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教育论文,本研究发现初中生课外阅读存在阅读动机有待提升,阅读投入难以保障,阅读偏好重娱情消遣,阅读策略难以有效迁移、家庭阅读环境忽视氛围营造,未能深度挖掘同伴资源,校内图书馆不对一线师生开放等问题,因此研究者从阅读动机、阅读投入、阅读偏好、阅读策略和阅读环境这课外阅读的五个维度展开原因分析并有针对性提出改进策略。
第一章“双减”背景下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审视
一、研究设计与研究过程
(一)研究对象的选取
本研究根据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天津市某中学初一、初二和初三学生共339名学生作为问卷调查对象,依据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该校7名语文教师作为访谈样本。抽样原因包括:一是天津市某中学是一所公立初中学校,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距今约70年历史,自建校以来该校一直保持良好的社会声誉;二是该校作为培养学生多且颇负声望的初中学校在基础教育课外阅读方面具有特色,在同类初中学校中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此外,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为初一、初二和初三年级学生,访谈对象是相应年级的语文教师,对于自己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更加了解,因此易于互证和原因分析。
(二)研究工具的设计
为了更加详实和清楚地了解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现实情况,本论文设计的研究工具有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力求将定量分析和质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实现研究目的。通过设计学生问卷,从阅读动机、阅读投入、阅读偏好、阅读策略和阅读环境五个维度了解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感知和评价。此外,根据维度和数据分析结果编制访谈提纲,从教师角度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展开情况以及深入挖掘问题背后的原因,访谈结果作为初中生课外阅读建议的参考依据。通过定量和定性研究结合的方式,从学生和教师的角度,开展量化数据与质性研究的调查。
二、初中生课外阅读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本研究首先通过查找问卷缺失值和剔除无效问卷将收集到问卷进行整理,其次对有效问卷进行项目分析和信效度检验,结果显示正式问卷质量很好,可用于数据分析,全程使用SPSS27.0统计软件实现数据分析过程。问卷主体部分采用李克特式五分计分法,题目分别赋分1-5分,1分为最低分,代表非常不符合,5分为最高分,代表非常符合,中值为3分。问卷量表共设计五个维度,包括阅读动机、阅读投入、阅读偏好、阅读策略和阅读环境,题目得分越高(其中,阅读动机维度中第3和第4题为反向计分题),说明被试者对题干所述内容认同度越高。为了更好地分析初中生课外阅读现状存在的问题,本研究对有关课外阅读量表类题目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差异性检验,在本次分析中根据数据的特性,差异性检验部分主要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
(一)初中生课外阅读现状的总体情况分析
在调查问卷中,本研究对初中生课外阅读共设计了38个题项、五个维度,包括阅读动机、阅读投入、阅读偏好、阅读策略和阅读环境,在统计时各项根据程度赋值1、2、3、4、5分,学生所给题项的分值越高(其中,阅读动机维度中第3和第4题为反向计分题),代表在该项的认同程度越高。描述性分析通过平均值或中位数描述数据的整体情况。为了了解初中生对课外阅读的整体感知情况,本研究对课外阅读各维度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如下表2-9所示:
第二章“双减”背景下初中生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初中生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结合问卷数据分析结果和教师访谈可知,总体而言,学生阅读的内部动机受到压制,课外阅读时间不足,阅读偏好重娱情消遣,轻理性思考,阅读方法不能有效迁移,学生在课外阅读中遇到障碍时,师生交互存在壁垒,阅读环境上家长忽视氛围营造,同伴资源未能充分挖掘,学校图书资源利用率过低。接下来会从阅读的五个维度展开初中生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并深入分析问题背后的影响因素。
(一)阅读动机方面
结合数据分析,我们发现,目前:学生在课外阅读动机方面存在行动力较弱,内部动机相对不足,学生个体课外阅读兴趣仍需进一步激发等问题。此外,教师、家长和学生仍存在教育功利化倾向且对课外阅读人文价值的重视不足。
1.学生课外阅读的内部动机有待提升
建构主义理论的学习观认为学习者的知识建构过程具有主动建构性,学生以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通过高水平思维建构自己的理解。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越能调动主观能动性去主动阅读,那阅读的收获就愈大。即“这个读者比另一个读者更主动一些,他在阅读世界里面的探索能力也就更强一些,收获也就更多一些,因为也更高明一些。”[1]布鲁纳也指出:最好的学习动机乃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本身内容的兴趣。但调查发现:目前受教育功利化的影响,初中生的内在课外阅读兴趣并未被真正激发,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如从阅读目的均值得分分析,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首先是为了拓宽知识面和视野(M=4.03),其次是为了满足个人兴趣(M=3.86),再次是为了提高学习成绩(M=3.86)。说明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内部动机总体处于偏上水平,但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此外,通过对教师的访谈分析也可得出类似结论。
