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教育论文,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明确了在评价维度方面要着重细化主观性指标,思想品德、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等主观性指标的量化是难点,可以有针对性的设定相关评价标准。同时,要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参与人员的操作水平,统一师生、家长等对各项评价维度的认识,形成合力。
第1章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教育部门以及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①。该文件明确强调,在新型的教育大环境下,不再采用“唯分数论”的考评方式。学校及教师应该把重点放在优化教育能力、改善考评现状、带动学生多元全面发展上。也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转变教育方式,营造积极教育环境。
(一)研究背景
2018年9月,习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全面深化教育体制的改革发展,构建完善的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改变目前教育评价不足,打破唯分数论、唯升学论等教育弊端,从根本层面改变教育评价的模式,充分体现出教育评价所具备的引导作用。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在针对基础教育的素质评价进行宣传和推广。1986年义务教育法明确指出,要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确保儿童和少年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这一规定明确了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和基本方向:综合素质培养是基础教育和学生能力培养的资金价值,同时也从人才建设的层面指出了我国现代教育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明确了教育评价体制改革的急迫性。
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正式通过,强调了教育要不断地改变目前应试教育的现状,以全面提升国民素质为主要的发展方向,进而推进教育改革现代化。针对全体学生实施改革,提升学生得如何素质水平,并带动学生健康成长,使其能够全面完善发展。现阶段,国家已经多次强调“综合评价”的意义以及重要性,同时也将其与传统的应试教育进行了区分。
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在新的教育形势下,研究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策略,无论是在理论研究上还是在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研究目的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是当前笔者在学校德育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重要任务。本研究旨在探索一套出科学有效地评价实施策略,促进学校、教师形成更适应时代发展的评价观和人才观,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而推动学校教育工作迈上新台阶。
(二)理论意义
近年,“综合素质”成为热门词汇,随着高中教育的普及,如何才能够在初中阶段对学生的综合素养进行全方位的精准评价就成为了众多研究学者的重点研究对象。初中阶段的综合素质的评估标准,在定位、功能、程序、结果等领域,还有着非常明显的不符合实际要求现象。因此,本研究立足于理论探讨,试图探究出一套符合初中生心理发展特点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并为后续该评价体系的有效实施奠定理论基础。
除此之外,本论文的研究意义也体现在丰富初中学生评价体系之上。现阶段,各界研究人员针对学生的评估研究活动正持续深化,通过国外先进学生评估制度及成果的学习与借鉴,已经形成相对完善的制度。具体说来:理念上,目的是推动发展升级;内容上,以学生个人获得全面评估为主;参与主体上,参与者应当多元化发展;方法上,定量定性相结合为主。这些都是中国学生评估系统的确立根本。可以说,理论研究成果显著,但是,在本土化综合素质评估制度落实过程中,可发展空间还是非常广阔的,当前教育发展在持续推进,也需要评估制度紧随其上。
第2章文献综述
一、核心概念界定
进行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策略研究,要首先明确“初中学生”、“综合素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核心概念。
(一)初中学生
中国义务教育包含小学初中,一般招纳的是年龄12-15岁的学生,三年学制对应七八九三个年级。
(二)综合素质
对于如何界定“综合素质”,简单来说,独特个体中表达出来的涉及德智体美劳等多个层面一种复杂性的整体素质,可以将其大致称为“综合素质”。①只要是个人身上表达出来的某种品质特征,都可以将其视为综合素质的内涵。由于综合素质考察的就是德智体美劳全面特质,学生的智力发育只是其中之一,更重要的是要保证学习成绩以外的品德、审美、道德等,都呈现出个性化的独特魅力。
综合素质的内涵非常广泛,包含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等多个方面,是一个复杂多元的结合体。一般情况下的校内考查和检测,很难将笔试成绩以外的东西展现出来,但是,对于学生全面发展来说,综合素质又强调了非常重要的核心素养问题。可以说,课程标准下的各类要求就是解释素养内涵的综合体,教育教学时应当着重培养,不能简单地以考试成绩论学生,特别是对于学生来说,他们身上还有很多考试成绩以外的闪光点,只有通过全面评估学生的整体素质,才能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补足自己的缺点,能以健康积极的心态来提高个人基础素质,打造全面和谐的校园发展环境。
二、理论基础
本次研究对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估相关理论的分析,主要视域在如下三个层面。
(一)学生评价理论
