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教育论文,本研究发现,新冠疫情期间领悟社会支持在聋生和健听学生心理资本与抑郁情绪中间起到中介调节作用,尤其是对于聋生来说,领悟社会支持对抑郁情绪的中介作用更加显著。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2003年国务院颁布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指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1]。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日益成为人类生存的潜在威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潜伏期长,不易发现,具有可控性差、破坏性强、影响范围广、隐蔽性强、救助难度大等特点[2]。如2003年的SARS病毒、2004年的血热病毒和H5N1型禽流感、2009年的甲型H1N1流感、2013年的非洲埃博拉病毒、2015年的巴西寨卡病毒、2018年的刚果(金)埃博拉疫情及2019年的新冠疫情等。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旦爆发,会严重冲击着各个地区的医疗资源、社会资源、经济发展、人民身心健康和社会安定。
2020年伊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在我国乃至全球迅速蔓延。2020年1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COVID-19疫情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时至今日,新型冠状病毒仍在全球肆虐,其病毒多变异、传播速度快、潜伏期长、死亡率高,这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几乎冲击每个人的生活。病毒不仅会危害个体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由于对疾病未知,网络真假难辨的信息,长时间居家隔离等,还长期影响着人们的心理健康。
以往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人们的心理健康的研究显示,人们心理问题会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加剧。如Mak等人(2009)关于SARS病毒爆发对个体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表明,SARS病毒感染者在愈后30个月时仍表现出较高的焦虑和抑郁[4]。一项针对未感染人群的调查显示,在SARS流行期间人们表现比病毒前更高水平的焦虑和抑郁[5]。新冠疫情是自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其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远超过了SARS病毒。这次危机对公众心理健康的影响非常严重,研究者通过调查发现,超过97%的民众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近70%的民众出现失眠[6]。
1.2研究意义
1.2.1理论意义
本研究旨在调查新冠疫情期间聋生和健听学生的抑郁情绪水平,探讨心理资本和领悟社会支持是否能对聋生的心理健康发挥保护作用。在理论层面,本研究的结果有助于补充对聋生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心理健康的现状和特点的认识。此外,本研究采用多种研究方法考察领悟社会支持和心理资本对心理问题所起的积极作用,并揭示其潜在的作用机制。这既有助于丰富心理资本和领悟社会支持对个体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的理论,也提供了前人相对较少直接探究聋生心理资本、领悟社会支持和抑郁三者关系的实证证据。同时,希望本研究能为提升聋生的心理健康提供有意义的理论探索,并为疫情后特殊教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思路。
1.2.2实践意义
在实践层面上,聋生由于听力障碍和认知上的偏差,因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无疑会给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带来威胁和挑战。在疫情过后,我们应当关注新冠疫情给人带来的负面心理影响,并采取干预和预防措施。本研究旨在探讨四川省新冠疫情期间聋生的抑郁情绪水平,了解聋生心理资本与抑郁情绪的关系,以及领悟社会支持在心理资本与抑郁情绪关系中的作用。研究结果将为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聋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并为受新冠疫情影响的聋生设计和提供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提供指导。此外,从学校管理角度出发,本研究也将对疫情过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二章文献综述
2.1抑郁概述
2.1.1抑郁的概念
希波克拉底在两千多年前将抑郁定义为一种气质类型,并称之为“忧郁质”。抑郁(Depression)一词起源于拉丁文“Deprimere”,最初的意思是“下压”,用来描述人的心情低落、情绪沮丧的状态[11]。我国古代中医也有关于抑郁的记载,《黄帝内经》中将抑郁的病因归结为体质原因、脏腑功能失调以及受其他疾病影响等。《心理学大辞典》中抑郁被定义为负性情绪持续增强的表现,个体感到心情沮丧、情绪低落的一种心境状态[12]。抑郁是一种通常由负面事件引起的情绪状态,包括压力、绝望和失落。抑郁的严重程度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包括抑郁情绪、抑郁症状和抑郁障碍,具体程度由轻到重逐级增加。根据抑郁不同严重程度和症状,以及不同研究领域,国内外的学术界对抑郁进行了不同定义。国外学者Harrington(1994)认为,抑郁是常见的一种负面情绪,会对个体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产生消极影响[13,14]。据心理学家Angold的研究,抑郁是指心境由积极向消极转换,主要表现为持续的缺乏愉悦感和心境处于病理性低下状态[15]。
在中国,研究者从情绪的角度来定义抑郁。例如,孟昭兰(1989)认为抑郁是一种综合情绪体验,其痛苦程度和持续时间比一般悲伤更长,同时伴有悲痛、沮丧、焦虑等情绪[16];刘凤瑜(1997)则认为中小学生的抑郁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不好情景或事件的一种反应,是一种失望、悲伤的情绪[17]。张文新(2002)则将抑郁定义为在压力下,个体没有能力应对而产生的消极情绪[18]。此外,王极盛及其他学者对当前青少年抑郁情绪的看法较为一致,即青少年表现出持续的悲伤的情绪状态,是由个体无法正确应对生活或学习中的压力事件而产生的消极反应[19]。
