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企业管理的实践中,有人认为,科学管理更实用,有人认为,人本管理更胜一筹。事实上,二者是两种特殊而又有效的管理模式,它们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并且在企业管理的不同阶段分别居于主导地位,二者适时、适度的融合,才是我国企业的明智选择。
现代管理科学产生的标志是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该理论不仅是一项重要的文化成果,而且是第一次尝试用科学的、系统的方法探讨企业生产过程的创举。此后,传统的、因袭经验的管理方式迅速受到人们的质疑或鄙弃;而科学、理性、量化的方式获得了广泛的重视与遵从。著名的“福特制”就是“泰勒制”的实践结晶。以“泰勒制”为代写管理学论文 主要内容的科学管理,对生产过程进行精确的计算与测定,以使各种操作程序标准化,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但是,任何问题都有两面性,管理理论也不例外,科学管理在将科学思想运用于管理过程的同时,并没有对人和物这两种有本质差别的管理客体加以明显的区别。这种对“人本”的无视或误解,是科学管理理论的“天生缺陷”。直到20世纪8。年代,随着西方企业基础性管理的不断升级,也随着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所依托的第一资源不断变迁,人的作用问题伴随着物资的丰裕、人性的觉醒与解放而凸显出来。在这种背景下,企业管理必须转换模式,由以物为中心转变到以人为中心,从人的本质意义上思考人性、人格、个性与需求等,即要实施“人本管理”。
人本管理的核心理念当然是以人为本。这是对以机器为本、以技术为本的科学管理理念的一大提升。它要求管理者和员工共同进行心理与行为的彻底革命,使得企业管理从管理理念、管理制度、管理技术、管理态度直到管理效益有一个全面的转变。这种转变将体现出人主宰自然、人是万物之灵的客观规律。显然,人本管理不是对科学管理的全盘否定,而是一种理性的继承,一次科学的修正。它汲取了科学管理中的科学思想,肯定了制度在企业管理中的重大作用,同时将科学管理中颠倒的“人”与“物”再颠倒过来让“人”始终处于原本的主导地位。这不是简单地顺应潮流,而是坦率的尊重事实。这种实事求是的“人本意识”+“科学精神”,是人本管理理论对人类的卓越贡献,也是它受到普遍崇拜的根本原因。
从管理实践运作的方式看,科学管理要求通过科学、理性、量化的手段和方法,建立工作标准与操作规范,为企业管理提供一个严格的制度环境。当企业管理处在低水平阶段时,这种管理模式对训练员工的职业观念和技能、养成科学意识和品格、从而改进企业管理是相当有效的。而人本管理的运作,则要求以人的主体意识空前觉醒为前提,以奉行组织内一切人的人格平等为基础,以组织内全体成员的优秀技能和敬业精神为依托.通过民主管理与参与,最终达到自我管理。很明显,人本管理致力于管理环境的优化致力f员工思想的沟通与潜能的挖掘致力于管理体系的设计与实施致力于企业文化的塑造;同时致力于员工需求的满足.人本管理既是对科学管理的必然依托,又是对科学管理的自然超越。在企业管理处于较高水平时,这是一种更为有效的管理模式。
人本管理与科学管理的理论内涵与运作模式告诉我们,人本管理是在科学管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它的理念因为反映了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社会现实因而更具有先进比但它的运作条件比之科学管理也更为严格。尽管人本管理是所有企业管理都必须遵循的一种时代潮流,但不同企业在实施过程中,还应理论联系实际,根据本企业的具体情况,选择一种主导管理模式。在这一点匕绝不应盲目效仿西方企业我国的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问题则相当复杂。首先,国有企业产生的代写管理学论文历史短,管理的“原始积累”比较薄弱;其次,国企的管理阶层主要是由于企业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而突然产生的,这并不是一个自然成长和名副其实的阶层,甚至仅是一群突然被赋予责任和权力的“官”。也就是说,国有企业不可能一下子涌现出那么多的“泰勒’,;再次,国企员工既没有受过工业革命的洗礼,也因教育体制的落后而很少得到现代化的职业训练,科学知识没有内化为员工的科学意识、科一学态度和科一学习惯。这表明,国有企业的基础性管理还是一个现实问题。在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也许可以购买美国的汽车技术和生产线,但买不到“福特式”的企业大“家”;我们也许可以引进口本的工厂管理技术,但不可能一下子学到日本人的团队精神和忠诚意识所有的“硬件”我们都可以引进,但却难以把西方一几百年形成的潜移默化十国民意识中的科学精神“引”过来。我们应该实事求是,既要尊重“人本”,又要坚信科学。用人本理念指导科学管理在科学管理中融人人本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