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与有关学科互引关系的科学计量分析

发布时间:2013-04-06 21:22:08 论文编辑:candace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跨学科,学术界也称作“交叉学科”。中文“跨学科”一词是从英文interdisciplinarity 翻译引进的。最初只是在一般字面意义上使用此词,随着研究的深入,跨学科一词由原来的多种理解已经逐步趋向较为稳定的公认的涵义。目前在国外学者中较为公认的“跨学科”的涵义是指对于典型学科之间的问题的研究。西方学者 G·伯杰克在《跨学科——大学的教学和科研问题》[1]指出,跨学科是两门或两门以上不同学科之间紧密的和明显的相互作用,包括从简单的学术思想,甚至全面交流整个学术观点、方法、程序、认识和术语以及各种资料。著名学者钱学森指出,所谓交叉科学是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互交叉地带生长出来的一系列新生学科[2]。由此可见,跨学科研究是一种多学科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补充的合作研究,是打破学科界线进行的科研活动。
科学本身的发展客观上需要把整体分为各个部分,把复杂的事物分解为简单要素分别加以精确的研究。但是,客观事物本身是一个联系的整体,任何事物都不能离开其他事物孤立地存在于一个封闭的系统中,科学的发展要求人们研究问题的方法具有高度的综合性。特别是当代重大的科技问题、经济问题、社会发展问题等都具有高度的综合性。比如,环境问题的起因、性质和影响所具有的综合性和复杂性,任何单一科学、单一技术或单一行业都不可能单独地对它提供完整的说明,更不能对它提供完整的科学的解决方案。正因为这样,环境问题的研究也就从单学科研究进入到多学科合作,进而发展到跨学科。
科学创新涉及广泛的新知识、新观点和新技术,促使跨学科间的合作迅速增加。近两年来,随着我国各学科的发展,学科之间不断交叉、渗透与融合,并促进科学重大发现和新兴学科的产生。
学科之间相互交叉渗透是当代科学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学科交叉研究的形成与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从历史上考察,学科交叉研究能产生新学科的生长点,是获得原创性科学成果的重要途径,也是解决重大技术、社会问题的必然选择[3]。学科交叉研究属于原始性、创造性的科学活动,活动的结果往往是知识发展中的质变环节。同时,学科交叉研究还有利于培养创造型人才。
目前,在许多学科领域,交叉研究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在化学学科领域,研究者利用属于物理学科范畴的低温超高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对吸附于金属表面的钴酞菁分子进行“单分子手术”,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实现了单分子自旋态的控制;利用属于信息科学和数学学科范畴的国产超级计算机开发的分子动力学并行算法,在膜蛋白和配体对信号通路调控的分子动力学模拟和实验方面取得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的拓展,出现的学科间交叉、渗透和融合,使它成为一门包容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和工程技术科学,以人类环境、人地关系和空间相互作用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综合性学科;心理学已拓展到医学、教育学、管理学,以及社会学、法学、军事学、史学等学科。以医学心理学为例,它是应医学模式发展的需要,将心理科学与医学相结合,形成一门新生心理学分支学科。智能制造技术已渗透到制造过程的各个环节,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制造工艺和制造过程,它通过模拟人类技工和专家的智能活动,对制造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并完成推理和决策,继而取代、延伸制造过程中人的部分脑力劳动。在医学各学科之间、医学和其他学科之间呈现出交叉、整合和重构的新趋势,并由此产生一批新兴学科,例如,医学基因组学、药物基因组学、应激医学、医学生物信息学、生物伦理学等[4]。
综上所述,以交叉学科作为研究的立足点,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是有着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的。本文的研究就是基于这样的思想而产生的。


1.1.2 问题的提出
人类诞生伊始,群居而成社会,彼此自发协调,由是而生管理。因此人们一般认为管理是由协同劳动产生的,由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得到促进和发展[5]。正如马克思所说:“一切规模较大的直接社会劳动或共同劳动,都或多或少地需要指挥,以协调个人的活动,……一个单独的提琴手使自己指挥自己,一个乐队就需要一个指挥。”[6]。管理是一个受到多种因素影响的复杂现象,管理作为一门学科,其名称便是管理学。


