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写教育论文参考 :基于PDCA循环理论的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探讨

发布时间:2023-05-27 20:38:50 论文编辑:vicky

本文是一篇教育论文,本研究以文献研究法为主、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为辅总结分析了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有益探索以及当前所存在的问题,并借鉴日本高校职业生涯教育的实践经验,提出基于PDCA循环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具体运行流程内容。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  国家高度重视“成业之教”

我国十分重视“成业之教”,引导人们关注自身的职业生涯发展进而唤醒其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使人们通过一系列的学习实践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并形成较强的就业竞争力。政府相关部门、各个地方省市相继出台实施一系列关于加强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的政策要求,通过多种活动在社会与高校中营造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氛围。如2009年,中国就业与职业规划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诸多专家学者在论坛上围绕“如何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有效帮助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推动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快速发展;教育部自2009年开始定期举办全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引导大学生以正确的就业观与生涯观、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知识指导自身大学四年的学习实践;2013年,国务院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中明确要求各个高校全面推进职业发展教育和就业指导并提高相关课程的实效性。大学生是我国未来社会建设的主力军,通过“成业之教”更深层次、高质量地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这既符合了人民群众最为关注的谋生利益诉求,又推动了人才强国战略的稳步有效落实与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教育论文怎么写

(2)  高校职业生涯教育亟待加强

从舒伯(Super)的生涯发展理论中可知,大多数高校学生处于生涯探索时期,他们常常会因为缺乏进行职业生涯探索的信心与对自身与职业生活的了解而难以决定自身未来的职业生涯去向。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对自我的正确认知,根据自身性格特点、兴趣爱好进行职业了解与选择,根据职业发展方向与目标对大学阶段的学习生活进行有效规划,按照具体计划逐步实现,并不断修正、调整前进的方向。我国的职业生涯教育是在借鉴西方的职业生涯理论后从就业指导演变而来,随后在各项相关政策的指引下各个高校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但许多高校对其认识不足,将职业生涯教育与就业教育混为一谈,侧重于学生求职培训和就业指导,对大学生职业生涯终身发展的重视程度不够,缺少支撑职业生涯教育系统运行的组织体系、满足各阶段学生需求的课程体系、提供真切职场体验的实践体系以及多种咨询与测试平台的服务体系,忽视了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全程性、全面性、全员性。这些问题严重限制了高校职业生涯教育作用的有效发挥,不利于大学生职业生涯意识的觉醒与职业生涯规划的落实,无法促进大学生掌握终身可持续发展能力。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  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研究

第一,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内涵与作用。职业生涯教育起源于西方,其相关概念传入我国被学者们赋予了丰富的内涵,学者们从各个角度出发进行界定但未能达成统一认识。沈雪萍等人指出,高校生涯教育是以促进学生全面生涯发展为目标、以培养生涯发展意识为核心、以提高生涯发展能力为关键、以职业生涯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为载体、以专业教育为延伸的所有教育活动与训练[2]。徐幼文认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个全程化的系统工程,是一个以目标为导向,以满足多样化需求为宗旨的动态的教育体系[3]。方伟则从当代中国文化语境的视域将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界定为高校就业创业工作、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立足于当代中国大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的价值定位,以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素质拓展、核心素养提升、成长成才引导为主线的全程化综合性教育活动[4]。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作用,学者们主要关注对学生个人发展和高校育人质量的积极影响,李向明指出职业生涯教育引导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定向、职业生涯规划并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有助于学生形成个体差异化优势,实现核心竞争力的构建和塑造,进而促使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成功[5]。吴能武强调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自我的认知度、对所学专业的认同度和对职业选择的成熟度,进而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6]。

