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选题代写:城市高中教师教育惩戒的实践困境探讨——以深圳市H中学为例

发布时间:2024-05-05 19:57:30 论文编辑:vicky

本文是一篇教育论文,本文基于教育场域的理论视角,对制度、惯习和关系网络进行系统分析,通过访谈、观察、问卷调查及回归分析发现:规则因素、学生压力、纪律目标、上级缺位、家长压力、女性保护偏好等六项因素均对教师实施教育惩戒造成影响,而教师为应对上述因素所采取的行动策略,则进一步加剧了教育惩戒的实践困境。

一、绪论

(一)研究缘起

1.《惩戒规则》明确确有必要的可实施教育惩戒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教育部令第49号,以下简称《惩戒规则》)的颁布对我国中小学教育造成了很大的影响①。该规章的出台,代表着学校和教师教育惩戒权的“合法化”。教育惩戒权的合法化,一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教育要立德树人,要围绕立德树人开展教学、设计教材、深化管理。教育惩戒的“合法化”,正是为立德树人的教育体系补上重要的保障手段。二是深化教育自身改革的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高中阶段的教育快速发展,2018年的高中入学率已达到88.8%,提高了3.8%,升学率达到了95.2%,提高了638%。解决应试教育存在的唯分取人、唯升学率至上,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重视不够的问题,成为了当前教育改革需待解决的难题和任务②。《惩戒规则》将惩戒的不同主体、实施路径、不同种类、救济途径、原则要求等以部门规章的形式作出规定,使得教育惩戒“有法可依”,也将教育惩戒与体罚区分开开来,赋予教育惩戒“合法身份”。

2.经济较发达区域教师“惧用”教育惩戒权的现状

“国皆有法,而无使法必行之法”③,教育惩戒权能否“落地”,达到促进教育管理之目的,并发挥良好的社会效果,还有待于在实践中进行观察。自《惩戒规则》发布以后,对教育惩戒的具体形式和实施效果就受到了广泛关注,公众和学界对教育惩戒的实施都展现了极高的关注“热情”,与此相对应的,是教师群体对教育惩戒的普遍“无感”和“冷漠”,在具体教育实践中,教师往往因为害怕麻烦、压力和责任,选择对教育惩戒的“弃用”。有学者的研究表明,相应的问题由来已久,并非一部《惩戒规则》的出台就能简单解决。2004年,有学者对辽宁省的15所中学开展问卷调查,参与问卷调查的380名一线中学教师中,对教育惩戒持负面态度的比例达到了20%以上④。同时该研究还表明,相对于非城市化区域,越是在经济较为发达区域或城市,教师“惧用”教育惩戒权的情形就越是明显,受影响程度呈现强烈的地域差异。

(二)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研究目的

从本研究目前收集的资料来看,虽然前人对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惩戒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但是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小学、初中领域,或者是对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惩戒问题进行综合研究,对高中阶段教育惩戒问题进行单独研究的文献资料还较少。其次,在搜集文献的过程中发现,现阶段对教育惩戒方式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教育惩戒制度的“文本”分析,较少关注具体情境中教师是如何选择惩戒方式的。然而,通过梳理文献资料发现目前教学实践中之所以出现教育惩戒方式不当、效果不佳的问题,一方面是制度设置本身存在的固有问题,另一方面是因为教育惩戒方式的选择存在问题。根据影响教育惩戒有效行使及教育惩戒方式选择的因素分析,发现其背后的影响因素是极为复杂多样的。已有研究资料对本研究中基于实证研究的方法深入教学实践探究具体教学情景中教育惩戒方式的选择面临怎样的问题,受哪些因素的影响,进而探究该如何优化教育惩戒之初惩戒方式的选择提供了很多启示。

本研究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研究方式包括各类资料的收集、质和量的研究方式、问卷调查和分析技术等,主要研究在城市区域范围内的样本高中学校,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实施教育惩戒的整体过程,对复杂情境下教师的意愿动机、学生的反应反馈及最终的效果进行评估分析,重点强调研究对象的独特性、研究内容的深入性、方法的综合性以及在自然情境中进行。

二、H中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的现状调查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1.城市基本情况

H中学处于深圳市L区,身处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深圳,属于国内经济较发达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较快,辖区内的法治、生活、媒体水平都比较高,辖区居民的学历水平、维权意识都比较强,学生、家长群体具有典型的城市居民的特点,学校所处环境、教学理念、上级部门管理要求均均具有典型的城市高中特征,升学的压力、学生较强的自我意识、家长较强的自我意识、发达的舆论媒体、较为完善的法治维权环境,共同构成了对教师实施教育惩戒的影响因素,对这一典型教育场域下的教育惩戒实施困境进行研究,是本文在研究时的一个优势。

2.学校基本情况

H中学成立于2013年5月,是由深圳市L区人民政府和某部属师范大学合作创办的一所全寄宿制公办高中。坐落于深圳市L区大运新城国际大学园区,占地面积10.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拥有400米、200米标准田径场各1个,2个足球场、10个篮球场、2个羽毛球场、2个网球场,配置有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数字化校园广播系统、智能化校园管理系统等。2021年成立H中学(集团),除集团主校外,另包括8所成员校。是L区办学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的基础教育集团。

