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教育论文范文,笔者认为伴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红色文化的内涵也将愈发丰富,没有一种教育方式方法是可以一劳永逸的,推进河北红色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发展需要不断的创新才能实现新的突破。
1引言
1.1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
1.1.1研究背景
红色文化诞生于中国革命的特殊时期,饱含着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爱国情怀与生命活力,始终是新时代中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动力。当前,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已经重新定位,而红色基因仍然源源不断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着养分。习近平同志在2020年9月赴湖南考察调研时强调:“要用好这样的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搞好红色教育,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①河北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前沿战场之一,具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习近平在访问西柏坡时有感而发:“西柏坡我来过多次,每次都怀着崇敬之心来,带着许多思考走。”②除了西柏坡以外,遍布河北全省各区域的红色博物馆与历史遗迹均成为了对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也为当地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重要资源。
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和政治优势,高校中大学生的人生历程与“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的时间线基本吻合,将红色文化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有助于高校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目标。另一方面,在复杂的信息时代,多样化的信息影响着大学生的思维判断。将红色文化的育人功能应用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帮助学生在重温革命历史的过程中,体会独特历史时期的革命力量,激发爱国主义激情,锤炼坚定的理想信念。
1.2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国内研究综述
关于红色文化的研究,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方兴未艾,有很多的研究成果。近年来,关于红色文化的相关课题更是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很多高校都已经形成了相关课题的研究团队。教育部、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在2013年联合选取了8个高校,并设立了“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红色文化学刊》、《红色文化资源研究》分别于2015和2016年创立,为学者和研究团队提供了研究探讨的平台。除此以外,许多期刊还开设了红色文化特色栏目,例如《求实》、《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福建党史月刊》、《临沂大学学报》、《大庆师范学院学报》、《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等期刊。另外,伴随着对红色文化研究的逐渐深入,国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政课研究专项中也有了一些关于红色文化的研究成果,例如临沂大学刘慧的《革命文化资源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研究》、四川大学冯冰的《新时代运用革命文化资源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路径研究》、河北师范大学杨辉的《太行山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湖南科技大学郑爱华的《用红色基因涵养新时代大学文化精神的实现路径研究》等。关于红色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研究分为以下几个方向:
(1)对红色文化内涵的研究
当前,学术界对红色文化的内涵并未作出统一明确的界定,大多根据时空范畴对其进行界定。有的学者认为,红色文化应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截止于革命取得胜利。例如,李水弟教授(2008)曾指出,“红色文化诞生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创立的,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集中体现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共产党集中力量建设的社会核心价值体系”①。有的学者则认为,红色文化应贯穿于整个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时期,例如,何克祥(2007)指出“从宏观角度来看,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时期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也应属于红色文化的范畴。”②渠长根(2017)认为“红色文化特指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革命和改革开放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之下创造出来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2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概述
2.1相关概念释义
2.1.1红色文化
红色文化是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所形成的,并以多样化的形态承载着这一历史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理想信念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红色原本作为一种自然色彩,是在中国共产党进行革命斗争的过程中被赋予了其独特的人文内涵,使其具备了生命激情与革命活力,①于是在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便自称为“红军”、“红色政权”。与“红色”不同的是,红色文化不是自然存在的,是在特定历史环境与政治文化意识形态的烘托下产生的,凝聚着人们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坚定信念与爱国的浓厚情怀。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探讨。从宏观层面上来讲,红色文化,是指人民群众在整个社会主义运动中创造的精神、物质财富和制度财富的总和。从微观层面上讲,红色文化开始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并延续至今。它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形成的精神财富、制度财富和精神财富之和。②红色文化在历经多个特定历史时代的磨练后,至今仍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其见证了多年以来中国共产党人的成长,例如,具有开创精神的井冈山精神、具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长征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延安精神等都体现了共产党人在面对苦难和斗争面前的中国气派与革命精神,是对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精神的提炼,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风采。
红色文化伴随着无产阶级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而发展,反映着中国共产党在带领群众进行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思想意识。在不断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中逐渐呈现出了一些规律性的特点,即政治性、人民性、革命性和民族性。
2.2红色文化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依据
