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写教育论文选题:统编版与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注释对比探讨——以必修部分文言文为例

发布时间:2024-08-30 23:54:54 论文编辑:vicky

本文是一篇教育论文,笔者认为文言文时代久远,版本繁多,意蕴丰富,在历史的进程中,容易产生意义的错漏或者流变,故文言文的注解不免有所争议。但教材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重要也是最权威的资料,故教材对文言文的注释应当尽可能准确,规范,在使用过程中,吸纳多方意见,在修订中臻于至善。

第一章文言文选篇及注释类型

第一节研究对象的界定一版本选择

本文选择的两个教材版本为人民教育出版社根据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并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一——必修五),简称人教版和教育部组织编写,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教科书语文》,简称统编版。

在2019年秋,统编版教材逐步投入使用之前,全国各地语文教材版本丰富。如人教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鲁人版(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苏教版(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年),沪教版(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等。各版本都有各自不同的编排特点。笔者此处选择人教版作为对照,研究统编版教材文言文注释在此基础上的改动和差异,是因为人教版是统编版投入使用前,适用范围最广的高中语文教材。

“人教版”必修教材自2004年秋开始投入使用,至今已有十多年,是现行使用范围最广的高中语文教材。人教版教材使用地区广泛,编写体例成熟,编排科学规律,研究资料丰富。其他版本更多主要为沿海地区,体现了各自的地域性特色,不如人教版具有普适性。故本研究以人教版为对照。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两个版本教材都分为选修和必修。统编版包括必修上下册和选修上中下册。人教版包括必修一—必修五,选修教材中涉及文言文的有《先秦诸子选读》《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等。由于选修教材使用不具有强制性,不同地区和学校甚至不同老师通常根据情况自行安排,因此本论文仅对比两版教材的必修部分。

第二节高中文言文教材注释类型

文言训诂是传统学科。孔颖达《毛诗·周南·关雎诂训传疏》里说:“诂者,古也。古今异言,通之使人知也。”“训者,道也。道物之貌以告人也。”5不同专家学者对训诂的分类不一致。张永言先生《训诂学简论》认为训诂包括:“解释字义、词义,串讲句义,寓词义、语法的解释于串讲之中,说明表现方法或修辞手段,申述篇章旨意,说明典章制度,引证史实、故事,评论原文。”八个方面。6陆宗达先生《训诂浅谈》分为:“解释词义、解释文意、分析句读、说明修辞手段、阐述语法”五个方面。7从训诂的角度出发,本文将教材课下注释分为:说明选篇,引证史实,解释字词,解释句意,阐明语法,文化常识六个方面,本节简要进行说明。

一说明选篇

教材中文言文一般会在注释的第一条指出文章出处以及教材选用的版本。如统编版必修上册《师说》,注释第一条为:选自《韩昌黎文集校注》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8。有些文章对原文有节选或删改,有些文章题目非原书所有,是编者加上或进行改动,同样也在注释中进行了说明。如统编版《劝学》说明选篇为:选自《荀子集解》卷一(中华书局1988年版)。有删节。

二引证史实

为便于学生理解,教材课文注释中包含对人名、地名及历史背景的解释。如人教版《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十六年”,注释为:“公元前238年。赵惠文王,战国后期赵国的国君。”“和氏璧”注释为:“用楚国人卞和发现的一块宝玉雕琢成的璧。”

第二章统编版与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相同篇目文言文注释比较

第一节统编版与人教版文言文篇目情况概述

统编版必修部分包括必修上册和必修下册,人教版必修部分包括必修一到必修五。通观两版教材的必修部分,从选编情况上看,统编版选篇比人教版多。

统编版共选编29篇,人教版选入17篇。具体篇目如下:统编版必修上册:第六单元《劝学》《师说》、第七单元《赤壁赋》;统编版必修下册:第一单元《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齐桓晋文之事》《庖丁解牛》《烛之武退秦师》《鸿门宴》、第五单元《谏逐客书》、第八单元《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阿房宫赋》《六国论》

人教版必修一:第二单元《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人教版必修二:第三单元《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人教版必修三:第三单元《寡人之于国也》《劝学》《过秦论》《师说》人教版必修四:第四单元《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张衡传》人教版必修五:第二单元《归去来兮辞并序就上述五篇》《滕王阁序》《逍遥游》《陈情表》经过对比,两个版本相同篇目共五篇。

