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认为甘肃省渭源县借助本区域适合中药材种植的地域优势,依托甘肃省关于农村产业扶贫的政策优势,因势利导,建设中药材产业扶贫项目,以推动中药材产业化发展的同时带动当地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致富。为了研究甘肃省中药材产业扶贫项目绩效如何以及甘肃省中药材产业扶贫项目绩效存在哪些问题?本研究中以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中药材产业扶贫项目作为个案进行研究,依据 PV-GPG 理论模型构建指标体系,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确定指标权重。
第一章 绪论
1 研究背景
2018 年 3 月 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实现产业兴旺的前提是必须围绕现代农业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来构建乡村产业体系。2017 年,甘肃省农业农村部联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部门印发《中药材产业扶贫行动计划(2017—2020 年)》,要求各地充分发挥中药材产业优势,推广道地药材的种植和生产,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制药企业在贫困地区建设生产基地,建设精准扶贫新模式。甘肃省政府部门积极号召各地各部门广泛推进中药材产业扶贫行动,充分发挥中药材产业经济价值高、产业链条长和带动就业广的特点,以保证精准扶贫有产业依托的同时,建档立卡贫困户有持续稳定的经济来源。
农业、农村以及农民始终是我们国家经济发展进程中各部门重点关注的三大问题,其关系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及扶贫开发等问题。就目前现状来说,扶贫工作道阻且长,是我们国家各个扶贫主体面临的重大责任与义务。从历史来看,我国扶贫开发工作起步于上世纪 80 年代后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政策的调整,原有的扶贫思路与模式将不再适应现阶段的社会发展,同时扶贫发展过程中也相继暴露出一些问题,如贫困居民底数不清、扶贫信息不精准、针对性不强、扶贫资金滥用、政府以权谋私、合作社扶贫积极性低、贫困户扶贫满意度评价较低等。扶贫问题层出不群的主要原因在于政府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全国以及各个省市没有建立自上而下的扶贫信息系统,监管机制以及评价机制的缺失致使扶贫工作存在许多盲点,很多贫困地区以及贫困户没有得到真正的帮扶,扶贫开发工作在其进程中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国家各相关部门包括国务院扶贫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农业部、工信部以及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部门联合出台中药材产业扶贫行动计划以及相关政策,即在中药材产业相关政策的支持下通过培育经营主体、打造药材基地、发展健康产业和搭建服务平台的方式,将中药材产业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精准脱贫衔接起来,实现户户有增收项目和脱贫门路的目的。
......................
2 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
2.1 研究意义
认识和把握我国农村产业的历史性变迁,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因地制宜的实施中药材产业扶贫项目,推进农村特色产业的发展,提升农村经济水平,既能满足国家对绿色农业的现实要求,又能够切实保障人民的生活水平。一方面,本研究通过运用PV-GPG 理论模型框架对渭源县中药材产业扶贫项目的绩效问题进行研究,以细化和拓宽该理论的应用范围;另一方面,针对绩效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以保障中药材产业扶贫项目顺利运行,促进农户经济收入的提升,为全面进入小康社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出应有的贡献。
(1)理论意义。本研究在对渭源县中药材产业扶贫项目绩效问题研究中尝试应用兰州大学包国宪教授提出的 PV-GPG 理论模型作为理论基础,对甘肃省中药材产业扶贫项目从其价值构建、组织管理以及协调领导系统三个方面进行绩效评估,以发现项目绩效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PV-GPG 理论模型是以公共价值为基础的政府绩效评估模型,由于渭源县产业扶贫项目为以政府减贫为目的的公共项目,因此将该理论模型运用于公共项目的绩效评估中不仅是对该理论的补充和细化,更是对该理论的扩展与升华。
(2)现实意义。本研究的现实意义为通过对渭源县中药材产业扶贫项目绩效评估,并分析项目运行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为甘肃省中药材产业扶贫项目做好带头示范作用,助推当地建档立卡贫困户持续稳定地增加收入,达到政府部门预期的减贫效果,加快脱贫致富进程。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1 相关概念界定
1.1 中药材
道地中药材是指在特定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下运用先进的栽培技术和特定的采收加工工序,集中生产的具有较佳品质和疗效的药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药材生产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相关领域对使用较广、价格较贵以及稀有中药材的生产栽培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药植所从六十年代开始致力于中药材引种栽培研究,在全国多地建立中药材研究机构,扶助当地中药材种植农户进行各种中药材的种植,曾解决了诸多中药材种子农户难以解决的问题。其中党参、黄芪、当归、金银花、天麻等品种栽培技术在甘肃省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和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上品种已经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和有效的脱贫路径[48]。
本研究所提及的中药材以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的党参、当归和黄芪为主,是指生产于具有复杂地形、强辐射、海拔高低悬殊以及干旱缺氧的甘肃省,由专业人员指导采收加工过程,其提取物中的特殊化学成分能治愈或辅助治疗众多疑难杂症的道地中药材。
1.2 产业扶贫
产业扶贫是为了促进贫困个体(家庭)与贫困区域协同发展,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和以产业发展为杠杆的扶贫开发过程,为贫困地区根植发展基因的同时激活当地产业发展活力,以阻断贫困发生的动因的内生发展机制[49]。主要通过构建利益联结机制使贫困户进入由经营主体主导的产业链体系的方式来解决贫困户独立发展产业能力弱的问题,以实现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的目的[50]。目前,我国产业扶贫的路径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类型是直接扶持贫困户发展小规模产业,如种植业和养殖业[51]。另外一种典型的路径是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来带动贫困户脱贫[52],如各个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大户、合作社等。
.......................
