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教育论文,本文针对传统德育模式下中职学校教育管理中面临的问题,以H工程技术学校的中职学生为研究对象,对该校实施“三合德育”的成果进行研究,并通过对该调查结果的梳理,探索总结将三合德育行之有效的运用到我国中职学校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的方法,为日后学校学生教育管理提供指导性意见;
第1章绪论
1.1选题依据
2019年11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这是继《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和《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2014年修订)》之后,教育部专门针对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发布的又一个纲领性文件。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既要以学校管理为重心,开展常规教学活动,又要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各行各业高素质复合型技能人才,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已成为我国职业教育的主体。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教育管理中的德育工作是涉及中职教育“培养什么人”的首要问题,对学生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
近几年来,中等职业学校在国家政策倾斜等扶持下迎来大规模发展,但由于时代的发展和社会转型,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教育管理始终是其发展中的一大难题,学校如同企业,如何向管理要效益,如何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竞争力等问题日趋明显,应对这一挑战,切实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教育管理,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发挥中职教育中德育的学生教育管理功能,提高人才质量,提高学生的专业性与技术性,使其符合企业发展与国家发展的需要显得尤为重要。
“三合德育”由H工程技术学校在2013年首次提出,该新型德育模式对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做了一番改革和创新,通过构建校企融合、课管融合、知行合一的德育模式,充分调动家庭、企业、学校等各方资源,对中职教育的各环节进行德育融入,凸显了中职特点,真正让德育工作活了起来、动了起来,是对我国德育体系的完善和补充,推动了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发展。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研究目的
由于还在努力探索、实践阶段,必然存在某些不足,因此,以H工程技术学校中职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研究进行本次选题的主要目的在于:
(1)发现问题。通过对惠州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教育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发现传统德育模式在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存在不兼容、不相适应的问题,如学生在学校期间学习的理论到了具体生产实践中产生脱节,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认知难以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被自觉实践和运用,学生认知和行动严重脱节等问题,并对问题的成因进行梳理和分析。
(2)解决问题。针对上述问题,以H工程技术学校中职生为例,探索如何将三合德育行之有效的运用到我国中职学校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以期对传统德育模式下中职学校学生教育管理中面临的问题进行求解。
(3)建立、健全、完善德育研究体系。虽然“三合德育”提出的时间比较短,但自H工程技术学校执行以来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对三合德育的研究不断深入,此研究努力探索将对我国研究德育问题做出一些贡献,对正确认识和推广三合德育、发挥德育的教育功能、进一步推动中职学校学生教育管理具有积极的作用。
第2章“三合德育”内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三合德育”内涵界定
2.1.1“三合德育”的概念
“三合德育”是H工程技术学校为培养人格健全、德技兼优的中职人才,按照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目标和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的要求,在创新的德育实施的过程中,以整体联动的机制重组德育工作实施主体,根据学生实际重建德育课程体系,以课堂教学、日常管理和德育活动的同时实施提升德育实效,学校德育与企业培养相融合,以德育教师、学生科、班主任及企业的共同参与改革评价办法,提升学生思想品德和综合素质,即“校企融合,课管融合,知行合一”的一种德育模式。
(1)“三合德育”之校企融合
校企融合教育,指的是学校通过与企业合作的形式,二者一同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目前,由于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有关于教育行业的竞争也是如此,所以一部分大专、中专院校为了增加市场竞争力,同时提高校园内部教育管理水平,选择与大型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二者共同进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结合校外企业,使学生的知识层面不仅体现在书本上,同时还体现在校外实践上,能够对社会的需求进行准确的满足,提高人才转化利用率,避免中职学生埋头于书本中,和实际脱轨。
