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教育论文,本文通过个案研究法在教育场域理论的指导下,对两个不同类型班级中的班干部队伍建设进行了描述与分析。
一、我国中小学班干部制度的历史演进
(一) 班干部制度的苏联经验
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提倡集体教育,通过组织和培养集体来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马卡连柯认为,培养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共产主义新人,要创造既是一般的和统一的,同时又能使每个人保持个性并发挥个人才能的方法,要解决这个任务就不能是为个别的“儿童”而奔忙,集体就是教育的对象①,应当把有组织的教育影响针对着集体②。马卡连柯主张“学生集体”才适宜于做教育主体,他建构学生集体的经验与理论,从学生集体建构到实施“学生自治”,超越了“学生本位”的视野,摆脱了“自由个性”的局限。在集体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民主参与和集体协作精神,逐步对学生进行公民教育。
马卡连柯创立的集体主义教育模式包括分队和班级两种形式。分队是最基本的组织单位,是基层的教育单位,也是集体教育的手段。分队由7到15人组成,队长经指定或者推选产生,队长带领、监督以及帮助队员在工作、友谊、生活和思想等多方面内容,进行分队的自治③。马卡连柯在捷尔任斯基公社的学校中设班长制度,班长受校长指挥,是班主任的助手。班长负责维护班级纪律、照管公共秩序、卫生、班级财产。每一班值班人员要听从班长的指挥,班长对他们的工作负责。根据老师的指示,班长可以命令违反规定的同学离开课堂④。班长虽具有一定教育功能,但更多是协助班主任管理班级、维护纪律的工具,目的在于养成学生领导和服从的能力。在从属关系上,班长在学校执行职权,分队长听从班长的,在分队的生产和生活中,班长听从队长的指挥。可见,在马卡连柯的分队和班级组织中,队长制度和班长制度都是学生协助老师进行学生管理的重要手段。一方面,马卡连柯在班级中建立起了有分工和从属关系的组织结构,使得部分学生获得了管理其他学生的合法权利,这种权力的合法性来源于制订的组织章程和规范,属于马克斯·韦伯所称之为的“法理权威”⑤;
(二)早期的班干部队伍建设(1952—1966年)
二十世纪50年代,我国中小学校向苏联学习,开展班集体建设。
1. 班干部队伍体系的创建
1955年,教育部颁布《中等学校学生会组织条例》,对班集体和班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规范化要求:
第十条:各班设班会委员会(以下简称班委会),由全班同学选出班长一人,两至四名委员,任期为六个月。
第十一条:班委会在班主任的带领下,协同班级青年团、少年先锋队,把班级的学生团结起来,鼓励他们刻苦学习,自觉遵守纪律,组织班级值日,维护班级的清洁,动员和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班级和学校的各项文娱、体育、政治活动和各项社会工作,并定期举行班会。
教育部作为教育最高行政主管部门,出台专项政策明确学校学生会组织的运行管理条例,一方面说明学生组织,包括班级组织管理非常受重视,需要顶层设计;另一方面,也说明当时我国中小学班级管理的规范性高度统一,全国各地班级管理模式只有一种,甚至班委会具体的工作内容、分工都高度一致。
二、权威民主型的高中班干部队伍建设:对A班的调查
(一)金字塔型的A班的教育场域
教育场域是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受教育者以及其他教育相关参与者之间形成的一种客观关系网络①,这节主要描述分析A班各类群体关系结构的客观状态,通过关系结构来理解分析教师、班干部和其他班级成员在班干部队伍建设中的行为。
1. 位于金字塔塔尖的班主任
2022年4月,研究者来到T中学进行为期3个月教育实习,第一天到校后,在实习指导老师C老师的带领下很快办理好各项实习手续,C老师给研究者留下干练、工作负责以及执行力强的第一印象。
在A班场域中,班主任C老师、班干部队伍与班级成员形成较为典型的金字塔结构,班主任C老师位于金字塔塔尖,在班级管理中拥有绝对的权威,其权威既包含制度赋予的理性权威,也包含从教几十年积累的文化资本以及个人领导魅力。C老师目前担任2021级A班的班主任兼英语老师,共从教32年,在T中学从教25年,带过高中低各层各类班级,教学和班级管理经验十分丰富,多次被区优秀班主任、先进德育工作者称号,这些荣誉称号说明C老师在T中学班级管理中取得的成绩以及在班级管理中的影响力。在年级中,从2009年开始C老师担任年级主任,作为年级的主要负责人,负责督导整个年级学生的思想教育、学习和行为规范,组织协调年级各项考试、日常活动指导等,C老师还是高一年级新手班主任Y老师的班主任带教师傅。C老师是严慈相济的管理风格,对学生行为规范要求上他严格要求,做事雷厉风行,毫不马虎。在日常交往中他对学生也是非常慈爱。由此可见,制度权威、文化资本以及个人领导魅力构成了C老师的权力来源,使他在A班关系结构中占支配地位。
二)教师主导下的班干部队伍建设
福柯认为规训是近代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权力技术,既是权力干预、训练和监视肉体的技术,又是制造知识的手段,通过一系列的身体技术、塑造了一个个温顺的身体①。学校的日常规训手段包括,包括对学生空间、时间和身体的控制,让学生保持一定的纪律②。A班班干部队伍中建设以班主任为主导,全班同学一起参与,教师在班干部队伍建设中占主导作用。
1. 班主任:安排班干部
C老师通过几十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他表示已形成了相对固定的班干部建设模式,比如如何识人、选人以及培养班干部的方式都比较固定。A班的班干部队伍建设以C老师的安排为主要方式,这种安排是班主任通过制度化权力对学生身体和心理的一种影响和支配。
