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教育论文,本研究以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习近平新时代劳动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等主要理论为指导,立足于劳动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从学校劳动教育管理的角度上对广东省12所中职学校展开调查。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研究背景及意义
自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重新阐述劳动教育至今已将近5年。劳动教育发展已不再是讨论开展与否,而在于讨论开展得好不好,发展是否充分是否平衡。本人在中职学校担任教务科行政人员、思政课教师、班主任三个职位,并参与学校劳动教育方案制定、主要执笔撰写劳动教育课程标准,在进行劳动教育工作中受限于劳动教育形式单一、活动场所冲突、资金支持欠缺、自身指导能力不足等问题。这使得本人重新审视本校并环顾广东省劳动教育开展情况。在广东省中职教育区域发展存在着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珠三角地区普遍优于粤东西北地区。在劳动教育开展中这一状况基本没有大的改变,但具体到学校,劳动教育开展得好不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管理得好不好。在劳动教育具体组织实施中,学校作为主阵地场所,占据着主动性地位。不可否认,学校之间劳动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学校管理水平也有差异,对劳动教育认识、组织、保障、评价等管理到不到位,直接影响劳动教育实效。
那么劳动教育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现状如何,什么是中职学校劳动教育管理,中职学校劳动教育管理现状怎样,劳动教育管理问题和原因是什么,是促进劳动教育平衡充分发展的关键问题。
基于以上问题,本研究以劳动教育管理的视角进行研究。一是归纳总结已有的劳动教育研究成果,结合职业教育的特色,阐明劳动教育相关概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理论、CIPP理论等理论在本研究的适用性。二是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式,以广东省12所中职学校为调查对象,对学校劳动教育环境基础、方案选择、实施过程、效果评估四个环节的管理现状进行调查并进行珠三角地区与粤东西北地区的比较分析,为劳动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普遍矛盾提供一定的解决思路。三是通过分析现状,整理出劳动教育管理不到位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为学校决策管理者提供数据支持、实践参考。
第二节核心概念
一、劳动教育
在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价值取向指向“以人为本”,关注人自身的全面发展。学校劳动教育目标在于全面提高学生劳动素养,包括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注重培养学生劳动知识能力和技能能力,养成良好的劳动行为习惯和品质。其实施的途径区别于学校最为擅长的“智育”,而是更突出“劳育”。《纲要》中明确,劳动教育的性质具有显著的实践性,必须面向真实的生活世界和职业世界,引导学生以动手实践为主要方式,在认识世界的基础上,获得有积极意义的价值体验,学会建设世界,塑造自己,实现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目的。
因此,本研究的劳动教育定义为如下:劳动教育是通过参加劳动实践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使其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具有必备的劳动能力,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品质的教育活动。
二、中职学校
中等职业学校是指经政府有关部门依法批准设立,实施全日制中等学历教育的各类职业学校,包括公办和民办的普通中专、成人中专、职业高中、技工院校和高等院校附属的中专部、中等职业学校等。学校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为三年。在对学生进行高中程度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根据职业岗位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实施职业知识与职业技能教育。其中,根据业务主管部门区别分为人社部门管理的和教育部门管理的,技工学校(技师学院)归人社部门管理,职业高中、普通中专和成人中专归教育部门管理。根据学校举办者性质,中职学校又分为公办和民办两大类。
第二章研究设计与实施
第一节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本研究从中职学校劳动教育管理的重要性、紧迫性、现实性等立意,明晰劳动教育、中职学校、中职学校劳动教育管理核心概念,以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习近平新时代劳动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理论为指导,确定本研究的研究思路、内容、方法。研究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与访谈法、定性与定量结合法。以《意见》、《纲要》中关于劳动教育的具体要求为参照,归纳出劳动教育管理的具体化指标,将指标归入CIPP理论中,构建出劳动教育管理的CIPP四个环节,以此来调查中职学校劳动教育管理现状。对广东省珠三角、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归口教育部门管理的12所中职学校的校领导、教师、学生展开调查。依照经验和数据分析,进一步辨析出劳动教育管理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分析法
根据研究内容,利用知网、维普等数据库以及各种搜索引擎,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以“劳动教育”、“劳动教育管理”、“劳动教育管理问题”、“劳动教育对策”、“中职学校”等关键词为搜索项,阅读并分门别类地全面整理学校劳动教育管理内涵、学校劳动教育管理问题及对策等方面内容,获取相关的理论知识,并结合实际,分析问题。
(二)调查研究法
编制调查问卷,共制定了《中职学校劳动教育管理现状调查问卷(学校卷)》(以下简称《学校卷》)、《中职学校劳动教育管理现状调查问卷(教师卷)》(以下简称《教师卷》)、《中职学校劳动教育管理现状调查问卷(学生卷)》(以下简称《学生卷》)三卷。涉及广东省内的中职学校12所,其中珠三角地区6所,粤东、粤西、粤北各2所,均采用问卷星发放。编制访谈提纲,采用半结构化实地访谈方法,访谈学校业务主管校长、劳动教育课程任课教师、思政教师、班主任、学生,以其全面地了解和获取相关信息。
第二节调查研究设计与实施调查
