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写教育论文范文:农村特岗教师缘何想离开——基于河南省A县5位教师的叙事探讨

发布时间:2024-05-30 19:39:02 论文编辑:vicky

本文是一篇教育论文,本文基于生命历程理论对农村特岗教师的人生经历进行刻画,勾勒出他们在成为特岗教师前、任职期间、流失前后的角色意识和心态转变。

第一章绪论

一、选题缘由

提高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的质量,教师是基础,稳定教师队伍则是重点。但目前我国农村学校师资普遍存在的问题是:1.年轻教师稳定性差,留任教师老龄化严重。有研究表明,农村学校的青年教师比例不高,有一半以上的留任教师年龄在40岁以上。①2.整体的学历偏低、缺乏新的教育理念。例如,只有10%左右的农村教师对新课改的理念很了解。②3.教育教学的方式相对单一,大多教师采用粉笔加黑板的方式授课,对于多媒体的运用则相对较少。4.专业结构不合理,比如部分农村学校会缺少英语、美术、体育、音乐专业的教师,因此,一些农村教师就存在跨学科教学的情况。5.教师专业发展意识不强,即专业发展没有明晰的专业发展目标。

因此,鉴于当前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面临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村教育的发展,所以为了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使每一个农村孩子接受到公平和优质的教育,国家陆续推出相关政策:“三支一扶”政策、公费师范生政策、教师轮岗交流政策、“特岗计划”政策等。

2006年,中央八部门联合推出《关于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的通知》,旨在促进农村基层医疗、教育、卫生、扶贫方面事业的发展,优化基层的人才队伍,缓解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但是,由于政策本身缺乏合理性、政策执行缺乏有效监督、配套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影响了该政策的实施效果。

2007年,国家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这使得紧缺的师资问题得到缓解。但是公费师范生是部属六所师范院校的师范生,层次较高、起点相对较高,所以很难进入农村任教。

教育论文怎么写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从以往的研究来看,多数学者的研究主要采用问卷和访谈的方法;研究对象上,集中在特岗教师群体;研究内容上,主要是在特定时间截面对特岗教师流失存在的问题、成因、对策建议进行讨论,而未引入时间的分析维度,即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时空情境对特岗教师流失的影响;从研究的理论基础来看,多采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少有研究以生命历程理论为基础,从特岗教师的成长和工作经历来考察其流失的原因。因此,本研究从生命历程的角度,通过动态的叙事研究方法对5名特岗教师进行深度访谈,了解特岗教师真实的生存状态和工作情境,并在此基础上对影响特岗教师流失的主要因素进行微观建构。即本研究的理论贡献在于:为已有研究做补充,丰富相关研究内容。

(二)实践意义

该研究有助于了解农村特岗教师的流失历程及主要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以稳定农村学校的师资队伍、优化师资结构、促进教育公平,且能够为政府部门做出相关决策提供依据。

第二章理论基础与研究设计

一、核心概念界定

(一)特岗教师

2006年,教育部、财政部、人事部、中央编办联合发出《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的通知》,并开始着手推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以下简称“特岗计划”),是中央在中西部地区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的特殊政策。通过公开选拔高校毕业生进入中西部“两基”攻坚县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引导、激励毕业生到农村开展教育工作,逐步破解农村师资总量短缺、结构不合理等难题,全面提高农村师资素质,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乡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特设岗位教师”即通常所简称的“特岗教师”,特岗教师一词源于特岗计划这个特殊政策之中。

特岗教师的招聘对象和条件要求是:高等师范院校及其他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的应届本科毕业生,且可招收少数应届专科毕业生;获得教师资格,有一定教育教学实践经验,30岁以下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往届本科生;曾参与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具有从教经历的志愿者与参加过实习支教6个月以上的师范院校毕业生在同等条件下应优先录用。

特岗教师聘用及管理:在核定编制总额内实行公开选拔、择优录用、合同管理,聘期3年。中央财政设专项资金,为特岗教师提供工资性支出。特岗教师在聘期内,实行国家统一的标准工资制度,其他津贴补贴由各地区结合本地同等条件公办教师的年收入水平、中央补助水平等因素综合决定。同时,在3年聘期届满后,继续扎根基层投身乡村教育。对于主动留任当地学校的特岗教师,各地区要承担落实岗位的职责,使他们的工资发放纳入地方财政统发范围,确保他们享有与当地教师相同的待遇。①”

本研究中的特岗教师是指通过“特岗计划”招聘考试,且在农村学校服务期满3年的教师。

二、理论基础

本文主要基于生命历程理论展开叙事研究。埃尔德将生命历程定义为:一种社会界定的,并按照年龄分级的事件和角色模式。这种模式受到文化和社会结构历史性变迁的影响。从定义中可以看出,它指向的三个维度:个体、社会和历史。

生命历程理论最初是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由美国埃尔德提出。随后,我国的社会学家李强将该理论引入国内,然后包蕾萍对它进行了更加深入的解读。该理论的基本分析范式是,将个体的生命历程理解为有多个生命事件构成的序列。同样的生命事件,如果排序不同,他们对人生的影响也是不一样的。

该理论主要包括了基本原理、核心概念:

