龄、性别、种族、信仰、年龄、兴趣爱好、家庭背景、社会地位、知识能力都享有社区教育的权利。社区内的居民在接受社区教育时享有平等的权利和地位,平等的享有本区内向居民开放的所有教育资源。社区教育对象的全员性最大程度的保证了处于社会不利阶层的居民能够不受歧视,平等的享有教育资源。由于教育经费有限,我国的高等教育尚属于精英教育,能享受正规化高等教育的人口覆盖面较小。①社区教育则体现了平民教育的理念,首先从广度上把普通民众纳入到教育体系之中,切实给予享有教育的权利和机会。(2)社区教育运作模式的非盈利性。以非功利性教育为主,兼顾非盈利性的但与一般民众的经济和职业生活休戚相关的功利性教育,构成了社区教育的基本功能。②教育事业是公益性事业,不论其办学主体是何种性质都要求把公益性放在第一位。但是,在具体的实践中,往往因为优质教育资源的短缺,使得接受教育成为人们的一项重要开支。社区教育则不然,它利用现有的社区内各种教育资源,向居民开放,体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几乎是不收费的,即使收费也仅仅以维持教育资源的再生为目标的。所需经费只是从政府,企业,团体或有一定经济能力的个人处筹集的。参加社区教育的成员不会产生额外的经济负担,这是切实帮助弱势群体享有教育资源的特征。(3)社区教育对教育资源的整合性。这是从现有状况下,扩大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量简单、实用的一种途径。社区教育的内涵包括了利用各种教育力量形成教育合力,提高全体社区居民的素质并促进社区发展。是实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结合点,不但是社区组织的教育活动才属于社区教育资源,而是一切与社区居民教育需求相关的、可利用的教育资源都属于这一范畴。社区的教育资源包括利用各种社区内的正规、非正规,正式、非正式的教育资源。学校教育资源、家庭的教育资源、社区内某方面的专业人士的智力支持、社区内特有的精神物质财富都是其中的一部分。因为学校是教育资源相对比较集中和丰富的地方,对它的利用和整合是教育合力形成的重要方面。所谓学校教育资源社会共享是指社会机构和个人以学习为目的对学校的设施设备、教育课程、教师的教育教学、教室和校舍场馆等在内的各种资源的合理利用。也就是说,学校拥有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向社会各界开放。学校教育资源社会共享是终身教育时代的必然要求。它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也有利于改善学校与社区的关系。①与此类似,还需要将社区内的其他教育资源有效调动,使社会作为有机整体,在最大限度为弱势群体能够享有较为丰富和优质的教育资源提供了保障。2.由于个体天赋、身心素质、个性特征造成的不能在现有教育体系中进行公平竞争的群体,例如,智障群体、残疾群体、心理疾病及各种能力低下或者不能适应普通学校教育者。从目的上来说社区教育的主要作用不是选拔性的教育组织形式,教育的结果没有明确的评价标准,不是考虑教育资源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来选择接受教育的对象、内容和方法的。我国的社区教育与美国社区教育模式有所不同,它主要不是以获得学历、资格、技术证书为目的,而是把提高居民生命质量、生活质量和改善生存环境为目标的。所以,在教育选择和教育过程体现出更多自主性、自由性。(1)社区教育的自主性反映的是居民是否愿意接受教育,以及愿意接受何种教育的自由。社区教育的全员性是针对可以接受教育的对象范围来说的,但是这种性质不等于强制要求所有的社区居民都必须接受教育,更不是强制居民接受某种教育。自主性是自由的直接体现,自由的选择是否接受教育及选择何种教育体现着教育公平的本质属性。不需要受外在条件的制约,从实际的爱好和愿望出发,满足自身要求,既反映了社区教育为社会上处于最不利地位的人提供接受教育的教育公平观念,也体现为受教育者个人开发潜能的教育目的。(2)社区教育形式和内容的多样性是对教育补偿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的保证。社区教育的形式和内容本质上是由社区内成员的教育需求决定的,因此社区教育形式和内容的多样性是教育公平的延伸,反过来丰富的教育形式和内容又能促进教育补偿作用更好的实现。对于那些不能适应正规教育内容、形式的人来说,社区教育这种特性有效的补偿了他们的教育利益。