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绪论
1.1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建设基础性设施的力度逐年增大,交通需求作为社会最基本的活动也越来越大,而公路机动性、灵活性的方式特点更适应现代经济的发展,因此各个省市纷纷加大公路建设旳投资,构建发达完善的公路运输网络。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公路交通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截至2010年底,全国公路总里程预计达395万公里,是建国初期的近49倍,同时路面技术等级和通达深度也得到很大提高。特别是高速公路的建设速度更是突飞猛进,“十五”期间共建成高速公路2.47万公里,是“八五”和“九五”建成高速公路总和的1.5倍。至2005年底,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4.1万公里,2006年末,高速公路里程达4.5万公里,2007年底达5.39万公里,2008年底达到6.03万公里,2009年底高速公路的通车总里程达6.5万公里,中国创造了世界高速公路发展的奇迹⑴。
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公路建设网络的投融资体制改革也在不断探索和尝试。公路作,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投资体制的变革对我国公路行业的投资环境、投资规模、投资结构、投资效率与效果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大大加快了我国公路的建设和发展进程,为国民经济实现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但同时公路建设投资中如诸如建设规模、建设资金来源渠道、投资经济效益、建设债务关系等这些问题也变得日益复杂,这在一定程度给公路建设投资数据的统计以及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3]。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需要对我国高速公路建设投资体制改革实施效果进行系统分析与评价,进一步需要完善公路建设投资的数据统计与管理体系,才能进一步提供有效的数据和信息支持。
统计和分析是现代管理和决策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各行业精益化管理与决策的重要手段,更是政府进行行业管理、调控决策的有力支持。随着国家公路建设投资规模的不断提高、公路建设多元化投融资体制的不断完善、以及数据搜集与处理技术等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公路建设行业自身开始产业升级与转型,公路建设投资统计面临着诸多机遇和挑战。如何适应于现代统计技术的发展,满足信息时代下各信息需求主体对公路建设投资统计信息的需求,提供准确、高效、完备的行业建设投资统计信息,为各需求主体提供充分的管理和调控决策保障,是当前公路建设投资统计面临的难题之一,也是本论文研究出发点。
在公路交通事业得到大幅度发展的同时,如统计学理论、数据库技术及地理信息技术、通信、网路等一些基础应用技术领域也有了长足发展,交通统计与信息管理工作发展需要适应这些技术手段的更新14]。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政府、企业、社会公众及国际交流对交通统计信息的需求将日益增长,交通宏观调控和各项经济活动的效率和效果将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相关信息旳内容与质量。新形势下如何改革和加强交通统计工作,统计分析如何更好地适应交通发展的需要,统计分析如何为交通管理者制定公路网络建设与发展规划和决策提供咨询服务,是交通研究人员、统计工作者及有关管理部门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是在既有的统计制度下,结合新形势下交通统计工作发展的新问题,进一步健全统计工作体系,完善统计指标体系,构建一套公路建设投资统计管理的信息化理论与方法,具体而言包括有以下两个方面:
。通过完善公路建设投资统计指标体系、.优化统计方法和建立统计数据库,为公路建设投资统计提供一套完整的工作机制,提高统计工作的科学性、标准性通过建立合理的统计指标体系,并且通过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能够随时直观的反映出当前的公路投资建设统计情况,颠覆传统的统计速度慢、效率低、统计指标间的相互关系不明确等缺点,及时的把最新的公路建设情况反映出来。为公路投资资金的利用情况、建设资金的到位情况等起到很好的监督作用。
(2)通过对公路建设投资统计数据的应用研究,深层次地挖掘每个统计数据的作用,充分发挥统计分析的预测、预警功能
让交通决策者能够快速的作出合理的公路投资决策,通过数据分析来显示某、一地区是否有必要修建新的公路或者说该修低等级公路还是高等级公路。通过宏观的数据分析,为交通决策者制定、调整未来年公路建设投资计划作现实依据。对公路投资进行-统计分析,使投资统计指标量化,是投资者和决策者更能直观的认识到当前公路投资的基本情况,对继续加大公路建设投资,争取更大的财政支持,吸引社会资金用于公路建设,并使已投入公路建设的资金充分发挥作用。
公路建设投资信息化管理的主要任务就是搜集公路建设投资的过程中相关资料信息,并加以分析整理录入计算机管理系统,以利于全程监控和分析公路建设项目的资金使用情况,合理地使用有限的资源,使其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第2章 公路建设投资....................... 25-42
2.1 公路建设投资........................ 25-30
2.1.1 计划经济时代的公路建设投资体制 25-26
2.1.2 市场经济时代的.................... 26-27
2.1.3 公路建设投资................... 27-28
2.1.4 公路建设投资统................... 28-30
2.2 公路建设投资统计.................. 30-33
2.2.1 公路建设投资统计的................... 30-31
2.2.2 公路建设投资信息的...................... 31-33
2.3 公路建设投资统................................ 33-41
2.3.1 公路建设投资统计............................. 33-35
2.3.2 公路建设投资统计数据......................... 35-37
2.3.3 公路建设投资统计数据....................... 37-41
2.4 本章......................... 41-42
第3章 公路建设投资统计...................... 42-74
