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教育论文,本研究以教育现代化、公共产品理论、公共服务理论为基础,在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解答了“社区教育供给有哪些新要求和新需求”、“当前社区教育供给面对现代化要求存在哪些问题以及产生问题的原因”、“新时期社区教育供给现代化发展的路径与策略”,分析了教育现代化对社区教育供给提出的新要求,构建了教育现代化视域下社区教育供给的理论分析框架。
第一章研究设计
第一节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一、研究目标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新发展理念,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在此背景下,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都对高质量教育供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我国教育领域存在资源总量过剩与结构性不足并存的问题,社区教育在供给数量、结构、质量等方面亦存在着较大矛盾,如何持续提升社区教育供给模式、优化社区教育供给结构、增强社区教育供给质量成为落实建设学习型大国战略的重要支撑。在此基础上,进入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新时期,对社区教育供给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在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解答“社区教育供给有哪些新要求和新需求”、“当前社区教育供给面对现代化要求存在哪些问题以及产生问题的原因”、“新时期社区教育供给现代化发展的路径与策略”,三个问题层层递进,相辅相成。
——回答“教育现代化发展对社区教育供给提出哪些新要求和新需求”,即探究教育现代化背景下,社区教育供给的内涵、结构框架和基本特征等。
——回答“当前社区教育供给面对现代化要求存在哪些问题以及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即探究社区教育供给面临哪些掣肘,明晰社区教育供给的困境,揭示社区教育供给存在问题的原因。
——回答“怎样变革社区教育供给以应对现代化发展要求,满足学习者与社会的需求”,即在明确社区教育供给的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分析造成的原因是什么,从供给模式、供给结构、供给质量等角度探究促进社区教育供给现代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总之,是通过对社区教育供给的研究,为新时期促进社区教育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提供一定的对策和建议。
第二节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技术路线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脉络如图1所示,包括四个部分,其中三个部分对应研究目的中强调的“三个回答”,即:“教育现代化发展对社区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和新需求”、“社区教育供给面对现代化要求存在哪些问题以及产生问题的原因”、“社区教育供给现代化发展的策略”,是本研究的重点。
可以看出,以上三个研究问题是层层递进、一脉相承的,第一个问题聚焦到现代化的视野,从定位、内涵、结构、特征等维度进行分析,尝试从理念、制度、物质基础三个方面形成社区教育供给发展要求与方向。第二个问题研究当前社区教育供给存在哪些问题,主要从供给主体视角、学习者满意度视角、社区教育监测视角进行调查和分析,这是明晰社区教育供给运行的现状,了解存在的约束条件和发展困境。第三个问题是在前两个问题基础上的深化,即初步提出社区教育供给现代化发展的对策建议。以上问题是相互递进、层层深入的关系,本研究的实施过程和分析、撰写也是遵循这样的思路推演开展的。具体设计分析如下:
社区教育供给实然状态的研究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从社区教育供给主体视角进行分析,通过对相关政府部门、社区教育机构等对社区教育供给情况进行调查与研究,分析当前社区教育供给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二是学习者满意度视角,以往关于社区教育供给研究中大多是从供给主体角度开展调查,但对社区教育的消费者也就是学习者对供给情况供给如何未进行深入调研,本研究将从学习者角度调查社区教育供给满意度状况,为提供精准化供给服务奠定基础;三是从社区教育监测视角,教育供给最终效果如何需要进行科学和系统的监测与评价,因此社区教育供给监测和评价也是社区教育供给运行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在这一角度上主要通过在全国范围内选取典型案例开展深入的实证调查,包括城际调查(如上海、成都、北京)和省际调查(如福建、浙江),对学习者、管理机构、办学实体、社会组织等不同社区教育主体的发展状况、现实需求和面临的困境进行分类调查研究,从而明晰社区教育发展的约束条件和建设困境等实然现状。