基本原理涉及4方面:第一,时空中的生活。它包括时间、空间两个方面。它是将个体与某种力量相联系,即个人的生命历程根植于、受限于历史时间和地方背景。第二,相互联系的生活。人是存在于特定的社会关系网络中,即与亲戚、朋友紧密联系,所以每一个人的生命的历程都会受到别人生命中事件的影响。第三,生活的时间性,它指个人生命历程的事件所发生的社会性时间,而且时间比事件本身更为重要。第四,个人能动性。就个人生命历程说来,个人会受到社会和历史等方面的影响,但也会受到个人经历和个人特征的影响。

生命历程理论包括了几个核心概念,第一,轨迹,它指的是个体生命事件的呈现序列。第二,转变,它体现的就是短期内的各种状态的变化,比如上学、就业等。第三,持续,是指两种状态之间的一个时间跨度。第四,转折点,它是指人生方向的改变,即只有方向发生实质性变化的才算是转折点。比如身患重大疾病、结婚等,它与“转变”与有着本质的区别。

第三章 成功离开:最好的选择 ....................................... 21

一、教育叙事一:我不愿回那所学校 ............................... 21

(一)缘何成为特岗:受到亲戚朋友的影响 .......................... 21

(二)作为特岗教师:令人感动的生日惊喜与受用的公开课 ............. 22 

第四章 接受留下:尝试离开后的次选择 .......................... 41

一、教育叙事四:我已踏入远方,思念往昔时光 ............ 41

(一)缘何成为特岗:误入师范专业与回归现实 ....................... 41

(二)作为特岗教师:环境的简陋与教学的成就 ................................. 44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 61

一、研究结论 ..................................... 61

二、对策建议 ...................................... 62

第四章接受留下:尝试离开后的次选择

一、教育叙事四:我已踏入远方,思念往昔时光

刘老师,男,37岁,现已婚,中小学二级职称,来自邻县B乡的一个农民家庭,2009年毕业于黄淮学院的汉语语言文学(师范)专业,本科学历,目前在A县G校教授初中语文科目。为了能顺利拿到编制,他于2009年7月参加了特岗考试,虽然经历了一系列的波折,但最后被分配到A县下属的乡镇中学—L中学。当时,L中学(第一初级中学)被当地人称为联中。学校有12个班级,学生数大概是六七百人,教师数大概20多人,即当时的L校处于师资短缺的状态。任职期间,他主要承担初中数学科目的教学任务,且兼任一些副科的教学工作如政治、地理学科。在3年特岗服务期满之际,刘老师借助家里关系在2012年暑假调入县城G校,但他仍怀念乡村学校的工作。

(一)缘何成为特岗:误入师范专业与回归现实

要不要上大学?要不要当教师?人生的岔路口总会面临着诸多选择。尽管大学期间从未想过当教师,但各种现实的因素推着刘老师向着教师职业迈进。毕业后的刘老师便参加了教师招聘考试,虽然过程很不顺利,也经历过失落,但是最终也成功端上“铁饭碗”。

1.误打误撞进入师范专业,从教意愿和能力较弱

由于父亲的打压式教育,刘老师从小就比较自卑、不自信,性格内向,虽然很聪明,但是不愿意向教师靠近。学习就这样一直按部就班的进行着。直到高三,文理分科加上对英语教师的极度讨厌——“天天涂涂着大红唇,爱吹嘘自己”,刘老师产生了严重的逆反的心理,便在高考前最为关键的一年放飞了自我,“被我同桌拉着天天去网吧”。

由于高三一年的放纵,刘老师在高考中失利似乎是必然的。高考分数480多分,跟自己预期的500分存在一定的差距,此时的刘老师有些沮丧,甚至高考志愿的填报都是表哥代为填写,“我给你报了学校,你看你要愿意上你就上”。当时,刘老师的二姐刚上班没有办法补贴家用。考虑到家庭经济状况,刘老师觉得:上大学是一个负担。此时的刘老师站在人生的岔路口思虑良久:是否要去上大学?

教育论文参考

第五章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基于研究分析发现如下:

第一,5位农村特岗教师在任教期间流失意愿相对较强,在服务期满后流失率整体较高,流失方向较为集中,主要集中在教育系统内部,个别教师离开了教育行业。具体而言,这5位特岗教师在任职期间都遭遇了各种工作生活问题,且都有流失意愿。他们在服务期满后流失率整体较高,流失方向较为集中:其中3位特岗教师已经流失,1位想要流失,另1位则选择留任:王老师从一所乡村小学调入另一所村小;刘老师从乡镇中学调入县城中学;陈老师从乡村学校离开后脱离了教师职业;李老师想离开乡镇中学到县城学校;单老师选择留任乡村小学。

第二,5位教师缺乏农村任教的内在动机,或在农村学校任教的意愿相对较弱。王老师、陈老师、刘老师这3位教师缺乏从教的内在动机,选择成为农村特岗教师是他们在面临就业困境时无奈的抉择。而单老师、李老师虽具备从教的内在动机,但在农村学校任教的意愿相对较弱。

第三,5位特岗教师的流失意愿存在差异化。具体而言,本科学历的教师流失意愿强;家校距离远、交通不便的教师流失意愿强;异地分居的教师流失意愿强;外乡教师流失意愿强;学校管理方式缺乏民主的教师流失意愿强;专业发展受限的教师流失意愿强。

第四,影响特岗教师流失的因素众多。那么影响农村特岗教师流失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呢?通过对访谈资料的分析,笔者发现农村特岗教师流失的关键因素是:缺乏内在的农村从教动机,职前教育不足;专制的管理方式、不良的校园氛围、领导力的缺失;职后教育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专业发展受限;城乡发展的差距等。

参考文献(略)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代写教育论文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