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非典”抢购事件引发的教育问题初探

发布时间:2011-06-20 13:59:44 论文编辑:第一代写网

广东“非典”抢购事件社会问题初探

摘要:2003年初在广东出现并艾延到全国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事件及后来的抢购事件给社会带来了巨大冲击。第一代写网回顾事件的全过程并从中得出一些经验教训是非常有益

的。政府,社会及会众在危机中的表现值得思考。

关键词:非典型性肺炎;讲言;抢购;政府

今年年初,广东出现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继而出现了大量谣言,在社会中引起疯狂抢购和极大恐慌,后来谣言迅速扩散,影响扩大到全国。我们在谣言平息

之后来回顾一下谣言的全过程,反思一下政府和社会在这次危机中的表现,可以从中得出一些有益的经验与教训。一、事件回顾1.发生这一时期主要特征是发现病

例,开始出现谣言。刀卫年理月巧日,有两位:病人住进河源市人民医院。不久随着病情发展,两名患者分别转入深圳福田医院和广州陆军总医院。两人转院后,曾

经接诊过他们的5名医务人员先后出现与患者相同的症状。新闻媒体对此也有所报道。后来,谣言随之产生。最早的谣言版本是这样的:河源受一种不明病毒袭击,

已有1人死于此症,医护人员亦同时患上此病。谣言在迅速传播的同时,事件的表述还不断被夸大:给病人治病的医生和护士3人都已经死了。其后,通过大量的短信

及其它方式,谣言扩散并显现影响。2印3年的第二天,河源开始抢购药品。2.发展谣言继续蔓延,并且速度更快,刀门继续抢购药品。就在河源市民抢购药品的同

时,功多公里外广东省中南部的中山市也发现了“非典型肺炎”病人。谣言随后马上传到中山。由于中山市的病情明显比亨司源的凶险,以及对这种病缺乏了解,

医务人员也有许多被感染。受这一事件影响,市民抢购药品。药房反映,1月16日开始,前来购药的市民便开始增多,17日达到高峰,板蓝根等药物价格飞涨,并且

在有些药店被抢购一空。1月21日,赴中山市的医学调查专家组得出明确诊断结论,认为不明肺炎是非典必市炎。3.高潮谣言达到高潮并蔓延广东全省。从2月份起

,传染病谣言开始在广州传播,同时,也出现了禽流感、鼠疫、炭疽等种种猜测。谣言通过口耳相传,又通过电话、手机、短信、网络这些现代化通讯工具迅速扩

散。广州2月10号的电迅网络由于大量的短信一度陷入瘫痪,短信量超过除夕夜。谣言随即蔓延周边省市。2月9日,卫生部派专家飞掏L少叫协助调查病因。2月10日

,谣言达到顶峰。境外媒体对事件大幅于侧首。互联网上,各大网站上也尽是关于非典型性沛炎的讨论。4.平息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疫情,大众的非理性行

为现象减少。2月n日上午lp时,广州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广州市卫生局对广州地区发生非典型肺炎病例的情况向传媒作了通报。市政府对近期社会上的一些别

有用心的谣言进行了强烈的谴责,并代表市政府郑重地承诺:在现代科学技术的指导下,全市人民团结一心,广州有信心有能力应对任何疾病的挑战。2月12日下午

广东省卫生厅再次召开通报会,针对各种谣传进行澄清。佛山、珠海等其它地区也先后召开了类似的情况通报会。来自政府和权威医学专家的信息在社会上公布后

,广州市民情绪开始安定,各药店秩序也逐渐恢复正常,药价开始回落,白醋板蓝根的价格也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并且供应充足。5.再发展这一时期的发展主要

表现在抢购食品以及向全国各地蔓延。由于这一时期人们心理的不稳定和一些不法商家的炒作,关于伊拉克战争爆发会导致物价上涨的谣言开始出现。2月U日上午

,肇庆、清远出现购盐人潮,其中清远最为突出。当日中午犯时后,抢购风迅速蔓延至江门、湛江、澄海、汕尾等城市,之后扩展到抢购大米、食用油、调味品。

收稿日期:2003一03一0377咸画画政工园地到傍晚6时左右,抢购风波及深圳、珠海、东莞等珠三角大城市。6时以后,广州卷入抢购风波。2月13日,全省各地各部

门联合采取行动,严厉打击囤积居奇、哄抬物价行为,各地米价、盐价逐渐恢复正常。2月13日后,广州等地出现禽流感及其特效药谣言,一些抗病毒药品被抢购。

在北京、上海、黑龙江、新疆等全国各地几乎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抢购板蓝根和白醋等物品的抢购风潮。6.完全平息政府应对及时,效果明显。2月坦日夜,政府有

