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教育论文,本研究以山东省S县为例,旨在探究在县域内教师交流轮岗在实行过程中,有无发挥应有的效能,交流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影响交流实效性的原因,旨在促进县域教师交流轮岗的优化,提高教师交流轮岗的实效,推动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我国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提供助力。
第一章理论基础
一、教育公平理论
(一)理论内涵
从人类历史溯源,“教育公平”这一思想,最早由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提出。亚里士多德则首先提出通过法律保证自由公民的教育权利。在中国,远在2000多年以前,孔子作为大教育家和思想家,提出的“有教无类”朴素教育民主思想,也体现了教育公平的思想。
瑞典著名教育家胡森(HorstenHusen)认为教育公平包括起点公平,过程公平,结果公平。第一,起点公平。指人们不论出身、性别、种族以及社会地位等差异,每个公民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与义务。第二,过程公平。指在教育过程中学生能够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与条件。第三,结果公平。是教育公平的最终实现目标和理想,即教育质量的平等,主要体现为学生的学业成绩上的实质性公平及教育质量公平、目标层面上的平等。①科尔曼在其报告中提出了教育机会均等的四项内容:进入教育系统的机会均等;参与教育的机会均等;教育结果均等;教育对生活前景机会的影响均等②。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结合以上学者的理论,可以看出,人们所提倡的教育公平,更多时候是指帮助处于社会不利地位的人发展其天赋,使其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从而减少因为不平等对人们发展产生的不良影响。
二、需求层次理论
(一)理论内涵
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HaroldMaslow)在其著作《人性激励学说》(1943)中创立了一种独特的需求层面学说,它认为人类的需要呈金字塔形,从最基本的需要开始,逐渐发展到最高级层面,形成一个完整的层次结构。从下往上数,位于最底端的一层需要是生理需要,这是人类最基础的需要,如饮食、住房、交通、医疗保健等。第二层需要是安全性需要,包含身体健康、财物平安、上班场所安全、社会生活安定并且免受苦痛、风险和病症的影响等。安全需求反映在组织环境中,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人们对职业健康维护、医疗保险、失业保障、健康服务的要求等。第三层需要是爱和归属的需要,也可称成为交往需要。友谊、信任、温暖和亲情的需要对每个人而言都是不可或缺的,人们从家人、集体、亲友和同学那里求得关怀、支持和谅解,并且获得尊重和认可。第四层需要是尊重的需要。在组织环境中,该需要可以划分为三类:自我尊重、他人尊重和对于权力的渴望。这种需要让组织人员能够顺利完成工作任务、胜任职位,并且获得他人对自己的肯定、尊重和认可。位于最上端的第五层需要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它是最高层面的要求,也是最具创造力的要求。这种需要会促使人们尽最大努力去挑战自我,实现自己的理想与目标。最下面三个层次为生理层面的需求,是人们从事生产生活最原始的需要和保障。上面两层为精神层面的需求,可以通过不断努力来获得
第二章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交流轮岗实效性现状调查
一、调查设计
(一)调查目的
为全面深入了解县域内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交流轮岗实效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笔者将从被试基本信息、交流轮岗实施情况、交流轮岗实效性影响因素几个方面切入,以期全面、深层次地探究当前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交流轮岗实效现状及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二)调查对象
1.样本县概况
S县地处山东省西北部,是典型的水陆交通地带。该地属黄河冲积平原,境内多条河流流经此地,属大陆性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下辖11个乡镇,1个街道办事处。现有各类在校学生总计9.60万人,其中初中在校生2.03万人,小学在校生4.04万人;现有专任教师6901人,其中初中教师1409人,小学教师2284人。义务教育学校共有57所,其中包含城区小学6所,乡镇小学15所,农村小学24所;城区初中7所,乡镇初中仅4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该县规定交流轮岗范围为:联盟学校内部之间,镇域内同类学校之间、城区和村镇学校之间进行。交流形式包括:跨校竞聘、学区一体化管理、联盟学校、名校办分校、集团办学、城乡交流、对口支援等多种形式。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被流入学校各维度交流轮岗实效的描述性分析
对义务教育教师轮岗交流情况及各维度下题目计算平均得分,得分越高说明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轮岗交流效果越好。其中,1=非常不符合,2=不太符合,3=一般符合,4=比较符合,5=非常符合。