教育论文怎么写

(二)调查工具的编制

1.调查问卷的编制

(1)问卷设计

本研究中的问卷分为两个版本:教育工作者版和学生版。两份调查问卷都是采取统一的结构形式,将问卷分为三个不同部分,分别是基本情况、认知情况和现状调查。

第一部分是对教育工作者、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包括性别、年龄,教育工作者的教龄、职务、学历、职称所在单位、是否班主任等,学生的年级、是否班干部、是否曾被老师惩戒等。

第二部分是了解教育工作者、学生对教育惩的认知调查,问卷结合了此前的文献研究、教育有关理论,借鉴了其他对教育惩戒实施的研究者所采用的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对教育惩戒在学校教育工作中是否必要的看法、教育惩戒与体罚是否有所区分、认为教师是否拥有教育惩戒权,以及教师对采取教育惩戒的意愿、来自学生/家长/学校/教育行政部门的反对声音对实施教育惩戒意愿的影响、对不同学生采取的惩戒策略、对教育惩戒带来结果的认知等,学生对受到教育惩戒的接受程度、对认为惩戒不公会采取的行动策略、对教育惩戒带来结果的认知等。其中教师问卷设置15道题,学生问卷设置了12道题,问卷采用李克特量表,每题下设“非常不符合”、“不太符合”、“一般”、“比较符合”、“非常符合”五个级别,每套问卷尽量使每个题目的级别关系为同向相关。

第三部分主要是对教师实施教育惩戒、学生受到教育惩戒的各种方式的调查,即教师在何种情境下会采取教育惩戒,采取过哪些教育惩戒方式;学生认为在何种情境下老师可采取教育惩戒,何种教育惩戒方式可被接受。

三、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31

(一)正态性分布检验 ......................................... 31

1.教师量表正态性分布检验 ............................. 31

2.学生量表正态性分布检验................ 34

四、教育惩戒困境的归因及行动策略分析 ...................... 47

(一)规则因素——影响教育惩戒实施的最重要因素 ......................... 47

1.《惩戒规则》让教师更有底气 ................... 47

2.《惩戒规则》缺少教师的申诉渠道和保障措施 ......................... 48

五、教师有效行使教育惩戒权的对策思考 ............................. 65

(一)多元主体应协同推进落实“新规则” .......................... 65

1.加强培训——推进教师群体法治化思维................... 65

2.完善程序——加快学校惩戒制度化建设........................ 65

五、教师有效行使教育惩戒权的对策思考

(一)多元主体应协同推进落实“新规则”

1.加强培训——推进教师群体法治化思维

《惩戒规则》的出台,使得一线教育工作者依法实施教育惩戒“有法可依”,使得学校、教师的教育惩戒权得以明晰,也使教育惩戒的适用场景、具体方式、执行主体和救济途径有了明确的规定。精细化的制度设计理应为教师带来在教育实践情境当中实施教育惩戒的信心和底气。

但在实际运作中,教师群体在落实、运用《惩戒规则》方面,仍存在较大的不足,其中既包括制度难以“落地”的内容,也包括教师群体对《惩戒规则》的不熟悉和疏于学习的原因。比如“教师惩戒与学校惩戒的具体区别”,“哪些以往教师惯常使用的惩戒方式未被纳入《惩戒规则》”,“教师在实施教育惩戒过程中如何保护自己和留存证据”,“教师、学生在教育惩戒过程中分别具有哪些权利”,“实施教育惩戒是否有程序性要求”等,都是容易被一线教师忽略的内容。在教育惩戒已经被纳入法制化范围后,教师群体也应该学会用更加法治化的思维去看待教育惩戒,约束权力,规范行使。

教育论文参考

六、研究结论与不足

(一)研究结论

《教育惩戒》出台后,一定程度上给一线教师实施教育惩戒带来了底气。出于纠正学生示范行为、维持教学纪律的需要,教育惩戒是一线教师在实际教育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手段。规则设计的精密,并不能完全避免教师在实际惩戒情境中所遭遇的困难,学生的抵触、上级的缺位、家长的压力共同构成了对教育惩戒的阻碍因素,为了避免直面冲突矛盾,教师在实施教育惩戒时会倾向于采取更加温和、更加隐秘的行动策略(如不公开偏好、女性保护偏好),进一步导致了实施惩戒时的复杂性。学生因为对教育惩戒的认知偏差,及规避痛苦和负面评价的动机,更倾向正面鼓励而非教育惩戒。但无论其他主体如何认识这一问题,教育惩戒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是毋庸置疑的。要更好的实施教育惩戒,不在于树立教师的“正确”立场,谴责其他主体的不认可态度,而在于认识到当前教育惩戒的现状是在教育场域中,多方主体冲突、摩擦、妥协后形成惯习,应认识并尊重惯习,顺势而为、磨合裂痕、推动共识,在各方主体认可的“最大公约数”下开展教育惩戒活动,才能真正实现教育惩戒的有序、有效、有为。

参考文献(略)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代写教育论文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