第二,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当前问题研究。我国职业生涯教育的起步较晚,于2007年正式纳入高校的人才培养计划之中,在政府相关政策的推动下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在教育理念、教育过程、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设、教育资源开发及教育效果评价等方面仍然存在不足。贾红秋指出,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现实困境表现为终身生涯发展观的缺失,即在内容上狭隘地指向了单一维度“职业选择”,在目标上功利地指向了单一维度“实现就业”[7]。李永霞等人认为我国高校职业生涯教育普遍存在短期行为,教育体系不够系统,大学本科四年全过程贯彻的持续教育模式还没有形成,不能满足学生的现实需要[8]。张文从课程体系建设角度出发,指出当下我国高校在职业生涯教育课程教学中存在价值取向偏离、目标定位偏颇、内容安排偏窄以及活动方式“异化”等现象[9]。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职业

职业(Occupation)是社会分工的结果,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含义是:个人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54]。国内外学者基于不同视角对其进行了内涵界定,概括而言具有以下三种含义:第一,从经济学看,职业是个人以满足生活需求为目的而长期从事的某一种工作,通过付出体力或脑力劳动来获取一定的经济报酬;第二,从社会学看,职业是个人在社会生产及劳动分工中所扮演的各种角色,在社会环境与社会关系中根据自身角色规范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第三,从人力资源看,职业是随着时代发展而变化的具有专门类别的劳动,不同职业对个人的专业技能、职业规范、社会责任的要求不同。总的来说,职业是个人为获取一定的经济报酬而在社会分工中从事的某种具有专门类别的持续性劳动工作。

2.1.2  职业生涯

职业生涯(Career)源于美国,最早提出“职业生涯”这一概念的是沙特尔(Shartle),他认为职业生涯是一个人在工作生活中所历经的职业或职位的总称。而最受学者们认同的是舒伯(Super)在《职业生涯心理学》中将其定义为生活中各种事件的演进方向和历程,它统合了人一生中的各种职业和生活角色,由此表现出个人独特的自我发展型态[55]。随着社会与教育的发展,人们对个人的职业生涯越来越关注,对这个概念的理解也有所不同。有学者从主体角度出发,强调职业生涯是个人的职业历程,并非群体或组织的职业历程;有学者从性质出发,指出职业生涯与职业的不同,职业是个人的社会角色,而职业生涯是一个动态的持续发展过程;还有学者从关注点出发,认为职业生涯关注的不仅仅是个人的职业,更加注重个人在职业历程中的理想与价值实现。本研究认为,职业生涯是个人以实现自身职业发展为目标而经历职业准备、职业选择、职业规划、职业决策、职业适应、职业稳定以及职业结束等阶段的动态过程。

2.2  相关概念辨析

2.2.1  职业生涯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又叫职业规划、职业生涯设计,由美国管理学家诺斯威尔曼提出并定义为个人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以及当下的各种影响因素,为实现自身的职业目标而确定行动方向、行动时间和行动方案[59]。一些研究者在使用概念时常常混为一谈,将职业生涯教育简单地等同于职业生涯规划,忽视了两者之间的区别。职业生涯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关注的都是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但是二者存在以下几个差异:第一,概念范畴不同,职业生涯教育的范围更广,包含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第二,实施主体不同,职业生涯教育的主体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而职业生涯规划的主体则只有学生;第三,实施方式不同,职业生涯教育通过一系列综合性教育活动开展,而职业生涯规划依靠自我认知、自我学习、社会实践等个人行为实现。

2.2.2  职业生涯教育与职业教育

2022年5月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指出职业教育是指为了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使受教育者具备从事某种职业或者实现职业发展所需要的职业道德、科学文化与专业知识、技术技能等职业综合素质和行动能力而实施的教育,包括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60]。职业生涯教育与职业教育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职业生涯教育是职业教育的延伸,两者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都对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具有显著作用。同时,为避免概念混淆,应明确两者的不同之处。首先,两者的性质不同,职业生涯教育只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活动,而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具有完备的课程体系、质量评价体系等;其次,两者的教育对象不同,职业生涯教育关注人的整个生涯,贯穿于初等、中等、高等教育阶段中,但职业教育由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学校实施;最后,两者的教育目标不同,职业生涯教育的终极目标在于实现人的终身发展,而职业教育旨在传授职业知识与技能以教会学生如何谋生。

第3章  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现状分析 ................................... 17

3.1  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调查问卷与访谈的概述................................ 17

