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行动者网络的空心村治理思考——以禹城市房寺镇为例

发布时间:2021-11-19 19:08:41 论文编辑:vicky

本文是一篇管理学论文,本文以禹城市房寺镇为研究区域,利用房寺镇第三次土地调查数据库、高分辨遥感影像数据库以及房寺镇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统计数据,获得房寺镇 62 个行政村的土地利用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基于行政自然村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发展和村庄治理模式的差异性,选取房寺社区、邢店社区、郑牛村和尉庄 4 个村庄作为本文主要研究的案例村庄,通过问卷调查与村干部和典型家庭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获得用于研究的相关数据,使用贡献度分析和 LSE 模型房寺镇整体空心村情况进行类型识别,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分析典型治理模式运行过程,并从治理主体和治理客体两方面构建绩效评价体系,对治理客体和治理主体的绩效进行评价,运用协调度计算案例村庄空心村治理的综合绩效结果,并对空心村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建议。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城乡关系一直处于城乡二元结构下城市对农村剥夺的不平衡状态,城乡户籍制度使广大农民被禁锢在农村地域从事农业生产,呈现出大量农村人口对应庞大村庄用地规模的状态。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我国广泛的推行实施,农村生产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促使农村大批劳动力摆脱了土地的束缚得以释放,农村劳动力在经营耕地之余开始在城乡之间流动。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不断的推进,在城镇拉力和农村推力的共同作用下,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转移至城镇,农村以留守老人、妇女、儿童为主,主体结构老弱化问题严峻,并且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导致农村建房需求不断增长,由于村庄宅基地建立审批与规划缺位,新建宅基地逐渐扩展到村庄外围,农村人口的减少不仅没有与农村居民点面积的缩减相挂钩,还导致村庄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农村建设用地“外扩内空”的现象加剧,宅基地闲置废弃、基础设施陈旧匮乏、产业经济发展滞后等问题层出不穷,空心村问题日益严峻,导致乡村人地关系系统处于严重失衡的状态,根据国土资源部的统计,截止到 2019 年年末我国的耕地面积为 20.23 亿亩,比上一调查年度净增加 2亿亩,但耕地面积的增加是由于调查标准和技术方法改进所引起,而非实质性增长,我国的人地矛盾依旧十分严峻。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中,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成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快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在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一背景下提出一系列乡村发展战略,为有效解决当前我国面临的“三农”问题提供了思路与方向,但全国各地城乡区域发展失衡,农村发展落后、不充分的矛盾和问题依旧突出,农村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落后,乡村产业发展滞后,年轻人口大量外流,宅基地闲置废弃,文化传承与治理能力薄弱等农村空心化已成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主要障碍。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空心村是我国在特定时期内经济社会发展中资源配置和制度错配等累积形成的特有村庄形态。西方发达国家在城市化过程中也存在农村空心化的过程,但我国空心村问题具有复杂性和本土性特点,有别于其他国家。上世纪 50 年代,国外许多学者开始研究农村问题,主要探讨的是劳动力转移所造成的农村发展问题,并针对国家自身特点有针对性地探索村庄规划、农业发展、城乡关系等内容,为我国空心村治理提供实践经验。

(1)空心村概念及表现特征

在空心村概念界定及表现特征方面,日本学术界将空心村现象形容为乡村“过疏化”,对该问题的研究始于 1960 年前后,研究方向包括乡村"过疏化"的具体含义、“过疏化”村庄的形态以及此类村庄转型、发展或消亡问题。对于“过疏化”的具体含义,日本学者们普遍认为,是指乡村人口大幅度流失,农民经济收入持续减少并降低的问题,后来,将城市发展和城市化纳入研究范围,认为"过疏化"是差距逐渐扩大的城乡发展导致了村庄过度衰败【1】。同时,日本学者还认为,乡村人口老龄化是"过疏化"村庄最显著的形态,因此,认为村庄超过 65 岁的老人数量占乡村总人口的一半及以上时,村庄已经进入"过疏化"状态,在“界限村落”概念中他认为人口结构比例是衡量“界限村落”的具体标准之一【2】。此外,相关学者一致认为日本“过疏化”村庄难以发展和转型,并且其最终消亡的风险巨大,这是由于“过疏化”村庄人口不足及老龄化严增加了乡村社会、经济等各方面再生产的难度,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乡村生产系统、生活系统逐渐分离脱钩,导致乡村社会之间的联系最终割裂甚至消失【3】。

...................................