第二章社区教育供给现代化发展的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第一节理论基础理论
基础是指一门学科或领域的基本概念、范畴、推断与推理,通过这些基础构成了该领域的理论框架和研究过程。在本研究中,针对教育现代化视域下社区教育供给这一问题的研究,既涉及公共产品领域和公共服务领域中社区教育由谁供给、如何供给、供给什么以及供给如何评价等问题,又置于中国式现代化和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历史框架中,要回答好社区教育供给如何在现代化理念引领下不断发展,现有的相关理论已经为本研究问题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和科学指导,本研究主要采用以下理论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教育现代化发展相关理论
(一)我国教育现代化的概念内涵
1、我国教育现代化的概念渊源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标志着我国教育现代化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也意味着教育现代化成为推进和引领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力量。目前,学术界对教育现代化的内涵和内容特征、推进策略、发展路径等问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和研究。但是对教育现代化这一概念并没有达成共识,因此,在理论上,对教育现代化的概念根源和内涵特点进行界定,能够从理论层面深入理解和把握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发展蓝图。教育现代化作为社会整体现代化的组成部分,既具有现代化的共同属性,又具有特定时空语境下的典型特点。教育现代化体现了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转化与超越,并且是面向未来持续发展的整体变迁过程。因此,“教育现代化”这一概念并非是孤立和一成不变的,而是在社会环境的变化中不断调整,有必要对“教育现代化”这一理念的起源以及它的形成历程进行探究,从而对中国的教育现代化的核心特征、关注焦点、演进模式以及它们所表现出来的不连续性进行考察。
第三节社区教育供给与教育现代化的关系框架
在前面章节的研究和论述中,分别对社区教育供给以及教育现代化相关理论进行了系统和深入的梳理,本研究着眼于教育现代化视野中的社区教育供给发展与完善,并力求在教育现代化的支撑框架之内探讨当前社区教育供给存在的现状与问题,剖析社区教育供给与教育现代化发展之间的差距,因此对于社区教育供给与教育现代化之间关系的解释是下一步研究的重要基础。本节内容旨在探讨社区教育供给与教育现代化之间的关系,并对这一关系进行深入解构,以更好地理解社区教育在当今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此基础上为改进社区教育的供给模式和教育现代化的路径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
一、教育现代化与社区教育供给的理论解构
基于前文的文献综述和理论研究,可以清晰地看到社区教育供给不是一个孤立、单项的运行过程,其涉及供给主体、供给客体、供给形式以及供给评价等多种要素,归结起来大致包括供给模式、供给结构和供给质量三个方面,这不仅是社区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关键内容,也是推进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动力。因此,本研究将社区教育供给置于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框架之中,既是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也是社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指向,社区教育的供给模式、供给结构和供给质量都需要形成与教育现代化发展相适应的水平,在理念更新、物质重塑、物质提升上予以系统性和整体性推进,促进我国社区教育事业在建设学习型大国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具体来说,教育现代化与社区教育供给关系如下图所示:
第三章 基于政策文本分析的社区教育供给现代化的发展指向 ........ 87
第一节 设计与分析 ............................... 88
一、文本选择 ...................................... 88
二、研究方法与工具 ................................ 93
第四章 基于实证分析的社区教育供给现状研究 .............................. 109
第一节 社区教育供给主体视角的实证研究 ................................... 109
一、社区教育供给主体样本情况分析 ........................................... 110
二、社区教育供给的政策日益完善但执行不足 .......................... 111