而校企融合,指的就是通过将学校的教育管理模式与企业结合,这一模式的形成,首先,可以使学生不再局限于学校的书本上,而是将目光投向真正的项目中,通过对企业的文化、管理模式、经营内容以及资源的利用,使企业、产品走进校园,丰富学生的课内生活;其次将企业引进学校,可以将实践与理论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继而实现工厂与教师的融合、学生身份与员工身份的融合、教师与师傅的融合、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作业与产品的融合、公司纪律与学校规定的融合、教学效果与生产效益的融合,企业绩效与期末考试的融合;最后,学生不仅由学校管理,同时还由企业进行管理,使学生明确自身的身份,不仅是学校的学生,同时还是学校的员工。从而完成从校园到社会的过渡,为我国市场提供专业性人才。
2.2相关理论基础
本论文调查研究工作是在下列理论观点的指导下进行:
2.2.1多元智能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该理论在20世纪90年代初传入我国,与当时我国提出的素质教育某些观点不谋而合,后来成为素质教育理论之一。加德纳主张每个人都拥有多种独立存在的智能,每一种智能都对应着关键能力,比如语言智能这项基础智能,它是我们沟通的基本能力,对应着听、说、读、写能力。虽然学生身上都蕴藏着每一种智能的潜能,但每个学生由于遗传或者环境的影响而拥有不同的智能组合,这些智能的发展程度是存在差异的,也就是说多种独立存在的智能其中有强项也有弱项。
这个理论启示我们:在研究三合德育渗入学生教育管理时,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不平衡性,全面的发展的看待每一个学生,让每个学生在自己的强项基础上发展,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对于不足的地方及时指正。本文构建的三合德育模式是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对中职学生的德育进行全方位,多维度的评价。
2.2.2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是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学习和教学做了新的解释。
第一,知识观。建构主义理论对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提出质疑,它认为知识是具有动态性的,知识的意义也不是独立于我们而存在的,知识是由人建构起来的,对事物的理解不取决于事物本身,而取决于我们原来的知识经验背景。
第二,学习观。学习是主动构建的,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双向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吸收。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差异性、丰富性,强调学生的巨大潜能。
第三,教学观。教学并不是让学生凭空的生长出一类知识,而是激发出学生原有的相关知识,促进原有的知识经验增长,促进学生知识构建的过程以及经验的重组和转换、改造,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做的是为学生创造一个理想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推理、分析、鉴别等高级的思维过程,同时,给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处理信息的工具、以及适当的帮助和支持,促进学生自身建构意义以及解决问题的活动。
第3章“三合德育”模式产生的背景..............19
3.1传统德育面临的困境........................19
3.1.1内容上突出知识传授而缺乏实践引领..........................19
3.1.2方法上注重理论灌输而弱化生活熏染.......................19
第4章“三合德育”实际运用的问卷调查..................................23
4.1实证调查设计.........................23
4.1.1样本选定...........................23
4.1.2问卷编制..................23
第5章“三合德育”融入中职学生教育管理的途径与方法........................34
5.1引入企业理念,推进班级管理................................34
5.1.1课堂教学过程......................34
5.1.2生产体验过程...................................34
第5章“三合德育”融入中职学生教育管理的途径与方法
5.1引入企业理念,推进班级管理
根据前文分析可以发现,传统德育存在较多问题。而中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和实用职业技能的技术型人才。转变传统的职业教育观念,引入企业理念,推进班级管理,多种措施共同努力,才能培养出满足市场需求和合适企业的技能型实用人才。接下来从课堂教学过程、生产体验过程和顶岗实习过程三个层面介绍相关途经和方法。
5.1.1课堂教学过程
H工程技术学校在运用和探索“三合德育”模式的过程中,逐渐探索出将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相结合,并通过引入企业文化和管理理念,达到对学生职业道德素养进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的效果。根据其中“课管融合”的理念,该校首先将课堂的概念进行了拓展,其内涵既包括了每日必修的6节正课,也包括了作为团活动、班级活动、团活动、选修课、德育活动等形式开展的第七节课。通过对上述“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企业文化的渗透,在讲授专业知识时有意识地与职业道德、企业文化相结合,在实训课时通过“模拟经营”“模拟车间”将“忠于职守”“一丝不苟”“工匠精神”等优秀企业文化带到学生身边,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和社团活动中反复重温职业文化,实现学校精神与企业文化的互相印证和提升。
第6章结论与反思
6.1结论
本文针对传统德育模式下中职学校教育管理中面临的问题,以H工程技术学校的中职学生为研究对象,对该校实施“三合德育”的成果进行研究,并通过对该调查结果的梳理,探索总结将三合德育行之有效的运用到我国中职学校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的方法,为日后学校学生教育管理提供指导性意见;同时,也为其他同行研究建立健全德育研究体系,推动我国中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时提供一定启发。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