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育环境下的教师职业素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1 20:21:15 论文编辑:jingju
在信息化教学中,要求观念、组织、内容、模式、技术、评价、环境等一系列因素信息化。《国家教育信息化十年规划》中提出推进教育信息化应该坚持“深度融合,引领创新”。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以信息化引领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创新,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支撑与引领作用。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教育信息化已经普及到了各层次教育当中,对教育型态与教学方式都带来了根本性的冲击。信息技术改变了教育环境,改变了学习者,也改变了教育者,教师信息化职业素养的提高是推动教育教学发展的关键环节。信息化教学是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为支持,应用现代教学方法的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应具备全方位的信息化职业素养。本文以高职教育为例,对教师在信息化教育背景下的职业素养进行研究。

 

1信息化教育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转变

 

1.1意识转变
随着信息化教育的大范围普及,教师首要的任务在于转变自我意识,传统的教学方式根深蒂固,对于飞快发展的信息化教育模式认识不够,束缚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因此,转变教育者的信息化意识是当前的重要问题。转变信息化教育意识,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学校信息技术的支撑、教师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1.2角色转变
过去的教师是课堂上的主体,教师仅借助黑板、粉笔和自己的语言,将书本中的知识传达给学生,面对抽象、复杂的知识往往通过多讲多练的单一方式解决。随着信息技术逐步融入高职教育,教师不再是教学过程中的主导者,而是由单一的知识传播者转变成课程体系的构建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信息资源的整合者。教师的教学活动也随之转变,不再仅局限在课堂上,而是由45分钟的课堂教学扩展到课前导学、课上实施、课后评价等。

 

2信息化教育对教师的职业素养带来新要求
教师信息化教育职业素养是教师根据信息社会环境及其教学发展要求所应具备的信息品质、信息知识与信息能力。在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信息技术已逐渐在教育领域普及,本文从高职信息化教育的角度出发,研究信息化教育环境下对教师职业素养的新要求。

 

2.1获取信息能力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应具备快速获取信息的能力,面对待解决的问题,能明确自己所需要获取的信息是什么,并能够制定出相应的措施,教师应该对与从教专业相关的论坛、网站等信息获取平台有全面的了解。

 

2.2信息技术能力
教学信息化使得课堂不再只有黑板和书本,视频、动画、软件、图片、多媒体课件等信息化手段的运用,另教师必须学会使用信息传播工具。第一,具备office软件基本操作能力,学会利用最新版本PowerPoint软件中的功能完善多媒体课件;第二,具备软件安装及操作能力,能够熟练操作图片处理软件、视频编辑软件、动画制作软件等,善于利用各种软件处理各类资源

 

2.3教学设计能力
信息化教育对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能够根据课程特色、学生特点、教学环境等对现有信息化手段进行有效的整合,使其更好的为课堂服务,而非让信息化成为课堂的主角。

 

2.4教学实施能力
能够运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利于开展学习活动的环境,并能够在教学不同环节中熟练使用各类信息化资源。信息化教育中的课堂已经从课堂45分钟延伸为课前、课上、课后三阶段,信息化手段不仅在课上能够发挥作用,教师也应使其在课前、课后两个阶段充分利用,将资讯学习、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教学拓展全过程有机整合,使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发挥全面作用。

 

2.5信息技术素养
信息技术的广泛发展,使得教师面对的信息丰富多样,教师应具备辨别有用信息与无用信息的能力,能够遵守与信息获取、信息活动等相关的法律法规,并有责任引导学生安全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

 

2.6职业发展能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几句变革,教育改革将更加频繁、广泛和深刻,以及教育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教师将面对各种新的教育思想、资源、模式、过程、手段和方法,教师要不断反思、总结、提高,能够利用信息技术促进自己的职业发展和终身学习。

 

3促进教师信息化职业素养的策略研究

 

3.1宏观策略。
3.1.1校方培训。
由于教师年龄的差别,对信息化手段的掌握能力不同,校方可以先以中青年教师为突破口,重点培训,以点带面。为加强教师信息化职业素养,校方可以有计划有组织地对教师进行计算机基础、办公软件应用、课件开发平台使用、动画制作软件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等一系列课程的培训。
通过培训要重视教师观念的更新,培养信息素养所包含的理念:数据的处理和使用过程,基于资源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树立终身学习和数字学习的观念,培养教师的批判性创造性思维。在培训过程中,可以让教师在网上查找新的有关信息素养方面的理论文章,通过交流学习、座谈讨论,写出学习心得体会。同时聘请有关专家作相关的报告,注重突出主体、模块结合、关联指导、反思升华的课程整合原则,突出现代化教育技术运用、突出课程教材改革、突出课程的整合、突出信息技术的教育科研。信息技术培训要
注重持之以恒,信息技术的发展是不断变化的,要使教师适应信息化的发展就必须对教师的信息化培训常抓不懈。但在培训中要避免过分注重技术层面的培训,主要是学习动画和网页、课件制作等;很少涉及关于有目的地搜集获取信息、筛选整理信息、发布信息进行交流等知识技能的专题培训。
3.1.2校方搭建信息化教学舞台
学校不仅要在教师技术培训方面下一定的功夫,还要让教师掌握利用现代技术的教学技能、教学水平、教学成果能有突破性的发展,这并不是一两次培训就能做到的,而必须是通过长期的学习与实践,因此学校应该为教师创造好的信息化教学平台,在注重信息化硬件环境建设的同时,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类信息技术方面的教学评比,或学校定期组织教师信息化的教学评比及各种信息技术的竞赛,同时对教师日常的信息化教学和信息化工作进行鼓励和督促。要让教师感受到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不是应付几节公开课,应付评比,这样的话教师的信息素养是无法提高的,而只有在不断的应用中素养才会提高,教师才会有所感悟,才有利于学校的信息化的发展。
3.1.3校方创建信息化教学环境
校方应配置现代化教学设施,校园网、多功能网络教室、电子阅览室等,所有计算机都能联入互联网;同时应购进大量软件和教学资料,逐步建立学校的教学资源库;要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实验研究,来推动整个教师队伍信息素养的提高。

 

3.2微观策略
教师的信息素养的最高层是信息应用,就是应用信息去解决学习生活,乃至工作中的问题,从而培养教师的高级思维技能,问题解决能力,尤其是应用信息手段,提高教育质量。教师信息意识、信息技能都能在学科学习实践中得到体现。教师合理选用信息的能力,不应始终注重机械照搬现成的教学课件,这些课件并不能适应教师的教学思路,应该有意识的注重在这些教学课件中的教学素材上,根据自己的教学需求进行适当的选用。
总之、教师需要注重的是信息意识和信息筛选能力,不需要其成为计算机高手,而是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加工的能力,这是未来信息化教学的发展趋势。除此之外,教师应能主动的根据教学的要求,组织学生进行网络化的探究学习,从而提高和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