第五章 教育现代化视域下社区教育供给困境 .................................. 164
第一节 我国社区教育供给面临的困境 ........................................... 164
一、主体困境:多元主体协同供给能力不足 ................................. 164
二、结构困境:社区教育供需匹配失衡 ......................................... 166
第六章教育现代化视域下社区教育供给完善的对策
第一节供给模式:基于政府主导的多元主体协同供给
公共服务的供给模式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政府主导的供给阶段,二是第三方参与供给的阶段,三是多元主体共同供给的阶段,公共服务供给模式转变的过程体现了供给理念从对产品的关注转向对公共利益的关注。社区教育供给模式也可以分为政府供给、私人供给和多主体供给。政府对教育供给的全权管理、大包大揽会产生教育供给效率低下甚至无法满足差异性的教育需求,而过于市场化的教育供给又会引发教育的公共性危机。当前,多元主体供给的供给模式已经成为重要的发展趋势,其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够实现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以缓解单一供给的局限性和人民群众差异化的教育需求。所谓多主体供给模式,主要是指两种以上的主体进行有效组成形成的教育供给模式,通过分工与合作形成优势互补,进而满足各种供给要件。以美国社区教育为例,政府、高校、地方社区以及图书馆、博物馆等、高等院校、研究所公共服务机构均承担着不同的教育服务供给角色,以提供不同形式的社区教育项目开展面向社区和老年人的教育服务活动。[1]在多主体供给模式中,政府、市场、社会组织在教育服务供给中的角色与定位是其中的核心问题,它们之间可以采用特许经营、政府购买、合同、志愿服务、凭单制等方式共同参与社区教育供给服务中,能够充分发挥、政府、社会组织、市场以及社会公共的共同力量。
一、重视政府在社区教育供给中的引导和协调作用
政府是国家公共部门,因其公益性和公共性特征在公共服务供给中履行主导职责,并承担着规划引领、基本服务、有效监管的责任。在前文分析中,社区教育作为一种准公共产品,政府对社区教育进行组织与管理具有天然的优势,在有关社区教育政策文件中也大多将政府作为社区教育的供给主体。随着政府服务理念的转变,政府不仅仅是以直接的形式参与公共产品的供给,还可以以间接的形式参与公共产品供给,主要包括政府直接供给和政府间接供给。
第七章反思与展望
第一节主要研究结论
一是分析了教育现代化对社区教育供给提出的新要求。新时期,社区教育供给既需要以教育现代化战略为引领,又需要立足于公共产品理论和新公共服务理论和思想内核,以此回答社区教育供给什么、如何供给、供给如何评价等问题,从而寻求社区教育供给的实践逻辑和发展路径。以理念提升、制度创新、物质基础为核心的教育现代化理念为社区教育供给体现在,社区教育供给价值理念强调公平、均衡与高质量,社区教育供给制度创新更加强调法治、开放、治理能力,社区教育供给物质基础更加强调专业、智能、个性化。
二是厘清了改革开放以来社区教育供给现代化的发展指向。以1985年以来中央、地方政府及相关教育主管部门颁布的54部社区教育相关政策文本为研究对象,NVivo12质性分析软件进行文本分析,研究发现社区教育供给经历了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社区教育供给起步阶段、以规模扩张为主的社区教育规范供给阶段、以内涵提升为主的社区教育多元供给阶段,呈现出供给主体从民间力量供给到政府主导供给再到多元供给、供给服务对象从青少年拓展到各年龄、各类型的人群再到社区治理、社区教育供给能力从规模扩大的外延式供给到完善体制的内涵式供给发展等方面的变迁逻辑。
三是揭示了社区教育供给存在的瓶颈与问题。本研究选择了北京、上海、浙江、福建和成都这五个省市地区作为调查区域,通过对这些调查对象的具体调研,本研究旨在分析当前不同地区之间社区教育供给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社区教育供给实然状态的研究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从社区教育供给主体视角进行分析,通过对相关政府部门、社区教育机构等对社区教育供给情况进行调查与研究,分析当前社区教育供给存在的还存在着社区教育供给的政策驱动与执行落实不足、社区教育供给主体的多元化程度不够,供给内容的覆盖面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供给模式缺乏创新,供给保障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二是学习者满意度视角,以往关于社区教育供给研究中大多是从供给主体角度开展调查,但对社区教育的消费者也就是学习者对供给情况供给如何未进行深入调研,本研究将从学习者角度调查社区教育供给满意度状况,如终身教育文化驱动力较弱、个体需求仍以休闲娱乐为主等问题,为提供精准化供给服务奠定基础;三是从社区教育监测视角,社区教育评价的主体不够广泛和多元化,当前社区教育评价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学生评价和专家评价等方式,但这种评价方法缺乏客观性和科学性;社区教育评价结果往往难以及时反馈给社区教育机构和教育从业者,也难以形成有效的改进和提升机制。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