社区教育机制灵活,能够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既可以根据各层次社区成员对教育的不同程度的需要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也可以满足社区成员对教育的多方面需要。①社区教育的内容是针对不同群体学习的多序列、多层次的广泛教育培训。社区中的下岗职工、待业人员、残障人员,外来务工人员等弱势群体,能够接受生存技能的培训,各种适应类的培训以及百科知识、生活休闲类教育等。从形式上来看,社区通常举办专题讲座、竞赛、表演、展示、座谈、研讨、参观甚至利用电教设备开展网络教育、远程教育等形式都可以满足民众的多样化学习的需求。3.年龄阶段划分引起的教育资源享有的差异,主要弱势群体是成人。我们一般认为成人是社会的主体,掌握着社会主要权力,承担着主要的社会责任,和未成年人相比他们从生理和心理上都是社会的优势群体。但是,单从成人接受教育的保障制度、可能性角度看,成人实际所能享有教育资源是十分有限的。原有的教育体系基本上都是为未成年人设立的学校教育,仅在终身教育理念逐渐推行后这种状况才有所改观。在这种潮流的推动下,我国开展了丰富的成人教育活动,例如,成人高等教育、函授教育、夜大学、自学考试、网络教育、广播电视大学等。但是,这些成人教育组织形式在促进教育公平方面还存在有很大的局限性。(1)学历教育的性质过于明显。不论是教育目上,还是学习的内容和方法上,它们都带有明显的学历教育特征和性质。这类成人教育补偿作用一般局限在学历教育的补偿中,特别是对由于各种原因未能接受高等教育的成人,通过一些系统化的理论知识的学习达到提高理论知识水平、获取学历证书的目的。这实际上是高等教育在成人教育阶段的一种延伸。(2)教育对象范围有限。参与这些成人教育的学习者大多是有学历要求的中青年人。成年人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大致可以分为青壮年和老年人两种。在青壮年成人中,有条件和意愿进行成人高等教育的毕竟属于少数。据教育部统计,截止2006年成人本专科学生数量为524.88万人,在职人员攻读博士、硕士学位为29.91万人,网络本专科生为279.29万人,学历文凭考试的学生有10.68万人。②合计844.76万人,这个数字和我国成年人口总量相比较只能算很少的一部分。所以大量的成人并没有享受到这种教育权利和教育机会。(3)需要缴纳相当数目的学费或考试费用。这实际上把经济困难、不能承担教育费用的群体拒之门外,无法真正实现对弱势群体的教育补偿。在我国社区教育发展的历史上,曾经一度把社区教育功能定位为青少年德育实施的辅助形式。随着社区教育研究和实践的不断深入,关于社区教育的主要对象已经达成共识,即社区教育的主要对象是包括所有青壮年和老年人在内的全体成人。它不是以获取学历为主要目标的营利性教育组织形式,在内容上以成人发展阶段需要的提高自身素质、改善生活质量的生命教育、生活教育、休闲教育为主。4.时空环境限制造成的教育资源获得不足的社会成员。这部分人不完全是社会学意义上的弱势群体,有的甚至是经济条件比较优越的人,只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城市的扩张,无法把更多的时间参与到教育活动中来。这种情况也引起了新的教育不公平现象的产生。教育的不公平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缺乏造成的,缺乏教育资源是主要原因,缺少参与教育的时空环境也是一个方面。这部分人也成为教育弱势群体。社区教育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进行教育资源的整合和共享,能够方便快捷的为社区居民提供了接受教育的时空环境。另一方面,社区教育的形式、内容、时间都比较灵活,没有严格的规定和限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这样就为更多的人参与教育活动享受公共教育资源,补偿由于时空因素造成的享有教育资源的不平等提供了机制的保证。以上四种教育弱势群体的划分是从基本特征角度进行划分的,事实上,弱势群体更多的表现出多种特征的综合。例如,由于生理或心理上的残疾导致在经济上的弱势,再如由于年龄的原因产生的行动障碍、智力衰退等。2.社区教育实现教育公平的局限性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总有其相对性的一面。