马克思经典作家的文化育人思想、中国共产党人的立德树人思想、习近平关于红色革命文化的重要论述都为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往往会受到事物的本质、资源的种类、环境的改变与载体的不同影响,分别对不同影响因素作以理论层面上的分析,有助于红色文化资源更好的融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
2.2.1马克思经典作家的文化育人思想
文化育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理念,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论述文化相关理论时,很多表述中皆表达了文化育人的观点。概括起来有以下三点:第一,社会实践是文化的基础。人类文明在人们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产生,而这种文明同样也为人类自我发展所需要。第二,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需要文化的同步发展。在马克思看来,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必须要摆脱对物质和人类社会关系的高度依赖,实现这样的目标必须要以发达的文化作为现实基础,才能实现人类真正意义上的解放。第三,文化可以转化为社会生产的物质性力量。马克思认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会变成物质力量。”②这意味着,文化作为人们的精神需要,往往可以转化为人类社会生产中的物质性力量。而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正是文化育人的重要目标,当人们在精神层面上有了支撑便可以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进行社会物质生产实践了。
列宁的文化育人思想伴随着苏维埃事业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完善,他始终强调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培养新一代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温床。俄国十月革命以后,列宁清楚地认识到,当政治任务成功完成以后,推进社会进步和国家的稳定发展必须从建设文化事业开始。第一,利用科技手段来改变当前文化落后的状态。在苏维埃政权建立之初,人们的文化水平并不高,即使是管理团队,也呈现出思想政治素养较低、队伍凝聚力不强等问题。所以,列宁从俄国的社会现实情况出发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宣传工作,并在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中大力发展科学教育和艺术素养教育,以通过文化育人的形式来提高全体人民的政治素养、道德水平与文化水平。
3河北红色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表现.............................16
3.1建党时期....................................16
3.1.1河北红色文化的萌芽孕育阶段.....................................16
3.1.2以革命英雄主义为特征的河北红色文化..................................17
4河北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的现状分析.....................23
4.1河北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的成果...............................24
4.1.1高校与红色文化基地的合作日趋多元化..............................24
4.1.2红色文化相关课程已纳入高校思政教学内容...............................26
5构建河北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路径......................35
5.1引入河北特色的红色文化教学资源.......................................36
5.1.1推进河北红色文化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融合.............................36
5.1.2创设河北区域红色文化的特色课程.........................................37
5构建河北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路径
5.1引入河北特色的红色文化教学资源
5.1.1推进河北红色文化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融合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可以还原红色革命历史,并站在新时代发展的视角下,提取红色文化的精神密码,不仅丰富了教育教学的资源,也为扩充课程内容实现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转型提供了空间。红色文化教育是通过展现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艰难曲折的过程来激起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而本土的红色文化资源对当地的大学生而言有着天然的吸引力,这种“活标本”更贴近自身的生活,将本土红色文化与高校的思想理论课相结合,可以增强理论的亲切感与感染力,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当前,红色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河北省内很多高校都将红色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进行了结合,但是,由于红色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皆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在引入河北特色的红色文化教学资源时,要根据不同课程、不同年级的特点对本土红色文化进行剖析,避免不同课程中红色文化素材的重合,保证思想政治教育主干课程之间可以形成一个相互支撑的局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包含了大量的史实,目的是使学生在了解客观事实的过程中探求事件背后的规律性,进而引发受教育者的思考。促进本土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在把握历史主线的过程中加入河北区域的支线史实,例如在学习抗日战争时期时,加入对晋察鲁豫革命根据地的讲解,并由各学院组织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的参观,受地域限制的高校可通过播放革命烈士纪念馆3D影像、相关历史影片等形式扩充抗日战争时期的学习内容。
结语
经过多年的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红色文化的育人理论研究成果较多,但是针对特定区域的红色文化在当地高校的运用研究却鲜有学者进行深入的探讨。广袤的河北大地上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但是高校在进行红色文化教育时,却仅仅将红色故事、红色视频等资料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辅助工具穿插于教学过程中,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丰富性、载体的多样性和多变的环境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影响,造成了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情况。
本文力图通过整合河北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来提出相对应的解决办法,但由于本人的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不足,最终所形成的研究结果仍未能达到所期待的目标。同时,由于本人尚未真正的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岗位中工作过,为避免提出的解决对策缺乏可行性,梳理了全国各地高校在本土红色文化资源运用上的经验,提出河北高校要从引入资源、开发载体、优化环境三个方面来拓展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空间与效果。但是,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在整合其他院校经验的过程中仅采取了浏览网站、公众号等方式来获取信息,在这个过程中一定也存在着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差错。
伴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红色文化的内涵也将愈发丰富,没有一种教育方式方法是可以一劳永逸的,推进河北红色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发展需要不断的创新才能实现新的突破。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