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质量与患儿安全管理

发布时间:2017-05-08 20:24:54 论文编辑:jingju
对于刚刚入科的护士或是实习护士,应当第一时间进行岗前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对于儿科病区环境的介绍,科室各种规章制度的介绍,护理工作者的职责的介绍,工作流程的介绍,常规仪器的使用方法和保养措施以及儿科常见疾病的相关介绍等。目前,医疗卫生技术日益提升,而现代化的护理服务活动也逐渐变得复杂,各类影响因素逐渐增多。单纯就儿科护理的整体工作而已,护士所提供的护理服务的质量,实际上也是对患儿安全的一种保障,同时,也将其纳入到了医院内优质服务体系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1完善儿科护理安全管理的措施

 

1.1重视护理安全教育
全面提升护理工作者的安全意识,这是在儿科当中保证患儿安全的最基础的内容。将“安全第一”与“质量第一”的工作理念不断牢固,并且不断强化自身的法律意识,加强儿科护理知识的学习,并且对于其护理因素所可能产生的一系列的后果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知。所谓安全的管理并不单单落实在管理者的身上,影视应当通过对科室全体护理人员都进行安全教育,从而使护理人员都能够将以往被动的接受安全管理的检查逐步转化为主动的做到安全的维护。

 

1.2加强专业知识及技能培训
不断加强对于儿科护理人员的继续教育与护理培训,使每一位护理工作者都能够做到拥有精湛的护理技术、精益求精的护理态度,从而培育出护理技术水平过硬、病情观察能力突出以及解决突发问题能力合格的儿科护士。与此同时,应当积极鼓励广大儿科护士参加大专或是本科的学习与考试。

 

1.3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制
首先应当向广大儿科护理工作者树立“质量就是生命”这一观念,从而使每个护士都能够明确科室的相关安全管理职责,从而不断完善监督水平。在日常的工作当中,着重抓四个主要环节:①抓关键患儿,其中包括新患儿、急危重症患儿、疑难患儿以及接受了特殊的患儿;②抓科室核心制度的建设,包括交接班制度、护理责任制度、分级护理制度以及危重症患儿的抢救制度等;③抓关键时期,包括节假日、双休日、中午班以及夜半交接班等;④抓关键人员,包括新上岗的护士、实习护士以及责任心较差与护理技术掌握不熟练的护理人员,从而确保患儿的安全。

 

2提高儿科护理质量的方式

 

提高科室整体护理服务的质量,是科室建设发展以及护理工作的核心与首要任务。在儿科的临床护理与实践当中,应当全面结合儿科患儿的特点,从而尽量满足患儿的需求,并且积极努力的为患儿创造良好的条件,从患儿的心理、患儿的安全以及自我实现等多个方面实施护理服务,以求达到全面提升儿科护理质量的最终目的。

 

2.1在护理中倡导激励机制
想要极大限度的提高儿科护士的护理质量,需要激发每一位护理人员的敬业精神,从而使每一位护士的积极性都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调动,使其内在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在这方面,可以有效地将物质激励同精神激励二者进行有效的结合,并且采用辨证的方法,把目标激励、竞争激励、惩处激励等激励方式全面应用到儿科护理系统的操作与运行当中,一方面可以使护理工作者的自我价值得到进一步的体现,同时,还可以将护理的整体质量以及患儿的满意程度提高。

 

2.2运用健康教育进行护理
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需要针对不同患儿的实际情况,从全面、整体的角度看待每一位患儿,使患儿可以清晰的表露出其想要表达的内容。在儿科的临床护理实践当中,可以有效结合医院以及患儿的实际情况,从而确定优先主次的顺序,对患儿家长进行全面的护理教育,有利于护理工作者发现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将问题予以解决,以促进护理质量的全面提高。
对儿科护理质量与患儿安全管理等问题进行分析,从而通过护理服务的各个环节,全面提升护理质量。通过完善儿科护理质量管理的综合体系,从而制定一套合理有效的儿科护理管理标准,紧紧围绕质量管理,不断改进护理服务各个环节当中潜在的一系列问题,从根本上逐渐提高护理的质量,消除患儿的安全隐患。由于积极落实整改措施,详细制定了一套规范化的护理工作考核标准,对于护理人员的日常护理服务进行全面的监督与管理,切实解决了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类问题。
通过儿科护理的临床实践,逐渐找出不足,并且在护理管理中进行护理质量的改进,合理有效地控制安全因素的发生,确保所实施的护理质量的安全。
综上所述,建立健全儿科护理的安全管理模式,是一项极为有效的控制行为与管理的措施,全面提升护理质量也是儿科护理工作的核心内容。因而,只有将护理服务不断规范化,并且开展一系列有特色的护理措施,实施长效的护理管理,才可以更加有效地避免一系列的儿科护理的纠纷,也有效避免了一些差错事故的发生,最终全面推进护理事业的规范化与于科学化。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