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教育论文,笔者认为随着法治国家建设进程发展,社会对法治教育的关注逐渐增多。《大纲》的发布、青少年法治实践基地的建设、法治副校长的设立,无不体现了国家和社会对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重视。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1.国家重视青少年法治教育。青少年是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推动力量,其所接受的法治教育的成效如何,是构建法治社会的关键。为了促进我国未成年法治教育的进步,国家出台了多项有关政策文件: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将青少年法治教育纳入我国的国民教育体系;2016年,《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下统称《大纲》)对于中小学各阶段具体落实法治教育提出了指导意见;《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和《2022年全国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均对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提出了要求。
2. 高中生犯罪与被侵害案件频发。其一,据中国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从司法大数据看我国未成年人权益司法保护和未成年人犯罪特点及其预防》调查数据表明:近几年全国法院新受理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里,被告人主要是在16-17周岁的青少年。①16至17岁处于高中阶段,可以看出我国高中生犯罪率较高。其二,近年来,我国青少年被侵犯的案例不断增多。根据我国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白皮书(2021)》报告显示:“我国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总体呈上升趋势。2017年至2021年,检察机关批准逮捕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分别为33790人、40005人、47563人、38854人、45827人”。
第二节 研究价值
一、实践价值
现阶段,高中法治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法治教育的实施效果。希望通过本次研究,一方面,能够改善教学过程中影响法治教育实效性的相关因素,实现法治教育学习效果最大化;另一方面,希望教师在优化教学环节的过程中实现自身法治素养的发展和专业能力的提高。
二、理论价值
本文将法治教育的教学环节联系在一起,协调各环节之间的关系。对学生、教师、课程资源、教学方法、作业设计、评价机制等能够影响法治教育实效性的因素进行分析,并系统性的罗列解决措施。期望能够深化对法治教育的认识、优化法治教育的教学过程,最终实现法治教育实效性的提升。
第二章 高中阶段法治教育实效性定位
第一节 高中阶段法治教育的目标
法治教育的目标是指法治教育活动达到什么样的状态、什么样的水平才是理想中的法治教育结果。目标内容的定位对法治教育实施过程、要素主体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目标界定影响着法治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所要接受的法治学习内容的着重点,同时还影响着教育者本身为了实现教育目标所必须提升的法治专业素养的内容。
一、高中阶段法治教育目标的确立依据
《大纲》将高中阶段的法治教育目标分为四个维度:其一,“使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基本制度以及法律常识”。①学生通过法治教育学习认识、内化法治知识,并且要从内心对国家的法律法规产生认同感。其二,“增强法治观念,牢固树立有权利就有义务的观念”。①培育学生的法治观念以法律本身的价值实现为前提。法律据有保护个人发展、规范个人行为的作用,要让学生感受相关法律活动所体现出来的价值,促使学生树立法治观念。其三,“强化守法意识”。①法治意识是人们对法律现象、法律行为的心理性活动,是对法治观念的延续发展。其四,“初步具备参与法治实践、正确维护自身权利的能力”。①法治教育包含了“知、情、意、行”四过程,前三个阶段的学习与积累最终转化为学生法治化的社会实践。人只有把具体的想法体现出来才能够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的作用,才能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发展。
二、高中阶段法治教育目标的内容
人具有发展的特性,特别是高中生多处于未成年阶段,当高中生通过系统的学习,掌握了知识理论和培育了思想观念后,法治教育对学生发展的潜在作用由于其认知限制和生活环境较为封闭等原因,不能够完全的转化为行为实践外显出来。但是,在以往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学生的法治行为可能会在日后某种环境中表现出来。因此,制定法治教育目标不能以一定时间内学生的知识掌握、观念与意识培育的成效划定范围,还需考虑法治教育在学生后续进入大学,乃至步入社会后对其本身法治行为的影响。
第二节 高中阶段法治教育的实施要求
一、价值理念上要坚持国家认同教育
