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下的大学英语教师转型

发布时间:2017-06-19 18:39:21 论文编辑:jingju
1英语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

 

目前大多数民办院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来看,仍是以语言学、文学和翻译三个方向作为主要培养方向,而且从课程体系上来看,语言基础和行业背景的结合并不密切,不能灵活适应市场的发展。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各行各业需要大量具有雄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突出的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姚志英)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中也要求有条件、有意愿的试点高校率先探索应用型发展模式。所以,培养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是目前国内高等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也是相当一部分高校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人才培养探索的重点。那么到底应该如何定义英语类应用型人才呢?
由高等学校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印发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义)中对英语专业人才的定位如下:“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从定义本身的“复合型”说法来看,英语专业本科学生本身就具有成为“应用型”人才的可能性。
从笔者所处京津冀地区来看,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时会出现就业方向不明确的情况,往往是教育行业需求过剩,而其它行业人才难求的局面。而从用人单位所做反馈中可以看出,学生所学的语言知识至少要经过这样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才能与行业知识相融合。《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X2007)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从大学英语教学来看,目前以通识教育为主的大学英语教学并不能与学生所学专业知识较好地结合,大多数毕业生无法使用英语针对较为专业的内容进行沟通。而且学生的语言能力发展不均衡,往往是阅读能力强于听说能力,不符合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结合以上两方面人才的需求,笔者认为,英语类应用型人才指的是具有扎实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和跨文化意识,同时具有一定的行业基础知识,能够迅速在毕业后进入某一行业,并使用英语进行沟通与交流的人才。
 
2大学英语教师的转型

 

从对应用型人才的理解上可以看出,不论是高校英语专业教师,还是大学英语教师,在职业发展和教学过程中的转型都是必不可少的。大学英语教师的转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1)教学理念的转变
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各行各业目前都有着强烈的对外交流的需求,就业市场对毕业生的英语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所在学校近年来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对学生听说能力的要求基本排在首位用英语撰写邮件、文件的能力与翻译能力也受到重视。所以真正适应市场需求的“应用型,,外语人才应该是以听说能力为主导的,具有扎实的读写基础,并且能把英语语言知识应用到某一行业中的毕业生。这就给英语教师在教学理念方面提出了新的挑战。在传统的外语教学课程体系中,不论是小学、中学、大学,阅读能力的培养都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教师也理所当然地认为,阅读能力,尤其是精读能力的培养是英语课程的主要目标。而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应该占主导地位,教师需要放下自身一贯坚持的外语教学理念,细心观察,依据市场的需求、学生的需求来调整教学的方向。

 

(2)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的转变
培养英语应用型人才的探索必然会引发一系列的教学、课程改革,也对英语教师的素质、知识结构和能力发展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吴一安教授(2005)认为大学英语教师知识概念包含两个重要维度:一是外语学科知识和外语教学知识的融通;二是“解放性“知识如教师的观念、态度、自省和发展意识、德性、境界、追求等,是优秀外语教师专业素质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但在新的“外语,,加“专业,,的应用型人才需求前提下,英语教师除了英语学科知识、英语教学知识以及“解放性,,知识外,最好具有行业工作实践技能和行业实践经历。应用型人才培养强调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外语的能力,强调在学生的专业领域中使用英语进行有效的交流。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具有较高的专业实践能力及将专业实践经验转化到课堂的能力,能够在以英语为载体的语言交流环境中指导学生的创造性活动及实践工作。同时,教师还需要对原有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创造性的改革,具有开发适合地方经济发展,符合本校、本地区学生的英语课程的能力。

 

(3)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在某种教学环境中形成的教与学各要素(教师、学生、教材、媒体)之间的稳定关系及教学过程的结构形式。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应该以为学生构建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为出发点,灵活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科技的发展决定了课堂模式的转变,新一代学生已经不满足“课本+PPT"的教学模式,而用人单位早已把“外语+计算机能力列入了招募人才的基本要求互联网+”概念的提出也给课堂提供了无限可能。网上的微课、公开课也让学生们意识到学习是可以打破时空限制的,不仅限于课堂。
这一切都给英语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即如何用最有效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提高英语能力。笔者所在学校进行了大学英语教学试点改革和创新,积极进行翻转课堂、微课等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从收到的学生反馈来看,这些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英语课堂教学效果,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听说的积极性。应用型的教学模式应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同时也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4)考核方式的转变
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英语课堂的考核方式必须有所创新,形成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目前大学英语考试以阅读能力为基础,虽然可以兼顾听力和写作能力,但口语能力在考试体系中地位相对较弱。而英语口语能力恰恰是许多用人单位非常看重的能力之一。大学英语教师在课堂考核方式方面务必摈弃传统的单纯以试卷对字生语言知识进行考查的方式。字生的字习态度、字习过程与方法、交流与合作、实际运用能力,尤其是学习过程和对知识技能的应用都应该列入考核要求。可以用阶段性形成性评价的结果让学生监控自己语言表达的水平,了解自己能力的发展,体验跨文化交际的过程。课堂的视频作业、语音作业、小组报告等都可以成为评价体系的一部分。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潮流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转型势在必行。教师们要重新审视自己在课堂中的角色,从语言运用能力、教学能力、行业实践经历方面提高自身素质。此外,高校也可以从打造“双师型,,英语教师、进行ESP英语教学培训、帮助更多英语教师进行海外学习等方式加速英语教师的转型,使英语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