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城镇化的趋势,产生矛盾及可持续发展

发布时间:2012-08-08 09:55:57 论文编辑:代写硕士论文

 农村城镇化的趋势,产生矛盾及可持续发展由代写论文中心提供特别整理,更多代写管理学论文下载请联系论文代写专区。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农村城镇化的发展,大多是农村工业化的结果。随着这一趋势的发展和深入,城镇化问题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日益严重。合理解决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矛盾己成为当务之急,这将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一、城镇化和生态环境的基本含义城镇化,英文是Urbanization。汉语有“城市化”、“都市化&r代写管理学论文dquo;、“城镇化”等多种翻译。综合多种观点,笔者认为,城镇化是由于工业化和科技进步所引起的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居住方式由乡村型向城镇型转变的过程。①农村城镇化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镇集中迁移、农业用地向非农业用地的转换、经济和产业结构的转变、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型等。农村城镇化表示的是一个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概念,是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尺度和标志。生态代写管理学硕士论文环境,英文是Eeologiealenvironment或Eeo一enviro二ent。本文所讨论的生态环境是相对城市化而言,是从生态学角度理解对城市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作用的各种环境要素的总和。②生态环境建设包括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特别是随着我国人口的增加、经济的高速发展,对资源的需求愈来愈大,经济发展和生产生活消耗对环境破坏愈来愈严重。因此,在农村城镇化过程中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不仅仅是污染的治理,还包括生态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之间既能相互促进,也能相互制约。当城镇化建设符合地域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并在规划建设过程充分考虑当地环境的承受力,则城镇化建设将有利于资源开发和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生态环境的优化。而生态环境的改善将大大增强城镇的综合竞争力,推动城镇化建设健康发展。反之,当城镇化建设严重脱离实际,盲目规划和建设,一味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必然造成资源浪费和过度消耗、环境污管理学毕业论文染加剧,影响居民的身心健康,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因此,协调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建设之间的关系,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必须引起广泛关注并认真加以解决的重要问题。二、我国农村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建设之间的矛盾大力推进农村城镇化,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手段。但农村城镇化在改变原有地域区划,引发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人口转移和集聚,促进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的同时,必将对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造成影响,与生态环境建设产生矛盾:第一,农村城镇化与资源有限性之间的矛盾。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和发展,人口的大量集聚,对土地、水、生物等资源的需求将大大增加,致使一些不可再生资源的迅速减少,使得农村和农业发展空间受到挤压,资源危机将进一步加重。第二,非农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恶化之间的矛盾。农村城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第二、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壮大。产业结构调整在带动农村经济增长的同时,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固体垃圾、废气废渣等处理能力和处理水平的低下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恶化。第三,农村劳动力不足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农村城镇化一方面引发了农村劳动力过剩,另一方面,城镇经济发展水平的迅速提升也吸引了广大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国家统计局调查显示,截至2008年12月31日,大陆农民工总数为2亿2542万人,其中外出农民工1亿4041万人,占农民工总数的62.3%;本地农民工8501万人,占农民工总数的37.7%。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外流,使得一些农村地区劳动力严重不足,农田因无人耕种而荒芜的现象比较严重,农业生态面临新的挑战。第四,城镇化发展迅速与相关环保制度建设滞后之间的矛盾。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城镇化发展迅速,年均增长约0.95个百分点,预计未来10~15年仍将保持0.8一1个百分点的增长速度。但一些地区潜心于经济发展而忽视环境保护的问题日趋严重,相比之下,有关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的制度严重滞后于城镇化发展速度,严重制约了农村城镇化的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也影响了城镇综合竞争力的提升。三、有关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是全球环境不断恶化,乃至影响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提出来的。1983年联合国第38届大会决议成立“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负责制定“全球的变革日程”。1987年通过WCED的报告《我们共同的地球》,该报告把环境与发展两个紧密相连的问题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考虑,首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之后的((21世纪议程》、《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等在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上取得了共识。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DeveloPment)理论是经济、社会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综合统一体,指的是“既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与传统的发展观相比,可持续发展要求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控制人口的前提下实现经济的发展,即人类在发展中不仅要追求经济利益,还要追求生态和谐和社会公平,最终实现全面发展。①归纳起来,可持续发展理论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基本内涵:(l)可持续发展要求与资源环境的承载力相协调。在满足人们基本需要和提高生活质量需求的同时,注重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资源,为他人和子孙后代留出必要的生存空间,提供一个公平发展的机会。(2)可持续发展要求建立科学的生产和消费方式。鼓励尽可能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转变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的生产生活方式和追求奢华享受的高消费模式。要求对自然资源进行适度开发、合理利用和充分保护,尽可能的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3)可持续发展强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密切相关的整体。发展离不开环境与资源。只有保持环境和资源基础长期稳定,经济发展才具备可持续性。同时,环境保护需要经济发展所提供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它也是衡量经济发展质量、发展水平和发展程度的客观标准之一。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4)可持续发展体现了一种新的价值观。传统价值观强调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主观能动性,而可持续发展思想追求和尊重人与的自然的和谐,提倡人类对自然的索取程度应建立在保持自然生态系统循环自如的基础上,寻求人类与自然的协调发展。②真正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严格遵循公平性、共同性、需求性和可持续性四项基本原则,即平等的机会选择、共同遵守达成的一致目标、按人类需求生产生活,充分考虑资源环境的可承载力,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城市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农村城镇化作为城市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农村工业化,促进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同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日趋明显。从整体上看,农村城镇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两方面的,有正面效益,也有负面影响。其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系统压力等。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已经对地区发展、人民生活质量提高,以及城乡和谐健康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因此,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一项重点工作。总之,生态环境的建设与保护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不断经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整治完善,从而促进农村城镇化的健康、和谐、续发展。若您对管理学毕业论文有所需求,请到管理学论文专区下载http://www.1daixie.com/dxglxlw/