3.1 公路建设投资统计指标................... 42-45
3.1.1 单因素...................... 42-43
3.1.2 多因素......................... 43-44
3.1.3 统计指标选择原................... 44-45
3.2 公路建设投资统计................... 45-48
3.2.1 指标参数....................... 45-46
3.2.2 指标备择集.......................... 46-48
3.2.3 数据选用.......................... 48
3.3 公路建设投资统计......................... 48-64
3.3.1 基本概况............................... 48-57
3.3.2 项目建设.......................... 57-58
3.3.3 基本分析................................... 58-64
3.4 公路建设投资统计............................. 64-73
3.4.1 统计报........................ 64-65
3.4.2 抽样调...................... 65-66
3.4.3 普查统计..................... 66-67
3.4.4 各指标统计方..................... 67-73
3.5 本章.................... 73-74
第4章 公路建设投资统.................... 74-89
结论
论文取得的创新性研究成果
公路建设投资统计是保证公路建设专项资金投入到位的有效监督手段和措施,其研究成果对处于变革时期的我国公路建设事业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依托陕西省交通厅科技项目“陕西省公路交通建设投资统计分析方法研究”,在总结和吸收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支持公路建设投资信息化管理功能实现的理论方法研究为出发点,主要取得了以下创新性成果:
①构建了公路建设投资统计的指标体系考虑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及常规用户等不同主体对公路投资的要求,面向公路建设投资管理的层次化、信息化及智能化需要,提出了公路建设投资统计信息化管理指标体系,涵盖基本统计指标、建设投资统计指标及投资绩效分析指标3个层次、12个统计目标及58个单项统计指标,所选指标具有可测、可比、代表性突出及独立性较强的特点。
参考文献
1. Wang Yong-gang, Chen Kuan-min, Hu Li-wei, Pei Yu-long. Voluntary killer:multivariate highway geometric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crashes andcollisions in China's mountainous regions. TECHNICS TECHNOLOGIESEDUCATION MANAGEMENT - TTEM, 2010, 5(3): 531-543
2. Lyman, K.; Bertini, R. L., 2008. Using travel time reliability measures toimprove regional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and operations. Transp. Res.Rec.’ 2046’ 1-10.
3. Ma, H.; Hadden-Loh, T.; Yang, X. M.; et al., 2007. Evolution and effect oftransportation policy on public transit: Lessons from Beijing. Transp. Res.Rec., 1994, 94-100.
4. Mao, B. H.;; Guo, J. F.; Chen, J. C.; et al., 2008. http://www.1daixie.com/dxglxlw/ Some historical commentson urban transportation development of Beijing. J. Transp. Syst. Eng. Inf.Techno丨.,8(3),6-13.
5. Michael D. M., 2002. Measuring system performance: key to establishingoperations as a core agency mission. Transp. Res. Rec., 1817, 155-162.
6. Miller, J. S.; Hoel, Lester A.; Dalton, Tylor F.; et al., 2008. Linkingtransportation planning to program implementation. J. Urban Plann. Dev.,134(2), 88-95.
7. Pickrell, S.; Neumann, L., 2000. Use of performance measures intransportation decision making. In proc. Conf. Meas. to Improve Transp.Syst. Agency Oper., Oct. 29 - Nov. 1, Irvine, California, 17-33.
8. Reinke, D.; Malarkey, D., 1996. Implementing integrated transportationplanning in metropolitan planning organization: procedural and analyticalissues. Transp. Res. Rec., 1552, 71-78.
9. Pickrell S. ; Neumann L. Use of Performance Measures in Transportationdecision Making. Performance Measures to Improve TransportationSystems and Agency Operations, Report of a Conference, 2000, Irvine,California: 17-33
10. Beimborn E. A. Structure Approach to the Evaluation and Comparison ofAlternative Transportation Plans.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Record. 1976,619:2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