从表2-9可以看出,交流轮岗教师在被流入学校发挥的作用整体偏低,义务教育教师轮岗交流的整体情况平均值为2.23,介于不太符合和一般符合之间,处于中等偏下水平。
第三章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交流轮岗实效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38
一、教师交流轮岗实效的主要问题.................................38
(一)政策执行实效低.......................................38
(二)学生学习质量提升不明显...............................40
第四章关于提高县域内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交流实效性的对策建议.........51
一、政府层面............................51
(一)注重政策宣传,建立正确价值导向.......................51
(二)强化配套保障,建立激励机制...........................51
结论..............................56
第四章关于提高县域内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交流实效性的对策建议
一、政府层面
(一)注重政策宣传,建立正确价值导向
首先,政府应该注重政策宣传,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流出学校意识到教师交流轮岗对当地教育资源均衡发展的重要意义。引导学校在教师群体间进行动员宣传,采用讲座等各种形式对政策进行解读,以便教师了解交流轮岗的政策目标。帮助流出学校做好宣传动员工作,根据学校不同,因校制宜地制定交流轮岗方案。
其次,建立县域内教师交流轮岗工作管理平台。在流出学校和流入学校之间搭建桥梁,建立相应的信息共享机制,让教师在此平台上了解自己所要交流的学校和教师的基本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及时建立流出教师台账,对参与交流的教师进行动态管理。
最后,注重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部门和流出学校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教师群体认识到交流轮岗工作对学生及整个社会的积极作用,激发他们参与交流轮岗的热情。同时帮助教师克服个人主义倾向,提高教师参与交流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此外,还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管理与考核工作。学校要根据轮岗教师在不同学校的工作表现,按照一定比例进行考核,对表现优秀的教师进行奖励,并将考核结果作为下一次交流轮岗的依据。
结论
县域内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交流轮岗的实施程度,直接影响到该地域内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同时关系到基础教育的公平问题,因此关注教师交流轮岗的有效性十分必要。本研究主要针对目前县域内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交流轮岗实效现状及影响因素,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山东省S县11所义务教育学校450名中小学教师进行调查和分析。通过对不同特征的教师个人情况进行差异性分析,发现交流轮岗教师在年龄、教龄、婚姻状况、任教学科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在职称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年龄方面,25周岁以下的教师政策掌握度,教师认同度,个体适应性各变量均值最高;教龄方面,教龄5年以下和21年以上的教师政策掌握度,校园环境支持度,个体适应性各变量均值都高于其他年龄段的教师;职称方面,交流轮岗教师在职称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婚姻状况方面,未婚、已婚无子女的教师在认可度和家庭因素上得分高于已婚有子女的教师;任教学科方面,音体美等副科教师的政策掌握度和个人价值取向的变量均值都高于主科教师。
目前县域内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轮岗交流整体实效水平不高,处于中低水平。表现为政策执行实效低;学生学习质量提升不明显;促进流入学校教师发展效果不理想;交流轮岗教师自身专业提升不明显;促进流入学校发展效果差。进行归因分析发现其影响因素主要有:政策宣传力度不够,目标认同度不高;政策缺乏一定的弹性;激励保障措施执行不到位;流出学校本位主义思想严重;交流轮岗对象的选拔缺乏透明性;流入学校的支持环境弱;交流轮岗教师主观认识不高,行为被动;环境适应困难。并从政府、学校、教师个人三个层面上分别提出了相应的策略。政府要注重政策宣传,建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强化配套保障,建立激励机制;完善交流政策,采取灵活多样的交流形式。学校要科学选拔交流轮岗教师;规范选拔流程,加强监督;加强人文关怀,促进轮岗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个人要转变观念,明确价值取向;提升专业能力,增强与流入校的匹配程度,以期为县域内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交流轮岗的有效实施提供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