设计围绕中职学校劳动教育管理现状如何这一问题,并对标《意见》、《纲要》中关于劳动教育管理的具体内容和要求。通过CIPP理论在中职学校劳动教育管理的适用性阐述,背景、投入、过程、评估分别对应劳动教育环境基础、方案选择、实施过程、效果评估四个环节,构建出《教师卷》的第三部分量表题,作为问卷的主要形式,这是因为教师对于学校组织管理有更直观深刻的判断和体验。《教师卷》还设计了基本信息和普通问题两部分。另外,编制了《领导卷》、《学生卷》两份问卷作为辅助调查。《学校卷》每个学校填写一份,主要是对学校劳动教育管理的客观情况进行收集统计。《学生卷》同时采用单选题、多选题的方式编制,主要是从学生角度对学校劳动教育满意度、学生需求、实践经历三方面的调查。三份问卷都是通过发放问卷星的方式,当获取到数据后采用SPSS Statistics 25进行录入统计和分析。
一、调查设计
(一)教师问卷设计与修订
1.教师问卷设计
《教师卷》采用普通问题和李克特五点量表问题结合的方式。普通问题观察教师态度、教学实施及满意度。量表问题运用CIPP理论构建出学校管理的四个环节,收集教师角度的劳动教育环境基础、劳动教育方案选择、劳动教育实施过程、劳动教育效果评估的体验。对照《意见》、《纲要》中的内容,进行四个环节上指标的具体化,构架出量表的框架和内容。
劳动教育环境基础包括思想认识、环境情况、培养目标。思想认识上,是否重视是最直接的表现,包括自上以下的业务主管部门、学校、教师的重视程度。环境情况是观察学校内部文化氛围如何,是否有专门的方案或指南以及社会周边的劳动教育资源支持如何。培养目标是指培养目标是否可行性,是否切合中职学校的职教特色,符合学生劳动教育规律以及操作流程是否具体,便于教师和学生理解。
第三章 中职学校劳动教育管理现状 ........................ 37
第一节 师生思想上重视,支持率较高 ........................... 37
一、教师重视、积极支持劳动教育 ......................... 37
二、学生重视、愿意参加劳动教育 .......................... 38
第四章 中职学校劳动教育管理不到位的问题与原因 ........................ 49
第一节 认识不深入 ............................ 49
一、对劳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不深入、措施不得力 .................... 49
二、对加强劳动教育管理的认识不统一、行动不一致 ................ 51
第五章 加强改进中职学校劳动教育管理的对策 ................................ 69
第一节 加强管理重要性教育,深化思想认识 .................................... 69
一、提高领导对优化劳动教育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 69
二、提高教师对支持劳动教育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 71
第五章加强改进中职学校劳动教育管理的对策
第一节加强管理重要性教育,深化思想认识
一、提高领导对优化劳动教育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一)认识优化劳动教育管理对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学校劳动教育管理的内容与学校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是契合的。劳动教育管理实际上是通过优化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的组织架构,开展教育教学质量管理、师资队伍管理等,推动劳动教育发展。学校的高质量发展是指学校在教育教学、管理创新、师资建设、学科建设、科研创新、校园文化等的高质量发展,力争成为一所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优质学校。两者在教育教学质量、师资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等多方面是重合的。因此可以通过劳动教育管理的优化,提升学校整体水平,实现学校高质量发展。
1.通过优化劳动教育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通过加强劳动教育与专业特色、实习实训、地区文化等方面融合,严把教学质量关,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和反馈,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此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推动学校学科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
2.通过优化劳动教育管理提高师资水平。通过对教师教学教研活动的管理、对教师进行劳动教育专业能力的培训等使教师不断提高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通过建立完善劳动教育教师评估机制,激励和奖惩教师,提高教师素质,打造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3.通过优化劳动教育管理丰富学校文化传承。劳动教育文化可以成为学校文化的重要代表,所有与劳动相关的人、事、物都可以成为学校品牌的宣传资源,进而体现学校文化的生动性、专业性。通过这种方式,学校可以更好地建立自身品牌文化,进一步提升品牌价值。
结语
伴随着科技、信息的发展,劳动形态的更迭,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劳动方式等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给学校“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上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特别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普遍存在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社会主要矛盾的复杂形势下,研究学校劳动教育管理意义重大。学校如何加强改进劳动教育管理以充分发挥劳动教育育人价值,解决劳动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促进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是非常关键的。
本研究以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习近平新时代劳动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等主要理论为指导,立足于劳动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从学校劳动教育管理的角度上对广东省12所中职学校展开调查。通过调查,形成如下结论。
第一、广东省劳动教育区域发展不平衡,总体来讲,珠三角地区优于粤东西北地区。
第二、总体上劳动教育管理力度加强,呈现积极探索良好态势。师生思想上重视,支持率较高;培养目标任务清晰具体,职教性较明显;实施过程规范有序,特色性较明显;效果初步呈现,差异性较明显。
第三、学校劳动教育存在一些管理不到位的问题,分别是认识不深入、组织不得力、保障不充足、评价不健全。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