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认为,公司在采取创新行为这一阶段通常不会去破坏自身的商业合盟。可以说,外界为什么难复制戴尔公司所采用的直销方式,非常关键的因素在于分销的这些制造单位不愿意终止跟既有合作单位的合作联系。同时也表示,不单单只有公司内部因素会阻碍公司的创新绩效,另外公司拥有的合作网络也会对此产生影响。所以,供应链治理这一关键构成要素——关系型治理十分关键。于人情关系十分重要的我国,关系代表着独特的意义,不仅仅表示着对公司的认可,更重要的是它作为一种交换含义存在。本研究经由对相关行业当中供应链的每一节点做调研得出,交往越密切的合作公司其合作时长将更长,同时它们的合同投资同样会更高。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在现代竞争环境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中,持续创新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是现代公司不断增长绩效、提升竞争性的一个关键手段。同时,由于技术变革持续加速,市场产品需求日益个性化,导致公司产品的生命周期不断缩短,创新能力越来越被追求长期成功的公司所重视。创新绩效作为公司衡量创新活动成果的指标,对一个现代化公司的生存与持续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逐渐进入到买方市场,市场购买人员知识水平不断提升、市场信息越来越趋于透明,导致产品种类越发多样化,购买人员不断对产品产生个性化需求,同时还伴随着对产品价格的挑剔。有别于传统市场,购买人员行为不再具有稳定性,市场需求具有较大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公司的技术创新能够显著地降低公司的生产成本、提高公司的产品质量、提升公司的服务,同时还能够有效减短公司生产周期,因此能够有效地提升核心竞争能力(赵林度,2011)。因此,为了能够适应当前复杂的、动态的、激变的市场商业环境,公司唯有保持创新的步伐和动力,不断地提高公司的创新绩效,才能在激烈的市场中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
自21世纪初伊始,专家学者们逐渐开始研究公司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总的来说,这些研究可以概括成以下四个方面。一种观点认为,公司创新绩效主要受到其所在宏观环境以及市场环境的影响。马宁和官建成等学者(2000)选取1700余家制造公司作为样本来研究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结论表明产业政策会对公司的专利数量产生显著影响。赵旻(2017)指出,国家的行业结构、经济制度及行业发展历史都会对公司生产创新产生影响。
其次,部分研究人员提出公司和其外部组织之间存在的互动会影响公司的创新绩效。公司的外部组织网络有助于公司之间实现技术资源的流通共享和发展增长,和公司自身的竞争对手之间建立友好合作关系能够有效提升其技术创新绩效(顾建伟,2017)。学者简兆权(2010)的研究表明,与公司外部的组织共享知识资源,可以显著提升合作公司之间技术创新的契合程度,并使公司的创新结果能够更加符合市场的预期和需求,从而能够提升公司的整体创新绩效。
........................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目前有关于公司创新绩效影响因素的研究包含多种因素,如宏观环境的产业政策、经济制度、行业结构,组织内部的公司文化、沟通等。但是很少有学者将外部的供应链治理纳入公司创新绩效影响因素的研究中。本研究基于供应链治理的角度,探讨了供应链网络中关系型治理、合同型治理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丰富了现有的供应链治理方面的理论。除此之外,尽管目前学术界对关系型治理与合同型治理探讨较多,然而关于这两种治理手段之间的关系尚未达成一致观点,有时甚至出现两种观点截然相反的情况。在本研究中,通过对汽车行业的实证研究讨论了两种治理手段对于创新绩效的具体作用,论述了关系型治理和合同型治理之间存在的相互影响,对两种治理手段的理论体系进行了梳理、论证和拓展。
1.2.2 现实意义
一、为公司与其所在供应链网络中其它成员的合作提供了实践建议。
当前,科技飞速发展,互联网技术不断革新迭代,全球化趋势加速,市场经营环境日新月异,为了保持公司的持续发展和产品的销量,公司所面临的市场竞争开始从最初阶段个体间的相互竞争逐渐地转变为如今公司供应链之间的竞争。然而,由于目前公司自身管理意识和水平的不足,导致公司的供应链组织管理比较松散。同时,公司管理者在决策时存在一定偏颇和缺失,并且,供应链成员之间具有一定的机会主义风险,市场参与方之间存在某些目标冲突,导致实际经营中,公司供应链的失败率非常高,甚至达到50%到70%之间。供应链治理对于供应链失败恰恰能够起到有效缓解的作用。因此,本文研究和分析了公司供应链网络中的关系型治理和合同型治理这两种治理手段对于公司的作用效果,进一步阐述公司运营中关系型治理和合同型治理的运作机理,从而可以有效地调解供应链网络中各个成员相互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为市场中供应链网络的持续运营提供理论支撑指导以及实践建议。
二、为公司面向供应链网络改善其自身的创新绩效提供了实践建议。
