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写教育论文范文:高校教师课堂关怀行为探讨——基于被关怀者视角

发布时间:2023-09-06 22:21:33 论文编辑:vicky

本文是一篇教育论文,本研究通过分析,从教师方面提出了四点造成问题的可能原因,第一,教师对构建师生关心关系认识不足;第二,教师缺乏对学生真实需要的关注;第三,教师对课堂中学生的反应不敏感;第四,教师缺乏对学生关怀素养的培养。

一、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各级各类的教育发展一直在稳步向前。作为兼备创造力,教育力,影响力的高校教育一直以来也都表现优异,高校的办学水平,考核方式都逐步走向科学化。高校教育在推动了我国的经济发展的同时,自身也迎来了新的挑战,从以往追求的普及化、大众化进化为追求更高质量的,更具内涵的发展。同时,信息化时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导致各行各业竞争日益增大,就业的压力也逐年攀升,工作的压力也变大。高校学生的身心尚未完全成熟,很容易对不久未来产生迷茫、焦虑等情绪,严重的可能还会产生心理问题。而这些是容易被忽略的,高校教师作为学生在学校的责任人,需要对学生的需求进行关注,对学生的困惑进行解答,在学习生活中对其进行正确引导。课堂又是师生交往的主要场所,是值得被特别关注的。在师生交往中,教师应当时刻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所以在研究高校教师关怀行为时,也应考虑到从作为被关怀者——学生的视角切入研究。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研究被关怀者视角下高校教师的课堂关怀行为,以期促进高校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并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

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呼唤教育人文关怀

教育论文怎么写

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立足于科教兴国的战略高度,提出了高校教育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时代新人的教育任务,深刻回答了新时代高校教育“为谁培养人、怎么培养人和培养什么人”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再次强调要把“立德树人”来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来培养新时期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特别强调我国经济发展已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和发展条件这一判断也赋予了高等教育要走向高质量发展道路的使命。高质量发展涵盖了方方面面的促进和提升,高质量不只是教学课程的高质量,更是科学素养,人文精神两手抓,两手都要高质量。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呼唤教育人文关怀。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环节的中心部分,课堂中教师的行为又贯穿了教学过程的方方面面,研究教师课堂中的关怀行为是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

(二)研究意义

处于社会之中,每个人都有关怀与被关怀的需要。研究被关怀者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堂教师课堂关怀行为,旨在进一步丰富关怀理论的内涵。同时从学生的感知出发,提出实际促进教师关怀行为的策略,提升课堂的实效性。

1.理论意义

当前教育发展逐渐走向教育民主化的发展阶段,这必将对课堂内外的师生关系和教育观念产生意义深远的影响。发展提倡教师课堂关怀行为,是教育民主化发展的必经之路,这条路是对传统的教育发展的一种有力冲击。充满关怀意识的教师必然是一个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拓宽教学思路,不断提升自身素养的好教师,这种教师培养出的学生,也必定是极备创造力和创新思维的学生。本研究通过研究高校教师课堂关怀行为,并积极寻找促进被关怀者感知教师关怀的策略,来丰富关怀理论的内涵,拓展关怀理论的研究视野。

2.现实意义

首先,关怀型的教师对学生多方面的成长都有助益。研究教师关怀行为对促进学生学习行为是有帮助的。此外,一个学生的成长应该是多方面的,培养出一个人格健全的学生也是教育的共同追求,所谓健全的人,必然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双重发展的人,也必然是可以感知关怀,也懂得施予关怀的人。而在这之前,学生必须感受到关怀,了解到关怀的意义,这也是教师必须向关怀型发展的原因,只有关怀型的教师,才有能力培养出具备关怀能力的学生。

二、高校教师课堂关怀行为的内涵及其结构

(一)高校教师课堂关怀行为的内涵

高校教师的课堂关怀行为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而这些行为在不同的师生关系类型下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师生关系类型的不同——专制型、放任型、民主型,教师所表现出的关怀行为存在差异。

1.不同类型师生关系下的高校教师课堂关怀行为

我们通常把师生关系分为专制型、放任型、民主型,不同类型的师生关系视阈下教师的关怀行为就会有不同的体现。专制型的师生关系是指师生之间存在一种地位上的区别,教师处于毋庸置疑的权威领导地位。放任型的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之间关系淡漠,教师对学生的行为不管不问。民主型的师生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平等、自由、尊重为内涵的人际关系。

然而由于师生关系的特殊性,教育教学的复杂性,也许没有单一的师生关系类型的存在,也许在每个师生关系里都有或多或少专制性、放任性、民主性的因素存在。教师为师生关系的主要责任人,教师需要承担起教授知识的责任,由于教师职业的特点,所以教师可能更注重知识的传授,专制型的教师尤其注重课程进行的速度与效率,他们会认为,提升学生的成绩就是关怀。在放任型的师生关系下,教师可能会认为,教育对学生的发展产生的影响并没有非常大,在这种关系下,教师会认为给学生多一些行动上的自由就是一种关怀,但这种自由如果掌控不好,就变成了一种纵容。民主型的师生关系下,教师可能会更注意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也尊重学生的感受,愿意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助力,更为关注课堂上民主氛围的创造,但也容易在课堂的效率方面表现稍差。

(二)高校教师课堂关怀行为结构

要了解高校教师课堂中的关怀行为,就要对关怀行为结构进行一个恰当有依据的定位。尽责性,支持性,包容性这三个维度的设定依据是借鉴学者雷浩提出的教师关怀行为三维模型的建构提出的。雷浩指出,尽责性,支持性,包容性这三个维度对教师关怀行为来说是互相关联,必不可少的。[1]他也基于此设计了许多调查,得出了许多值得深入思考的结论。例如,在他所设计的量表中,虽然没有显著差异,但女性教师在各个维度的得分普遍高于男性教师;在尽责性维度上,高中教师的得分显著高于初中和高校教师的得分,等等。这些都值得我们在未来进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所综上所述,本研究在此基础上按照课堂关怀行为的性质将其分为,尽责性行为、包容性行为、支持性行为三个维度。

