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范例代写: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的学校支持探讨——以拉萨市D县F小学为例

发布时间:2024-10-29 10:08:49 论文编辑:vicky

本文是一篇教育论文,本文以拉萨市D县F小学为例,依托全纳教育背景,基于社会支持理论,深入开展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学校支持的探究。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选题背景

一、国家政策重视特殊教育

我国自1987年《关于印发“全日制弱智学校(班)教学计划”的通知》中首次提到“随班就读”概念,并此后开始推行随班就读政策以来,在三十多年的时间里,国家相继颁布了多项与“随班就读”相关的政策,不断推动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的发展。2020年,教育部颁布《关于加强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随班就读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坚持科学评估、应随尽随,坚持尊重差异、因材施教,坚持普特融合、提升质量,实现特殊教育公平而有质量发展,促进残疾儿童少年更好融入社会生活。”。2021年,《教育部2021年工作要点》中提到:“要巩固和提高特殊教育普及水平,完善特殊教育保障机制,提升特殊教育教学质量。”可以看出,在特殊儿童教育上,国家保持高度重视,倡导采取随班就读政策,提高特殊教育水平。在国家政策的导向下,普通教育机构担起责任,招收特殊儿童就近入学、随班就读。

二、融合教育促进教育公平

融合教育强调让特殊儿童和普通学生获得平等的教育权利,不管学生的性格、年龄、种族、特殊程度等存在何种差异,普通教育机构都应容纳所有学生。随着融合教育理念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关注,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减少特殊学校、推行随班就读,不再将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相隔离,而是让特殊儿童进入普通学校学习。在融合教育理念下,特殊儿童不再是接受特殊教育,而是能和普通学生一起,在普通教育机构接受教育。对特殊儿童而言,教育是改变人生的重要途径,教育能帮助他们克服自身的缺陷,学习知识和技能,在未来过上有尊严的生活。融合教育尊重和保障了特殊儿童受教育的权利,通过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和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随班就读是融合教育的实现形式之一,有效落实随班就读政策,能进一步满足特殊儿童和普通学生开展同伴交往、较早学习如何融入社会等深层次需要。

教育论文怎么写

第二节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第一,通过本研究,为提高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的学习质量和身心发展质量、完善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学校支持、拓宽更适合随班就读学生的课堂教学方法等提供有效的理论参考。本文对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的学校支持进行研究,希望基于全纳教育理论和社会支持理论,研究小学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学校支持的现状、问题和解决对策。通过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法等多种方法得出学校如何在融合教育的背景下,结合特殊儿童的身心特点,有效地落实随班角度政策,促进特殊教育发展。

第二,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学校支持的研究,能发现学校在支持特殊儿童随班就读上的困境,并提出解决对策,有助于构建一个更加包容的特殊教育环境。在这个环境中,普通学生能够理解和接纳特殊儿童,特殊儿童也能够很好地融入学校、社会,形成和谐、平等、互助的教育氛围。随班就读在教育事业发展中具有深远意义,不仅体现了教育公平性的原则,促进特殊教育资源的整合和运用,还构建了包容性的教育环境,推动教育政策和教育实践的对接。可以说,随班就读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助力教育创新和发展,有助于提升教育质量,促进社会融合和进步。

第二章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第一节核心概念

一、特殊儿童

特殊儿童,指与正常儿童在各方面有显著差异(差异表现为智力、情绪、感官、肢体、行为或言语等方面)的各类儿童,不仅包括发展低于正常水平的儿童,也包括高于正常发展水平及轻微违法犯罪的儿童。1994年《萨拉曼卡宣言》和《特殊需要教育行动纲领》发布以来,国际特殊教育界接受特殊教育的对象逐渐由“特殊儿童”发展为“特殊教育需要儿童”,并在全世界范围内推广和发展全纳教育。其中美国扩大特殊需要学生范围,除视听及肢体残疾特殊教育需要学生外将自闭症、学习障碍、智力障碍、情绪、言语障碍、多重障碍、其他生理缺陷及超常儿童等14类特殊儿童纳入特殊教育范围。日本扩大特殊教育范围至视、听、说、智力、肢体、病弱、学习障碍、注意缺陷、自闭症及其他障碍等11类特殊需要学生(毛赛群,兰继军,2013)。我国早期特殊儿童教育以残疾儿童为主,主要包括智力落后、视力残疾及听力残疾儿童三类特殊儿童。目前特殊教育实施对象已突破三类特殊儿童限制,逐步扩大至其他特殊需要的儿童,但特殊儿童教育政策的实施对象还是以残疾儿童为主。

本文采取教育部等部门发表的《“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的通知》中对特殊儿童教育面向的对象为特殊儿童的定义,即视、听、说、肢体、智力、精神、多重残疾以及其他有特殊需要的儿童。