教育论文怎么写

第二节统编版与人教版相同篇目注释对比

本节将对两版教材必修部分相同的五篇文言文注释进行对比,针对相同条目的不同注解进行比较。人教版教材自使用以来,文言文注释经过了众多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的研究打磨,在长期的使用中进行了多版的修订,准确度不断提升。但统编版教材在此基础上,又有了一个全面的提升。故本节以人教版教材文言文注释为基础,分析比较统编版教材文言文注释出现的变化改动,分析统编版教材注释的优点,以及还需进一步完善之处。据此,笔者将统编版文言文注释的修订方向分为以下五个部分:选篇出处更新;注释增删情况;统编版修订且优于人教版;统编版修订但劣于人教版;两版注释均不够完善。通过对比分析,探究文言文最佳注释,为教材文言文注释后续的完善修订提供借鉴。

一选篇出处更新

统编版教材对选篇版本进行了更新,均注解出出处、年份、版本,关于选篇的注释更加详实准确。在教材文言文注释中,第一条注释基本为对选篇的介绍。一般包括选文出处、版本和年份。对比发现,人教版对选篇介绍相对简略。如《劝学》和《师说》均仅说明出处,并未说明选自哪个版本,哪一年份。《赤壁赋》仅说明出处和版本,未说明年份。统编版对文本选篇出处说明更详尽、规范和准确,均包涵出处、版本、年份。同时,统编版教材也对选篇版本进行了更新,选择更新的修订版。如《烛之武退秦师》一文,人教版选自《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版),统编版更新为《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1990年版);《鸿门宴》一文,人教版选自《史记·项羽本纪》(中华书局1963年版),统编版更新为《史记·项羽本纪》(中华书局2014年版)。

第三章 统编版与人教版教材中“通”和“同”的差异分析 ..................... 46

第一节 古今字和通假字的界定 ................................... 46

第二节 教材中通假字和古今字注释分析 ......................................... 47

第三节 教材通假字和古今字教学建议 ................................. 52

结语 ....................................... 54 

第三章统编版与人教版教材中“通”和“同”的差异分析

第一节古今字和通假字的界定

古今字是指字形不同,但字音和字义相同,时间上出现有先后的字。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中指出,上古时代,汉字数量少,一个汉字承载多个意思。后代汉字数量增多,不断分化,其中某些意思就被后起字承担,那么这两个字就可以称为古今字。如《说文》里没有“债”这个字,这个概念由“责”字表示,后来才有了“债”字。所以我们可以说“责债”为一组古今字。81洪成玉在《古今字辩证》中同样指出:“古今字已经逐渐定义为有造字相承关系的字。今字一般是适应词义的发展,以古字为基础,增加或改变偏旁而新造的字,以分担或取代古字中的一个意义。”82上述两种说法基本一致。

通假字在文章中大量存在,是一种常见的用字现象。通假最早应来源于许慎提出的六书中的“假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即两个字字形不同,意义不同,只有读音相同或相近,古人就用甲字来代替乙字。83王力先生主编《古代汉语》指出,通假的产生有两种情况,一是本有其字,人们在书写时,写了一个同音字,如《诗经·豳风·七月》:“八月剥枣。”“剥”是“攴”的假借字;二是本无其字,从一开始就借用一个同音字来表示。如第一人称代词没来没有一个本字,从一开始就借用本义是一种锯类工具的“我”来表示,后来一直沿用,并没有为它再造字,也没有为表示“我”本义的那个词造字。

教育论文参考

结语

本文对统编版和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部分)的研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简述研究缘由,做目前的相关研究综述,并提出本文的研究设想。二是对两个版本的文言文选篇及教材文言文注释类型进行总述,界定本文研究范围。三是对两个版本(必修部分)相同篇目的文言文注释逐篇、逐条进行对比,对注释差异进行分析。这也是本文的重点。四是对统编版教材注释的改动情况进行了一个总述。

文言文时代久远,版本繁多,意蕴丰富,在历史的进程中,容易产生意义的错漏或者流变,故文言文的注解不免有所争议。但教材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重要也是最权威的资料,故教材对文言文的注释应当尽可能准确,规范,在使用过程中,吸纳多方意见,在修订中臻于至善。在对注释差异进行分析过程中,笔者多借助《古汉语字典》《现代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大字典》《辞源》等基本工具书,辅助以其他研究资料得出结论。但因为能力有限,在查证资料的过程中,并没有对有差异的注释条目进行集释,许多地方材料支撑支撑可能不足,或有疏漏之处。

对于整理出的统编版劣于人教版及两版都需完善的部分,也更多是笔者从训诂的角度出发阐述个人的观点,可能并未过多考虑到教材编写意图。粗浅成文,希望能为教材编写完善尽绵薄之力,也能为一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