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写教育论文案例:期望理论在乡村初中教师专业发展中的推广探讨

发布时间:2022-10-06 22:28:13 论文编辑:vicky

本文是一篇教育论文,本研究应用期望理论,探究乡村初中教师专业发展的激励问题。平和县位于中国东部,经济欠发达,以农业生产为主,教育质量不高,在全市排名靠后,工作于该地区的乡村教师具有很高的代表性和研究价值。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问题缘起

2018年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不仅是对日益严峻的“乡村病”的政策回应,也是破解“三农”问题和解决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必然要求。作为基本公共服务之一的乡村教育,是乡村振兴必不可缺的基础工程,也是推进乡村振兴进程的动力源。健康的乡村教育不仅能为乡村振兴破除落后观念、改变封建陋习、培育乡风文明,还能为乡村振兴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农民。教师是影响儿童健康成长的领路人,也是教育变革的核心力量,乡村教育的根本和核心在于教师的素养。因此,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仰赖高质量乡村教师的耕耘与奉献。

教育论文参考

2015年国务院出台《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乡村教师这一群体再次进入社会大众的视线。《计划》出台的本意是提高乡村教师专业水准,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尽管2020年全国已全面脱贫,但为了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过渡,促进教育公平,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对于提升乡村教师质量的工程不能放松。

教师专业化是大势所趋。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专业化发展活动在世界各国方兴未艾。尽管学界对于“教师专业者论”的见解各不相同,但是对于教师专业化是提高教师质量的策略都深信不疑。当前,乡村教育的发展因为缺乏高素质教师而被制约①,探究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和原因,是提升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第一步。

第二节研究意义

一、提高乡村教师个体专业发展水平

乡村教育承担了大量义务教育工作,乡村教师是乡村教育质量的精髓所在,乡村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必将驱动乡村教育质量的提升、城乡教育差距的缩小、教育改革的推进。当前,我国乡村教师的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整体专业发展水平有待提升。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既离不开个体的自主性,也离不开外界环境的支持和激励。没有外界的支持,乡村教师专业发展会陷入孤掌难鸣的状况;而没有乡村教师的自主参与,外界的支持将徒劳无功。

本研究通过走访平和县乡村学校,发放问卷和开展访谈,获取关于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现状的资料,分析阻碍乡村教师专业进步的原因,以期望理论为基本框架,以其他激励措施为辅助,尝试激发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动机,强化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行为,提升乡村教师的专业水准,推动乡村教师队伍的建设。

二、改善乡村教师群体激励机制体制

一直以来关于教师激励机制的研究主要涉及高校教师,有关乡村教师的激励研究较少,从乡村教师专业发展视角的研究就更少。有效的激励措施可以强化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动机,使乡村教师产生持续的专业成长动力,使乡村教师保持高涨的工作热情和斗志追求专业提升,所有的乡村教师朝着更成熟、更专业的目标前进,加速乡村教师专业化进程;有效的激励措施可以完善现有的教师队伍,使原有乡村教师得到大步提升的同时,吸引后起之秀来乡村从教,实现乡村教育健康永续发展;有效的激励措施可以提升乡村教师工作质量,促进乡村教育振兴,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第二章乡村初中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调查及分析

第一节调查设计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采集资料,再对资料进行分析整理,总结出平和县乡村初中教师在其专业发展过程中存在

的关键问题,最后将期望理论运用于调查结果,为激励该地区乡村初中教师专业发展提出可行性策略。一、调查对象的选取

平和县位于福建省漳州市西南部,邻接厦门、汕头两个经济特区。一方面,平和县是沿海经济开放县,另一方面,也是经济欠发达县。平和县特产主要有琯溪蜜柚、坂仔香蕉、白芽奇兰,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将平和县乡村教师作为作为研究对象具有典型意义。

平和县拥有54.74万人口,下辖16个乡镇(场),240个行政村。全县有完全中学6所,独立初中24所,职业高中一所。全县共有中小学教师5507名,其中,初中教师2057名。根据漳州市政府官方数据,在2018年、2019年、2020年漳州市开展的关于教学质量先进单位的表彰中、平和县连续3年未入选教育质量先进县名单(每年评选名额6-8个不等),关于漳州市初中教育教学质量先进学校,平和县的公办学校仅平和一中和平和南胜中学入选过(每年评选名额78-110所不等)。无论是以县为单位的评审还是以单独学校质量的评审,平和县入选数量均居于末流。可见,平和县初中教育质量相对落后,有待提升。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最重要、最核心的教育资源,要提升教育质量的核心就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队伍的业务水平。城乡二元结构下,教育的薄弱环节和短板在于乡村。因此,要想提升平和县初中的教育质量,要先抓住平和县乡村初中教师这个“牛鼻子”。

教育论文怎么写

第二节乡村初中教师专业发展现状

本研究先统计乡村初中教师发展的基本状况,主要为学历、职称这类外在指标,再结合教师对专业发展情况的自我评价分析乡村初中教师专业发展现状,探寻其在专业发展中存在的核心问题。