社区教育在理念上虽然符合了教育公平的价值取向,在实践中也是能够有效操作的形式。但是,社区教育的发展和它所能发挥的作用毕竟要受到各方面现实条件的制约,社区教育各方面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各自社区的资源环境、人文历史、区域经济和教育基础等条件。教育公平是渐进发展的,不能一跳而就。所以,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社区教育在促进实现教育公平中所能发挥的作用是有限的。不同地域之间存在客观的经济政治文化差别,因为这种差别会使社区教育在发挥教育公平的过程中表现出其不公平的一面。不同社区的发展目标是根据各自的不同资源、条件等情况而确立的。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在社区规模、人口密度、人口构成的情况、工作环境、职业的性质和差异、技能的专门化程度、家庭人口数量、家庭与工作场所的距离、社会接触的机会及直接或间接方式、社会阶层的多少、社会地位的稳定性程度及取得的方式、社会流动性和生活水平、机构团体的数量和复杂程度、社会心理自由变化还是迷信保守、社会病态的多寡以及社会控制依靠法律还是民俗、民德等等方面存在许多不同。即使城市中的不同社区,也会在上述方面存在差异。归根结底,社区教育在促进教育公平的局限主要由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2.1社区教育作用局限性的外部原因1.政府因素。政府是社区教育的引导者和推动者,社区教育发展的成败与政府决策息息相关。特别是我国积习而成的特殊国情,“群众跟着组织走,群众跟着政府走”的观念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政府的支持和鼓励是民间活动顺利发展的重要保障,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我国政府一方面在大力推进社区教育,另一方面又成为社区教育发挥教育补偿作用的制约因素。(l)政府对社区教育投入不够。目前我国的社区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物质底子和理论基础都比较薄弱,社区教育的发展遇到了很大的障碍。社区教育需要政府进行引导、帮助,政府的投入多少将直接关系着社区教育的发展前景。但是,政府还没有把社区教育作为教育的重点发展对象。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第一,从我国的客观情况来看,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教育总体投入仍然有限,各类教育基础都比较薄弱,政府无法把更多的经费份额划拨给社区教育;第二,对社区教育作用和意义尚未得到政府决策部门的广泛关注和认可,仍然停留在较低的认识阶段上。因此,政府未能给予社区教育更多政策倾斜和资金投入,这对社区教育的发展来说无疑是巨大的障碍。(2)政府对社区发展的行政干预过重。社区教育需要广大居民真正参与进来,首先要从社区组织的改革入手,实现社区组织的自治和民主,调动居民的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意识,如此才能让居民积极主动的把社区教育办活,办的贴近自我需要、办的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生命力,体现社区教育的内涵。社区教育的健康发展需要政府的引导、督促,但是,在我国社区教育发展过程中,因为有些地方社区组织行政化的倾向存在对社区教育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社区组织行政化主要表现在:①组织设置功能行政化;②自治章程、工作制度及人事决定行政化;③经费收支行政化;④运行方式、考核机制行政化。”①社区建设和发展中过多的行政干预,影响了社区的正常发展,特别是不利于居民主动性的发挥。政府对社区干预过多促使居民对政府产生很强的依赖心理,社区居民的自治意识、参与意识因而比较淡薄。①2.经济、文化发展总体水平有限,区域发展不平衡。我国目前社区教育的实际情况是,在一定程度上把那些应该建立教育设施没有建立起来,应该开展的教育活动没有开展起来。