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教育论文,本研究通过调查,得出农村高中中等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现状和问题,具体表现为学业自我效能感水平低,存在性别差异、年级差异和班级差异。
一、农村高中中等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现状调查分析
(一)以粤东某市T中学为例的可行性分析
1、T中学学校简介
粤东某市T中学,始建于1923年,期间曾多次更名,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在近百年的办学历程中,T中学大致分为三个历史发展阶段。1992年前,T中学一直是完全中学编制,文化底蕴深厚。1992年,因地方政府对本区域教育资源的重新规划和布局,T中学调整为初级中学。2009年9月,经地方政府批准,T中学恢复办高中。
T中学地处T镇,地理位置较偏,自恢复办高中以来,T中学在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及社会各界人士眼中,只是本区的一所面上中学。所谓的面上中学,就是指当地的非重点中学。作为一所面上中学,T中学长期不受社会各界人士的重视,在当地关注度明显不足。这种关注度的不足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生源质量严重受限
正如前文所述,现行的高一新生录取机制有其不可忽视的优点,但T中学作为一所面上普通高完中,每年所录取的高一新生入学成绩与重点中学的学生相去甚远,生源质量不可避免的严重受限。
(2)地方政府支持力度不足
每年的高考成绩,作为衡量地方政府在教育领域政绩的一项重要指标,受到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而想要用有限的资源,取得最大的成绩,最省时省力省资源的方法,就是将资源集中起来,尽可能地向重点高中和优质生源倾斜,以达到收益的最大化。因此,T中学作为一所面上中学,在财政投入和其他各种教育资源的分配中不占优势。地方政府对学校的投入和支持力度明显不足,最有力的证明是:T中学从几年前就已经规划建学校宿舍楼,报当地政府并获得批准多年,但时至今日尚未起建,原因就是学校资金不足,也无法获得地方财政的支持,只能寄希望于优秀校友的资金捐赠和当地乡贤的帮助。
(二)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的编制与调查的实施
1、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的选取与改编
自我效能感,作为美国心理学家Albert Bandura于1977年提出的心理学专业概念,在国内外心理学家们几十年理论探索和实践研究中,其理论体系不断完善。为了便于自我效能感的实证研究,心理学家们编制了大量的自我效能感量表,对研究对象的自我效能感进行测量和研究。国外的有Pintrich(1991)编制的Motivational andStrategies for Learning Questionnaire,V.Morgan和J.Jinks(1999)共同编制的Morgan-Jinks student efficacy scale以及Bandura(2001)编制的Children’s self-efficacyScale等。上述量表对我国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的编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但单纯地照搬照抄并不适用于我国的学生具体情况,因此国内的心理学专家根据国外现有的量表进行改编,形成适用于我国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包括王凯荣、辛涛、李琼(1999)编制的《自我效能感量表》,汪玲、雷雳(2000)编制的《效能信念问卷》以及边玉芳(2003)编制的《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等。
边玉芳(2003)在借鉴众多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的基础上,通过实践研究和数据分析,形成了自编的《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该量表对比其他国内量表具有更强的信效度,更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因此本研究所采用的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选取自边玉芳(2003)在《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的编制与应用》一文中的研究成果。
二、农村高中中等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成因分析
(一)学生方面
1、学生心理不自信
在调查分析中发现,中等生在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十个子因素中,普遍处于较低水平,这是由中等生的层次特征决定的。他们是一个容易被周围人忽视的群体,周围人有意或无意的忽视导致中等生对自我认识不足,心理自卑,对自己缺乏信心。譬如在调查分析环节中,大部分受测中等生“在做题时对自己的思路和答案缺乏信心”,“考完试后会非常害怕,认为自己考不好”,“对新颖的题型缺乏解决问题的把握”,“对弱科缺乏信心”,“无法取得满意的成绩”等,这都是中等生心理极度不自信的表现。在对中等生代表的访谈中,大部分中等生坦言对自己的智力发展水平信心不够,认为自己在学习上没有天分,因此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
2、竞争对象不合适
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良性竞争是一种常态,然而大部分中等生在竞争过程中,常常处于盲目竞争的状态,缺乏同类竞争的意识。中等生是一个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群体,没有像学优生那么优秀,但也比后进生让人省心得多。然而当前社会功利心理较重,“勇争第一”、“势拔头筹”,诸如此类的宣传和舆论充斥在社会各个领域,教育领域也不能幸免。中等生在这样的舆论氛围下,在学习生活中缺乏与同类进行竞争的意识,盲目地与学优生群体进行比较和竞争。但中等生与学优生之间差距的形成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想要追赶和超越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一次次地以学优生作为自己的竞争对象,大概率的结果是经历多次的失败体验。在经过多次失败后,中等生更容易产生自我怀疑感和无能为力感受,学业自我效能感明显下降。
三、农村高中中等生学业自我效能感提升策略..........................35
(一)学生层面.............................35
1、准确定位,重拾信心..........................35
2、寻找合适参照对象.....................35
四、结论与展望...................42
(一)结论..........................42
(二)展望...........................42
三、农村高中中等生学业自我效能感提升策略
(一)学生层面
1、准确定位,重拾信心
中等生要准确定位自己。大部分中等生的智力水平与学优生并无差异,之所以学业成绩比学优生差,主要还是因为长期以来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也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中等生要有清晰的自我认识,既要对自己的学业水平准确定位,认清自己与学优生的差距,又要对自己能力的提升有信心。
2、寻找合适参照对象
适当与学优生进行学业比较有助于中等生对自己准确定位,但如果一味以学优生为参照对象,会让中等生长期处于挫败的心理状态中,因此在对自己准确定位的基础上,要寻找与自己同等水平或比自己水平高一点的同学作为参照对象,一方面可以以他们为超越对象,容易获取成功经验。另一方面,可以以他们作为自己的替代对象,当他们获得小成就时,要相信你也可以,从中获取替代性经验。
3、合理设定目标
在树立长远目标的同时,要将长期目标分解分级,根据难易程度分成一个个的小目标,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计划有周期地实现自己的一个个小目标,最终实现长远目标,这有利于中等生获取成功经验,提升学业自我效能感。
4、正确树立学习观
中等生要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一方面要明确学习目的,学习是为了充实自己,提升自己,从而更好地服务社会。另一方面是要正确理解学习成就的内涵,学习的成就不仅仅是体现在读书获取学科知识,更在提升个人的综合素养。一个人的学习成就绝不仅仅体现在每一次的考试的成败,而体现在个人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四、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本研究以“学业自我效能感”作为农村高中中等生研究的切入点,通过对前人理论的研究探讨和对一线教育工作者的深度访谈,本人确定了研究的框架和思路,并着手开始农村高中中等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现状的调查研究。通过调查,得出农村高中中等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现状和问题,具体表现为学业自我效能感水平低,存在性别差异、年级差异和班级差异。结合调查分析的结果,对校领导、教师、家长代表和学生代表等关键人物进行深度访谈,对农村高中中等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现状和问题进行成因分析,分别从学生个体、家庭、教师、学校及社会五个因素进行论述。在此基础上,分别从学生、家庭、教师、学校和社会五个层面提出农村高中中等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提升策略。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