从公司运营的角度来说,任何公司的目标都是不断创新变革来适应公司市场环境的变化,从而维持公司的良性发展。在当前全球化背景下,技术革命步伐逐渐加快,市场环境竞争愈发激烈,传统公司的竞争机制已经很难保障其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创新变得越来越不可忽视。在目前的市场中,公司供应链上各个成员的背景都各不相同,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非常复杂,而供应链的关系型治理对公司创新绩效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本文研究供应链网络治理中关系型治理和合同型治理对于创新绩效的作用效果,能够帮助供应链成员面向其所在的供应链网络,选择最优的治理手段。同时,还能够为改善供应链网络中各公司的创新绩效提供一些现实可行、有效的措施建议。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供应链治理的含义和分类
2.1.1 供应链治理的含义
供应链治理是伴随供应链的不断发展而出现的。在当前时代,通信技术、物流技术等日新月异的发展和购买人员与日俱增的个性化、定制化需求使得公司从独立决策、独立运营逐渐转向公司供应链合作乃至于联盟。公司之间的供应链合作具体是有赖于供应链治理这一手段来完成、维持和发展。李维安等学者(2016)指出,供应链治理是一种全新的治理手段,跟传统公司治理存在较大差别,其针对的对象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供应链,换而言之,它是公司市场环境随着社会发展不断变化以及商业组织架构不断演变的结构性体现,公司供应链治理的核心范畴以某个核心的公司(一般是制造商)为中心,由原材料厂商、零部件供应厂商、零部件制造厂商、整车制造厂商、销售厂商等相互紧密合作,构成功能网络。伴随着公司供应链规模的持续增长,公司外部影响因素的作用不断增强,对公司供应链的治理造成了强烈的影响,在这种营运背景下,供应链的治理范畴也开始逐渐增长至公司供应链的外围,包括政府社会组织、各类社会组织、银行机构以及竞争对手等各种外围组织机构。供应链的治理边界的示意图如图2.1所示。
........................
2.2 公司创新绩效
2.2.1 公司创新绩效相关概念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 Schumpeter(1912)在其论文《经济发展学说》中首次提出创新这一概念,他在这篇论文中指出,“创新”是指在生产体系中引入生产的条件与要素的一种新组合,也就是在生产体系中构建一个关于生产的新函数,创新的目的是获取其潜在的价值。从此之后,创新开始受到学术界、商业界乃至于社会各界的关注,其重要性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按照《韦氏国际词典》中的定义,绩效指的是为了能够完成某项具有功能或效能的目标或任务所采取的计划行动。Tegart 等学者(2017)指出如果从国家层面来说的话,创新绩效指的就是国家经济的增长或者社会福利的提高。Bianca 和Cerulli 等国外学者(2011)的研究则指出,从地区层面上来说,创新绩效指的是某个地区的发展和增长,他们从微观领域角度出发将创新绩效归结于产出的增加。L f 和Heshmati 等学者(2006)研究指出,公司创新绩效包括了公司人均产出、公司人均附加值以及公司边际收入等各个方面。而 J.Hinlooper(2008)的研究则指出公司的创新绩效从本质上来说不仅取决于公司自身的产品创新行为,还取决于该创新行为与其相关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公司的创新绩效不仅可以为公司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增长,更重要的是能够为公司积累产品创新技术和经验,作为公司的无形财富,能够显著地提高公司竞争力。
按照已经发表文献的检索结果来看,目前学术界关于公司技术创新绩效评价的文献资料相对较多,然而目前关于公司创新绩效的明确定义还比较少见,国内外学术界对于技术创新绩效的理解一般聚焦于技术创新的投入产出率或者技术创新的产出结果。在比较早期的学术研究中,很多学者都将公司创新绩效等同于公司创新的结果,具体形式包括公司的新技术新产品和国家专利等,例如黄攸立等国内学者(2010)就持这种观点。不过,随着学术界研究的不断深入,开始有部分学者指出公司创新绩效的内涵不仅包括公司的创新结果,还应该包括公司的创新过程,公司的创新绩效应该是一个具有总结性和综合性的概念,应该能够全面地概括公司的技术创新活动。高建和汪剑飞等学者(2014)提出技术创新绩效的概念应该由产出绩效和过程绩效两大类别组成。其中,技术创新的产出绩效主要是指技术创新的产出及其产出的效率,这是公司获得成功的直接动力;而技术创新的过程绩效主要依靠运营创新项目来影响产出绩效。刘满凤等学者(2005)研究后提出技术创新绩效是指公司的创新系统在投入技术、资金以及人力等各种资源以后所产生的创新效果以及公司产品生产效率方面的提升。陈劲和陈钰芬等学者(2006)研究后提出:技术创新绩效的完整内涵不仅包含创新产出绩效,还包含创新过程绩效,其中前者体现了公司创新行为的实施结果,属于一种现实绩效;而过程绩效则体现了公司创新行为的管理水平,属于一种潜在绩效,如果将技术创新绩效比作海洋中的冰山,那过程绩效就是冰山处于海面以下的部分。
...........................