由于我国的社区教育工作起步较晚,基础力量薄弱,经费筹措和有效运行机制尚未建立,各地区本身在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不平衡,社区教育工作困难重重。目前还处于政府努力推进,民众逐渐参与的阶段。一方面,经济水平发展了,人才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提高自身素质的教育,充分实现自由。另一方面,具备了一定的经济基础,为社区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才是可能的。当前社区教育的最大问题,就是在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上的严重不足。我国经济、政治、社会发展水平有明显的地域差异,社区教育的发展程度也因此而表现出很大的不同。从宏观角度看,总体上呈现出东部发展快于西部,南方的发展快于北方,城市快于农村,因此在对社区教育作用的认识和投入上也就有了明显的差距;从微观角度看,一个城市内,不同的区域也有环境设施、居民普遍文化素质、收入水平的差别,社区教育的硬件和居民自主组织、参与的程度也有所差别。受这些因素的影响,社区教育的深入发展带来了很多地域差别,成为造成不公平现象的隐患。3.居民对参与社区教育的意识尚不成熟。我国居民接受教育的程度和平均文化水平仍然较低,居民对社区教育认同的程度不够,自主参与程度不足。还需要政府、研究机构和新闻媒体对社区教育作用、价值的宣传。使人们逐渐认识到社区教育能为自己素质的提高、生活的丰富增添新的力量,从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组织。任何良好的社会实践活动都有赖于大众的理解和参与。如果人们不能深刻理解社区教育释放教育自由,促进教育公平的意义。不能认识到教育已经成为人的一种生存状态,即使走出了学校,我们仍然必须接受教育才能跟得上时代发展的脚步。不能认识到我们所处的时代,接受教育的方式、内容、形式,甚至教育的目标也发生了一系列的改变。那么,任何教育形式,包括社区教育,所能产生的作用都是十分有限的。只有人们扭转了对教育的认识,普遍了解、接受社区教育所能带来的新体验,社区教育才有可能成为向人们提供现实教育契机的新方式。4.对社区教育的分类不恰当,导致社区教育没有直接领导机构。我国的教育管理体制,基本上是以板块为基础的。宏观上的教育管理主要把教育划分为幼儿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等,各自都是独立的系统。如教育部设有基础教育司、高等教育司、职业教育及成人教育司等,省市一级也基本上以此为基本结构。在这种管理体制的划分下,社区教育被分在任何一个范围之内都是不恰当的。在实际中社区教育最直接的管理单位是街道办事处,但是,街道办事处并非专职教育管理部门,因此造成了社区教育的发展滞后。缺乏直接上级的指导、管理是社区教育发展的一个制约瓶颈。社区教育不属于成人教育或职业教育‘板块’,把社区教育列入社会教育是比较妥帖的。而很遗憾的是,我国教育部不设社会教育司,所领导和管辖的基本上是学校教育、学历教育,这在国际上也是罕见的。①2.2社区教育作用局限性的内部原因1.社区教育制度的不完善。社区教育制度包括长效管理机制的建立,专兼职教师队伍的组建和教育模式的选择等等。社区教育是一种开放的教育形式,但是不能因此缺少合理制度保障它的正常运行。我国政府对社区教育发展的基本政策并不提倡建立完全意义上的社区学院,而是立足于整合社区内已有的教育资源,进行教育活动。所以,社区教育尽管在制度上减少了以往教育形式的要求,并增添了新的内容。如社区在整合区内教育资源中采取的合作约定,与来自居民的兼职教师的协商或区内学校、企业的合作。但是,目前完善的社区教育制度并没有建立起来。虽然在各国家级社区实验区和各省、市社区教育实验区的实践探索中总结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社区教育发展经验,但是,由于各地的具体情况差异比较大,很多经验和制度不具有普遍的适用性。教师队伍的建设关系到教学组织和教学效果是否能够正常进行。专业的社区教育的教师队伍是正常教学活动的有力保障。兼职教师是解决社区教育当中师资力量紧缺的办法,尤其是鼓励社区居民中有特长或居民中的专业人才志愿担当兼职教师,既解决了师资短缺的问题,也能使更多的社区居民参与到社区教育活动中来,为社区教育增添活力。然而,社区教育中的专业教师队伍不能得到良好的薪酬和福利待遇或不能享受相当于其他教师的薪酬、待遇而未能组建。而潜在的兼职教师队伍因为缺乏对社区教育的认识和理解,缺少服务社区的意识,没有参与热情,实际上也没有建立起来。