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教育论文,笔者通过对初中部三个年级学生的问卷调查数据和校园霸凌当事人和旁观者的访谈及案例分析,得出农村地区校园霸凌的现状、原因和应对策略。
1绪论
1.1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中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中学生的健康发展和思想道德状况直接关系到我们民族的整体素质和国家的前途命运。而频繁发生的校园霸凌已经对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都造成了极大的损害,因此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对校园霸凌进行研究,这对学校班主任老师处理校园霸凌问题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研究意义。
1.1.1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发生在学生之间蓄意或者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而造成伤害的校园霸凌事件屡屡发生[2]。2019年4月23日,甘肃陇西县渭河初级中学一名初二男生被五名学生殴打,之后抢救无效死亡。5月1日下午,被害人的尸检报告显示是颅脑严重损伤而死亡。2020年5月15日,山东兰陵县的八名女中学生对兰陵县实验中学一位初一级女生进行群殴,她们效仿网络中的打人视频,将打人过程拍摄下来并上传到网络。虽然事件通过公安机关的程序进行了处理,但仍然引起社会公众的持续关注。
从中国近年来发生的校园霸凌的涉事群体来看,呈现出一系列新趋势。首先,校园霸凌呈现低龄化趋势。法制网舆情监测中心以2019年1至5月媒体曝光的40起校园霸凌事件为例进行分析,发现75%发生在中学生之间,其中初中生占42.5%。在安徽怀远发生的霸凌事件中,按照受害学生的说法,他们从小学二年级开始就遭到勒索,那时这些孩子还不到10岁[3]。其次,女生频频成为“主角”。宁夏银川市第十六中学政教处主任闵生肃告诉记者,他所了解的校园霸凌事件,近七成有女生参与,而且“有女生参与,男生往往下手会更狠”。最后,在流动、留守儿童密集的地方,霸凌事件往往呈高发态势。笔者梳理发现,当前校园霸凌事件不少发生在城乡接合部的学校,而这些学校正是流动、留守儿童聚集的地方[4]。
1.2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
1.2.1研究思路
本研究主要是通过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案例分析法进行研究,笔者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以及导师的指导,阅读大量有关校园霸凌的文献,并对文献资料加以整理和总结,发现国内外学者在校园霸凌的定义、类型、成因、应对策略以及影响的研究发现,并提出本文对校园霸凌的界定和类型;笔者通过对汕头市N中学初中部三个年级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以此了解该中学发生校园霸凌的频率、霸凌的场所、霸凌的类型及其霸凌者和受霸凌者的特征,以及学生对待校园霸凌的态度,还有班主任在班级的教育管理过程中如何预防和应对校园霸凌等等;笔者还通过对汕头市N中学的四起校园霸凌案例进行研究,并从认知行为理论、道德推脱理论和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视角,分析学生发生校园霸凌的原因以及应对策略,发现班主任在班级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探讨如何通过优化班主任的班级教育管理工作来规范学生的行为,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加强道德意识,从根源上减少和预防学生的校园霸凌行为。
1.2.2研究内容
本研究的主要问题集中在了解班主任在班级的教育管理工作中预防和应对校园霸凌的基本情况,发现学生和老师以及家长在面对校园霸凌现象时错误的态度和处理方法,并研究如何通过优化班主任的班级教育管理,增强学生的道德意识,提高校园霸凌的认知水平和处理能力,让学校、家长和社会重视并关注校园霸凌,全员参与到抵制校园霸凌的行动中来,还学生一个安全、和谐的学习环境。
2农村中学校园霸凌研究文献综述
2.1校园霸凌定义研究
校园欺凌,别名校园霸凌,英文是School Bullying,指的是发生在校园内外、以学生为参与主体的一种攻击性行为[13]。
2.1.1国外对校园霸凌定义的研究
关于校园霸凌概念的研究,挪威研究者Dan Olweus于1978年在《Agression in theSchools:Bullies and Whipping Boys》中指出,霸凌(school bullying),是指学生个体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反复受到其他个体或群体的伤害行为[14]。美国学者斯蒂芬.弗兰(Stephen L.Franzoi)认为,校园霸凌是一种具有特定目标的理性行为,霸凌者倾向于使用沉着冷静、先发制人的暴力方式来达到他们的目的[15]。我国学者李燕秋在《校园霸凌研究综述》中提到,在美国霸凌概念是:任何破坏教育目的、教学气氛以及对学校治安秩序产生危险的行为[16]。英国伦敦大学Smith教授在《The silent nightmare:bullyingand victimization in school peer group》中提到,霸凌现象从理论本质上具有强烈的攻击性,是霸凌者有意为之,并明确会对受霸凌者造型身体或者心理上的严重伤害的行为方式,其中“主观有意”和“造成伤害”为两项基本要素[17]。
2.1.2国内对校园霸凌定义的研究
邓贤丽在《论我国校园霸凌的立法保护》中明确指出,校园霸凌是指初中生之间权利不平等的霸凌和压迫,这包括肢体上、语言上的攻击,也可能是骚扰性的谈论或对身体某部位的嘲讽、评论和讥笑[18]。梁国威在《浅析中日校园霸凌行为的原因及对策》中将霸凌行为定义为霸凌者对力量悬殊的另一方进行的具有长期性、单向性,且使对方感到莫大痛苦的方式[19]。张国平在《校园霸凌的社会学分析》中将校园霸凌现象主要论述为中学生之间的伤害做法,其中包括肢体上的碰撞,言语上的侮辱,如起绰号或者恐吓、威胁等方式,或是人际交往上的莫名排挤、有目的性的孤立或是故意的敌对现象等[20]。
2.2校园霸凌类型研究
