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教育论文,通过实际观察,笔者发现他们的日常生活略显单调,每个人都时刻处在一种微妙的规训状态中,个性品质和积极性得不到有效开发。
第一章研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一、研究对象
选择A省女子体操队作为研究对象,主要基于以下三点考虑:第一,由于运动项目特殊的训练特点和要求,女子体操队学生大多很小就进入体校,在体校读完小学、初中和高中,具有体校生活时间长、生活历程完整的特点。此外,A省女子体操队学生年龄分布均匀,从小学、初中到中专各个年龄层次均有分布,避免单一的年龄结构,获得的材料会更全面。第二,由于年龄小,导致大部分学生初入队时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女子体操队在管理实践中形成了典型的大队员帮带管理小队员模式,层级管理严格,且该队日常训练时间长、强度大,属于典型的体校生全封闭管理模式,可以很好代表其他运动队的管理特点,与我国大多数体校生的管理情况具有一定相似性。第三,组织结构为典型的科层制。与全国大多数运动队相似,A省女子体操队所属单位为A省体育局下属事业单位,是典型的科层制组织管理,在管理风格与方式上具有代表性。
二、研究方法
(一)文本研究法
文本泛指由数字、文字、图像等一系列符号构成的信息结构体。文本研究法指的是直接或间接地从各种书籍、期刊、文件、网站、新媒体等各种途径搜集相关文本资料,从文本的角度入手研究问题,并根据研究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和深入分析的研究方法。文本研究法对掌握真实的一手资料至关重要。本研究中,笔者利用在体校工作的便利途径,收集有关体校生日常生活管理的制度文本、学生日常生活图片或视频,包括个人文本、官方制度文本等,尤其注意对研究对象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资料的搜集记录和整理分析,通过对以上文本的词频分析和内容分析,揭示文本中隐含的体校生日常生活管理的特点信息,为研究做好扎实理论和各项资料准备。
(二)观察法
观察法是质性研究中的常用方法,特别适合于探索性的研究,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体校生的日常生活零散分布于文化课学习和运动训练之中,本研究期望通过参与观察,从局内人的视角,解释体校日常生活的经验和意义。在前期,提前准备好观察记录表、观察日志表、观察获得素材目录表等一系列观察工具,便于客观、细致地收集信息。在进入方式上,主要通过两种身份融入体校生的日常生活,一种是正式的官方途径,在运动中心领导和教练的许可下,进入体校生日常训练馆进行观察,并在每天第一节文化课前及课间到教室对学生进行直接观察;另一种是非正式途径,作为一个90后大姐姐,与学生的关系不同于严格的教练,也不同于年纪较大的师长,同时与学生亲姐姐的年龄相近,有较多共同话题,更容易获得亲切感和信任感,以朋友的身份进入学生宿舍、食堂等场所进行观察。在观察过程中,以观察日记的形式及时记录研究对象的表现,观察结束后将观察量表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整理分析。
第二章体校生被规训的日常生活具象呈现
一、无处不在的规训现象
如前所述,规训现象指的是通过一种精心计算的、持久的权力运作机制,对人进行控制与训练的现象。米歇尔·福柯在《规训与惩罚》中将规训分为驯顺的肉体、训练的手段、全景敞视主义三种类型[153]。在规训理论的发展过程中,众多学者将规训细分为身体规训[154]、时间与空间规训[155]和话语规训[156]。调查显示,在体校生的日常生活管理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规训现象,有管理者为了便于管理而刻意形成的制度和规定,也有在体校大环境下,体校生自发形成的规则和风气。按照规训的类型,大体可以分为三种规训现象:身体规训、空间规训、话语规训。
(一)身体规训:被定制的身体与行为