把专兼职教师队伍有效结合起来,共同发挥作用也就只能停留在一种设计构想的阶段。2.社区教育的组织形式相对松散。社区教育相对松散的组织形式,使专业性、系统性较强的知识难以进行,社区成员要进行较高层次水平的学习需要依靠专业的教育机构。也就是说,社区教育在教育的扩展性和延伸性不足,满足的是浅层次的学习,这样,社区教育的作用就被限制在满足低层次教育需求的范畴之内了。另外,社区教育中学员的稳定性也比较差,这虽然满足了学习者自主安排学习的要求,但是,因为不能有效的保证学习的时间和良好的学习状态,使得学习的效果打了折扣。所以,如何把社区教育同其他的教育形式结合起来,搭建一个有效的流通框架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使更多的人能通过社区教育这个平台,通向平等的享有高质量的公共教育资源仍然值得深思。3.社区教育施教范围的限定性。社区教育所针对施教的对象是社区内的成员,也就是说对其他社区的成员具有一定的排斥性。在当前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的状况下,社区之间的差别必然会导致新的教育不平等现象的出现。经济发达地区,教育、文化资源比较丰富的社区,居民能够享受的教育资源较多,品质较高。偏远、贫穷、落后地区,教育文化资源匾乏的社区,社区居民能够享受的教育资源数量、种类和质量有限。即使在经济发达的、具有丰富教育文化资源的社区,教育总体容量也是有限的,不可能完全实现平等的教育资源分配。因此,在不同的区域范围,教育资源的重新整合加剧了它们之间社区教育的差异,新的教育不公平现象由此衍生。这就是说社区教育实现教育公平的作用还限定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超出这个限度,它可能就成为新的教育不公平的根源。因此,必须认识到,探索合理的社区之间互助发展教育的机制,达到进一步推进全社会教育公平的目标任重而道远。4.人口高度流动造成社区教育的稳定性弱化。从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和生产力发展需要的角度看,无论是城镇建设还是生产发展都需要充裕的劳动力的大范围流动。而户籍制度的松动、就业政策的导向以及大众就业观念的改变,又为这一需要提供了现实可能性。另一方面,随着现代社会生活的发展,作为地方社会的社区,其地方性的差异逐渐减少。社会大众传播如广播、电视的普及,国家义务教育的推行,以及各地居民人口流动的增加,各社区之间在规范、价值观念以及行为模式上的差异程度已显著降低。错综复杂的社会经济因素加上文化观念的趋同,使得民众的迁居流动成为必然。人员流动性增强,社区的稳定性、凝聚作用就减弱了,原本组织就较为松散的社区教育,在教育对象和教育内容、形式、课程进度上产生了更多的不确定。在新旧社区成员不断更替的磨合中,社区教育的矛盾始终存在,社区教育的组织、实施因此增加了不少困难。所以社区教育需要在这些变化中不断改进自身的结构、设置,增强吸引力、适应力和影响力。5.社区内中介组织尚未建立。就社区而言,中介组织主要指在政府与民众之间建立起联系的组织、机构。随着“小政府,大社会”模式的逐步推进,除政府系统之外,需要大量的非政府的民间组织,代替政府处理一定的社会事务。从居民的角度来看,需要有表达自己的需要,体现自己意愿的组织。社区民间组织以其非营利性、民间性、公益性、自愿性以及组织性为特征,在建设和谐社区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中介组织的存在和发展是十分必要的,但是,目前我国的社区内,这种组织尚未有效的建立起来。要让社区教育满足居民的教育需要,服务居民生活,创建成为一种群众乐于接受,并能从中获益的教育组织形式。把谁来学、学什么、谁来教、怎么教、经费从哪里来、如何使用、需要政府和其他社会组织提供怎样的支持和帮助等社区教育具体问题交给居民共同商议决定,社区的民间组织显然是最合适的选择。所以,必须提高社会对社区民间组织的认知度,多渠道的广泛宣传社区民间组织在发展社区公益、提供社区服务、满足居民需求、创建文明城市等方面不可或缺的作用,打造培养一批起示范带头的民间组织。以这些民间组织增强社区教育的凝聚力、影响力,把社区教育发展成一项全民事业。若您对教育论文有所需求,请到教育论文专区下载http://www.1daixie.com/dxjyl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