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教育论文,笔者认为对于学生来说,通过小先生制课堂能进一步提升学习兴趣,在小先生的带动下,促进学习动力,从而发现和获取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取得相应的能力,汲取知识。
第一章“小先生制”的建构和设计
一、“小先生制”的内涵
(一)“学无先后,达者为师”的教育理念
《论语》中曾写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唐代文学家韩愈的教育思想中也提到无论地位如何,不论年龄大小,只要有他懂得知识比我多,理解得知识比我更深入、更透彻,我就应该向他学习,认他为我的老师,有道理的地方,就是老师所在的地方。“以教人者教己”“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等等,无不体现了古时的大教育家、大思想家们都认为学无先后,达者为师的教育理念,蕴含着“小先生”的内涵。
(二)“即知即传”的教育模式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来,陶行知先生大力推行扫盲运动,为探索普及大众教育的路径而奔波,他说:“这十几年来,我有时提倡平民教育,有时提倡乡村教育,有时提倡劳苦大众的教育,不知道的人以为我见异思迁,欢喜翻新花样,其实我心中只有一个中心问题,这问题便是如何使教育普及,如何使没机会受到教育的人可以得到他们所需要的教育”[21]。为了普及大众教育,陶行知先生大力推行“小先生制”,他认为大众教育不再局限于学校课堂的老师教学生,而是让先学会的学生当“小先生”去教其他的学生,并延伸到其余男、女、老、幼,以消除教育的界限,冲破小众精英教育的阻碍。陶行知先生提出:“把教育、知识化作新鲜空气,普遍的广及于大众,并且只有运用小先生,小先生便能把知识变成空气。小孩子最好的先生,不是我,也不是你,是小孩子队伍里最进步的孩子”[22]。这些都体现出了“小先生制”能有效的普及大众教育。徐特立先生不仅大力建设基础教育体系,对学龄儿童进行教育,还提出了对成年人开展扫盲运动,提出了认识字的和不认识字的人相配合组成小组,识字的教不识字的群众路线教学法,这也是一种“小先生制”的另类发展。
二、小先生制的特点
(一)小先生制
“小先生制”亦称见习教师制,是一种建立在学徒制基础上培养小学专职教师的制度[5]。本文“小先生制”是指陶行知先生所总结、创立的肩负着普及教育之使命,以“即知即传”行为方法为基础,通过新时代所提倡的素质教育作为背景,不断的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和实践,逐步演变而来。从传统的教师讲授,到教师“走下讲台”让学生分组合作学习,然后教师“让出讲台”学生主讲,最后由学生主持成团自主管理、教育、服务,形成以“小先生”参与教学和教辅工作、学生自主管理工作、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中等职业学校创新教育管理模式和人才培养方式,创设适应时代背景的人才培养新“小先生制”道路,即在超越陶行知先生开创“小先生制”时为了扫盲和普及大众教育的目的外,其根本目的在于落实“三全育人”的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学生既是“学者”,也是“教者”,还是“管理者”,把学生在学校的时间和空间最大程度的还给学生,并且使之从学校、课堂延展至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再仅仅局限于“知识学习”,只要是成长需要,处处都可以有“先生”和“学生”[23]。
(二)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是指人才进行培训、教育的过程。2019年6月教育部出台的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指导意见中指出:“要突出职业教育的类型特点,推进教师、教材、教法改革,规范人才培养全过程,加快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24]。本文通过研究学校的“小先生制”人才培养方式和目标,是为提高学生的组织管理、沟通交际的综合素养,以小先生的引领、模范作用,带动全体学生达到共同进步,综合发展的目的。以此提升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又强化训练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技能,更多的培养校园文化活动中的中坚力量和各级各类比赛拔尖人才,使所有学生符合小学、学前教育工作者的基本能力要求和目标任务,并通过人才培养促进教师教学、管理、组织水平,促进全面发展,建设结构合理、素质精良的教师队伍。
第二章“小先生制”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现状调查和分析
一、调查目的
在本次研究中,主要通过问卷和访谈方式了解“小先生制”人才培养现状,通过学生、教师、学校对实施“小先生制”的背景认识和培养目标调查,了解“小先生”实施目的、实施过程、实施评价和实施效果,分析、总结中等职业学校实施“小先生制”人才培养的现状,学校实施“小先生制”人才培养方式和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收集教师、学生对实施“小先生制”人才培养方式存在的意见和看法。通过调查,提出学校完善“小先生制”人才培养方式的意见和建议,并期望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改革和发展提出具有参考性的意见和建议,以此提供数据、资料支撑。