综合国内外学者对抑郁的研究,结合本研究对象聋生和健听学生,在本研究中,抑郁主要指个体在日常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中出现的消极情绪,如心情沮丧、兴趣减少和无故悲伤等。这种状态通常持续时间较短,但如果不得到妥善处理,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
2.2心理资本概述
2.2.1心理资本的概念
Luthans(2004)受到积极心理学的启发,提出了心理资本这一概念,它是个体成长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31],包含四个维度:(1)乐观,指对事物的发展和结果持有积极的态度,具有积极的归因;(2)希望,指能够树立并坚持目标,通过各种途径努力实现预定目标的积极动机状态;(3)自我效能,指面对挑战时,个体有自信通过努力能够获得成功;(4)韧性,即个体能够从挫折、失败及逆境中迅速地站起来,并努力解决问题[32]。
不同学者根据心理资本的属性分为三大类:第一种是状态论,将心理资本作为一种心理状态,并且这种心理状态具有持久性,它是会随着情景的变化而改变。第二种是特质论,认为心理资本是一种相对稳定的人格特质,所以它是不易改变的。第三种是类状态论,持这个观点的学者综合了以上两种看法,他们认为心理资本可类似于人的应对方式一般,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后期也可通过调节进行变化[33]。
本文采用心理资本类状态的观点,心理资本的相对稳定和控制可变的特点是本研究开展心理健康问卷调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19
3.1 研究目的 ...................................... 19
3.2 研究内容 ............................................ 19
第四章 研究结果 .................................. 22
4.1 研究对象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22
4.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聋生和健听学生抑郁的总体情况 ............ 22
第五章 分析和讨论 ....................................... 33
5.1 聋生和健听学生抑郁的分析与讨论 .................... 33
5.2 聋生和健听学生心理资本的分析与讨论 .................................... 33
第五章分析和讨论
5.1聋生和健听学生抑郁的分析与讨论
研究结果显示,聋生和健听学生抑郁水平较高,且聋生抑郁水平高于健听学生。抑郁在性别、年级、家庭情况和是否独生子女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这与以往的研究一致[87,88]。
当疫情来临时,无论是普校还是特校都停止了线下教学和一切集体活动,学生只能居家隔离、线上上课,活动范围和交友范围严重减小。学生一方面面对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的改变,另一方面学生在家长时间使用手机,网络上传播大量新冠疫情信息,这些无疑给学生情绪和心理带来负面影响,所以无论是健听学生还是聋生都出现较高的抑郁水平。这与疫情期间肖玉和肖依对青少年抑郁水平调查结果一致[89]。本次调查对象为四川省新冠疫情期间停学的聋生和健听学生,停学后学生享受的教育资源和得到的家庭关注都相对均衡,所以抑郁水平在人口统计学上没有显著差异。
研究结果还发现,聋生抑郁水平高于健听学生,这与疫情期间曹同涛和司培培(2022)的研究一致[90]。聋生由于缺少有效的听觉信息输入,他们在注意力、记忆力以及思维能力等认知方面的发展普遍滞后于听健生[91]。这可能造成他们对新冠疫情的认识更加局限,这无疑加深对病毒的恐惧。聋生由于自身障碍,沟通和表达情感方式主要是手语和看话,新冠疫情暴发后全民佩戴口罩,这给聋生与他人的沟通带来巨大挑战,沟通交流减少,想法和意愿无法表达,这可能进一步加深了聋生的抑郁情绪。此外,疫情期间聋生长时间和家长在一起,一些情绪表达家长无法理解,这也可能是聋生抑郁水平高于健听学生的原因。
第六章学校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6.1心理资本和学校管理策略
青少年的心理成熟需要心理资本的积累,要减少新冠疫情对聋生心理健康造成的负面影响,缓解聋生抑郁情绪,调节聋生的心理健康状态,促进聋生心理健康发展,特殊教育学校需要结合疫情形势和学习活动进一步培养聋生的积极心理资本。可以从乐观、韧性两个维度出发去探索。
首先,学校管理要注重对聋生乐观的培养。关于病毒如何科学预防?疫情未来发展趋势如何?学校建立和医院、社区的合作,围绕新冠疫情开展相应的讲座,引导聋生对新冠疫情走向有积极的认识,减少网络传播的负面影响,减轻聋生内心对疫情的恐惧。让聋生认识到人类最终会战胜疫情,对未来生活和生活保持乐观心理。同时,疫情后学校可以逐渐恢复社团活动的开展,让聋生在各种团体活动中增加和他人的人际交往,培养阳光乐观的心理;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能够丰富日常生活,这同样利于乐观的培养。
然后,学校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培养学生的韧性。学校和家庭在教育学生在追求成功的时候,往往会忽视挫折教育,其实挫折和失败也是人生的一部分,引导学生用平常心看待失败和挫折。学校可以组织开展励志教育活动,创设支持性的校园氛围,例如:开展以“励志”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建设、观看励志教育电影、阅读励志故事书籍、开展以“励志”为主题的讲座、励志主题演讲比赛等等。在学校体育课活动把培养学生韧性作为重要目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班级和学校的各种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挫折和快乐。同时,学校应该重点关注和支持出现抑郁情绪的学生,引导他们建立积极的思维过程。学校应努力提升学生自我效能感,疫情后学校应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良性竞争中体验成就感,教师因及时对学生进行引导和鼓励,肯定自我能力。
总之,疫情结束后,特殊教育工作者可以在此基础上,因材施教,有计划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以改善聋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由于聋生受限于言语表达,其情绪表达方式和认知水平受到影响,因此特殊教育工作者需要积极主动地接触学生,并与学生家长全面沟通,深入了解学生情况,并开展相关活动,培养聋生积极心理资本。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