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评《教育管理》

发布时间:2017-05-05 20:12:06 论文编辑:jingju
1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模式建设

 

现阶段,我国很多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人员,一般由刚进入学校工作的青年教师负责,发挥其年龄优势,与学生的共同语言较多,心理距离较近,容易接近学生,可同时也存在不足之处,由于这些老师刚进入教师队伍,工作时间较短,管理实践经验较浅,处理学生暴露的问题有些困难。三是由于我国高校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传统教育管理体制无法适应现阶段高职教育的发展速度,不符合发展目标。《教育管理》一书相对于其他同类书目有许多优点,书中语言通俗易懂,言简意赅。解决方案的提出也是有的放矢,具有针对性。由吴锦程编著的《教育管理》在解读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模式创新中有独特的见解,从基本概念出发,逐步升华,找出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全书共有10个章节,每个章节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从第一章的基本概念到五六章节从教育管理者角度谈问题,最后从微观角度论述,每个部分的叙述都十分详尽。《教育管理》一书中指出我国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创新主要面对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该书在教育管理创新领域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书中指出,我国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是由于我国各大高校逐渐扩大招生,其中高职院校的学生数量成倍增长。与以往相比,高职院校的学生整体素质与接受能力相对较弱,社会大众遭遇了多元文化的不同程度的洗礼,形成了较为复杂的价值观念,学生在很多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
二是我国高职院校当前教育管理工作面临市场经济的冲击,工作内容日渐丰富,包含了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难度大,责任重,暗藏隐患较多。承担学生管理责任的角色,主要是高校教育管理人员,是学生日常生活的监护人。
教育活动,与管理活动因为过去的高职教育忽略了学生个性的培养和独立性的发展,学生只是被动接受教育,不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制力,束缚了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无法发挥学生的积极能动性,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2重视推行的教育管理制度

 

在传统教育模式中,教育管理者很少与学生全方位沟通,师生关系较为冷淡,加大了教育管理学生的难度。还有高职院校开展的教育活动,与管理活动时分开实行的,经常出现脱节现象。以上几个因素制约了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工作发展。《教育管理》一书中提出要通过创新教育管理模式来解决问题,高职院校大力推行素质教育,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可是学生学习积极性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主要根源是大部分学生没有建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根据现实情况,高职院校应为学生制定每个阶段的学习目标,将学生培养成社会可用人才。实行学分制,是值得我们,这其中包含两个部分,即学生的管理学分和学生的教育学分。它要求学生在学习期间,既要接受现在的思想政治教育,又要培养自身的学校管理活动能力和社会实践活动能力,最终目标是将高职院校学生的整体素质提高,能力全面发展,从而成为可以为社会创造财富的人才。
 
3促进教育管理模式改革

 

高职院校应该加大力度促进教育管理模式改革,重点是学籍管理体制创新。因为全国各地的学生具有不同的生活背景,学校应该有针对性地调整每个学期的教学计划,服务于学生的实际需求,实行开发性原则来教学来管理学籍。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就开启了解决当前高职院校学籍管理体制呆板生硬的状况。高职院校应该积极做好每个管理部门的协调工作,建立统一的管理制度,降低学生转学或者休学的难度,满足学生的个人需求。
当前,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模式一定要紧紧围绕学生顺利就业这个目标来展开,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出发:
第一,从宏观角度把握。高校管理者应该及时了解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国际经济发展走向,深入探究社会经济趋势,制定出符合国家政策方向的各项课程。
第二,纵观考察。高职院校的领导者和国家决策机构,平时到地方产业部门访问期间,多了解著名的高新技术创业园,认识各种经济开发区特点。从而掌握社会需求,立足实际需求设立专业课程。
第三,实行微观调整。高职院校应该深入用人单位了解其实际需要,及时调整专业课程设置,立足于社会市场人才的发展需求,以适应新形势的需求,提高学校人才培养和管理水平。
总之,随着社会经济的深化发展,社会对高职院校的人才教育培养提出更多、更新的要求,以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同时,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模式建设也很重要,它对于高职院校教育活动具有决定性影响。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