第三章 研究假设和研究模型..............................20
3.1 研究假设............................... 22
3.1.1 关系型治理和知识获取................................. 22
3.1.2 关系型治理与公司创新绩效......................... 23
第四章 实证分析............................31
4.1 研究样本选择及研究数据来源............................ 31
4.2 描述性统计分析......................... 32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启示...................43
5.1 实践启示....................... 43
5.1.1 研究总结..................... 43
5.1.2 研究建议......................... 44
第四章 实证分析
4.1 研究样本选择及研究数据来源
本研究将汽车行业当作研究对象,之所以挑选汽车行业为本文研究目标对象,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其一,汽车行业存在较强代表性,现今我国汽车的出售量于全球居于首位,而行业整体需求一直保持着强劲的上升状态,同时该行业还是一个非常传统、有代表性的、属于由供应链作主导的类别。其二,各类与供应链相关的行业当中,该行业的网络构成最为繁杂,组织间联系更为密切,供应链中所涉及的行业大约有一两百个,包括渠道上游的采矿业、冶金业以及能源业等,渠道下游的汽车维修、汽车护理以及交通运输等。除了公司相对较多之外,供应链成员之间的合作也非常密切,各行各业之间的资源互补程度非常高,从最初的规划设计,到渠道上游的各种原材料和零部件的生产供应、再到汽车总装配、各项测试乃至于渠道下游的销售、维修和护理保养等全部相关过程都要求协同合作,尤其是渠道上下游之间,下游的输入就是上游的输出产品,公司间的交易、知识流通以及资源共享等十分复杂而深入。所以,在研究当中将汽车行业当成研究目标对象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因为各地既有的消费水平及文化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会使系统产生一定的误差,因此在发放调查表的时候将填写范围设定为全中国,数据抽样大部分经由以下方式完成:一方面,针对院校中 MBA 在读或 EMBA 在读同学,通过 QQ 群、微博以及豆瓣网等各种网络渠道投送调查表,邀请契合调查需要的同学作答后收回;另一方面,经由调查派等专业的调查渠道来投送调查表;再次,联系该行业相关工作者,经由这些工作者,将调查表发送至满足本文调查条件的相关员工并在答卷后收回。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启示
5.1 实践启示
本章节基于研究结论、研究建议及今后研究方向几个方面做出总结。第一,对本位研究结论做总结归纳;第二,以研究总结为基础,基于管理学视角,提出针对性建议;第三,就本研究不足对地方,对今后研究方向提出建议。
5.1.1 研究总结
(1)关系型治理于公司创新绩效存在明显的积极影响。
本研究以社会网络学与交易成本学为基础,探析并实证分析得出关系型治理于公司创新绩效存在积极作用。于供应链中,关系型治理可以增强公司间的互相信任,有学者认为,公司在采取创新行为这一阶段通常不会去破坏自身的商业合盟。可以说,外界为什么难复制戴尔公司所采用的直销方式,非常关键的因素在于分销的这些制造单位不愿意终止跟既有合作单位的合作联系。同时也表示,不单单只有公司内部因素会阻碍公司的创新绩效,另外公司拥有的合作网络也会对此产生影响。所以,供应链治理这一关键构成要素——关系型治理十分关键。于人情关系十分重要的我国,关系代表着独特的意义,不仅仅表示着对公司的认可,更重要的是它作为一种交换含义存在。本研究经由对相关行业当中供应链的每一节点做调研得出,交往越密切的合作公司其合作时长将更长,同时它们的合同投资同样会更高。
(2)于关系型治理与公司创新绩效之间,公司的知识获取发挥着中介效用。
本研究借助于 SPSS 依次对关系型治理和公司创新绩效、知识获取和公司创新绩效的关系、关系型治理与知识获取一起对公司创新绩效产生的作用做检验,获得了知识获取所发挥的中介作用结论。目前新时代当中,资源十分不集中,公司自独自竞争转化为供应链或联合竞争。基于这样的背景下,经由存在依赖作用的单独创新不再能够让公司得到不错的创新收益,公司必须采取开放创新方式,即经由与其他公司合作取得公司外的创新资源。公司创新乃公司价值创建的源泉,其中取得有关资源且和公司既有资源结合乃公司价值创建的重点。因为小规模公司自有的资源是十分有限的,合作公司就成为它们有关资源来源不可或缺的渠道。因为存在同一个目标,因此网络成员公司将有效的传递信息,共享资源,且互相学习对方的优点,为公司的知识获取取得途径。数据分析得出,公司的大小于合作时长同样会对公司的知识获取发挥效用,公司规模愈大、相互间的合作愈长,那么公司间的联系将更密切,相互间的交流将更多,因此取得有效知识也将更快并有针对性。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