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教育论文,本文经过M小学的领导和教师的共同探索,M小学的劳动教育已经初见成效,在目前的中国,仍有很多类似于M小学这种类型的小学存在,因此,M小学比较突出的优点也具有其他小学的借鉴之处,为我国小学劳动教育提供了案列典范和宝贵的实践经验、管理经验。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劳动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相关的教育会议上强调,通过劳动可以树德、增智、强体、育美。因此需要各级各类学校需要做好劳动教育,并将"劳"字作为个人全面发展的基本素质要求。利用劳动教学促进"五育并举",培育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也是校领导及教师们必须肩负的社会责任。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倡导下,全国出现了发展劳动教育的热潮。2020年国家颁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其中提出“小学中高年级要注重围绕卫生、劳动习惯养成,让学生做好个人清洁卫生,主动分担家务,适当参加校内外的公益劳动,学会与他人合作劳动,体会到劳动的光荣。”
小学阶段是小学生培养良好人格和习惯的重要时期,素质教育就是推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发展,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前提。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会经历多个发展阶段,小学是这些阶段中最基础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环,重视该阶段中小学生的劳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劳动教育具有育人价值,它可以让小学生通过劳动实践学习劳动技能,养成劳动素养,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培养热爱劳动的精神,尊敬劳动工作者,珍惜劳动成果。其次,劳动教育能够提升学生们的智力发展水平。劳动实践本身就是一种学习内容,它以实践的形式呈现了课本中的理论内容和相关知识,这使得学生们置身于真实情境中,能够深刻理解课本知识的内在含义,实现劳动对智力的促进作用;最后,劳动能够促进尚处于发展阶段的小学生身体机能的发展,生理素质不断提高,身体发育良好。劳动创造出世界上美好的事物,劳动教育促进学校美育的发展,建立起以劳育美、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教育育人模式,协助小学生形成“劳动是一种荣耀、劳动是一种美德”的劳动审美观念。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研究目的
2020年教育部出台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进一步明确劳动教育的性质以及基本理念,该纲要具体规范了劳动教育目的及内容。细化了每一个教育阶段的劳动教育细则,特别是在小学阶段,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分别规划出低年级和高年级两个不同阶段的培养细则。通过种种策略的实施,劳动教育已经变成教育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虽然劳动教育早已存在教育课程体系中,但是随着近几年国家以及教育部门的重视,劳动教育在各个教育阶段的课时占比有着明显加重。教育体系中各种的课程占比变化都是有着连锁反映,在近几年的实施过程中,也必然会出现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需要总结归纳的经验。
不难发现,虽然各个学校虽然都把《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但是各个学校的自主发挥空间还是很大的,学校因地制宜制定出符合自己学生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从S镇中心校来看,其在劳动教育的课程设置上加入了与农作相关的题材。但是这种课程设置也是在近一年开始实施。从笔者对研究对象的深入研究来看,这其中虽然有值得其他学校借鉴的地方,但同时也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笔者通过在教育部网站上查询到的相关信息,很多学校存在的问题对笔者所研究的小学来说也同时存在。比如教师以及学校领导对于劳动教育观念上的错误;在课程设置上更偏向于把劳动作为一门理论课程而不是实践活动;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有限;学校的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
因此,以“S镇M小学劳动教育管理个案研究”为研究题目,目的是通过本研究能够深入剖析现阶段乡村小学在劳动教育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并以理论支撑和实际调查为依托,提出乡村学劳动教育管理上的优化策略。
第2章 小学劳动教育管理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概念界定
1.乡村小学
乡村小学更多时候被称作村小,乡村小学的开始可追溯到清朝末期的“新政”时期,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通过,乡村教育进入了重要的转型时期,农村办学成为当时的热潮。从理论上讲,它是一种小学的分类,与城镇小学相呼应的一种学校。实际上,在中国,它是一种以村落地理位置和行政划分为依据的一种乡村小学。其实在21世纪以前,乡村小学在我国的教育体系当中贡献出相当强大的教育力量。为我国的快速发展以及国民素质的快速提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当时已经可以形成“村村有小学,一村一小学”的布局。然而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国家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布局,原来在乡村的居民逐渐的脱离故土向城市“奔去”,一部分人在城里定居或者孩子跟随打工的父母到城市的学校里上学,这也促成了乡村学校的师资力量和生源呈现出极具萎靡的态势。使得乡村小学逐渐变成“麻雀小学”、“迷你小学“。
2.劳动教育
在遥远的古代,教育最主要的作用就是为了传播生产劳动技能,在这一时期劳动等同于教育,随着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形成以后,生产劳动与教育逐渐分离,教育逐渐被统治者垄断,在当时形成一种观念“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只接受教育的统治者们就会在主观意识上贬低广大劳动人民的生产劳动行为,并把劳动活动排斥在正规的教育体系之外。这也是第一次劳动与教育相分离,历史上第二次劳教分离是发生在大工业革命期间,科技的迅速发展,使得工人的教育与劳动也能相分离。新中国成立后,我党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作为发展教育的主要依据之一,提出要把生产劳动和教育相结合教育理念。现如今我们所认为的“劳动教育”是指通过学校和社会创立的教育情境,让学生学会生活所需的劳动技能,具备一定的劳动知识,让学生知道劳动的价值以及劳动对教育的价值。促进学生们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具备一定的劳动素养。