乡村初中教师老龄化的主要原因有:一、生源的减少,编制受限,新教师进不来。教师的编制数受到学生数的影响,即生师比。近年来,由于农民工的大量转移就业,带动子女学业随迁,乡村学生大量外流,更因为对乡村教育的不信任,有条件的家庭把子女送到城区就读,乡村初中生源数量锐减。受到定额编制的限制,生源数量的下降必然导致初中教师编制数的缩小,乡村初中教师队伍得不到新鲜血液的补给。二、骨干教师外流。由于乡村的基础设施、生活条件不如城市,教师为了更好的职业发展或者是子女的生活资源,流入城区,造成乡村中青年教师的短缺。三、乡村生活和工作条件艰苦,年轻教师留不住。年轻的大学毕业生在城市接受高等教育,受到城市文化的浸染,更向往城市的工作和生活。“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年轻教师一旦有了机会可以向外发展,也就毫不犹豫地向东南飞。在职的年轻教师中,20-29这个年龄段的教师,高达85.7%认为有机会调动的话,会选择调到县城或市区。乡村初中教师老龄化,大部分初中教师处在退休的边缘,那么势必会产生人力资本贬值、专业发展活力不足和教育改革比较难推进等棘手问题。但是,另一方面,2016年二胎政策实行以来,大量学生将在未来几年进入初中,乡村初中教师老龄化不失为一个优化乡村教师队伍的机会。

第三章影响乡村初中教师专业发展的原因分析...............................43

第一节教师老龄化.................................43

第二节家庭负担过重........................................44

第四章期望理论在乡村初中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应用...............................49

第一节区别实施奖励,拔高专业发展效价...............................49

一、根据乡村教师需求,有的放矢实施奖励..............................49

二、提升乡村教师境界,合理引导教师期望.............................50

结语...............................57

第四章期望理论在乡村初中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应用

第一节区别实施奖励,拔高专业发展效价

效价的高低取决于被激励对象的主观判断,即乡村初中教师对于专业发展之后所带来“收益”的情感或态度。要提升效价除了要因人因地有所区别地组织奖励、投其所好,还要引领正向专业发展风气,提升乡村教师的境界,塑造良好的价值观,引导合理期望。

一、根据乡村教师需求,有的放矢实施奖励

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乡村初中教师的需要也可分为五个层级,然而不同专业发展阶段的乡村初中教师有不同的需要。同样的奖励在不同的乡村初中教师个体上起到的效果却不一样,只有满足乡村初中教师主导需要的奖励才有高的效价。对于青年教师,更看重生存需要和安全需要,即他们能不能适应学校的工作,有无能力胜任基本的教学工作,是否得到他人的认可。他们更渴望能安定下来,在薪资方面有更大的需求,对住房方面也更为关注。而对于从事多年教学工作的资深乡村初中教师,家庭、事业趋于稳定,需求往更高的阶段发展,希望得到尊重、追求自我实现。他们更渴望在职业生涯的最后一段时期发挥自己的余光,更加看重自我实现、名誉荣誉,可以适当体现荣誉奖励,首先,安排资深老教师做讲座,在分享自己多年工作经验的同时赢得更多的认可;其次,还可以加大对资深、优秀的乡村初中教师及先进事迹的宣传,重塑乡村场域中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最后,他们还会向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吹响战斗号角,适当为这些乡村初中教师安排有难度的任务可以激起他们的斗志。因此,学校管理者和教育行政部门在制定奖励制度时要“对症下药”、“量体裁衣”、“因人而异”,这样才能发挥奖励最大的价值。

结语

从宏观层面,乡村教师是乡村教育发展、乡村振兴的核心生产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微观层面,乡村教师影响乡村学子的成长发展,进而影响乡村家庭的兴盛。身为一名来自农村的学子,对此身有感触。但是现如今,乡村教师的生存境况却大不如前,专业素养提升也陷入瓶颈。为此,需要着重关注乡村教师,提高乡村教师的专业水准和幸福感,莫让乡村教师失落在城镇化发展的洪流中。

在这个竞争复杂的年代,每个人都在积极工作,劳动创造,希望实现个人价值,同时能够促进社会发展,体现社会价值。教师最大的价值、最高层次的需要就是培养更高质量的人才,为提高学校教育质量,促进教育改革做贡献。本文通过应用期望理论、需要层次理论,激发乡村教师的动机,满足乡村教师较低层次的需要,使之为追求最高层次的需要而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教化一方子弟。

本研究应用期望理论,探究乡村初中教师专业发展的激励问题。平和县位于中国东部,经济欠发达,以农业生产为主,教育质量不高,在全市排名靠后,工作于该地区的乡村教师具有很高的代表性和研究价值。因此,本研究以平和县的乡村初中教师为研究对象。在借鉴已有的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平和县乡村的实际情况,从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信念三个维度设计调查问卷,并根据研究需要设计访谈提纲,探究该县乡村初中教师的专业发展情况及影响因素。通过实地调研发现,平和县乡村初中教师总体发展情况还是不错的,但是在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信念各有亟需解决的问题。而问题产生的原因有:1.教师老龄化制约教师的发展2.家庭负担拖累教师的发展3.学校对专业发展重视不足4.政府部门的支持不够5.教师社会地位不高。据此,本文将主要采用期望理论,结合平和县乡村初中教师实际发展状况,试图提出激发乡村初中教师专业发展动力、动机的建议,提高专业发展水平,从而为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提供理论研究参考和实践借鉴价值。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