第 2 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空心村

空心村是城乡发展过程中资源分配失衡及制度体系缺失的产物,许多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城市化基本完成,尽管在城市化的历史进程中也存在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到城市的现象,但我国空心村现象规模之大,影响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实属罕见。空心村现象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许多不利影响,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目前,国内围绕空心村问题的研究主要在内涵、形成机制、影响和治理方面,国外学者主要探究的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发展中国家农村发展问题。

由于研究切入点的不同,目前国内学术界并未对空心村的具体含义作出统一的解释。当前,对于空心村的具体含义有以空间形态为切入点,从土地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城市与乡村的协同发展或是乡村内部布局对空心村具体含义作出地理学解释,或者从产业发展、人口流失等角度对空心村进行界定,重点关注空心村的经济社会形态;还有从农村公共服务、文化建设等范畴对空心村进行界定,倾向于对空心村文化形态的研究。综合不同切入点对空心村内涵的研究,本文以乡村振兴战略的五大目标为切入点,根据空心村存在的样貌将其具体含义界定为: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的特定时期,由于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农村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主体结构失衡、宅基地空闲废弃、产业经济落后、治理能力薄弱和文化生活贫乏等样貌,其本质是乡村系统运作过程中人口、土地、产业、组织和文化等要素配置失衡,并相互作用而导致农村生活、生产、生态、组织、文化等功能衰退的结果。空心村在现实表现中具有单一样貌主导和多种样貌综合的特点,为了全面认清人口、土地、产业、组织和文化五个方面的表现极其相互作用关系,将其抽象为空心村的五种形态,对空心村的不同形态的形成过程进行解析。

...................................


2.2 空心村形态认识

空心村在现实表现中具有单一样貌主导和多种样貌综合的特点,为了全面认清人口、土地、产业、组织和文化五个方面的表现极其相互作用关系,将其抽象为空心村的五种形态,构建空心村表征要素与形态的理论框架(图 3-2),对空心村的不同形态的形成过程进行解析。

图 4-1 空心村多维形态及其表征要素

图 4-1 空心村多维形态及其表征要素

在单形态方面,(1)人口空心化形态。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是乡村持续发展的重要主体,但由于城市发展持续向好,农村与城市的差距逐渐增大,乡村大量青壮年人口涌入城镇寻找新的发展空间,逐渐与农业生产脱离,农村劳动力数量不断减少,“精英”农民的非农转移加剧,农村以妇女、儿童、老人等留守人群为主,人口密度减少、空心化率增加,农村人口呈现老弱化、低龄化、失衡化态势。(2)土地空心化形态。随着农村家庭构成由单一中心向多中心分化,村民的居住空间形态发生了显著改变,表现为农村建房数量急剧上升,新建住房向路、亲水、近设施等随意选址加剧了村庄无序扩张,同时由于疏于管理,废旧的宅基地得不到及时的拆除,村庄内部的空废宅基地及厂房无法及时修缮或拆除,呈现“外扩内空”的不良格局。

..................................