根据笔者对汕头市N中学的校园霸凌的调查和访谈得知,学生在学校发生的校园霸凌类型往往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霸凌方式的结合。如果班主任在日常的班级管理过程中,能细心观察受霸凌学生的情绪变化,发现异常,并及时与家长沟通,应该还是能够预防校园霸凌的发生的。接下来笔者将综述国内外学者对校园霸凌的分类研究。
2.2.1国外对校园霸凌类型的研究
关于“校园霸凌”的类型,挪威著名学者奥维斯把校园霸凌分为五类,一是言语霸凌,包括取外号、言语讽刺、威胁恐吓等;二是肢体霸凌,包括推、踢、殴打、抢夺勒索等;三是关系霸凌,包括排挤、孤立弱势群体、中伤同伴;四是性霸凌,包括以身体、性取向、性特征作为取消或者谈论的话题;五是网络霸凌,包括利用网络和手机传播不雅言语、散播不实谣言[21]。美国政府反霸凌中心认为,校园霸凌主要有三种形式:第一,言语霸凌,包括说和写一些刻薄的东西,主要是戏弄、取绰号、不适合的性别评论、嘲弄和威胁恐吓;第二,社交霸凌,也称为关系霸凌,涉及伤害别人的声誉和关系,主要包括有目的地孤立某人、散布谣言等旨在损害他人声誉或者社会关系的有意挑衅。第三,身体霸凌,包括击打、推搡等身体攻击行为。
2.2.2国内对校园霸凌类型的研究
武亦文认为校园霸凌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一是身体霸凌,比如攻击、敲打;二是关系霸凌,如传播谣言、孤立他人;三是言语霸凌,如侮辱他人、取不雅外号;四是网络霸凌,如网上谩骂他人、上传他人不雅视频等[22]。
3汕头市N中学校园霸凌现状的问卷调查..............17
3.1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17
3.2汕头市N中学的基本情况和校园霸凌现状.....................19
4汕头市N中学校园霸凌案例分析...............................25
4.1案例研究意义及代表性................................25
4.2人际关系霸凌案例研究..............................27
5汕头市N中学校园霸凌产生的原因分析..............................44
5.1汕头市N中学校园霸凌产生的个人因素.................................44
5.2汕头市N中学校园霸凌产生的学校因素.................................47
6农村初中校园霸凌的应对策略
6.1优化班主任的班级教育管理工作
根据以上对校园霸凌产生的原因分析可知,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是否到位是影响校园霸凌的主要因素,因此,笔者尝试从优化班主任班级教育管理工作入手,为例如汕头市N中学的农村初中应对校园霸凌提出几点策略,一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关爱每一位学生;二是丰富宣传方式,全员关注校园霸凌;三是完善管理制度,规范学生行为;四是差异管理男女生校园霸凌;五是在班级管理中创新德育观念;六是加强家校合作机制;七是加大对监控死角的监督管理。
6.1.1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关爱每一位学生
在对汕头市N中学三个年级的初中生的问卷调查中我们得知,该学校初中部的老师对所有学生的关心程度是不一样的,对一部分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的关心比较少,其中最不关心的是一个学期都没有找学生谈过话,关心他们在学校的生活状况。而在与学生的访谈中得知,这些学生大多数是成绩比较一般,在班集体里边属于中等生。久而久之,老师对学生这种漠不关心的态度导致了师生之间的关系紧张,所以当学生在学校遇到校园霸凌的时候,他们也会觉得跟老师讲起也没什么意义,结果导致被霸凌的频率越来越高。由此可见,对学生的不关心会导致师生关系的不和谐,会加速校园霸凌事件的发酵。另外,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在汕头市N中学,家庭贫困的学生最容易受到他人的霸凌,而脾气暴躁的学生最容易成为校园霸凌的实施者。这就要求班主任在日常的班级管理工作中,要多关注这两类学生,并在班里表现出自己对所有的学生都是平等的,让其他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班主任态度的熏陶和同化,不歧视任何学生。
结语
校园霸凌随着曝光率的逐年增加,越来越得到学生、老师、学校、家长和社会的关注和重视,但尽管比以前有所好转,校园霸凌目前依然是我国在学校教育方面亟待解决的校园暴力问题。但是校园霸凌无论在学校规章制度上还是法律文件上都没有明确的规定来划分校园霸凌的等级,按等级给出相应惩罚,以此来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本文在国内外学生对校园霸凌的研究基础上,客观总结描述了校园霸凌的概念和类型。并将研究目标锁定在农村地区,并以汕头市N中学初中部学生作为研究重点,通过对初中部三个年级学生的问卷调查数据和校园霸凌当事人和旁观者的访谈及案例分析,得出农村地区校园霸凌的现状、原因和应对策略。并从学生、老师、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立场提出预防和应对校园霸凌的策略。
笔者在本文提出应对策略,第一部分是优化班主的班级任教育管理工作,包括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关心爱护每位学生、丰富宣传方式,全员关注校园霸凌、完善校园霸凌管理制度,规范学生行为、差异管理男女生校园霸凌、在班级管理中创新德育观念、加强家校合作机制、加大对监控死角的监督管理;第二部分是学生层面的教育管理策略,包括提高学生的校园霸凌认知和应对能力;第三部分是校园霸凌的辅助策略,一是从家庭教育入手,改变父母教养方式,创建和谐家庭氛围;以身作则,建立良好亲子关系;二是从社会层面入手,加大对新媒体的监控力度和明确定性校园霸凌行为,并将其加入法律规制范围。
总而言之,我们只有全员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结合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力量,采用一切可能的办法杜绝校园霸凌的急速恶化和升级,减少校园霸凌行为,还农村初中学校的学生们一片欢乐、和平的学习乐园。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