第二节理论基础

一、全纳教育理论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美国兴起“正常化”理念,提倡智障者与有障碍的人,以最大限度地符合主流社会的生活方式;同时期迪诺又推出“瀑布型特殊教育服务系统”,将特殊教育的安排方式划分成七个层级,以适应特殊幼儿的最低限度的学习条件。美国于1975年通过的《所有残疾儿童教育法》,第一次以立法的方式确立了“最少受限制环境”与“零拒绝”的观念,“去机构化”的融合教育理念促使特殊教育由孤立型转向全纳(方俊明,2004)。

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西班牙萨拉曼卡召开的世界特殊教育大会,提出“全纳教育”的理念(雷江华,2015)。澳大利亚学者贝利对全纳教育的界定是:残障儿童与其他同学一起,在普通学校里,在同一个时期和同一个教室里,接受相同的教育,从而把全体同学融为一体,并感到自己与他人并无不同(徐添喜等,2010)。英国全纳研究领域的学者布思指出,全纳教育应是强化学生的参与进程,提倡让他们更多地融入邻近区域的社会,开展课程和开展团体活动,并降低对他们的排除影响。国内学者黄志成认为,全纳教育应该是包容全体学生、消除歧视和排斥、提倡主动参加、关注群体协作和适应多样化需要的一种连续教学进程(黄志成,2001)。我国的随班就读开始于1988年,经过30多年的发展,它已经从一开始为了解决由于特殊教育学校不足而不能解决800多万学前儿童的问题,逐步转变成了提升其义务教育入学率的一项重大措施,也是国家根据国情保证特殊儿童教育公平,推动普特融合的本土化探索(肖非,2005)。

第三章拉萨市D县F小学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学校支持现状..................11

第一节调查设计与实施............................................11

一、调查设计..............................11

二、调查实施................................11

第四章D县F小学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学校支持的问题与原因分析............19

第一节D县F小学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学校支持存在问题.................19

一、教师和同伴给予的情感关注少................................19

二、随班就读接受氛围不理想....................................19

三、资源教师和教室的作用发挥不足..............................20

第五章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学校支持的优化建议............................25

一、提供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支持..................................25

二、制定个性化教育方案........................................25

第五章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学校支持的优化建议

第一节加强情感支持

一、提供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支持

心理健康档案应包含学生的基本信息(姓名、年龄、性别)家庭背景、性格特征、兴趣爱好、学业压力、人际交往情况等方面的内容。同时,还应记录学生在不同阶段的情绪状态,心理健康评估和相应的辅导记录。采用科学、有效的心理健康评估工具,(心理健康量表、心理测验),定期对学生进行评估,以了解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心理健康档案应定期更新,以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同时应注意保护学生的隐私,避免信息泄露。

心理健康支持应设立心理咨询室,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心理咨询服务,咨询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提供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通过课堂教学、讲座活动等形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学生的心理素养和自我调节能力,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心态,让他们学会部面对困难和挫折。对于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的学生,应及时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包括提供紧急救助、制定治疗方案、追踪随访等以确保学生的心理健康。

教育论文参考

结语

“随班就读”是指在普通学校里对“特殊”的学生进行“教学”的一种方式,使特殊儿童在最少限制的环境中接受教育,有利于他们回归主流社会。本文以拉萨市D县F小学为例,依托全纳教育背景,基于社会支持理论,深入开展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学校支持的探究。

首先,调查D县F小学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的学校管理和学校支持现状。F小学为随班就读生提供了公平、宽松、和谐的成长环境,并开设了资源活动室和配备专职教师,依据特殊儿童的身体、心理发展特征以及个人的不同,对他们进行科学的发展规划,找出他们的出发点和最近的发展区间。

其次,分析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学校支持的问题。D县F小学已经开展随班就读工作多年,但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教育的困境等多种原因,在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的学校支持上还存在着教师和同伴给予的情感关注较少、随班就读接受氛围不理想、资源教师和教室的作用发挥不足、缺乏多元化的评价体系等问题。

最后,提出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学校支持的建议。通过个别辅导、增加技能培训,并借助资源室的心理疏导、教学辅导、行为矫治、缺陷补偿等作用,使其能够对自己进行准确的了解,扬长避短,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增强自己的社会适应性,逐渐成长为一个完整的个性的社会人。与此同时,在随班就读工作中,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为他们重返社会提供良好的环境。通过构建网络和强化管理,以及制定和执行一系列规章制度,如多联系、多交流、多关心、多活动,在每天的教学中,特殊儿童可以学会一些基本的生活和劳动技能,还可以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和同学的真挚感情,为他们以后的工作和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略)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代写教育论文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