著名教育学家王景英在其论述《教育评价学》中明确表示,“在对学生进行评估的过程中必须要始终坚持教育理念以及价值观,并积极采用统一标准、科学模式,来完成对学生个人道德、学习成绩、身心健康、情感功能等的全方位判别②”。丁朝蓬对教学领域的学生评价行为分析后,认为德智体美劳是学生被考察的多个因素,专指某种程度上的测量及总结行为③。陈玉琨分析学生评价重要性时,强调这是一种针对学生个体的阶段性、动态性评价,需要跟踪学生的学习成绩、个性特征、道德标准等④。胡中锋《教育测量与评价》对中学生阶段的评价分析后,认为这是一种对教育对象的评价行为,“只有采用具有标准特性的价值理念对学生进行分析与教育,才能够带动学生积极发展,并在品德方便、体制方面、个性方面、学习能力方面展现提升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所有的教育实践活动都应该以“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当作自身的根本目标,这也是对学生学习进展以及行为变化的积极评价⑤。并将每个方法都给出一定的解释,同时提出相关的实施操作过程、策略、相应问题等,他对评估方法的科学性尤其强调,要在实践时结合实际来灵活调整,保证评价结果具有真实性。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所谓的学生评价就是指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相关行为主体以目标为基础指引,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学生的身心素质、思想道德水平、学习能力等关键要素进行的分析。在此之后,评价主体会将其与学生的发展目标加以结合,并将其应用到实际教学活动之中。学生评价应包含评价指标、主体、内容、方法、结果五个元素。
第3章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现状................................19
一、评价的组织与管理...................................19
(一)评价制度..........................19
(二)评价流程......................................................20
第4章初中综合素质评价存在问题分析................................37
一、对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的认识不充分..................................37
二、评价体系不够健全...........................38
第5章初中学生综合评价的实施策略..................................44
一、构建更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44
(一)深刻领会评价指标的内涵........................................44
(二)有针对性的对观测点细化操作....................................46
第5章初中学生综合评价的实施策略
一、构建更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
在实施综合素质评价的过程中,应该将评价体系当作基础指标。教育部门对于综合素质的评测方法有着及其明确的要求,学校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要进一步思考如何落实,根据评价指标深刻领会指标内涵,思考评价观测点的实施细则,使之更具可操作性。
(一)深刻领会评价指标的内涵
在初中阶段,学生处于各方面都在快速发展的时期,所以其思想品质也在进行着不停的发展,因此在实施评价时,不仅要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有一定的了解,同时也要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具体的措施。处于初中时期的学生的在其思想品德的发展中表现出其特有的特征,即其道德观正在不断走向成熟,其自我的意识也在不断的增强,所以初中生的思想与其他任何阶段都有所不同。学生在小学时期的思想才刚刚形成,在高中时期的思想正在逐渐走向成型,而大学时期基本已经完成定型。因此在评价思想品德时,要对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展示出的进步点以及闪光点要重点关注,同时也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以便于能够更好的为其解决困难,要带着发展的眼光来对学生的品德的形成过程进行分析。我国目前在进行基础教育的过程中,对于学生的道德教育就十分的关注,也有丰富的资源来用于学生的道德教育过程,例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中小学生守则》等等,因此在小学阶段,学生就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思想品质,而初中时期学生的思想品质正是在其基础上不断发展的。另外我国的道德教育在初中生形成其行为习惯以及理想信念和人格品质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
第6章主要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在初中综合素质评价还在起步阶段的背景下,花城中学率先开始探索,不能不说是一次大胆的挑战和有益的尝试。笔者借助本研究,通过评价体系构建、运行机制研究等的现状调查和问题分析,探寻到一些有利于推动初中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更好地实施的策略,帮助学校突破难点,积累了经验和方法。
(一)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明确了在评价维度方面要着重细化主观性指标,思想品德、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等主观性指标的量化是难点,可以有针对性的设定相关评价标准。同时,要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参与人员的操作水平,统一师生、家长等对各项评价维度的认识,形成合力。
(二)强化过程管理
通过研究,发现强化过程管理是确保工作落实的关键。故此,要建立监督机制和考核制度并来提高评价参与主体的积极性。要及时反馈结果,并做好评价后的引导,最大限度发挥评价结果的作用,跟踪学生成长轨迹,促进学生反思成长。紧跟改革方向,最大限度发挥好评价结果对升学的作用。通过激励、树立典型等形式,促进学生有针对性的提升综合能力,助推学校办学水平跃上新台阶。
(三)借助信息技术创新评价方法
研究发现,信息基于的运用是创新评价方法的突破口。借助信息化技术,将学生管理及发展质量评价分解到日常学校与学生家庭生活中,通过微信小程序随时随地实现对班级/学生的各方面行为和水平进行观测及记录,有效节省教师对学生管理工作的时间,且确保数据统计的准确性,高质高效。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要注意通过加大培训宣传、减轻负担激发参与活力等途径来提升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