米歇尔·福柯在《规训与惩罚》中这样描述驯顺的肉体:“这种人体是被操纵、被塑造、被规训的。它服从,配合,变得灵巧、强壮[157]”。与军队相似,体校也是一个具有明显规训特点的机构,具体表现为,体校通过种种规训手段,训练符合竞技体育标准的身体与行为。此外,体校的一切活动都围绕体育训练展开,日常生活也不例外,体校生或主动或被动地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严格的饮食管理、日常行为管理、身体管理、队服管理,实现自我规训,为更好的训练成绩打铺垫,以期达到更完美的运动员标准。
1.饮食管理中的规训现象
《汉书·郦食其传》有言:“食以饭为本,民以食为天。”田野观察发现,无论是训练,还是日常生活,体校生讨论最多的就是饮食和体重。这二者之间的关系不难理解。对于体校生而言,体重有着严格的标准,为了控制体重,饮食也随之变得不再随意。
在访谈的15名女子体操队体校生中,有12名体校生都明确提到了“不能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一方面是由于运动员反兴奋剂的要求,“未经批准,不得在指定吃饭地点以外就餐,不属于食堂的食物一律不允许吃,不准私自叫外卖,不准私自网购”(J202102),即使出门,也不允许吃学校外面所有的食物或饮品,反兴奋剂每月例行抽检,一旦检出,将被认定为重大事故,运动员个人和教练员都将被问责:“对于被查出服用兴奋剂的运动员,给予其主管教练员开除处罚,所产生的一切后果由教练员本人承担”(J202102)。因此,体校生大多也认可这一点,“特殊的身份必有特殊的要求”(T1802),在体校生的身份认同中接受了特殊的饮食管理。
二、日常生活的微观运行图
规训权力是一种精心计算的、持久的运作机制,规训权力正在侵蚀军权威严、法律机构等国家重大机构,其成功归因于使用了简单的手段:层级监视,规范化裁决以及它们在该权力特有的程序——检查中的组合[167]。在体校,这种无处不在、无孔不入的规训技术同样渗入到了体校生的日常生活管理中。
(一)层级监视:大姐姐的“教导”和无处可藏的隐私
对于高水平运动队而言,团队凝聚力在各类体育竞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教练员这一领导者角色之外,不少学者关注到了运动员在团队中的领导角色,认为运动员在运动团队中担任正式或非正式的领导角色有助于激励运动员积极训练,发扬管理民主,提升团队整体凝聚力[168]。田野调查发现,在体校生管理过程中也存在类似的情况:为便于对庞大的体校生群体进行有效管理,在体校工作人员中分化出了各种领导角色:在运动队中选拔主教练、分教练、领队、文化督导员,这是正式的领导角色;在体校生中选任出了队长、副队长、宿舍长、小组组长①,这是介于正式和非正式之间的一种领导角色。在这两种角色中,主教练、领队等工作人员角色负责体校生训练、学习和生活各方面规定的制定、监督及上传下达工作,队长、小组组长等体校生角色则负责具体工作(打扫训练馆卫生、分配具体训练任务、组织体校生集体行动等)。虽然工作性质不尽相同,但两种角色有一个共同职能——监督:包括对主教练的监督、对分教练的监督、对领队的监督、对体校生的监督以及体校生之间互相的监督,如,队长负责训练馆内卫生的监督,同时观察日常生活中队员的思想动态,如有异常,逐级上报。由此我们看到了体校整个监督机制。管理本身通过日常训练实践得以加强,层层监督,一种明确而有专门分工的监督关系被纳入体校日常生活管理的核心,并且,这种关系不是一个附加的部分,而是一种内在的、能够提高其效能的机制。体校正是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了学生日常生活的自动化运行。
第三章 体校生日常生活管理中规训现象的成因分析 ........................ 45
一、为何成为体校生——规训现象的个体动因 ............................... 45
二、为谁而练——规训现象的群体动因 ........................................... 46
第四章 体校生日常生活管理中规训现象的限度讨论 ........................ 54
一、过度规训与适度规训的限度 .................................... 54
(一)过度规训的特点 .................................. 54
(二)适度规训及其意义 ............................... 54