2 相关理论及其适用性
2.1 政策执行理论模型
美国政策科学家史密斯(T.B.Smith)在 1973 年《政策执行过程》一文中提出了描述政策执行过程的模型[55]。如下图 2.1 所示。
史密斯(T.B.Smith)的过程模型运用到中药材产业扶贫项目实施过程中,亦有如下四个部分组成:(1)理想化的政策。这些政策主要包括中药材产业扶贫项目运行中制定的各种政策文件;(2)目标群体。是那些正在参与中药材产业扶贫项目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受政策最直接的影响,并积极配合政策执行机构的各种工作,与政策执行机构共同完成政策要求;(3)执行机构。是负责执行中药材产业扶贫项目中各种政策的机构,本研究中主要有:渭源县农业管理各部门、鑫磊药业有限公司以及各乡镇政府和村部;(4)环境因素。对政策执行产生影响或者是受政策执行影响的因素。环境因素是一个政策执行的必要因素,在不同的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背景下对不同的政策起着不同的作用。
...........................
第三章 基于 PV-GPG 理论的渭源县中药材产业扶贫项目绩效评估......................... 19
1PV-GPG 理论模型及其可行性分析................................. 19
1.1PV-GPG 理论模型............................... 19
1.2 PV-GPG 理论模型的可行性分析...................... 20
第四章 渭源县中药材产业扶贫项目绩效中存在的问题..........................34
1 中药材产业扶贫项目绩效评估结果分析...........................34
1.1 问卷基本数据汇总..................................34
1.1.1 面向参与项
第五章 结论......................42
第四章 渭源县中药材产业扶贫项目绩效中存在的问题
1 中药材产业扶贫项目绩效评估结果分析
1.1 问卷基本数据汇总
1.1.1 面向参与项目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基本数据汇总
渭源县中药材产业扶贫项目实施区域为新寨镇大坪村、莲峰镇绽坡村和团结村以及会川镇罗家磨村和本庙村,对于面向渭源县参与中药材产业扶贫项目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调查问卷,作者花费将近 30 天时间蹲守项目实施区域,为三镇五村的建档立卡户随机发放 200 份问卷,收回问卷 189 份,其中有效问卷为 178 份,有效问卷占总问卷的 89%。从问卷数据中获得如下被访者基本信息:首先,被访男性人数为 130 人,女性为 48 人,男性占被访者总数的 73%女性占被访者总数的 27%,被访男性占比较多。其次,被访者年龄在 16-25 岁的有 11 人,占总被访者的 6.1%;26-32 岁的有 33人,占比 18.5%,33-39 岁的有 28 人,占比 15.7%;40-46 岁的有 36 人,占比 20.2%;47-53 岁的有 35 人,占比为 19.6%;54-60 岁的有 22 人,占比 12.3%;61-70 岁的人有4 人,占比 2.2%;其他有 9 人,占比 5%。从数据可以看出被访者年龄主要在 25 岁至60 岁之间。最后,被访者中不识字或初识字的有 19 人,占总被访者比重 10.6%;小学文凭的有 84 人,占比为 47.1%;初中文凭的有 47 人,占比为 26.4%;高中文凭的有24 人,占比 13.4%;大专或以上文凭的有 4 人,占比 2.2%。从问卷数据可以看出小学文聘的被访者占比较多。
........................
第五章 结论
发展农村优势产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首要前提,将特色农产品产业化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经之路,因地制宜的进行产业扶贫是实现脱贫致富的重要保障。甘肃省渭源县借助本区域适合中药材种植的地域优势,依托甘肃省关于农村产业扶贫的政策优势,因势利导,建设中药材产业扶贫项目,以推动中药材产业化发展的同时带动当地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致富。
为了研究甘肃省中药材产业扶贫项目绩效如何以及甘肃省中药材产业扶贫项目绩效存在哪些问题?本研究中以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中药材产业扶贫项目作为个案进行研究,依据 PV-GPG 理论模型构建指标体系,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确定指标权重,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数据资料,使用 SPSS 软件和 EXCEL 办公软件处理数据资料,得出如下结论:
(1)对于 PV-GPG 理论的应用和推广。PV-GPG 理论模型是以公共价值为基础的政府绩效评估模型,该理论模型在渭源县中药材产业扶贫项目绩效评估中的应用不仅丰富了该理论的内涵与外延,而且拓宽了该理论的应用范围,使该理论在其领域更具生命力和活力;
(2)产业扶贫项目已取得减贫成效。甘肃省中药材产业扶贫项目绩效评价结果处于“比较满意”的等级,中药材产业扶贫项目在多种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并获得项目实施主体和客体的一致好评,说明中药材产业扶贫项目总体运行态势较好,在项目自身发展和减少贫困、促进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3)中药材产业扶贫项目绩效问题和对策建议。甘肃省中药材产业扶贫项目绩效存在如下问题:项目实施范围较窄,奖惩机制不完善;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法律法规不健全;项目主体信息公开不及时,技术培训不到位;高层领导部门权力集中,风险防范能力不足等。针对如上问题提出如下建议:拓宽项目实施区域,完善奖惩机制;完善项目监督机制,健全法律法规;优化项目网络系统,落实技术培训;积极采纳有效意见,规避种植风险。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