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教育论文,本研究所收集的调查样本数据显示,教养效能感在父母教育卷入和教育焦虑中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如何更好地将这一结果推广给大众,是研究之外的重要工作。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 “双减”与家长教育焦虑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21年7月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1],以此级别的通知发文足以显示国家对于此次“双减”政策之重视,国家对于教育治理的决心之坚定。在这之前的2021年3月,教育部网站就发表了来自《光明日报》的全文报道《让教育“焦虑”少一些,让人民满意多一些》[2],其中习近平总书记就指出了教育焦虑的问题不是教育部门单独可以解决的问题,而是需要各部门乃至全社会共同努力协作才能解决的。人人都意识到这是一个问题,年年都在提倡给孩子“减负”,但是孩子的负担、家庭的负担却是一年年地在加重,始终未寻到可以有效治理教育过度“内卷”的良方,还孩子一个真正的童年。2022年3月,由北京师范大学与社会发展研究院联合发布的《全国“双减”成效调查报告》[3]给了我们一些答案。《报告》向我们展示了一系列“双减”后学校、老师、学生和家长的态度和实质性变化。总体来说,“双减”得到了学生和学校方面的赞同,但是老师和家长方面还略有微词。
“双减”实施近一年以来,校外培训机构已经得到有效的规范和治理,以往火爆的“大品牌”学科类培训机构响应国家政策号召,调整经营策略。“双减”是由教育焦虑而起,但是教育焦虑是否因“双减”而终,似乎家长们有不同的心声。Yinan Liu, Ruobi Wang, Zhanming Chen (2022) 采用追踪调查的方式进行纵向研究,通过搜索引擎上相关关键词的搜索量、专业咨询网站的问题咨询量、电商平台相关商品的购买量等信息,在SSRN上发表了关于“双减”一年后的政策效果分析[1]。研究发现,在“双减”政策实施一年后,青少年抑郁症减少了78.6%,但是父母的焦虑症状却在“双减”后增长了约为12.8%。父母的焦虑根源主要有两点,一是担忧无法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在中考高考中无法升入好的学校;二是担心子女在将来的“普职分流”中被迫只能选择职业教育,无法在将来的社会竞争中拥有一个良好的平台和起点。有的家长认为在“升学”这根指挥棒不变的情况下,焦虑和压力的总量是不变的,只不过是此消彼长的一种变化。校外培训机构无法给孩子补课了,许多家庭开始以新形势的“一对一”家教、“众筹私教”等方式予以应对[2]。
二、研究问题和意义
(一)研究问题
从“双减”政策背景出发,探讨家长在新政策环境下的教育焦虑问题,主要聚焦其焦虑程度和影响因素,并通过对家长教育焦虑的分析,教养效能感的中介作用,进一步揭示教育焦虑的发生机制。具体研究问题如下:
1.父母教育卷入是否影响教育焦虑?
2. 教养效能感是否影响教育焦虑
3. 父母教育卷入如何通过教养效能感影响教育焦虑?
(二) 理论意义
1. 结合焦虑的心理学和社会学释义,界定父母教育焦虑在教育学方面的内涵及维度划分,丰富焦虑领域的研究,使家长焦虑进一步聚焦,建构更为完整和丰富的家长教育焦虑研究体系;在现有测评教育焦虑量表的基础上,丰富对父母教育焦虑量化研究的成果,进一步完善和丰富父母教育焦虑的测量工具和数据;
2. 进一步探究父母的教育焦虑、教育卷入和教养效能感的关系,补充已有研究不足,建构三者之间关系的模型,为家庭教育理论提供新的理论模型支持。
第二章 文献综述
一、教育焦虑
(一) 教育焦虑的涵义
教育焦虑是产生于教育活动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焦虑形式,是指参与教育活动的主体在整个教育活动过程中体验到、感受到的消极情绪。教育焦虑往往被当做焦虑症研究的分支拓展,而关于教育焦虑症研究的论述大多也是承接于焦虑症研究的内容。王洪才(2012)指出教育焦虑是指人们对子女教育结果的过分担心,主要表现为担心孩子上不了好的学校,以至于无法很好地就业,最终无法取得好的成就[1];陈华仔和肖维(2014)则表示,教育焦虑症的主要体现为对孩子学习机会、学业成绩以及职业前途的过分恐慌;在躯体行为上表现为因害怕浪费子女的学习时间而对子女采取有意回避、对孩子学习成绩和考试的过分敏感,以及对孩子课余生活过多地控制等[2];靳宁宁(2016)认为教育焦虑是教育活动的本身必然因素,主要产生于教育活动的内部环节之中[3];刁生富和李香玲(2016)认为教育焦虑是指人们在教育实施过程中,由于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因素以及外在支持系统缺失等因素而引起的各种非正常心理现象,如焦灼、忧愁、恐慌、紧张、不安等[4]。
本研究将结合教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相关理论,并结合当前“双减”教育政策背景,聚焦家长这一特定教育人群,将教育焦虑定义为,家长在教育子女的整个过程中以及因为教育效果带来的不确定性,而感受到的困惑、压力、紧张、恐慌、不安、忧虑等情绪。
二、父母教育卷入与家庭教育焦虑的关系
(一) 父母教育卷入的定义