第五章 体校生日常生活管理中过度规训现象的消解路径 ................ 64
一、堵不如疏:转变管理理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 64
(一)体校生应不应该拥有高质量的日常生活——应该 .................. 64
(二)如何转变日常生活管理理念——走出“隐蔽”的角落 .............. 65
第五章体校生日常生活管理中过度规训现象的消解路径
一、堵不如疏:转变管理理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体校生群体为我国体育事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不仅是冠军,更是冠军角色背后的默默付出者和有力支撑者。正如奥运冠军和陪练运动员之间的关系一样,无数金牌的产生离不开庞大的体校生群体夜以继日、薪火相传的努力和奋斗。因此,体校生该不该拥有高质量的日常生活,如何转变不符合教育规律的日常生活管理理念,成为体校生培养首先要思考的问题。
(一)体校生应不应该拥有高质量的日常生活——应该
社会上存在这样一种观点:体校生是为体育训练而生,一旦选择了这条路,就注定面临非常规的日常生活。这一点应该得到承认,但是,从体校生未来出路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长远考虑来看,体校生应该且值得拥有高质量的日常生活。
第一,人的全面发展需要。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外部环境,对于体坛少年而言,亦是如此,日常生活与每个人的生存息息相关,是体校生意义世界编制的出发点和归宿,枯燥的日常生活造就平庸的体校生,高质量的日常生活培养精英运动员。除了运动技能、文化知识,人的价值实现还需要健全的人格、稳定的情绪、坚强的意志,而这些素质和能力正是在日常生活中反复锤炼、习得的,因此,正视日常生活的价值和意义是体校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基本需要。
第二,管理育人的需要。日常生活一开始就是作为人的基本的生长环境以及人在这种环境中的生长(生命活动)而被定义的。因此,日常生活先天地就是对人的最基本的教育[194]。体校生的生活技能教育、劳动教育、德育、智育等都源于日常生活。学习是一个内化的过程,而日常生活就是一个天然的内化知识的场域,管理者在日常生活中挖掘育人因素,体校生在日常生活中接受熏陶,形成教育的良性循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管理育人。
第六章结论、反思和展望
一、研究结论
在田野调查过程中,发现体校生的日常生活管理存在明显的规训现象:第一,体校生在饮食管理、日常行为管理、身体管理、服装管理等方面呈现身体规训特点;第二,宿舍管理、手机管理、请销假管理、快递管理、课余时间管理呈现空间规训特点;第三,体校生规则意识培养和人际交往管理呈现话语规训特点。整个体校的日常生活管理在层级监视、规范化裁决、检查三种手段中实现着微观运行。
在现象呈现基础上,分析出体校生日常生活管理中规训现象存在的原因:第一,对于个体而言,体校生的主动选择导致他们沉默地选择了被规训,教练等管理者的强化管理理念及严苛的师徒传承经历导致他们在工作实践中选择实行权威型的日常生活管理。第二,对于体校管理而言,管理的专业性缺位和单向度的人才培养模式深刻影响着体校日常生活管理政策制定与实施。此外,权利保障缺失和体校生上下级流动的混乱秩序导致体校生的日常生活成为管理难题,由此,体校生不得不在束缚中成长,这也是体校人才培养的困境所在。
通过规训现象原因分析,进一步对规训的价值与意义进行讨论,总结出过度规训具有剥夺个体自由、过于追求权力控制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适度规训观点,认为适度规训是符合教育思想史、社会文化和逻辑思维的,现代教育发展需要适度的规训。此外还对体校生日常生活管理中规训的限度进行了反思与讨论,认为在体校生日常生活管理实践中应以人的真实需要为出发点,以人的身心和谐发展为落脚点,同时在复杂性理论指导下开展高质量的日常生活管理,助力我国体育现代化发展。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