第2章 引文网络


2.1 引文分析
在学术界形成了这样一种习惯,即在进行著述时,通常在所著文献的最后列出完成该文过程中所参考过的主要文献目录,这就是所谓的引文。著名的英国学者 J.M.Ziman 曾经说过:没有一篇科学论文是孤立存在的,它是被深嵌在整个学科的文献体系之中[19]。引文既能表明论文的科学依据和历史背景,又能显示一个学科的发展历程,以及多个学科之间在内容上的联系与区别;另外,引文也表明作者对前人成果的尊重以及在前人成果之上的提高、发展与创新,并对作者的特殊见解提供论证线索,同时还为论著的读者指出了参考文献的出处,为读者进一步参考和利用这些文献提供了方便。由于引文对于引用文献者和被引用文献者来说,起到了明确立论责任、说明研究依据、表明研究成果等作用[20],因此,引文已经成为学术论文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第 3 章 管理学与相关学科互引网络的可视化分析..............................................19
3.1 可视化概念.................................................................................. 19
3.2 互引数据获取方法................................................................. 19
3.3 被引网络分析............................................................................ 21
3.4 引用网络分析.......................................................................... 29
3.5 高相关度学科引文网络分析....................................................... 35
3.6 同年引用与被引的变化分析................................................... 40
3.7 本章小结................................................................................ 41
第 4 章 管理学科与相关学科互引关系的动力学分析..........................................43
4.1 学科发展的动力机制分析............................................................ 43
4.2 管理学学科他引积极性和自引分析............................................................. 43
4.3 不同学科对管理学的推动分析..................................................................... 47
4.3.1 引文年代分布分析........................................................ 47
4.3.2 高相关度学科被引半衰期分析............................................................ 48
4.3.3 高相关度学科贡献度分析.................................................................... 51
4.4 本章小结....................................................... 52
结 论...............................................53


结 论

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通过管理学与相关学科互引关系的可视化研究,绘制出了互引关系的引文网络图,将管理学与相关学科间的联系用图形的方式表示出来,将抽象的文字、数字形象化,从而揭示了管理学学科与工程、社会科学、数学、自动控制等学科之间的亲缘关系。
2、通过对引文网络的分析,不论是从被引网络还是从引用网络,都能够清晰的看到,经过了长时间的发展,一个以管理学为中心的学科交叉群体已经基本稳定,它们之间通过文献间的互引进行知识和思想内容上的交流;在推进管理学发展的同时,管理学的思想也促进着其他学科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该群体也在增加着学科,尽管数量较少(医学和体育),反映出了管理学的知识和思想的应用范围在逐渐扩大。通过学科的变化,可以发现现今管理学科发展的新动向,有利于管理学多元化的发展。
3、使用引文量和弹性系数两个参数,对与管理学相关的学科进行分类,找出高相关度学科和弹性系数大于 1 的学科:工程、计算机、统计、电子通讯、生物、心理、材料、化学等,并分析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说明管理学在今后发展中在保持与高相关度学科紧密关系的同时,不要忽视弹性系数大于 1的学科,因为它们在拓展新领域、推进管理学发展方面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
4、引入学科发展动力学原理,对管理学发展的外动力和内动力分别进行了他引积极性和自引分析,发现管理学科的发展动力主要来源于自己本身的推动,发展的外动力主要来源于工程、社会科学、数学、计算机、统计等学科。从高相关度学科被引文量的年代分布、被引半衰期和贡献程度等方面,分析了与管理学相关的学科的发展特点、学科内部的知识组成以及学科间的知识传递快慢和贡献度,对管理学今后的发展动力有了初步的了解,对于学科间的进一步交流发展给予了启示。


参考文献:
1 G·伯杰克.跨学科—大学的教学和科研问题.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23~28
2 刘大椿.科学哲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3 王佛松,王夔,陈新滋等.展望 21 世纪的化学.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4~5
4 丙明杰.管理学—现代的观点.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5 陈悦.管理学学科演进的科学计量研究.大连理工大学,2006:2
6 马克思.资本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3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67
7 丙明杰.管理学—现代的观点.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8 乌家培.管理科学在加世纪的发展.南开管理评论,2000,(6):6~7.
9 管理科学学科代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2004.
10 牛利华.教育学与相关学科关系的考辩——历史、现实及其未来走向.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9):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