3.1.1  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调查问卷与访谈的设计 ...................................... 17

3.1.2  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调查问卷的发放与数据 ............................ 17

第4章  日本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实施与启示 ................................ 29

4.1  日本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实施............................ 29

4.1.1  终身化的教育理念 ........................................ 29

4.1.2  规范化的组织体系 ................................... 29

第5章  基于PDCA循环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 .......................... 35

5.1  基于PDCA循环的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理念与运行流程 ........................ 35

5.2  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目标规划(P环节) ................................................... 36

第5章  基于PDCA循环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

5.1  基于PDCA循环的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理念与运行流程

我国高校要将“以学生终身生涯发展为本”的职业生涯教育理念贯穿于教育全过程,唤醒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主体意识并充分发挥教师在职业生涯教育过程中的引导作用,促使大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合理规划职业生涯,在职业生涯实践中不断摸索、调整前进方向,最终实现自身的价值。基于PDCA循环的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实现各部门联动提供全面的课程知识教学、丰富的职业体验活动、高质量的指导服务平台,满足学生在大学四年各阶段的多样化职业生涯发展需求,实现职业生涯教育的全程性、全面性与全员性。

基于PDCA循环的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由目标规划(P环节)、实施保障(D环节)、监控评价(C环节)、总结改进(A环节)循环组成,如图5-1所示。高校在目标规划(P环节)通过对参与职业生涯教育的师生进行访谈与问卷调查、邀请第三方机构进行调研评价来总结、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通过明确职业生涯教育的目标体系、建立完善的职业生涯教育组织体系并制定健全的职业生涯教育实施体系来改革以往的教育模式;在实施保障(D环节)将课程教学、实践活动与服务平台指导贯穿于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体验、职业生涯决策、职业生涯行动四个生涯阶段中,满足学生分阶段的多样化需求;在监控评价(C环节)从多方面对学生生涯发展情况与职业生涯教育实施情况进行评价,以检验基于PDCA循环的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实效性;在总结改进(A环节)对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评价结果进行分类处理,对成功经验加以总结宣传并将尚未解决的问题引入下一轮PDCA循环中。

教育论文参考

结论

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化的实现促使越来越多的人能够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但随之而来的便是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挑战。高校学生正处于职业生涯的探索期,但许多学校对职业生涯教育的认识不足,开展的相关教育教学活动忽视了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唤醒,难以促使大学生根据制定的职业生涯规划逐步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进而在毕业之际实现高质量就业。PDCA循环理论遵循持续改进以实现质量控制的管理思想,适用于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这一动态发展的人才培养工作,因此高校合理运用PDCA循环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实效性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在此背景下,本研究以文献研究法为主、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为辅总结分析了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有益探索以及当前所存在的问题,并借鉴日本高校职业生涯教育的实践经验,提出基于PDCA循环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具体运行流程内容,研究结论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在取得进步的同时仍存在一些阻碍发展的问题。从我国教育部等相关部门与部分省市发布的相关文件、通知中可以发现国家对职业生涯教育的重视,一些社会教育服务机构积极开展相关活动营造了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氛围,我国学者也从本土化探索、教材建设、学术探讨等方面推进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理论发展。在此背景下,我国高校积极开展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但根据PDCA循环理论从计划(P环节)层面看,许多高校未能形成对职业生涯教育理念的正确认识,没有配置专门的职业生涯教育管理部门对该项教育工作的实施进行统筹规划,也没有组建一支具有专业知识背景与水平的师资队伍;从执行(D环节)层面看,高校开设的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课程存在价值取向偏离、内容设计不合理、教学安排缺少连贯性、教学方式较为单一等问题,以实习、主题讲座、相关比赛、职业体验、经验分享会等形式开展的职业生涯教育课外实践活动未能充分发挥教育效果,对职业生涯教育网站、微信公众号、专业测试、生涯咨询等服务平台的开发宣传力度不够;从检查(C环节)与处理(A环节)层面看,高校未能建立起系统的职业生涯教育评估机制,评价形式与内容单一且没有对评价结果进行及时的反馈以指明学校与学生未来的改进方向。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