父母教育卷入(parental involvement)即“父母卷入子女的教育与学习活动”,主要是指父母对子女教育的理念与发展的期望,及其在家庭教育和学习活动中采取的促使子女获得良好学习成绩和心智成长的各种行为(Seginer, 2006)[2]。
现对该话题的研究脉络进行梳理。父母教育卷入(Parental involvement)在我国学界也有“家长参与”这种翻译,较早(2010年之前)使用“家长参与”的较多,但是近十年使用“父母教育卷入”的学者逐渐增多,查询了作者对其的界定,基本无异,只是在名词翻译上从意译到直译的一次转变,两者可视为同一研究主题。
欧美国家最早关注到了父母教育卷入(Parent Educational Involvement)的作用,为激励家长参与孩子的家庭教育,政府对收入低微以及少数种族的家庭教育作出相应的补贴,这些生活在不良环境中孩子学习成绩因此获得大幅改善[1]。此后,父母教育卷入也越来越受到了家庭教育学者的重视,格勒尼克(Gronick)(1994)等人提出父母教育卷入是指家庭在培养孩子阶段中的所有倾注[2]。赛格纳(Seginer)(2006)则提出父母教育卷入是一个社会活动集合,涉及家庭的育儿理念、对孩子的期望,以及其在家庭生活中所进行的任何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活动[3]。
国内专家在探讨父母教育卷入时会将其叫做“父母参与”或者“父母卷入”,孙百才等(2010)指出父母参与顾名思义是家长介入孩子的教养活动,在此过程中,家长会因为孩子的学业、个性的成长而作出某些介入行为,卷入的地方大多在家里或者学校[4]。在研究中也有研究者发现并不是父母教育卷入行为越多越好,也并非任何的卷入都是有价值的。所以,提升父母教育卷入的质量成为有关问题中的重点。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22
一、 研究思路 .................................... 22
(一) 研究目标 ................................ 22
(二) 研究内容 ........................ 22
第四章 数据分析 .................................. 29
一、总体情况和差异分析 ........................ 29
(一) 总体情况 ......................... 29
(二) 差异性分析 ........................... 30
第五章 研究发现和实践启示 ................................. 40
一研究发现 ................................. 40
(一) 研究结论 .......................... 40
(二) 结果讨论 .................................... 41
第四章 数据分析
一、总体情况和差异分析
(一) 总体情况
1.教育焦虑概况
从描述统计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参加本次调查的父母在教育焦虑整体水平较高,均值得分为3.0914。三个维度的平均分均超过了3分,说明父母在各维度的焦虑水平都在较高水平。在三个维度中,“成就焦虑”和“自身教育能力焦虑”的平均分都超过了3.1分,说明父母对于子女在成绩、就业方面,以及对于自身能否帮助到孩子方面的焦虑较为突出,这可能与我们的样本分布中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占主有关;“健康焦虑”的平均分虽然略低但是非常接近,中国自古就有“养儿一百岁,常忧九十九”的文化传统,父母对于子女的健康、安全方面的忧虑一直存在并且水平较高。
第五章 研究发现和实践启示
(一) 研究结论
1.父母教育卷入、教养效能感和教育焦虑在性别、年龄等人口变量学上的差异不显著
根据本研究的调查数据,可以知晓父母教育卷入、教养效能感和教育焦虑在性别上的差异并不显著,本研究假设一不成立。
实际调查数据显示男性和女性,即父亲和母亲,在各方面略有差异,但是差异并不显著。与原本设想的母亲在教育卷入和教育焦虑方面的程度会比父亲更高不吻合。
2.父母教育卷入、教养效能感和父母教育焦虑三个变量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根据本研究的相关性分析,父母教育卷入、教养效能感和父母教育焦虑三个变量以及各维度间均存在显著相关关系,本研究假设二成立。
这不仅为后续的中介效应验证奠定了基础,而且充分说明通过父母教育卷入和教养效能感的调节,可以影响教育焦虑的水平,为后续的实践启示提供了理论基础。
3.父母教育卷入显著预测父母教育焦虑,教养效能感显著预测父母教育焦虑
根据本研究的回归分析,父母教育卷入显著预测教育焦虑,教养效能感可以显著预测教育焦虑,本研究假设三成立。
回归分析的结果证明父母教育卷入与教育焦虑的关系没有教养效能感与教育焦虑的关系紧密。在加入多控制变量之后,未达到设想的教育卷入与教育焦虑之间的关系紧密程度;但是在调整回归模型,将控制变量全部剔除,只保留三个主要因素之后,教育卷入对教育焦虑的预测作用达到显著水平。并且教养效能感与教育焦虑之间的回归系数数值更大,关系更加紧密,使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更加清晰。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