2016年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十八个细化要点中包含了国家认同教育;《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下统称《课标》)所包含的学科核心素养的四大维度都直接或间接的体现了国家认同的重要性。“国家认同是一个国家的成员对所属国家的文化传统、历史、国家主权、国家制度、政治主张、价值观念、理想信念等的认可而产生的归属感”。①我们正处于信息技术高速发展时代,信息接收更加便捷,但是,网络中各方面的信息鱼龙混杂,高中生身心发展尚未成熟,对于不良信息的分辨能力较弱,容易受到影响,这对国家认同教育产生了一定的阻碍。加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教育是国家发展重要的精神力量,是个人发展强劲的内部力量,是落实法治教育的精神纽带。因此,法治教育在提升学生法治素养的过程中,需要兼顾学生的国家认同教育。法治教育蕴含了大量与国家认同有关的内容,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国家治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相关理念。在实施法治教育的过程中,坚持学生国家认同感的教育,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加强学生对国家意识形态的学习、理解能力;其二,了解我国民主进程、国家立法程序、政府行政管理、社会保障机制,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民族优秀文化等,加强学生的国家归属感;其三,在法治教育授课过程中,教师要加强以案释法的运用,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与社会热点,培养学生的政治思维和法治思维。
第三章 高中阶段法治教育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14
第一节 高中阶段法治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14
一、高中阶段法治教育现状调查的对象与方法........................... 14
二、高中阶段法治教育现状调查的问卷与访谈分析......................... 15
第四章 提升高中阶段法治教育实效性的策略........................... 28
第一节 法治教育课前准备与学习基础的夯实............................... 28
一、整合与开发课程资源丰富法治教育的教学内容............................. 28
二、了解学生发展水平促进学生认知与知识的深度契合..................... 31
第五章 结语.................................... 46
第四章 提升高中阶段法治教育实效性的策略
第一节 法治教育课前准备与学习基础的夯实
课前准备工作是课程实施结构中的前置环节。了解学生、准备教学内容是顺利进行教学过程的基础工作,是保障学生学习效果的储备工作。
一、整合与开发课程资源丰富法治教育的教学内容
以高中阶段法治教育教材为基础构建课程资源开发机制,能够丰富法治教育课堂,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社会发展、国家法治进程的推进,社会、网络、校园中关于法治教育的相关资源越来越丰富。比如:法治教育实践基地、普法视频、以案释法等。多样性、趣味性的法治教育课程资源也可以有效的弥补高中法治教育教材过于理论化的不足。
(一)课程资源的概念与分类
课程资源具有广泛性,能够对教学过程起到积极作用的资源都可以通过整合转化为课程资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在论述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时,将课程资源分为校内课程资源、校外课程资源、信息化课程资源三大层次。①其一,校内课程资源包括了为方便师生学习设立的各种学习场所。比如: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等。其二,校外课程资源包含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工厂、农村、部队和科研院所等各种社会资源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其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未对信息化课程资源做详细解释,但在当今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信息化课程资源成为了提升课程教学实效性的重要资源力量。信息化资源是指以网络为载体的数字化课程资源,“通常可以分为数字音像教材、多媒体教学软件和学科教学网站三大类”。
第五章 结语
随着法治国家建设进程发展,社会对法治教育的关注逐渐增多。《大纲》的发布、青少年法治实践基地的建设、法治副校长的设立,无不体现了国家和社会对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重视。高中法治教育实效性的提升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身心健康的发展有直接的促进作用,甚至对法治社会的建设也有一定的影响。然而,在学生学习动力、教师能力、评价机制等因素的影响下,法治教育实施过程出现了一些问题,导致部分学生法治知识、观念、意识、行为能力的发展不太理想。针对高中阶段法治教育存在的问题,本文在综合考虑法治教育过程主要因素的基础上,从法治教育的备课、课堂教学、课后作业、课后辅导、评价五个教学环节入手,分析了提升法治教育实效性的策略与途径。
通过论证与反思,本文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特别是法治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途径有待落实。法治教师的专业素养是提升法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方面。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有着引导、示范的作用,其本身在具备良好的法治素养的前提下才能为学生学习法治教育提供有力的支持。所以,法治教师专业素养的培育至关重要。目前关于法治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包括入职前的高等教育系统学习、在职的专业培训等途径。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