二、初中生课外阅读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阅读动机方面
1.学生存在畏难情绪致使自身课外阅读主动性未能充分发挥
问卷数据调查显示,初中生对课外阅读必要性的认知均值得分在4以上,但学生并未积极行动,将课外阅读真正落地,内在兴趣不足。究其原因,首先课外阅读本身并非仅是被动接受信息,而是需要脑力的主动运作。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阅读过程中,需要学生以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为生长点,针对课外阅读内容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来建构理解。而课外阅读文本多数理论性较强、较抽象,初中阶段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薄弱,阅读时受知识结构和生活经验的限制,对课外阅读中的抽象情感和知识内容难以全面理解,因而产生畏难心理,对课外阅读望而却步。
其次初中生对课外阅读的价值认知、目标引领及兴趣指导仍不到位。学生仅是认为课外阅读必要,从对课外阅读的目的调查来看,感知到课外阅读对自身的助益更多是拓宽知识面和视野,并没有认识到课外阅读是终身学习的必由之路,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学习方式和途径。从对阅读偏好的调查来看,学生课外阅读更多是消遣型阅读,结合教师访谈可知,一旦有更引人注意的事物,学生便会将课余生活分配给消遣娱乐,进行纯属娱乐式的猎奇阅读。学生的课外阅读常以任务驱动式的被动阅读为主,以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为目的,阅读意愿不强烈,很难达到悦读效果。
第三章 “双减”背景下初中生课外阅读的提升策略 ............................. 55
一、阅读动机方面 .............................. 55
(一)积极消解学生畏难心理激发课外阅读主动性的充分发挥 ...... 55
(二)教师应转变应试教育观念引导课外阅读回归初心 .................. 55
结语 ............................ 60
第三章“双减”背景下初中生课外阅读的提升策略
一、阅读动机方面
阅读动机是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起点,是决定阅读有效高效性的先决条件。因此学生自身要刻意练习,有意识的觉醒自己的阅读认知,遨游徜徉在课外阅读的海洋。教师和家长要重视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突破应试桎梏,立足学生的长远发展来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
(一)积极消解学生畏难心理激发课外阅读主动性的充分发挥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对知识达到理解需要具备主动建构性,因此学生在阅读动机上要有意识地利用自身的阅读兴趣,积极主动消解自身的畏难心理主动阅读。具体而言,一是通过阅读沉浸体验强化积极阅读心理。学生在课外阅读时不能仅仅限于完成课后阅读任务,更要感知阅读情景,强化积极的阅读心理。二是提升阅读自我效能感。当学生在阅读中体验到成就感,相信自己对阅读内容的掌控,抑或是阅读内容已经突破舒适区时,虽有难度,但对学生而言已能在循序渐进的阅读过程中培养出一定的阅读能力和自信心。因此,之后的阅读行为就会顺其自然发生。若学生遇到障碍无从解决,习得性无助感充斥整个阅读过程,则阅读自信难以建立,阅读习惯也难以养成。三是积极主动性阅读。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在思想层面认识到课外阅读的必要性,刻意培养其主动阅读。通过学生阅读内生动力和好奇心、求知欲等的积极引领,激发学生与作者的共情,达到课外阅读的良好目的。
(二)教师应转变应试教育观念引导课外阅读回归初心
教师在阅读动机上要珍视学生对课外阅读最初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首先教师转变应试教育观念,正确对待课外阅读,引导课外阅读回归初心。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不能舍本逐末去应付短期效益,而应立足学生长远发展,让课外阅读发挥出应有的育人功能和审美价值,在一次次思维碰撞和感化心灵的过程中,塑造起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其次教师在名著导读的实施过程中不可因小失大,避免让名著阅读退化为课堂阅读教学的手段。让学生广泛阅读,在阅读经典中积淀文学素养是课程标准设置名著导读部分的初衷。但是从教师访谈可知,为追求即时应试效果,教师总结大纲梗概,放弃名著原著,最终得不偿失,扼杀学生阅读兴趣,使学生即便有空余时间,也不会进行课外阅读。
结语
课外阅读非一蹴而就、一朝一夕之事,需要日积月累才能厚积薄发。因此在实际开展过程中,往往容易被学校、一线师生和家长视作“负担”。但是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立足学生长远发展,才能看到课外阅读在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整个生命中的重要影响。
本研究首先搜集梳理有关课外阅读的资料,形成文献综述,了解课外阅读理论中的已有研究成果与不足之处。其次根据相关文献和理论基础设计维度和问卷题目,自编调查问卷了解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和问题。再次,根据维度和数据分析结果确定最终版访谈提纲,通过对教师访谈文本的分析,与学生问卷形成互证并探查初中生课外阅读问题形成的原因,最后提出改进建议,以期能助益初中生课外阅读。本研究发现初中生课外阅读存在阅读动机有待提升,阅读投入难以保障,阅读偏好重娱情消遣,阅读策略难以有效迁移、家庭阅读环境忽视氛围营造,未能深度挖掘同伴资源,校内图书馆不对一线师生开放等问题,因此研究者从阅读动机、阅读投入、阅读偏好、阅读策略和阅读环境这课外阅读的五个维度展开原因分析并有针对性提出改进策略。
当然,由于研究者的科研能力水平有限,本研究仍有许多不足和有待完善之处。一方面,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仅在天津市范围,从横向来看,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代表性不强。从纵向来看,本研究仅探查了初中生的课外阅读,而课外阅读应贯穿教育全过程乃至终身,因此课外阅读体系需要更加完善。另一方面,本研究的研究方法仅有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参与式观察,更深度了解一线师生的课外阅读情况。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