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途径探究

发布时间:2017-04-23 14:03:19 论文编辑:jingju
1引言:从一项调查说起

 

对照得分最低的三项来看,这些英语专业知识发展策略在城市才有一些市场,而在边远地区则少有人采用,可以看出语言环境的缺失和机会的不均等,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边远地区(包括城区和农村)英语教师的发展方式上主要依赖培训这种相对“被动”的形式。笔者从事云南省初中英语学科国培培训和云南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初中英语教师培训志愿者工作有近五个年头,在2013年笔者和同事做了一项调查。调查对象有110人,其中包括云南省2013年国培置换项目学员60人。学员来自全省各地,其中超过半数来自边远少数民族地区。教龄和职称结构呈现中间大两头小的趋势,以工作6-15年,职称为中教一、二级为主。调查所涉及的问题主要是针对教师英语专业知识发展的策略,调查结果按照5分制计算归总。
云南边远民族地区中学英语教师英语专业知识的发展策略非常有限,其中有一些共性的情况:11-20年教龄组的老师是各个学校的中坚,也年富力强,同时涉及孩子教育的问题,因而获得的培训机会相对多些,发展的策略也较其他年龄组更多元化;而才入职不久的老师因为年轻,获得的机会相对少些,发展方式也相对单一;20年教龄以上的在边远地区大部分就等着退休了,或者“功成名就”因而几乎“不思进取”了。
而教师缺乏自主发展的意识和策略,以及地方学校、政府的政策也是导致这一局面的原因。

 

2解决方案的提出

 

英语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欠缺势必影响到教师学科教学知识和能力的综合发展。以上分析也和云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国培调研结果吻合。调研结果也显示:1.教师的专业基础薄弱,需要进一步强化英语能力;2.教师的学科原理知识欠缺,需要系统学习与更新;3.教师的基本教师技能需要强化训练等。
有没有什么策略可以同时兼顾到英语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发展,或者说有没有一面镜子可以折射出英语教师在学科教学知识各方面的问题,而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呢,让我们尝试从课堂录像和教学反思、教研组合作发展及师生共同发展的角度来进行一些探讨。

 

2.1课堂录像与教学反思
反思型教学和反思型教师是眼下业内时髦的字眼。对教学进行反思首先要求教师具有反思意识,进而具有反思的手段和改进教学的能力。反思的手段有诸如课堂观察、教学日志、录音录像、学生访谈、教学档案袋、互助听课、集体备课等。
理论上说,无论哪种方法,只要长期坚持都会有一定效果,而课堂录像因其前期几乎不用准备工作,对教学过程影响小,可回放的视频材料等成为简便易行的反思手段而被一些老师采用。视课堂录像可以让教师回顾自己的“生态”课堂,一定程度上以“旁观者清”的角度来看自己的教学,再辅以有实践经验和理论素养的老师共同进行反思,其效果必然有所不同。当然视频材料后期处理工作量也很大,不过如果有选择性的研究某个教学侧面且有同伴帮助的情况下,工作量就会大幅减轻。
通过课堂录像,授课教师本人和其他参与活动的教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观察和反思,如语言知识、教学法知识、教学设计技能、语言交际技能、课堂管理技能、个人理论知识等等。韩刚(2011)提供了一个利用课堂录像进行教学反思的案例,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至少有三个方面可以借鉴。
一是小组反思的形式更为有效,正应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的说法,因为反思主体在本身修养和意识都不及的情况下,要认识到问题的根源已经不太可能,后期在教学实践中的改进也可能是肤浅的。这样的话,同伴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指导就尤为重要。推而广之,利用课堂录像促进教师反思的实施也可以成为教研组教研活动的一项内容。如果作为反思主体的老师能够加强理论修养和自身学科教学知识的建构,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学技能,在不久的将来,他也可以用自身成长经验去“引领”别人。
二是通过反思发现的问题,有的改进起来容易些,而有的却要花很长的时间。如课堂用语的“口误”和“口头禅”就相对容易解决。而有些问题,如以上案例所提到的,表象下面其实隐藏着深层次的原因,解决起来就困难得多。反思是动态的,也是长期的,这就要求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只有“学然后知不足”才能成为反思型教学人才。
三是,“在教师自身发展的规划中,学员教师与教师教育者处于平等地位”,要体现这一点,作为教师教育者的一方首先就要在言语和行动上表现得平等。大学教授如是,同行先辈或者教研组长也应该这样。只有在这种平等友好的氛围中,作为反思主体的教师才能心甘情愿的参与进来,并在这个过程中初步树立“自我发展”和“群体共赢”相结合的意识。

 

2.2教研组发展——“走出去,引进来”
教研组作为教师的基层组织,它的良性发展对教师个人和小群体的发展有推波助澜的作用。学校在可能的情况下要多派英语教师外出听公开课、示范课、参加研习班、及其他语言培训项目等,吸收他人的成功经验,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不断加强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研究,取长补短。如果能有机会整个教研组集体外出观摩学习,将更有利于教师集体的意识提升和切磋学习。另外多请教学能手、名师到学校进行示范教学和理论实践知识方面的培训,以及英语专业知识技能方面的强化。采取这样一些方式打开教师的意识和眼界,避免“井底之蛙”的思想造成故步自封的局面。
笔者曾组织过“送培下乡”到云南边远小城的一所中学,该校的英语教研组就是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初步走上了良性发展的道路。当然这和地方教育部门的支持、校长的投入和教研组长的引领都密不可分。虽然这可能是个例,但目前我们国家各级教育部门在政策层面上都是对教育和教师发展大力支持的,这样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和推广。

 

2.3教师、学生、学校共同发展
在有些边远的学校,经常听到老师抱怨环境不好、学生素质不高,可是事实是很多老师对自己的要求也很低,常常是“得过且过”,甚至“破罐子破摔”,不思进取。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是如果老师要对学生高要求,自己就必须多投入。在人力物力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给老师施压不失为一个有效的办法。这样的话学校应该有一些具体的办法来给英语教师一些压力,促使其发展。
孙艳玲(2010)提出了这样一些办法。1、学生进行期中期末英语考试时,组织学科教师同考;2、对教师进行一对一结对帮扶,以老带新;3、定期举行英语学科知识讲座;4、定期举行全校英语教师参加的英语演讲比赛;5、定期举行英语学科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技能比赛,青年教师由结对帮扶的“师傅”进行指导。其他的方法也可能有效,比如辅导学生参加英语朗读和演讲比赛,教师要辅导好学生自己必须也下一番真功夫才行。再如举办“读书会”,鼓励教师阅读等等。
事实上,类似这样的活动各学校或多或少都举办过,但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流于形式,或者操作难度大,实施起来效果不佳,最后不了了之。目前更多的情况是管理部门想法太多,但对一线教师又缺乏足够的人力物力支持,教师们既要完成教学和班级管理的任务,又要应付其他一堆杂事,教师们要么“心有余而力不足”,要么极度反感,消极怠工。要出实效,地方教育部门、校长、学校管理部门和教研组要通力合作,本着“少而精”的原则来制订计划和实施,遵循教师、学生、学校共同发展的思路,实现共赢。

 

3结语

 

以上所提到的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主要涉及教师个人、教研组群体、学校这三个层面。对此,有学者早就做过专门的论述,提出了“四合一”型教师队伍和学生教师学校共同发展的理念。有的学者更强调教师“个人自主性”的发挥,但个人的自主发展也需要同伴、尤其是教研组和学校层面的大力支持,在共赢的大环境下获得个人事业上的突破。本文对一项云南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初中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情况调查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指出专业发展中综合性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