二、调查方法、设计与调查对象
本研究的调查方法主要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以深度访谈调查为主,问卷调查为辅。其中,分别对学生和“小先生”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小先生制”在选拔、教学、考评、效果、满意度等等方面的实施现状和看法;对于管理人员、老师,则通过面对面访谈的形式,了解学校“小先生”队伍的建设、培养和成效及建议的相关信息。
研究学校为中等师范学校,学校构建了以教师教育为主体、师范类专业和艺术类等非师范类专业协同发展的专业体系,主要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还有部分五年制公费定向师范生,现有教育专业学生人数为2147人,“小先生”队伍467人。本研究通过学校教育专业各班主任的途径对学生随机发放出了200份调查问卷,全部进行了回收,问卷有效率100%;通过教务管理部门对小先生队伍发放了调查问卷150份,回收了150份,问卷有效率100%。问卷编制第一维度是对“小先生制”实施的满意度的调查,第二个维度是对“小先生制”实施目的的调查,第三个维度是对“小先生制”选拔情况的调查,第四个维度是对“小先生制”的实施过程进行调查,第五个维度是对“小先生制”的实施效果进行调查。
第三章小先生制实施存在的问题及反思...................47
一、存在的问题.....................47
(一)培养目的较为单一................47
(二)“小先生”机会不均等......................47
(三)应用课程范围较为单一...................47
结语...........................51
第三章小先生制实施存在的问题及反思
一、存在的问题
(一)培养目的较为单一
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教育改革全面推进,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社会对人才的综合要求越来越高。但现阶段中职学校对师范生的培养目标,主要还是以胜任相关教学工作,即仅仅是针对小学、幼儿园教师的教育能力和素质进行培养,主要对学前教育师范生的“说、写、画、弹、唱、跳”专业基本功进行培养,让学生能写会画,能说会唱,并以实施“小先生制”来培养教师教育能力,让其符合对幼儿实施德、智、体、美等全方面发展的要求。但学校对学生的幼儿教育研究能力、管理能力培养有所欠缺,在应用型人才中的科研能力和管理能力培养目标有所缺失,只为了培养优秀幼儿教师的人才培养目标较为单一。虽然应用了“小先生制”人才培养方式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教师教育能力,但其应用的范围主要还是专业实践课中,以专业实践课程培养“教师”的幼儿教育教学能力,加强技能方面的训练,但老师在课程教学中主要还是以教材内容的范围去施行教学,超出教材的拓展知识能不讲则不讲,能少谈就少谈,不敢跨越“雷池”,导致学生的眼界狭隘,知识面狭窄,限制了学生的发展的多样性,导致学生开拓意识和创新能力不足,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也可能就因循守旧、绳趋尺步,缺乏了开拓进取、用于创新的意识和精神。
(二)“小先生”机会不均等
我国所提倡的教育原则是人人平等的教育平等原则,教育平等包含了机会平等和权利平等。在实施“小先生制”时,虽然我们大力倡导人人都可以当“小先生”,但在实际实行时,还是根据自愿原则的个人自主报名之后再选拔,这就让很多沟通、表达能力相对不那么突出的人不敢报名,不敢表现自己,导致很多人想当“小先生”却又不敢当。在实施“小先生制”时,专业老师会对“小先生”进行培训,指导“小先生”们如何备课,如何查找资料,如何理解重难点,如何组织和推进课堂节奏,专业老师的精心指导才能让“小先生”更好的完成课程目标和任务。那么就会产生“小先生”的教师教育技能、专业基础技能和综合能力越来越强,其他同学则因为没有当上“小先生”,与“小先生”的差距越来越大,就越对课程不感兴趣的情况,导致两级分化的尴尬局面。
结语
通过调查了解、参与“小先生制”的实践,感受到“小先生制”确实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特别是针对教育专业学生来说,大多数今后从事的职业是老师,通过“小先生制”能真切感受到如何当一名老师,当一名老师所需具备的能力和条件。
对于学生来说,通过小先生制课堂能进一步提升学习兴趣,在小先生的带动下,促进学习动力,从而发现和获取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取得相应的能力,汲取知识。
对于小先生来说,有一个可以展示自己的平台,并且是针对今后从事职业的专业实践平台,能进一步提升专业技能,做足职前准备,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活动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解决问题思维等等都得到很好的锻炼和强化。
对于教师来说,通过小先生制可以发现一批、培养一批优秀人才,特别对于职业学校,各级各类竞赛、展演机会多,由此储备一批专业人才。同时,以“教学做合一”理念,真正教会学生怎么学、怎么教、怎么做。
但从研究过程来看,还是缺少了科学的调查方式,对实践中突出的案例没有很好的展现出来,实施“小先生制”的成效没能很好的呈现,后续,将进一步加强力量,把实施案例和成效以及理念进行整理分析,使之能真正起到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