1.尽责性行为

高校教师课堂中的尽责性,以下简称尽责性,顾名思义,是指教师在教师这一身份下最外显的一个基本责任行为,是关怀行为的基础要素,它包括传授给学生课程目标要求的知识,维护基本的课堂秩序,用适合的教育方法,多样的教学手段来完成课程。也要求教师有一定的专业水准,有良好的教姿教态,有丰厚的学识。诺丁斯认为关怀分为伦理关怀和自然关怀两种形式,不管是哪种关怀都意味着一种选择和责任。教师对学生的关怀也是如此,教师关怀默许了教师的选择和责任,即以完成最基本教学任务为基础,继而实现其他方面的关怀,但是这种先后顺序是存在于逻辑上而不在时间上,在现实课堂中,教师要把关怀贯彻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尽责性就要求教师对课堂的整个流程有着自己恰当的节奏掌控力和创造良好氛围的能力。同时,教师作为一名学习者,也应该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一个热爱学习,持续学习,终身学习的良好榜样。

三、基于被关怀者立场的高校教师课堂关怀行为调查分析 ........................... 20

(一)问卷设计及其信效度检验 ......................................... 20

1.问卷设计 ......................... 20

2.信效度检验 .................................... 20

四、高校教师课堂关怀行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34

(一)高校教师课堂关怀行为存在的主要问题 ................................ 34

1.多数教师的课堂尽责性行为缺少对学生意愿的关注 .......................... 34

2.部分教师的课堂包容性行为显现出差别性 ........................... 35

五、影响高校教师课堂关怀行为的主要因素 .................................... 41

(一)教师因素 .................................... 41

1.高校教师的自我角色定位 ................................. 41

2.高校教师的学生观 ........................... 42

六、改进高校教师课堂关怀行为的策略

(一)强化教师的关怀素养,在课堂中施予惠及全体学生的关怀行为

研究发现,在课堂中很多教师没有与学生建立一个互相信任理解的关系,导致学生未能感知到真正意义的教育公平。同时,从教师角度来说,大部分教师在实施关怀时也是存在一定限制的,确实也无法给予全体学生他们所需要的关怀,所以我们应当进一步提升教师的关怀素养,注重关怀型师生关系的建构,让课堂关怀更加公平公正。

1.强化教师的关怀素养,提升其关怀行动力

一个优秀的的教师应该具有各个领域的科学知识,也需要有时刻学习的能力和进步的意识,勇于抛弃那些陈腐的落后的不科学却又熟悉的思想,发掘那些新鲜先进的科学进步思想理论,即使有些思想理论可能一时之间无法广泛被接受。帕尔默指出:“作为教师,无论我们对自我的知识了解多少,都是有利于更好地为教学和学术服务”。教师一定要持续的学习各种教育相关的理论知识,关怀理论具有丰富的内涵,深入学习关怀理论也是十分必要的。关怀关乎情感,它是一种连续不断、长期的进程,需要不断地积累量变。当教师可以将关怀理论运用到实际中,对学生的发展,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都具有意义深远的价值。学生是完整而独特的生命个体,教师作为教育的关怀者,势必应当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教育是一种生命关怀。这种关怀,承载了对学生自然生命和精神生命两方面的关怀。如果想让教师的关怀行为能够流动起来,发挥其作用,那么起点就是树立教师正确的关怀教育观念。观念的形成势必需要理论的支撑,加强对关怀教育理论的学习,才能有效的把关怀理论融入教育之中,融入工作之中,融入课堂之中,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促进教师以正确的理念为引导,让教师深刻地理解关怀的含义。目前,关怀教育理论和关怀行为存在严重的脱节,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脱节会让很多反对的观点层出不穷,但是我们应当反思,是否在理论学习的阶段,我们就没能真正的领悟到其深刻的意义,是否对理论的学习存在不完善,不系统的问题存在。

教育论文参考

结论

本研究通过对高校教师和学生的调查,分析得出了当前高校教师课堂关怀行为存在的一些普遍性的问题,主要包括多数教师的课堂责任性行为缺少对学生意愿的关注,部分教师的课堂包容性行为显现出差别,部分教师课堂支持性行为具有被动性,多数教师的课堂关怀行为并未得到应有的回应。通过分析,从教师方面提出了四点造成问题的可能原因,第一,教师对构建师生关心关系认识不足;第二,教师缺乏对学生真实需要的关注;第三,教师对课堂中学生的反应不敏感;第四,教师缺乏对学生关怀素养的培养。同时,本研究还提出了高校教师课堂关怀行为可能的影响因素,分别从教师、学生、课堂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提出了几点对策,第一,从教师方面,强化教师的关怀素养,在课堂中施予惠及全体学生的关怀行为;第二,从对学生的引导方面注重在课堂互动中培养具有关怀品质的人。第三,创建关怀型的课堂氛围,关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关怀性。在研究进行中,也发现了研究本身存在的不足之处,比如调研的学生样本和教师的样本数量不够大,研究的方法也有待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在研究完成之后,同样发现了许多值得进行深入思考的新问题,比如,高校教师的受教育经历是否会影响他成为教师以后的关怀行为。 

总之,促进高校教师课堂关怀行为这条路依然任重而道远,未来也有更多的相关问题值得我们继续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