第 3 章 研究区域概况......................................19

3.1 房寺镇概况...........................................19

3.1.1 区位交通............................................ 19

3.1.2 自然环境................................. 20

第 4 章 基于行动者网络的空心村治理典型模式与机制........................................28

4.1 空心村治理模式识别.....................................28

4.1.1 空心村治理模式系统解构....................................... 28

4.1.2 空心村治理模式划分............................................... 29

第 5 章 基于行动者网络的房寺镇空心村治理绩效分析......................................39

5.1 绩效评价指标选取....................................39

5.1.1 评价指标体系选取原则................................. 39

5.1.2 绩效评价体系构建....................................................... 40


第 6 章 基于行动者网络的空心村治理对策


6.1 面向客体的空心村治理对策

6.1.1 扩展完善农村金融体系

空心村治理不是对某一方面进行单一的治理,而是一项全方位复合性的综合工程,治理的多样和复杂性使得需要消耗较多的物质资源及时间,从现阶房寺镇空心村治理的难度来看,资金来源渠道单一、投入总量匮乏是空心村治理面临的主要问题,空心村治理绩效很大程度上受到治理资金的影响,因此,扩展资金来源渠道和构建完善的农村金融体系,是空心村治理重要的物质支撑。首先,寻求多元空心村治理资金的渠道,最大限度获得镇政府、财政局等上级财政支持,但由于禹城市政府和房寺镇政府自身财政力量薄弱,较难满足空心村治理长期的资金需求,同时,空心村村民就业结构单一,农业收益和土地收益较低,难以自发的筹集到资金,一定程度上也延缓了空心村治理的进度。因此,在空心村治理所需资金的获取方面,主要还是需要国家财政对空心村治理的专项资金审批,以此获得收益为空心村治理提供经济支撑。与此同时,要积极开展市场化运作,鼓励多方力量参与投资,在利用市场规律的同时,也要鼓励村民自主筹集资金或者推动各方社会力量对村庄的发展进行投资,空心村后续的发战过程中,要不断加强村集体经济的建设,为空心村的发展进行强有力的职称。其次,对于国家对空心村治理所划拨的专项资金的使用,要进行使用明细的公开,并且该资金只能用于对空心村治理规划、调研或项目建设的使用,要建立强有力的资金使用的监督机制,不仅要监督基层组织的资金使用,也要对参与空心村治理的各方主体所需的资金支出进行记录和公开,或者设立专门账户,仅供空心村治理专用,从根本上杜绝资金的乱用。

图 2-1 行动者网络理论的结构

图 2-1 行动者网络理论的结构

..............................


第 7 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本文以禹城市房寺镇为研究区域,利用房寺镇第三次土地调查数据库、高分辨遥感影像数据库以及房寺镇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统计数据,获得房寺镇 62 个行政村的土地利用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基于行政自然村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发展和村庄治理模式的差异性,选取房寺社区、邢店社区、郑牛村和尉庄 4 个村庄作为本文主要研究的案例村庄,通过问卷调查与村干部和典型家庭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获得用于研究的相关数据,使用贡献度分析和 LSE 模型房寺镇整体空心村情况进行类型识别,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分析典型治理模式运行过程,并从治理主体和治理客体两方面构建绩效评价体系,对治理客体和治理主体的绩效进行评价,运用协调度计算案例村庄空心村治理的综合绩效结果,并对空心村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建议,研究主要结论如下:

(1)房寺镇整体空心化程度整体偏高,在空间上表现出中部地带空心化程度低,南部和北部地区空心化程度高的现象。人口空心化率高,空废宅基地面积广、经济结构失衡是房寺镇村庄空心化的主导因素。房寺镇村庄空心化具有单形态主导和多形态复合的特征,其中单形态主导型空心村较少,仅占村庄数量的 8.06%,双形态、三形态、四形态和五形态复合型空心村分别占 25.81%、33.87%、22.58%、9.68%,说明房寺镇空心村复杂多样。房寺社区、邢店社区、郑牛村和尉庄 4 个案例村庄,空心化程度分别为 46.28、48.78、49.12 和 47.36,处于低度和中度空心化水平,说明空心村治理初见成效,其中,房寺社区属于单形态主导类型,空心化贡献度最高的指标为乡村归属感,邢店社区属于双形态复合类型,空心化贡献度较高的指标为村民重大事项参与程度和人口结构,郑牛村属于双形态复合类型,空心化贡献度较高的指标为经济结构和人口空心化率,尉庄属于单形态类型,空心化贡献度最高的指标为重大事务参与程度。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