关人员召开会议,分析情况,及时应对。一方面,摸清情况,了解广东的粮食的实际储备清况,发现是商家的有意炒作,同时想方设法保证各类食品供应充足;另一

方面,组织力量打击不法商贩,稳定物价,保证物资正常供给。这一次,新闻媒体的介入很及时,决速将大家关心的有关清况通报市民。13日下午,广州的抢购现

象有所缓和,14日抢购基本停止。整个抢购事件,总共才持续差不多一天时间。2月17日,中小学如期开学,人民生活完全恢复正常。2月为日,广州市政府公布非

典型幽市炎并没有完全控制,但市民反映并不惊慌,心态己完全恢复到正常水平。二、几点思考反思之一:谣言与政府反应的关系问题。谣言止于智者,谣言更止于

公开。这次谣言事件的发生发展及消失与政府行为都有着很大关系。谣言之所以快速传播,应该说是与大背景及政府应对措施的迟缓有重大关系。政府长期报喜不

报忧,削弱了公众的心理承受力,同时使公众对政府缺乏足够的信任感,对社会环境缺乏安全感,一旦有非常事件发生,就难以及时控制。政府在应对这场危机的

时候,往往慢半拍。报纸、电台等一开始都没有对事件进行及时的报道。在现代社会,信息封锁是封不住的。电讯、网络、口耳相传等的速度快得惊人。政府声音

的缺位,在很大的程度上导致谣言有广大的市场。相反,政府声音出来,就足以有力抵抗谣言,广州2月n日举行新闻发布会,12号板蓝根白醋的价格就基本恢复正

常,足见政府声音的力量。在其后的米油盐等粮食抢购中,政府及时通报情况,同时运用行政力量打击不法商贩,保证供应充足,所以广州的抢购食品事件在一天

之内平息,前后对比十一分明显。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其它省份,但所花的时间就比较多,这是很能说明问题的。反思之二:政府对疫情及危机处理机制有待健全。

政府在这次疫情的处理上显然是较为有效、及时,像新闻发布会等还是第一次运用,总的来说比较成功。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从这次疫情所产生的对广东本地甚

至对中国整个东南沿海地区的巨大影响和波动来看,不得不承认,我国的疫情处理机制和西方国家比还显得较为落后和脆弱。如果当时事态进一步发展,出现金融

等其它方面的谣言,大批的人到银行取钱,政府如何应对?如果是大规模的,不易控制的疫情,我们的疫情处理机制该如何应对?如果是一次生物恐怖袭击,我们的

疫情处理机制又该如何应对?如果是在我国的非常时期出现有人乘机散布谣言,政府该如何应对?据了解,我国的生物恐怖应对办法,是在美国继9•11事件遭遇炭疽

热病毒后才开始制定的。而西方国家却早已有一个从政府、军队、媒体到民间组织等的多层次的完备的疫情处理机制。因此,我们的政府应多方面借鉴西方的成熟

经验,进一步完善我们的疾病预警机制、流行病控制队伍,建立一个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疫情危机处理的机构和体系,同时,建立相关的危机应对机制。我们

的政府在面对社会重大疫情、危机时应如何作与时俱进的改进和应对呢?国家是否应在立法中对疫情的预警、公布方面更有建树呢?都是值得一思的。反思之三:社会

危机管理学研究相对薄弱。在我们的政府越来越智能化、精英化的今天,学者的相关研究对政府的决策、行政技术水平也就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政府在危机管

理方面的相对薄弱和学者的相关研究相对落后也是紧密相连的。在西方国家,对危机管理的研究已经达到了量化阶段,建立了各种以数学计算为基础的危机处理模

型。政府当然不可能去死套这种模型,但这种精确的研究成果对政府处理危机的参考价值是显而易见的。相比之下,我国对危机管理基本停留在定性分析而缺少定

量分析。在西方发达国家,危机管理学的一个重要学术成果体现在立法匕如日本就有紧急事态千预法,而中国学界这方面的研究几无所闻,这自然也会使政府在处

理危机时习惯于用传统方式,习惯于用人治方式。为了使危机管理走向制度化和高效化,法治显然是必要的,但如果缺少学者的相关研究,又怎么能产生高水平的

立法呢?所以,随着我国社会的日益发展,研究学科也应该不断变化,以应对变化的社会。这次事件中暴露的问题也说明了尽快建立起我们自己的社会危机管理学是

非常必要的。在此基础卜,尽早建立起我国的危机应对的法制体系。反思之四:公众危机意识教育亚待加强。在这次疫情危机中,公众自身是需要反思的。白醋为什

么卖到几十元一瓶?情绪为什么这样恐慌?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的公众的非理性情绪过大,缺乏面对危机的正常心态。在一个理性的社群里,谣言是很难盛行的

。而在非理性情绪面前,不要说疫情,就是一件小事,都可扩散为一个社会危机。20世纪70年代初期,日本在全球石油危机的背景下,曾爆发过手纸危机。起因居

然是因为日本一小超市手纸减价,结果市民排队买手纸,后来发展到挤垮超市,并迅速波及全日本,引发严重的手纸危机。那么,在危机面前我们该如何走向理性

呢?还是可以日本的手纸危机的教训为例。该事件之后日本就加强对公众的危机意识教育,其核心思想是居安思危。而我们现在恰恰缺少这一教育,总是以为我们生

活在一个全世界最安全的环境中,总是以为危机不可能降临到自己身上,所以当危机来临的时候,如此“过度乐观”的公众、社群,就特别容易惊慌失措,听风就

是雨,非理性情绪像野草般疯长,从而对社会的正常秩序产生冲击。因此,从这次疫情事件中,市民们应树立一种居安思危,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危机意识。

我们的社会以及教育部门也应加强现代社会的危机意识教育,以培育出一代临危不乱、应对有策的现代新公民。

 

参考文献略:第一代写网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代写教育论文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