(1)班干部选拔:安排为主
班主任C老师介绍,A班的班干部产生方式有自荐、班主任任命、学科老师推荐以及同学推荐,但在高一下学期对A班进行一项班干部建设情况预调查中,有26名同学,占全班总人数一半,认为班级没有严谨规范的班干部选拔程序。班主任对班干部主要安排为主,一方面是与学生意愿有关,很多同学不愿意担任,另一方面与岗位要求的能力有关,例如生活委员工作累,更加繁杂,更需要愿意为班级付出的、有耐心且细心的同学来担任,班主任挑选合适的人选从而提高管理效率。
三、民主型的高中班干部队伍建设:对B班的调查 ............................ 44
(一)B班的教育场域 .......................... 44
1.班主任:边上的指导者 ................................ 44
2.可靠的班干部队伍 ......................... 45
四、班级场域中自主与规训的对立统一 ..................... 54
(一)教育场域下的规训 ............................ 54
1.服从与执行 ........................................... 54
2.规范化的自主 .......................... 54
五、影响高中班干部队伍建设中自主与规训的主要因素 .................. 58
(一)班级内部影响因素 .............................. 58
1.教师层面:专业能力和理念是关键 ....................... 58
2.学生层面:意愿与特质是重要条件 ......................... 60
六、改进高中班干部队伍建设的对策
(一)提升教师班级管理能力
“打铁还需自身硬”,教师首先应不断修炼班级管理的内功,提升班级管理能力,方能有效管理班级。
1. 加强校内教师的交流和合作
在班干部队伍建设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重要引导者,在同一学校中有各类不同管理风格和工作经历的班主任,资深型、成熟型和新手型教师在班干部队伍中采取的方式方法不同,水平也参差不齐。同一学校内的班干部队伍建设既存在共性问题也具有每个班的班级特色。因此,在学校范围内,各个年级应该定期组织班主任和教师对于各个班干部队伍建设经验和理念的分享,通过相互研讨交流,相互取长补短,对于管理中的不恰当之处进行积极反思和改进,落实教育民主与教育公平理念,保持开放的态度,克服一贯在班干部队伍建设的守旧模式。
2. 积极探索多样化的班干部队伍建设方式
教师应结合班级实际情况不断反思,积极探索适合本班实际的班干部的队伍建设方式。在高中班干部的队伍中,不同班干部的工作内容难度和强度不同,一般班长和副班长是班级中的主要管事者,班干部队伍中不乏很多只挂了个名头的“闲职”,这些学生往往很少有发挥的空间和机会,可以在班级中成立班委会、组长委员会和课代表委员会①,让多主体共同参与班级治理。例如民主型B班将班干部队伍和班级小组相结合,班级结构更加扁平化,每名班干部负责一个小组的自主管理,包括小组纪律、卫生以及学习互帮互助等,一方面班干部负责小组建设有利于打破各个班干部队伍缺乏竞争和交流的局面,另一方面,该方式也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个性发展平台和多元化发展的机会,通过各个小组的自主管理促进班级更高水平的自主发展。
结语
班干部队伍建设对于教师班级管理具有重要作用。在班级场域中自主与规训既对立又统一,处理好这一对矛盾的关系对于教师班级管理工作和学生成长都非常重要。
本文首先对我国中小学班干部队伍建设从新中国成立以来至今进行历史回顾和梳理,划分借鉴苏联经验创建班干部制度、改革开放后班干部队伍建设的多样化探索、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中的班干部队伍建设三个阶段,总结历史进程中集体主义精神、教育体制改革等因素对班干部制度的深刻影响,为理解和分析当下班干部队伍建设中现状提供社会历史文化和国家政策制度背景。通过个案研究法在教育场域理论的指导下,对两个不同类型班级中的班干部队伍建设进行了描述与分析。A班教育场域具有较为典型的金字塔结构,班主任位于金字塔的塔尖,在班级管理中拥有绝对的权威,班干部队伍主要执行班主任及其他学校安排的任务;B班教育场域具有较为典型的平面网络结构,班主任不是高高在上的监督者,而是“旁边的”指导者、支持者,对班级管理主要发挥引领、凝聚的作用,班干部队伍建设更多地体现学生自主管理、自主发展的需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班级教育场域中制度化的规训力量与学生自主发展在班干部队伍建设过程中的对立统一关系:一方面,教育场域中的惯习为班干部队伍建设提供基本规范的同时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另一方面,学生在班干部队伍建设过程中争取自主性又推动教育场域的变革。再分别从班级内部和外部两个维度对班干部队伍建设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班级内部主要因素分别为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理念是关键,学生的意愿和特质是条件,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是基础,外部主要影响因素主要有班集体观念淡化、升学压力下的分班管理以及校园文化。最后,论文提出三条改进对策,一是提升教师班级管理能力,二是完善班干部队伍建设中的过程性培养和评价,三是在冲突中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