2.2理论基础
1.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观
劳动是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观的核心要素,其认为劳动这一活动贯穿人类历史长河的始终,这一重要因素也是构建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基石。从教育学的角度看,“马克思认为,劳动形成人的本质,劳动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原则”[14]。首先一个社会人的本质是劳动,教育的对象是人以及这个人身上的社会关系,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一个人的时候也要关注他的社会关系,而生产劳动却是一个人建立他的社会关系的重要手段,正是因为有了生产劳动才有了现实中的社会关系,所以,马克思认为,生产劳动对一个人的人生有着重大的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因此,研究教育对人的实质作用就是人们是怎样学会通过劳动来得到人生所必须的生活资料,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劳动是进行人类进行社会流动的必要手段,劳动教育就是要学生学会各种形式的生产劳动[15]。可见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促进人的劳动能力的提升让人们通过劳动实现人的全方面发展。但是当时马克思和恩格斯所提出的全面发展并不是我们今天所认为的“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而是专门指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同时把劳动能力划分为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这也是当时的历史环境决定的,因为当时的大工业发展以及社会分工的细致划分导致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分离,这种情况会严重的影响人们的全面发展。所以这启示我们,要把劳动要与教育相结合作为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原则。因为,劳动本身具有重要价值,要让学生懂得劳动的价值,树立劳动最光荣的劳动意识;再者,劳动作为社会人员创造财富的唯一手段,包括学生在内的所有人员应当认识它的经济性价值,明白按劳分配才是公正合理的,避免产生不劳而获、少劳多得的不良思想;最后,劳动还具有教育性,是全社会成员实现发展的重要途径,学生作为社会成员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应当督促其形成热爱劳动、积极参加劳动活动的良好习惯,从而实现健康成长。
第3章S镇M小学劳动教育管理现状 .................................... 16
3.1 M小学劳动教育管理理念 ................................ 16
3.1.1以“教学做”合一为核心 ................................... 16
3.1.2重视劳动教育的价值 ...................................... 17
第4章 S镇M小学的劳动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 32
4.1劳动活动课时安排不合理 ...................................... 32
4.2 劳动基地的利用不够充分 ..................................... 34
4.3教师队伍专业性不强 ......................................... 35
第5章S镇M小学的劳动教育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37
5.1劳动教育管理的专业性不强 ........................................... 37
5.2学校对于劳动教育不够重视 ............................................... 37
5.3家长对于劳动教育的观念淡薄 .............................. 38
第6章 针对S镇M小学劳动教育管理的改善建议
6.1提高劳动基地的利用率
目前来说对于偏远地区的乡镇学校,劳动教育基地确实是比较可贵的教学资源,现在学校劳动基地的实践活动要想尽办法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其中来,否则既是对于教育资源的浪费,也会让教学效果大打折扣。M小学的学生由于老师和家长给他们的学业压力较大,因此高年级的学生更容易给人感觉一种疲惫感和与年纪不太相符的“成熟感”。缺少了这个年纪应该有的对事物积极探索的好奇心。但是,学生们的内心还是很向往参与实践活动的。
学生Y:“我更喜欢实践活动课程,因为实践的话我还能学到一些就是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然后我也很喜欢自己动手做这些东西,我自己做过荷包,还有简易的称,我还自己学习做轮滑组,我觉得特别好玩,我自己做完的东西自己用就会特别有成就感,我爸妈也觉得我的手比较巧,经常会夸我。”
学生W:“其实我是很喜欢自己动手或者去外面实践的课程,但是我们的这种课程也不是很多,而且老师也不会每个同学都辅导到,因为问的人很多,我有时候就会等不到老师的指导就下课了,而且,有时候因为一些原因还会停课,我也想能做一些比较美观的手工艺术品,如果这种课程多一些,老师能够多指导我就好了。”
从访谈中可以看出,学生对于实践活动的热情还是比较高涨的,学生们更希望能够在老师的帮助下共同进行劳动实践活动,劳动教育课程能够按照课表的计划如实上课。
结语
现在社会各行各业快速发展,竞争激烈,各行各业缺乏的不是进行机械劳动的劳动者,而是具有创造性的劳动人才。劳动教育肩负培养创造性人才的使命,这需要教育管理者和工作者加快建设健全的劳动教育管理体系。
通过笔者对M小学的深入研究,M小学劳动教育的管理理念和实践活动都具有一定的创新性,遵循了陶行知的劳动教育理念,结合当地地理位置和资源条件,力图打造具有校本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经过M小学的领导和教师的共同探索,M小学的劳动教育已经初见成效,在目前的中国,仍有很多类似于M小学这种类型的小学存在,因此,M小学比较突出的优点也具有其他小学的借鉴之处,为我国小学劳动教育提供了案列典范和宝贵的实践经验、管理经验。
虽然在探索阶段仍有部分不足之处,但是随着国家乡镇经济的发展,教育资源的不断投入,师资力量的逐渐丰厚,乘着时代变革的快车,相信乡村小学的劳动教育会越办越好。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